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300626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1.金融市场的主体包括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2.金融工具的分类:;按期限不同,金融工具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按性质不同,金融工具可分为债权凭证与所有权凭证;按与实际信用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生金融工具(基础;3.金融工具的性质:期限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4.金融市场的类型:;按照市场中交第一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一节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1.金融市场的主体包括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2.金融工具的分类:按期限不同,金融工具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按性质不同,金融工具可分为债权凭证与所有权凭证。按与实际信用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生金融工具(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3.金融工具的性质:期限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4.金融市场的类型:按照市场中交易标的物的不同,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等。按照交易中介作用的不同,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按照金融工具的交易程序不同,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按照金融交易是否存在固定场所,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类。按照金融工具的本原和从属关系不同,分为传统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按照地域范围的不同,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5.金融市场的功能:资金积聚功能,宏观调控功能,财富功能,风险分散功能,交易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反映功能第二节 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1.货币市场中交易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具有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等特点,具有“准货币”特性。2.同业拆借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1)期限短(2)参与者广泛(3)在拆借市场交易的主要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超额准备金(4)信用拆借3.同业拆借市场有以下几个功能:(1)调剂金融机构间资金短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同业拆借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4.回购协议市场:证券的卖方以一定数量的证券为抵押进行短期借款,条件是在规定期限内再购回证券,且购回价格高于卖出价格,两者的差额即为借款的利息。在证券回购协议中,作为标的物的主要是国库券等政府债券或其他有担保债券,也可以是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他货币市场工具。5.证券回购作为一种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在货币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证券回购交易增加了证券的运用途径和闲置资金的灵活性。(2)回购协议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6.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以下特点:(1)安全性高(2)流动性强(3)灵活性好。7.与传统的定期存单相比,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具有以下特点:(1)传统定期存单记名且不可流通转让;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不记名,且可在市场上流通并转让。(2)传统定期存单的金额是不固定的,由存款人意愿决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一般面额固定且较大。(3)传统定期存单可提前支取,但会损失一些利息收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不可提前支取,只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4)传统定期存款依照期限长短有不同的固定利率;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既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一般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8.在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基金市场。9.债券分类: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根据偿还期限的不同,债券可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根据利率是否固定,债券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根据利息支付方式的不同,债券分为付息债券、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贴现债券和零息债券。根据性质的不同,债券又可分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担保债券等。10.债券具有以下特征:(1)偿还性(2)流动性(3)收益性(4)安全性。11.债券市场的功能包括:(1)债券资产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剂闲散资金、为资金不足者筹集资金的功能。(2)债券体现了收益性与流动性的统一,是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3)债券市场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发行企业的经营实力和财务状况。同时,债券市场上的国债利率通常被视为无风险资产的利率,成为其他资产和衍生品的定价基础。(4)债券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12.投资基金特征:(1)集合投资,降低成本。(2)分散投资,降低风险。(3)专业化管理。13.外汇交易类型:(1)即期外汇交易(2)远期外汇交易(3)掉期交易14.外汇市场的特点:(1).外汇市场是无形市场(2)外汇市场是24小时交易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3)外汇市场是以造市商为核心的市场(4)外汇市场存在双重交易结构第三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1.金融衍生品有以下特征:(1)杠杆比例高(2)定价复杂(3)高风险性(4)全球化程度高。2.根据交易目的的不同,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分为四类: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套利者和经纪人。3.按照衍生品合约类型的不同,目前市场中最为常见的金融衍生品有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和信用衍生品等。4.目前比较常见的远期合约主要有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和远期股票合约。5.期权与其他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交易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性。期权交易的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期权合约的买方损失是有限的,收益是无限的,而卖方则与此相反。6.