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0515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选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B诗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2 . 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歌颂,带有强烈的赞叹语气。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这是一个反问句,虽然是疑问的语气,但是表达的是一种肯定的意思。C“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树”。D“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国”,谓语是“发展”,宾语是“优越”。3 . 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四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觉得红梅娇艳,白梅纯洁,腊梅幽香。她们虽然各有千秋,但我似乎更喜欢腊梅。她不以容颜取悦于人,而以精神鼓舞人心。她是梅中女侠、花中丈夫。因为她真的是在腊月开放,在百花凋零的时候,给身处寂寞冷酷的冬天里的人们一丝温暖、一丝慰藉、一丝希望。而红梅和白梅,她们太艳丽了,不适合在冬天开放,她们是春神的使者,是报春的仙女。“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名言,对她是名副其实的。而腊梅是与严冬拼搏的侠女,是春神的开路先锋。ABCD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女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谴全部主力队员上阵。B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使家长们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C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5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虎妞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大胆泼辣甚至有点变态,后因难产而死。B水浒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围绕他展开的情节有: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等。C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比如,作者描写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这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连年征战。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6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蓦然/帷幕两栖/膝盖竹篙/蒿草连翘/翘首以待B装载/记载横渡/横祸倔强/倔脾气数量/数见不鲜C镂刻/佝偻辍学/绰号忌惮/掸灰尘归省/不省人事D蹒跚/栅栏悄悄/悄然狩猎/授课撺掇/上蹿下跳二、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书香缕缕为何来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据说,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7 .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B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举例子)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8 .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C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D第段加点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9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C第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D第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雪之梦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10 . 文章写“雪之梦”,为什么从冬天的画面写起?对全文来说,第段有什么作用?11 .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的感情变化。12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2)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13 .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14 . 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的雪和记忆中雪后的美景,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创造生活(1)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承受生活,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便一步一步随波逐流地活到老;再一种人迎接生活,他觉得生活就像手中的一副牌,虽然牌面是注定的,但出法却由自己掌握;另一种人则梦想创造生活,认为生活就是一块洁白的画布,美好的前景全由自己去勾画。(2)“创造就是消灭死。”罗曼罗兰如是说,创造生活就是把生活中的暗淡变成辉煌,平庸变成高尚,剪去命运的繁枝冗叶,使生命之树向更高的方向生长。创造生活,该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挑战。(3)创造生活首先要创造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方向,有了希望梦想的归宿才不再是雾里若隐若现的一幅剪影。创造希望也就是拥有了无尽的温暖动力,哪还管什么脚长路短四顾迷茫;创造希望更是创造了人生的最大财富,一颗自由梦想的心就像天际候鸟滑翔的身影,永远带领我们去寻找一种怦然心动的生活。(4)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人没有激情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花朵没有阳光。如果生活是一只船,那么希望是帆,激情就是不停鼓荡的一帆风满;如果生活是一条路,那么希望是脚下的灯,激情就是漫漫风尘中的万丈雄心。创造激情就是在生活的风浪中创造了豁达的心境、坦荡的胸襟和美丽的执著。(5)创造生活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每一天的自我也是崭新的,每一天的生活更应是崭新的。就像在蓝天上点缀白云,就像在大海上点缀风帆。创造生活的内容就是在匆匆游走的岁月中加上一颗时常感悟的心,就是在生命的旅途中开创一片蜂飞蝶舞的芳草地,可以让灵魂时时在其中憩息。(6)学会创造生活,生命便展示给你一片常看常新的风景。如果没有创造,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创造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路途。沿着这条路我们走过幼稚,走过丰盈,最终走向生命的极致!(7)放眼一切赏心悦目的存在,你会感悟: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15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句回答)16 . 文章开头第(1)段的作用有哪些?17 . 第(4)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8 . 作为青少年的你们,应该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呢?请谈谈你的看法。三、句子默写19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寡助之至,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孟子鱼我所欲也)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范仲淹渔家做)_,左牵黄,右擎甚。(苏轼(江城子)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默写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前四句_,_。_,_。四、课内阅读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0 .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B而或长烟一空惟长堤一痕C游人去而禽鸟乐去国怀乡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21 .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翻译: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理解:这句话描绘了山间的朝暮景象,对比鲜明,突出了“山水之乐”。在写景中,既抓住了景物特点,又蕴含了事理的逻辑: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太守喝醉了。理解:太守因喝酒而酣醉,因美景而陶醉,因百姓、众宾客欢乐而沉醉。在滁人游山的热闹和众宾欢饮的喧哗里,太守的颓然之醉态,更突显出太守消沉失意之情。22 . 古代文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即使在仕途不顺时仍心存家国天下。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三则链接材料,说说家国情怀在欧阳修、刘禹锡、林则徐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材料二)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节选自旧唐书刘禹锡列传)(材料三)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注:天资刚劲生性刚直。机阱陷阱。枉直乖错冤假错案。坐受牽连,犯罪。淫祠鼓舞在不合礼仪而设置的祠庙里击鼓跳舞。俚辞粗俗的民间小调。为创作。夷歌乡间小调。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衰庸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养拙守本分、不显露自己。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五、作文23 . (1)以“那段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等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2)春来了,万物复苏,一切欣欣然地绽开了笑脸,春天的阳光是和煦的、是亲切的;春天的花儿是灿烂的、可爱的,那么现在就请大家以 “春来了” 为标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对人物或事物的描写重细节,刻画其特点,写一篇生动并富有感情的文章; 内容具体,详实,有一定的内涵 字数至少600字。24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一代人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阅读这本书后,它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题目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情节生动、曲折、感人的故事。要求: (1)请将完整的题目写在作文纸上。 (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课内阅读1、五、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