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300509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万里长江从雪山走来,一路经历急流险滩,到了南通这里,终于要入海了,就像一个人越过了千难万险,快到l t( )终点,突然(百感交集/百无聊赖),又急着往前,又带着li lin( )沿着南通长江岸信步pi hui( ),它的一山一园、一鸟一院,无一不是诗意版图上的梦魂柔绕。(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横线上。(3)仿照画线句子,在文段后再续写一个句子。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非凡皆自“愚处”起尉承栋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2日)2 . 开头第段有什么作用?3 . 第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 请你为第段中“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 . 小明同学做事总是眼高手低,常常半途而废,请你结合文章观点委婉地劝说一下小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父亲点亮的村庄刘云芳整个秋天,父亲都开着三轮车在田地和各家的院落间往返,好像村庄最鲜活的血液。他一进村庄,留守的老人们便向一个地方聚集,他们一起把父亲倒在某个院落里的棒子剥皮、编成一条长龙。父亲攀上颤颤悠悠的简易木梯,从人们手里接过这条“长龙”,把它围在一根倚着房子的长木杆上,好让风和阳光把玉米体内的湿气完全抽干。父亲终于搭好,回过头来,看着大家的目光,他一定想起三十年前,不知道这样攀爬了多少回梯子,他才让一个叫做“电线”的长蛇,攀上各家的房顶,垂钓着葫芦样子的灯泡。等他把电闸推上去,整个村庄被点亮,那一瞬间,人们都沸腾了。现在,父亲已经不是电工。几年前电业系统调整,他这个三十年的“临时工”下岗了。得到消息的母亲很欣喜,一是父亲五十岁的身体再也不用爬电线杆,她再也不用跟着悬心;二是我们家再也不用给别人搭电费了。父亲对于这事却总是不表态。尽管塬上的村庄已经通了电话,修了马路,可私人煤矿一禁止,人们就像大迁移一样,先是三三两两,后来所有的劳力干脆都转向城市。有的人家整户都走了,就连学校也变成了一座空房子,留下一窝春来秋走的燕子,和一个比人头还要大一些的蜂窝。父亲本来不想离开村庄。可眼看着村里娶媳妇的彩礼一高再高。父亲想,他必须得给儿子攒点钱,帮他娶到媳妇。父亲此行要去北京,在那里打工的表叔来电话说,有地方要招两个保安,管吃管住,还给发衣服。按照纸上的地址,终于找到了在医院当护工的表叔。表叔看到他,眼睛都瞪大了,招保安不假,但是他的年纪太大,明显不合适。父亲借住在表叔临时租住的地下室里,眼瞅着口袋里的钱只出不进,父亲感觉花钱比掉块肉还难受。他必须更加节省,早上少吃一根油条,中午吃咸菜就馒头。那几天,父亲在不同的工地上辗转,终于有包工头接受了他。可父亲很快就听到工友们的怨言,他们好久没发过工资了。没过几天,父亲就在工地门口看到了焦急的表叔。当时,母亲躺在医院里,脑出血,昏迷不醒。父亲必须离开,为了照顾母亲,父亲必须回到村子里,每天做饭,喂牛,去田地里巡视,一个人承担家庭的重担。他已经不是电工了,有时候,忽然就有一辆三轮车或者摩托车停在了门口,高声喊着父亲去看看电路有什么毛病。父亲就像许多年前一样,背起电工包,拿着他的工具,匆匆跟人上了车。母亲拖着半个身子追出去,然后跟我(抱怨 报怨),也不给钱,你说他忙活个啥?从父亲拿着电工包走路的节奏,我感受到了父亲的心境,这种节奏是一种被需要的节奏,是一种数十年形成习惯的节奏,对于父亲来说,这些村庄的灯,。经历过北京的打工生涯,父亲好像一个(窥破 看破)秘密的人一样,他再也不把这些归来人身上的光鲜当成一种高度,让自己觉得矮下去。他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做着一些小事情,为他们家里的老人买药,帮他们把粮食种进地里,把地里的庄稼收回院子。为这事,母亲没少跟他吵嚷,就连我也不止一次说他为什么不顾自己有滑膜炎的腿。父亲每一次都答应我们不再去了,可是当村里的老人把新扯下来的玉米皮倒进我们家的牛槽,将一把自己种的蔬菜放在我们家的篮子里,在旁边静静等父亲的回答时,我们都说不出话了,只好看父亲又一次发动三轮车,载着老人摇摇晃晃行驶在秋收的路上。就在去年冬天,那场大雪把山里的公路给中断了。年三十,父亲把村子里的手电凑齐了,装进那个已经缝过好几次的电工包里,他拿着它们去迎接一群终于回家的人。清冷的夜里,背着大包小包的人看着父亲从盘山道上出现,他踩着厚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父亲说,那一刻,他听到了人们的欢呼,他们仿佛看到了最亲的人。春节过后,人们同父亲一起把村里的所有道路修通,然后就各自上路。父亲去送他们回来,手里抓着好几把钥匙。村里好几户人把自己的家(嘱咐 托付)给父亲,希望他在夏天的时候看看有没有漏雨,时不时让他们的屋子透透风。我总想象着,某一个冬天,我们村庄所在的那个塬沉在了雪里,父亲轻轻用一把钥匙把铁锁唤醒,推开不同的门,把每一户的灯光点亮,然后他拿着手电筒,去往迎接归乡人的路上。我知道,他不仅得到一把把象征信任的钥匙,他还开启了一颗颗漂泊他乡的心。是他,点亮了村庄的眼睛。(有删改)6 . 依次选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报怨窥破托付B抱怨窥破托付C抱怨看破嘱咐D报怨看破嘱咐7 . 标题是“父亲点亮的村庄”,结合全文,参照示例,说说父亲怎样点亮村庄的。三十年前_三十年来父亲履行“电工”的职责,维护村庄的光明;三十年后的今天_父亲帮村里的留守老人买药、种地、收庄稼,让外出打工者安心;_8 .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第段中有很多词语值得重读,请选出一处并分析重读的原因。(2)根据你对“父亲的心境”的理解,在第段画线处补上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同时注意点题)9 . 选出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两项( )A第段加点的两个“攀上”,主语都是“父亲”。B第段采用反复的修辞,连用三个“再也不用”,强调了母亲听到父亲被下岗的消息时的欣喜之情。C第段画线句以一窝燕子、一个蜂窝凸显了一座学校的空无一人,隐隐透露出对农村成为空巢的慨叹。D第段一个“终于”写出父亲找工作的艰辛,也正因为这段艰辛的经历让父亲更加体会到外出打工者的不易。E. 文中以母亲的埋怨、吵嚷、阻扰、自私自利反衬了父亲的大公无私。10 . 阅读本文结尾段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手法上的相同点及作用上的不同点。(链接材料)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选自治国安民)(注)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11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 (2)而死于安乐也(3)人恒过(4)曾益其所不能12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3 . 