金融互换分为货币互换、利率互换和交叉互换7.1972年,美国芝加哥交易所货币市场推出了英镑、加元、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墨西哥比索等外汇期货合约,标志着第一代金融衍生品的产生。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1.我国的货币市场:(一)同业拆借市场(二)回购协议市场(三)票据市场2.我国的资本市场:(一)债券市场(二)股票市场(三)投资基金市场3.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按发行范围可分为。A股、B股、H股和F股。4.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二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第一节 利率及其决定1.实际利率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名义利率扣除物价变动率后的利率。2.到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具利率不同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3.收益率曲线的三种特征:(1)不同期限的债券,其利率经常朝同方向变动(2)利率水平较低时,收益率曲线经常呈现正斜率;利率水平较高时,收益率曲线经常出现负斜率(3)收益率曲线通常为正斜率。4.曲线的这些特征将通过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予以诠释:纯预期理论,分隔市场理论,期限偏好理论5.利率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在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准下,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储蓄(S)为利率(i)的递增函数,投资(I)为利率的递减函数(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需求(L)则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其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在“流动性陷阱”区间,货币政策是完全无效的,此时只能依靠财政政策(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第三节 收益率1.到期收益率是指到期时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及其资本损益与买入价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其中,r为到期收益率,C为票面收益(年利息),M到期的时间(以年计算)。2.债券的市场价格越高,到期收益率越低;反过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越高,则其市场价格就越低,即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成反向变化关系。3.实际收益率,即卖出信用工具时金融工具的票面收益及其资本损益与买入价格的比,其计算公式为:式中,r为实际收益率,C为票面收益(平利息),PTn为债券的偿还价格,P0为债券的买入价格,T为买入债券到债券为债券的卖出价格,P0为债券的买入价格,T为债券的持有期。4.本期收益率也称当前收益率,是指本期获得债券利息(股利)额对债券本期市场价格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本期收益率=支付的年利息(股利)总额本期市场价格。即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其市场价格的比率。第四节 金融资产定价1.票据的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利率,因而交易价格就是指面值扣除利息后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式中,P为交易价格,A为票面额,r为市场利率,n为期限。2.票据在持有期如遇贴现,则票据的贴现价格就是票面额扣除贴息以后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P=A(1nd) 式中,A为票面额,d为贴现率,n为贴现期限。3.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在市场利率(或债券预期收益率)高于债券收益率(息票利率)时,债券的市场价格(购买价)债券面值,即债券为溢价发行;其三,在市场利率(或债券预期收益率)等于债券收益率(息票利率)时,债券的市场价格(购买价)=债券面值,即债券为等价发行。4.股票的价格由其预期收入和当时的市场利率等两个因素决定。其公式为5.股票静态价格确定:(1)股票价格=每股税收净收益/市场利率(2)股票价格=市盈率每股税后盈利6.有效市场假说主要研究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其影响路径包括信息量大小和信息传播速度这两方面的内容。7.期权价值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执行价格、期权期限、标的资产的风险度及无风险市场利率等。第五节 我国的利率及其市场化1.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2.利率市场化的作用: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融资质量、促进金融机构管理模式的转变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如何转换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和解决其实际困难。4.利率市场化的社会经济效应:A.利率水平可能大幅攀升B.高利率的贷款需求可能得到满足C.信贷资金分流D.商业银行拥有信贷价格制定权5.利率水平大幅攀升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筹资成本大幅提高,导致投资规模萎缩;二是吸引外资大量流入,易诱发通货膨胀,加重金融市场投机,从而可能造成宏观经济运行的极不稳定。6.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7.要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1)利率与利润率的关系(2)资金供求与利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3)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关系(4)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管理的关系8.其总的要求:一是既能控制,又能灵活,即中央银行规定基准利率和利率浮动幅度,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有一定的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二是既有差别又能协调,即对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成分、不同地区、不同期限和数量、不同经济效益的存贷款利率应有所差别,但差别利率之间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和制约关系;三是既要相对稳定又能因势而变。7.按照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划分,我国现行国内利率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被严格管制的利率,主要是针对居民和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二是正在市场化的利率,主要是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三是已经基本市场化的利率,包括除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以外的各类金融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外币市场存贷款利率等。8.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大的任务就是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特别是居民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第三章 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第一节 金融机构1.金融机构的职能是由其性质决定的。金融机构主要具有以下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将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创造信用工具,金融服务2.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一)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二)投资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和交易公司、金融公司和投资基金等。