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0 大一统的汉朝(I)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300483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0 大一统的汉朝(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0 大一统的汉朝(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0 大一统的汉朝(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0 大一统的汉朝(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9七上深圳期中) 监察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有( ) 御史大夫 太尉 刺史 县令A . B . C . D . 2. (2分) (2017七上辽阳期中) 如果你是汉代的商人,那么你用于交易的货币是( ) A . 圆形方孔铜钱B . 半两钱C . 五铢钱D . 刀形币3. (2分) (2017七上启东月考) 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 . 项羽B . 主父偃C . 蔡伦D . 李斯4. (2分) (2019七上深圳期中) 为了宣扬封建正统思想儒学,西汉时期出现了国家举办的学校,并成为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它是( ) A . 大学B . 太学C . 书院D . 私学5. (2分) (2017七上揭西月考) 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你的职责是( ) A . 监督皇族B . 负责州县的政务C . 监督地方官员D . 负责地方军事防务6. (2分) (2018七上镇平月考) 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B .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C .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D . 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7. (2分)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 半两钱B . 五铢钱C . 铲币D . 刀币8. (2分) (2017七上揭西月考)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 . 文景之治B . 光武中兴C . 大一统D . 开元盛世9. (2分) 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向汉武帝提出这个建议的大臣是( ) A . 董仲舒B . 卫青C . 霍去病D . 主父偃10. (2分) (2019七上菏泽期末)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到汉武帝时,是如何对待诸子百家学说的?( ) A . 百家争鸣B . 八股取士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 文字狱11. (2分) (2019七下江城期中)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与“唐宗”相同的历史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制B .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 . 削弱诸侯国势力D .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12. (2分) (2019七上保山期末)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朝皇帝下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项措施( ) A . 颁布“推恩令”B . 实行分封制C . 派张骞出使西域D . “实行盐铁专卖”13. (2分) (2019七下新密期中)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在长安兴办太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这些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A .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B . 加强了中央集权C .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D . 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14. (2分) (2019丹阳模拟)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 A . 壮大皇族力量B . 保证列侯利益C . 笼络王侯人心D . 加强中央集权15. (2分)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 . 颁布“推恩令”B . 实行分封制C . 派张骞出使西域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 (2分) (2017太仓模拟)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 商鞍 张謇B . 荀子 秦始皇C . 墨子 老子D . 韩非子 董仲舒17. (2分) (2018八上鄞州期中)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汉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能体现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 A . 创设刺史制度B . 颁布推恩令C . 裁抑丞相权力D . 推行内外朝制度18. (2分)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说:“凡不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而实行的措施是( ) A . 颁布“推恩令”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建立司隶校尉D . 将全国划为l3个监察区域19. (2分) (2019甘肃模拟) 为解决下表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中央人口450万人中央辖郡15个封国人口850万人封国辖郡39个A . 实行“推恩令”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统一铸造五铢钱D . 实行盐铁专卖20. (2分) (2019三明模拟) 下列选项正确的( ) 选项举措影响A秦始皇建立刺史制度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隋文帝修建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D宋太祖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A . AB . BC . CD . D21. (2分)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 .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B . 繁荣思想文化C . 扩大地方权力D . 强化大一统22. (2分) (2019苏州模拟) 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师夷长技以制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科学与人权并重”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 . B . C . D . 23. (2分) (2019通州模拟) 如图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政权并立B . 发展教育C . 巩固统一D . 文化交流24. (2分) (2019镇江) 下图印文佐证了汉武帝时期设立的某重要官职,其主要职责是( )汉“司隶校尉”印文A . 处理政务B . 监察百官C . 统帅军队D . 管理经济25. (2分) (2017七上灯塔期中)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是( ) A . 汉高祖B . 汉文帝C . 汉景帝D . 汉武帝26. (2分) (2019湘潭) 春秋战国时期,湖南隶属于哪一诸侯国管辖( ) A . 楚B . 晋C . 燕D . 齐27. (2分)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A . 汉高祖B . 汉文帝C . 汉景帝D . 汉武帝28. (2分) (2017惠民模拟) 以时序为基础,容易理解历史发展模式,容易理清历史发展脉络。下列朝代更替,正确的( )A . 西汉一东汉一三国南北朝B . 两汉三国二两晋南北朝C . 两汉两晋南北朝一隋唐D . 两汉一宋一齐一梁一陈一隋29. (2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 ) A . 实施结果B . 实施过程C . 实施目的D . 实施背景30. (2分)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 . 国家统一问题B . 外族入侵问题C . 中央集权问题D . 儒家思想问题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5分)31. (20分) (2017九下郓城期中) 古今多少帝王,在太平与战乱、成败与兴衰中创造历史,忠奸善恶,功过是非,留下不朽的英名和万世的臭骂。他们毁誉参半,盖棺而论定,是可敬可爱,也是可憎可恶的争议人物,阅读材料,仔细品味下面几位帝王。材料一: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材料三:“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贞观政要材料四: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材料五:对治国能力的评价:“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可朱元璋身为帝王时,他的文化水平已经达到能批阅奏折和签署命令的程度。毛泽东(1) 材料中写到“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指什么?从材料中看出,秦始皇开创的哪种制度影响深远?(2) 材料中“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请你举出汉武帝在解决高祖和文、景二帝遗留下的诸侯封国问题上,采取了什么巧妙的方法?汉武帝在开疆拓土上,功劳巨大,与之有关的事件是什么?(3) 材料中的“我”是哪位帝王?材料反映了这位帝王的什么做法?(4) 材料中“宋太祖”的名字是什么?结束大宋王朝300年历史的是哪个民族?(5) “这个不识字的大老粗皇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举出一例措施。(6) 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怎么样评价历史人物?32. (25分) 阅读材料:材料一: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材料二:光武中兴太短暂,宦官和外戚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请回答:(1) 你能简要的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措施吗?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哪些变化?原因有哪些? 33.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执政期间,他崇奉“黄老之术”,轻徭薄赋,和亲匈奴,与民休息,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被后世赞誉为“文景之治”。材料二: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_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王封地。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单于逃走。(1) 材料一中“他”指西汉时期哪位皇帝?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出他与其父汉文帝能够共同开创出“文景之治”的主要原因。 (2) 材料二中空白处应填写哪位历史人物?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除材料中采取的措施外,还有哪些措施? (3) 据以上体验与探究,你觉得两汉时期杰出的帝王身上哪些闪光点值得今人去学习? 34. (15分) 中国古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他们在历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政治篇】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材料三:据汉书诸侯王表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后来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经济篇】材料四: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思想篇】材料五: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材料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 材料一说明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什么人? (2) 据材料二判断为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始皇高瞻远瞩地在地方管理制度上采取了什么创新制度? (3)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中反映的问题的? (4) 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 (5) 据材料五概括秦始皇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有何影响? (6) 材料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纳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7) 【总结】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他们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35. (20分) (2017邗江模拟)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 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摘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材料三 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廖燕明太祖论(1)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 材料二中指出秦汉开创和加强了监察制度,那么秦朝和西汉在中央分别设立了什么监察官职?(3) 材料三是对什么制度的评价?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29、答案:略30、答案:略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5分)31、答案:略32、答案:略33、答案:略34、答案:略35、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