文段甲中孟子一连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有什么作用?14 . 结合语段乙,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与语段甲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有什么不同?四、情景默写15 . 用诗文原句填空。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王绩的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伤怀,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渺茫、孤独抑郁心情的两句诗是_,_。饮酒(其五)中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相近的两句诗是_,_。五、诗歌鉴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6 . 在这首词中,不能体现词题“初夏”的景物的一项是( )A新蝉B微雨C小荷D榴花17 . 赏析划横线句子中“弄”字的妙处。18 . 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D全词所描写的景色美好清新,生机盎然,很好地反衬出了这个闺中少女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形象特点,令人印象深刻。六、名著阅读19 . 名著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如果没有借得东风,孙刘联军就无法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所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回中,好汉们的取胜也与巧妙利用“天时”有关,请你说说当时的“天时”是怎样的。七、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但是,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人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材料二)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年度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人均电子书阅读量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2016年4.25本4.25本16.78分钟12.07分钟2017年4.35本1.42本14.85分钟16.64分钟(材料三)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 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材料三)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迷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政府和社会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社会关注。20 . 与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吻合的一项是( )A碎片化阅读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的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B很多外国政府对所有的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C从近年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看,人们数字化阅读量大大增加,而纸质阅读量没什么变化。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21 . 阅读上述材料,不属于导致民营书店衰弱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碎片化阅读更方便快捷,成本也更低。B经营的入不敷出,及其他阅读方式的冲击。C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D我国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虽然大,但是普遍缺乏深度阅读。22 . 综合性学习。 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材料一: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自己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涵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的,唯利是图的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1)(补计划)下面是前进中学“传统文化漫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在这个框架图的空缺处补上相应内容。(2)(究观点)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任选一则加以概括。(不超过15字) (3)(受采访)(要求:记者提问任选一问作答,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 记者:同学,你好!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请说出理由。记者:家风依靠家规家训传承发扬,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请晒出你的家规或家训,并说出对你成长的影响。八、作文23 . 夏巴尼的童年中说“孩子的忧患对成人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对孩子本身却是了不起的大事呀。”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哭闹着不愿放假后再回学校,他爸爸训斥他道:“我要能再当一回孩子,现在就上学去。”不料神仙听从了他的话语,孩子的爸爸一下变成小孩,而他儿子变为成人。事到临头,小孩模样的爸爸不得不上学去孩子的爸爸会有怎样的遭遇?结果会怎样呢? 请续写这个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情景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2、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