(三)契约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四)政策性金融机构:1.经济开发政策性金融机构2.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3.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4.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3. 经济开发政策性金融机构:(1)经济开发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或贷款的金融机构。(2)投资方向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3)开发性投资具有投资量大、时间长、见效慢、风险较大的特点。(4)开发性金融机构分为国际性、区域性和本国性等三种。4.投资银行主要业务有:对公司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投资提供中长期贷款为公司代办发行或包销股票与债券参与公司的创建、重组和并购活动提供投资和财务咨询服务等。5.投资基金的优势是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第二节 金融制度1.从广义上来说,金融制度的内涵包括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2.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即中央银行的存在形式或组成形式。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类型: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3.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特点 :权力与职能相对分散分支机构较少等特点。4.准中央银行制度特点:中央银行的权力分散、职能分解的特点。5.中央银行资本金构成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资本结构(2)国家和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资本结构(3)全部资本非国家所有的资本结构(4)无资本金的资本结构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资本结构6.从各国情况看,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主要有四种类型:单一银行制度,分支银行制度(总分行制),持股公司制度(集团银行制度),连锁银行制度(联合银行制度)7.单一银行制度既有优点,也有弱点,主要表现在:(1)防止银行的集中和垄断,但限制了竞争。(2)降低营业成本,但限制了业务创新和发展。(3)强化地方服务,但限制了规模效益。(4)独立性、自主性强,但抵御风险的能力差。8.分支银行制度的优点表现在:(1)规模效益高。(2)竞争力强。(3)易于监管与控制。9.分支银行制度的缺点表现在:(1)加速银行的垄断与集中。(2)管理难度大。10.分业银行制度优点:保护存款人利益,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以稳健经营为原则,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有利于金融监管达到预期效果。两业分开经营、分别管理,可各自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风险防范措施。11.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1)倡导性职能(诱导性职能)(2)选择性职能(3)补充性职能(弥补性职能)(4)服务性职能。12.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政策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保本微利原则。13.按照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划分,金融监管制;14.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的原因:(1)是取决;15.不完全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可以分为“牵头式”;第三节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1.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分为两部分;2.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从事证券承销、经纪、自营三种;3.信托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4.新的监管理念是:“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5.13.按照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划分,金融监管制度可分为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和不完全集中统一监管体制。14.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的原因:(1)是取决于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2)取决于金融监管的水平(3)取决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程度。15.不完全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可以分为“牵头式”和“双峰式”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1. 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分为两部分。一是软贷款,即国家开发银行注册资本金的运用。二是硬贷款。目前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主要是硬贷款。2.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从事证券承销、经纪、自营三种业务;而经纪类证券公司只能从事证券经纪类业务,3.信托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4.新的监管理念是:“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5.监管工作的目标是:a.通过审慎有效地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b.通过审慎有效地监管,增进市场信心c.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产品、服务和相应风险的识别和了解d.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6.监管工作制实行“五个转变”:(1)由合规监管为主向以风险监管和合规监管相结合转变(2)由“分割式”监管向注重对法人机构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转别(3)由“一次性”监管向持续监管转变(4)由侧重监管具体业务向注重监管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转变(5)由定性监管向定性监管和定量监管相结合、加强风险评价和预警转变。第四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1.商业银行是以货币和信用为经营对象的金融中介机构。2.商业银行的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和营销;3.商业银行的管理是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监督。4.商业银行的经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负债业务的组织和营销(2)资产业务的组织和营销(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和营销5.商业银行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产负债管理(2)财务管理(3)风险管理(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6.通常把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归纳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三大原则。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原则既有联系又有矛盾。一般说来流动性与安全性成正比,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就越有保障。