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0457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6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分 数一、单选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人在撰文回忆自己的祖父时写到:爷爷出生于1870年,早在1842年家乡便开埠通商。由此可见其祖父出生于()A上海B重庆C杭州D天津2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人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由此可见,英国人的行为()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 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3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史实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广东桂平县武装起义B图二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C图三其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D图四天京事变直接导致太平天国北伐军全军覆没4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5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6在马关条约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所以,现在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这一赔款()A改变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 B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C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D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8“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A清中央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认可 B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C中央集权在晚清时期遭到严重削弱 D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9下图为一幅创作于1916年的政治漫画,名为“水中捞月”。图中一人身上捆绑着绳索,悬在半空,试图捞取水中的“月亮”。绳索的一端固定在非常危险的悬崖上的一棵小树上。结合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能够说明该漫画的主要寓意是() A辛亥革命后帝制思想根深蒂固 B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C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华而不实” D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 10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表明()A武昌起义爆发日已被政府作为国庆纪念日B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C辛亥革命在民族、种族革命上取得了成功D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但存在缺陷11 “1911年10月10日在汉口,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A满清政府垮台 B君主专制政体结束C中华民国成立 D首次开启中国实现近代化进程12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13史学界有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BCD14下表是依据1919年5月5日学生所呈上大总统书上的签署所做的参加游行的各学校学生人数和校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北京大学北沙滩、景山东街、北河沿3000/2400 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平门外厂甸925/700 人北京法政专门学校西城太仆寺街/700 人A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B一些学校对运动持观望态度C材料数据或缺不能反映事件实情 D运动初期不具有反封建性质1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年:19491956年: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16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A召开国民党一大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C整编国民革命军 D发动北伐战争17“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18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9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937年一位红军将领在部队的誓师大会上说:“现在国难当头,为了国家与民族的生存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 材料中该将领的目的是()A响应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促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21毛泽东发文称:“(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的)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此文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A“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C全民族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D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22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战役名称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B中国军队战斗力强于日本军队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 D因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不同23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24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一“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B“民意”指反对蒋介石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D中共实行土地改革等,“得人心者得天下”25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大题25分,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座 号材料三 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七月初六日,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 梁为楫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绍 (1)材料一是如何分析鸦片战争的败因的?假设如材料所说重用如林则徐等爱国知识分子,能否挽救败局?请说明理由。(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6分)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入侵与反入侵”过程中的遭遇?(4分) (3)判断材料三出自哪一条约?(4分)它有何标志性后果?(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梁启超 材料三 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时期人文思潮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6分) (2)材料二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请举两例加以证明。(11分) (3)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的结果是什么?综合材料一、二,应该如何评价辛亥革命?(8分)20162017学年上学期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5 A.A.C.C.D 610 B.A.C.D.D1115 D.A.B.A.B 1620 D.C.C.B.C2125 C.C.B.A.C26(1)失败原因:清政府虚骄自大,不务实际,统治腐败。(2分)不能。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的对手,战争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绝非林则徐等爱国知识分子所能挽救。(3分) (2)灾难: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看待: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6分) (3)辛丑条约(4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分)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分)27(1)特点:将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3分)原因: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危机加重。(3分)(2)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步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对亚洲及全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8分)举例:新文化运动大大增强了人民的民主意识;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国民大革命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答出其中两例即可) (3分)(3)结果: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人们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4分)评价: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