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流动性越高,安全性越好,而银行盈利水平则会越低,反之则相反。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1.新的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前后台分离。具体是:(1)前台的营业网点从会计核算型向服务营销型转变,其主要职责是产品营销、柜台服务以及风险控制(2)后台主要负责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维护,集中处理非实时业务批量交易、财务核算以及业务稽核监督,包括集中运行、集中录入、集中交易、集中核算、集中金库、集中监督等事项。2.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与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相比有以下优点:(1)前台营业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化、工序化(2)实现业务集约化处理(3)实现效率提升(4)提高风险防范能力(5)大大降低成本3.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是对顾客的理解。4.负债包括存款、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存款。5.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支付机制的创新,存款创造的调控,政府的监管措施。6.现金管理服务的内容:(1)资金管理类服务:包括余额报告服务、存款汇总服务、锁箱服务等(2)资金控制类服务:包括控制支付的服务、应付汇票服务等(3)账户完善类服务:包括账户调节服务、同业现金管理服务等。7.贷款客户选择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客户所在的行业。二是客户自身情况及贷款用途方面。首先是客户的资信状况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客户的财务状况。第三是贷款者所要投资的项目、项目的优劣、市场前景如何等。8.通常银行的信贷人员要完成三个步骤:(1)贷款面谈(2)信用调查(3)财务分析9.5C标准,即:品格、偿还能力、资本、经营环境和担保品10.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主要包括:一是下大力气,拓展、完善结算服务。二是扩大代理业务范围。三是完善银行卡功能,改善用卡环境。四是积极开拓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投资银行类业务。五是积极拓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业务。11.不断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1)改进现有产品(2)组合现有产品(3)模仿其他产品第三节 商业银行管理1.资产管理理论是在“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基础上形成的。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a.规模对称原理b.结构对称原理c.速度对称原理(偿还期对称原理)d.目标互补原理3.利率管理原理有两个方面:差额管理。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管理。4.比例指标一般分为三类:即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5.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1)资产管理:包括准备金管理、贷款管理和证券投资管理。(2)负债管理:包括资本管理、存款管理和借入款管理。6.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具体分为监控性指标和监测性指标等两大类。7.监控性指标有l0项:(重点掌握以下几项)(1)资本充足率指标: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3)单个贷款比例指标:对同一个借款客户贷款余额资本余额10%。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净额的50%。(5)拆借资金比例指标:拆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4%;拆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8)存贷款比例指标: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75%。(10)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各项流动性资产余额与各项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8.监测性指标6项:(1)风险加权资产指标。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2)股东贷款比例指标。向股东贷款余额与该股东已交纳股金之比(3)外汇资产比例指标。外汇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4)利息回收率指标。实收利息与到期应收利息之比(5)资本利润率指标。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之比(6)资产利润率指标。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9.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条件:a.银行体制b.有效的资金运作市场c.有效的资金调度体系d.规范的财务分析制度10.商业银行的风险可以按产生的环境和原因划分:a.险产生环境划分有:静态风险;动态风险。b.风险产生原因划分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C.按新巴塞尔协议划分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11.五级分类管理,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不良贷款是后三类,即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12.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中采取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贷类不良资产的处置1)催讨清收2)法律追索3)贷款重组4)抵(质)押物处置5)债权转让6)委外处置7)以物抵债8)抵债返租9)债转股10)打包出售11)资产证券化12)申请破产(重整)13)债权核销。(2)实物类资产的处置:拍卖处置、协议处置、招标处置和打包出售。13.财务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传统的会计职能,而会计的职能又可分解为三块,一是监督控制;二为反映信息;三是规范反映信息。第二个层次是财务。第三个层次是公司财务,着眼点在于企业的价值、股权的价值,是通过业务经营和股权交易来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14.财务管理必须坚持科学、统一、审慎、规范的管理原则。15.财务管理包括资本金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财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16.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资本分为两级:1)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及溢价,未分配利润,非累计性永久优先股,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以及少数经选择可确认的无形资产,包括购买抵押服务权、购买信用卡关系等。2)附属资本,包括各项损失准备,次级债务资本工具,法定可转换债券,中期优先股,未分配股利的累积永久优先股,股本债券。17.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即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包括各项损失准备和长期次级债券等。18.三个具体管理目标,包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融资能力、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19.商业银行的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支出经营管理费用税费支出补偿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其他支出。20.成本管理中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成本责任制原则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原则。21.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由以下三部分构成: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22.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总额按国家规定,首先依法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再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抵补已交纳的、在成本和营业外支出中无法列支的有关惩罚性或赞助性支出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按照税后利润(减除前两项后的剩余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除可用弥补亏损外,还可用于转增资本金,但法定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和转增资本金后的剩余部分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3)提高利润的途径。23.商业银行提高利润有以下途径:扩大资产规模,增加资产收益降低成本加强经营管理,健全和完善内部经营机制,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以较少投入取得较多产出灵活地调度资金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产风险损失。24.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主要是包括:计划、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等六个环节。25.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a.革人事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1)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2)专业技术职务管理b.行行长负债制c.强员工培养和教育第四节 改善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1.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各银行董事会的战略把握能力和决策水平,加大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强化高管层对全行经营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职能。其次,各银行上下要进一步增强统一法人意识。第三,要强化各行业业务条线的管理力度。第四,继续调整完善激励约束机制。2.内控机制的基本特征:(1)审慎经营的理念和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2)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部门和岗位设置(3)纵向的授权与审批制度(4)系统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融为一体的控制活动(5)完善的信息系统。3.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2)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制(3)完善内部稽核制度(4)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建立以资产负债管理为前提的自我调控机制建立内部授信授权制度,实行统一授信,分级审批建立对集团性大客户实行统一授信管理的制度等。4.西方商业银行员工的薪酬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科学的工资和奖金制度、各种福利计划、长期激励机制。第五章 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第一节 投资银行概述1.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经纪与交易,兼并收购,基金管理,风险投资,项目融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与交易,财务顾问和投资咨询,资产证券化2.投资银行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其业务内容涉及风险投资的各个方面。第一,采用私募的方式为这些企业募集资本。第二,对于某些潜力巨大的企业有时也进行直接投资,成为其股东。第三,更多的投资银行是设立“风险基金”或“创业基金”,向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来源。3.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一般分为期货,期权和互换等三类。4.投资银行在证券二级市场中扮演着三重角色,即证券经纪商、证券交易商和证券做市商。 5.投资银行有四个基本功能:媒介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中。6.投资银行是通过四个中介作用来发挥其媒介资金供求的功能的:期限中介。风险中介。信息中介。 流动性中介。7.在证券交易市场中,投资银行以多重身份参与,对维持价格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交易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投资银行在证券发行完成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为了使该证券具备良好的流通性,常常以作市商的身份买卖证券,以维持其承销的证券上市流通后的价格稳定。第二,投资银行以自营商和做市商的身份活跃于交易市场,保持市场秩序,搜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预测,吞吐大量证券,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从而起到了活跃并稳定交易市场的作用。第三,投资银行以经纪商的身份接受顾客委托,进行证券买卖,提高了交易效率,稳定了交易秩序,使得交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8.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比较:资金媒介机制不同,本源业务不同,利润来源和构成不同,经营管理风格不同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1.证券发行承销的方式:(1)包销、尽力推销与余额包销(2)首次公开发行与股权再融资2.根据股票供求双方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可以将新股发行方式分为询价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混合方式等四种类型。3.在绿鞋期权行使期内;若市场股价高于发行价,主承销商根据授权要求发行人按发行价额外配发多达该次募集总量15%的股票,主承销商将其配售给投资者;若市场股价低于发行价,则主承销商用超额的l5%的资金在市场按市场价购进股票再按发行价配售给投资者。4.股票发行审核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5.我国的IP0监管制度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行政审批制阶段(19932000年)“额度管理”阶段(19931995年)“指标管理”阶段(19962000年)第二阶段,核准制阶段(2001年现在)“通道制”阶段(2001年3月2004年4月)“保荐制”阶段(2004年4月现在)6.证券经纪业务的基本要素包括委托人、证券经纪商、证券交易场所、证券交易的标的物等。7.证券经纪业务的特点:a.业务对象的广泛性和价格波动性b.证券经纪商的中介性c.客户指令的权威性d.客户资料的保密性8.证券经纪业务的流程:a.开立证券账户b.开立资金账户c.进行交易委托 d.委托成交 e.股权登记、证券存管、清算交割交收9.开立证券账户(1)按照开户人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账户(A字账户)和法人账户(B字账户)(2)按照目前上市品种和证券账户用途,可以分为股票账户、债券(回购)和基金账户。10.交易委托的种类:按照委托数量的不同特征,交易委托可以分为整数委托和零数委托。按照委托价格的不同特征,交易委托可以分为市价委托和限价委托;11.连续竞价的成交价格决定原则是:最高买进申报;12.并购方与目标方有三种结果:吸收合并、新设合;13.兼并与收购的区别:在兼并中,被合并企业作;14.从广义看,并购主要形式如下:扩张,售出,公;15.并购的基本类型:a.按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16.MB0(管理层收购)顺利实施的条件是:一是;17.MB0融资渠道主要交易委托可以分为市价委托和限价委托。11.连续竞价的成交价格决定原则是:最高买进申报与最低卖出申报相同。12.并购方与目标方有三种结果: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13.兼并与收购的区别:在兼并中,被合并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不复存在;而在收购中,被收购企业可仍以法人实体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兼并后,兼并企业成为被兼并企业新的所有者和债权债务的承担者,是资产、债权、债务的一同转换;而在收购中,收购企业是被收购企业的新股东,以收购出资的股本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风险兼并多发生在被兼并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生产经营停滞之时,兼并后一般需要调整其生产经营、重新组合其资产;而收购一般发生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产权流动比较平和。14.从广义看,并购主要形式如下:扩张,售出,公司控制,所有权结构变更15.并购的基本类型:a.按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b.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并购分为用现金购买资产:用现金购买股票、用股票购买资产和用股票交换股票c.按收购的动机,并购分为善意收购和恶意收购d.按持股对象针对性,并购分为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e.按收购融资渠道,并购分为杠杆收购和管理层收购。16.MB0(管理层收购)顺利实施的条件是:一是卖者愿意卖,二是买者愿意买,三是买者有能为买。17.MB0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借款、民间借贷、延期支付及MBO基金、担保融资等。18.MB0价格确定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DCF模型)、经济增加值法(EVA)和市盈率法等。第三节 全球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1.全球投资银行发展趋势:(一)投资银行业务的综合化(二)投资银行的国际化a.投资银行机构的全球化b.投资银行业务内容的全球化c.投资银行市场国际化(三)投资银行业务的网络化a.互联网对承销发行的影响b.互联网对证券交易的影响c.投资银行业务运作和管理进一步网络化(四)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a.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化b.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化(五)对投资银行业加强监管的趋势2.加强金融市场和监管机制的五项原则,其中强调了加强稳健的监管,保证所有的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受到合适的监管,并且保证监管机制不会阻碍创新、鼓励加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交易。3.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历史发展:a.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的萌生阶段(1978-1992年)b.投资银行业的调整发展阶段(1993-1998年)c.投资银行业的规范发展阶段(1999年以来)第六章 金融创新与发展第一节 金融创新1.金融创新的理论:a.西尔伯的约束诱致假说: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对于金融机构的金融压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政府的金融管制和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二是来自金融机构内部的压制2.凯恩的“自由管制”的博弈理论:规避行为,以“创新管制再创新再管制”的方式,对金融的控制和因此而产生的规避行为,是以政府和微观金融主体之间的博弈方式来进行的c.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诺斯、戴维斯以及R.塞拉等,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制度变革4.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2.对近三四十年来的金融创新有较大影响的经济事件主要有:(1)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一是由于东西方冷战时期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持有的大量美元货币存入欧洲国家银行;二是由于l957年英国政府加强了外汇管制,促使英国银行转向美元进行融资,美元在欧洲可以自由兑换与买卖流通;三是自1958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增大,致使许多国家将获得的剩余美元投向欧洲货币市场。四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开创了当代金融创新的先河,其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手段,为以后的金融创新树立了典范。(2)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3)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回流(4)国际债务危机3.金融创新的动因:金融管制的放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最大化的驱动,科学技术的进步4.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按创新的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按创新的动因来划分,可以分为逃避管制型、规避风险型、技术推动型和理财型等;按创新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工具创新。5.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的大量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分业管理制度的改变,b.对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不同管理制度的改变c.金融市场准入制度趋向国民待遇,促使国际金融市场和跨国银行业务获得极大发展。6.负债业务的创新:(1)改造传统业务,创设与拓展新型存款方式(2)创设新型存款账户(3)扩大借入款的范围与用途7.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创新体现在对传统业务的改造、新型存款方式的创设与拓展上,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存款工具功能的多样化,即存款工具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二是存款证券化,即改变存款过去那种固定的债权债务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形式,如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三是存款业务操作电算化;四是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即活期存款比重下降,定期及储蓄存款比重上升。8.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贷款业务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贷款结构的变化(2)贷款证券化(3)与市场利率密切联系的贷款形式不断推出(4)贷款业务“表外化”9.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有逐渐“表外化的倾向。具体业务有:回购协议、贷款额度、周转性贷款承诺、循环贷款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10.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1)结算业务的创新(2)信托业务的创新(3)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4)信息咨询方面的创新(5)自动化服务的创新11.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中最主要的内容:基本存款工具的创新,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12.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远期合约(2)金融期货(3)金融互换(4)金融期权13.远期合约是一种场外交易产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远期股票合约等,以其中的远期利率协议发展最快。远期合约的最大功能在于转嫁风险。14.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主要有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金融期货的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15.金融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股票互换和交叉互换等。第二节 金融深化1.金融深化一个最基本的衡量方法是所谓“货币化”程度。即:国民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2.金融深化的原因:(1)信息不对称(2)交易成本3.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和生产信息的需要,以及生产信息需要交易成本,是推动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和最原始的动力。4.金融深化的一些重要表现;(1)专业生产和销售信息的机构的建立(2)政府出面进行管理(3)金融中介的出现(4)限制条款、抵押和资本净值5.利率管制政策的主要目的:一是减低资金成本,以期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二是限制银行间的存贷款利率的竞争,以保护银行的利润,维持金融稳定。6.金融自由化放松或取消对金融业在利率、汇率、市场准入、经营范围、资本流动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将其完全交由市场去决定。7.要使金融自由化取得比较好的政策效果,实施前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宏观经济稳定(2)财政纪律良好(3)法规、会计制度、管理体系完善(4)充分谨慎的商业银行监管(5)取消对金融体系歧视性的税负8.自由化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先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9.由于信息的不完全,经济行为结果的外部性,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自然垄断等因素的存在,市场就会存在缺陷,自由市场机制就不能保证“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第三节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1.金融除了直接承担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资金清算外,还对经济增长主要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1)动员增加社会储蓄(2)分配社会资本资源(3)监督企业经理人员的管理活动(4)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2.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金融相关比率即: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3.金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发挥作用:(1)对长期的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的总体贡献,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作用(2)对减少贫困的带动性贡献(3)对稳定经济活动和收入的贡献。4.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sv=YY它表明国民收入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S和资本产出率v。在充分就业状态,有保证的增长率s/v和自然增长率n相等,即:s/v=n(二)托宾模型(货币增长模型)稳态条件下托宾货币经济增长模型为:s-(1-s)nf(k)=nk托宾模型对金融深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初步形成了以下观点:(1)由于通货膨胀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资,因此,有益于经济增长(2)由于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出现,货币收益必然低于资本收益。(三)麦金农和肖的模型(发展中国家)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1.我国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具体表现在:a.金融监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b.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有所放松,更趋于市场化2.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a.金融创新起步晚、发展快b.突破金融管制的创新少,伴随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创新产品多c.创新手段单一,重数量、轻质量d.负债类业务创新多,资产类业务创新少e.创新的区域性特征明显f.靠外部力量推动的被动创新居多3.我国金融创新要注意的主要问题:(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2)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使金融创新沿着“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的螺旋式上升轨道发展(3)明确界定金融创新与违规操作之间的界限(4)推动成功的创新、规范不成功的创新。第七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1.需求理论的发展:(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T/V=Md,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该理论的前提条件是:(1)黄金是货币商品(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的(3)这里考察的只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MV=pY(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以下特点:(1)提出了投机性货币需求,并认为这一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影响,从而把利率变量引入货币需求函数之中。(2)把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国民收入和市场利率联系在一起(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经过简化的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f(Yp,r),于凯恩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弗里德曼则强调恒常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影响 (2)由于上述分歧,导致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选择上产生分歧。凯恩斯主义认为应是利率。货币主义坚持是货币供应量。(3)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因而“单一规则”可行。第二节 货币供给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般把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M括邮政汇划制度或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M2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包=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包括国库券)02.我国中央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目前划定的货币层次为:M单位活期存款M2=现金M1=M0+=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Ms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s3.在中央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M)等于基础货币(B)与货币成数(m)之积,即M=mB。4.基础货币的表达式:B=C+R=流通中的通货+存款准备金5.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包括:(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2)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3)购买政府部门(财政部)的债券。第三节 货币均衡1.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2.利率同货币需求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3.货币均衡的标志: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物价变动率是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是判断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可用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结合衡量货币是否均衡。4.都认可的货币需求公式:5.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概述;1.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2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分析一.需求拉上二.成本推;3.成本推进促使产品成本上升的原因:(1)工资;4.经济结构变化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三种:(1)需求;5.通货膨胀的成因:现实分析一.财政原因(1)财;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治理;6.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1)第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1.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恶性通货膨胀(二)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划分:公开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三)按预期划分:预期性通货膨胀,非预期性通货膨胀(四)按成因划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2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分析一.需求拉上二.成本推进三.供求混合作用四.经济结构变化3.成本推进促使产品成本上升的原因:(1)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导致“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2)垄断性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人为地提高产品价格,由此引起“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3)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产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危机、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政策不当等造成原材料、能源生产成本的提高。4.经济结构变化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三种:(1)需求转移(2)部门差异(3)国际因素5.通货膨胀的成因:现实分析一.财政原因(1)财政赤字(2)赤字财政二.信贷原因三.其他原因,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6.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1)通货膨胀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2)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3)通货膨胀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4)通货膨胀降低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7.通货膨胀治理的必要性: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二.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8.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1、紧缩的需求政策:(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增加税收发行公债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卖出业务直接提高利率第三节 通货紧缩及其治理1.通货紧缩的标志:a.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基本标志)b.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c.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2.通货紧缩的成因:货币紧缩,资产泡沫破灭,多种结构性因素,流动性陷阱3.通货紧缩的危害:加速经济衰退,导致社会财富缩水,分配负面效应显现,可能引发银行危机4.通货紧缩的治理 :一.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赤字财政政策 二.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三.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税增加财政支出(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4)推进金融制度建设(5)其他措施5.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以间接调控为主调控货币总量与调节货币层次相结合在需求管理的同时兼顾供给管理寻找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结合点6.推进金融制度建设内容:建立并完善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7.我国治理通货紧缩的稳健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下调利率,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加大再贴现力度,发展公开市场业务,活跃货币市场,启动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加强“窗口指导”,货币政策紧密配合财政政策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1.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内容:一,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二,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三,独立监管、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2.目前国际上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模式主要有:一,独立性较大的模式。美国和德国都属于这一模式二,独立性稍次的模式。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属于这一模式三,独立性较小的模式。其代表国家是意大利。3.中央银行的性质是: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的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业务目标不是为实现盈利,而是为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4.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理金融的银行5.银行的银行的职责:(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2)充当最后贷款人。通常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票据再贴现;二是票据再抵押。(3)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4)主持外汇头寸抛补业务。6.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有:(1)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