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0310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舞动大地的雄风。ABCD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C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3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海燕变色龙窗的作者分别是苏联的高尔基、契诃夫和澳大利亚的泰格特。B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与清朝林嗣环的口技都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C范进和孔乙己,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而孔乙己迂腐麻木、偷窃懒惰中不乏善良正直,范进则显得委琐懦弱又圆滑世故。D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全文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4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no)烦躁咬文嚼字(jio)谆谆教导B恣睢(su)隔阂坚不可摧(cu)再劫难逃C阴霾(mi)贮蓄锲而不舍(qi)煞有介事D孱弱(chn)取缔相得益彰(zhng)涛光养晦5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B为迎接G20峰会的召开,省市领导实地踏看了浙大路、高速杭州南入城口等地,考查了西湖区街容街貌和入城口整治情况。C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D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民信”比天大子贡问孔子怎样理政。孔子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答;“去兵。”又问,再去一项呢?答曰:“去食。”可见,在孔子看来,“民信”比天大。所谓“民信”,即取信于民。可以说,只有取信于民,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发展。孟子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共产党正是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缔造了共和国。无论古今,只要能获民心,便能得天下、治天下。相反,即便是高城深池,坚甲利兵,也不足恃。历史的常态就是这样;人心不摇,莺歌燕舞;人心不附,鸟散猿吟。欲民信之,先要“修己”。这里的修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让百姓信任的修己。这种修己,要习惯于晚上“过电影”:想想当天为百姓做了哪些事?还有哪些事没做好?第二天应该怎么干?也要习惯于听取“谔谔之音”。毕竟,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唐太宗即位时,曾下诏全国免征免调一年。但不到四个月,便下诏要征集16至18岁身强力壮的男子入伍。魏征得知后,两次抗旨,并谏言唐太宗:朝令暮改,怎能让百姓相信?魏征的“谔谔之音”,让李世民顿悟,下令停征。正因李世民此后纳谏修己,进而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盛世。欲民信之,还要“正己”。老百姓信谁,常常不是听他讲得多动听,而要看他做得是否能够服人。隋朝的赵轨,任齐州别驾时,看到别人家的桑葚落到自己家,他不是捡为己有,而是“遣人悉拾还其主”;做原州总管司马时,一次夜行,身边人的马不小心跑进农田,踏坏了老百姓的庄稼。他立即下马,等到天明、找到庄稼的主人,偿付了钱才离开。他的行为让老百姓深为叹服、信服。他被调离齐州时,父老乡亲挥泪说:“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原州的百姓官吏更是对其由信而学,“莫不改操”。欲民信之,更要“后己”。人,皆有个人私事。但当了“官”,做了“公仆”,就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凡事先人而后己。只有“先人”,才能得人,得心;只有“后己”,老百姓才会自动跟上来、聚过来。总而言之,只有为民着想者,才能使民信之,民服之,民从之。每名官员都要时时牢记“民信”比天大,处处践行“民信”比它大。只有取信于民,百姓才能拥护政府,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注)谔谔:形容直话直说。6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7 . 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8 . 选文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9 . 选文段有什么作用?10 . A,B两项哪项更适合作段的事实论据,并请说明理由。A曹刿不顾乡邻的劝阻,主动去见鲁庄公,与庄公共谋克齐大计。B贪官刘铁男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论为人所不齿的“阶下囚。(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吃着吃着哭了丁泽宇2012年夏天,我在泉州德化下边的一个乡村支教。我是北方人,去之前,母亲担心我在当地吃饭吃不惯,走之前硬要给我带两包咸菜,配饭吃。我出 门一向不喜欢带太多东西在身上。力阻半天,最后母亲答应我不带了。到登机口安检的时候,我准备拿电脑出来,A手刚塞进去.却摸出两包抽好真空的咸菜,我瞅了一眼.顺手就推到一边去了。当时只是觉得.我妈又在给我添麻烦,这玩意儿,万一安检不让 过怎么办。万幸的是,我和咸菜最后还是安全带到了厦门,后来便是转大巴,然后步行几公里, 终于到了支教的那所小学。条件比我想象的好很多,至少比我以往去过的西北农村要好,虽然是农村,但没有尘土飞 扬,南方沿海农村种植的农作物我也是第一次见。而且可以洗澡,学生也都很可爱。人生中第 一次被不停地叫着“丁老师”,心里也十分欣喜,唯一没办法接受的,是食物。我是北方口味,到了东南沿海地区本身就不太习惯,另一个原因是那个乡村条件也确实不太好,校 方给我们这些老师保证了顿頓有肉和鱼,但是就我而言,几乎是每顿饭都吃不了几口。而且,作为不经常出远门的我,在那里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第三天开始,上吐下耳。去上课的时候,连我年纪最小的学生都明显看出我的脸色不太对。天知道,我已经三天没好好吃东西了我一米八的个子,150斤的体重,一顿饭能吃四碗米饭,在这三天里我几乎每顿饭只扒拉几口。B当时心里想的是.实在不行.撑不下去就不撑了.索性直接回家。但又觉得.这不就成了他们 口中整天说的城市孩子受不了苦吗,才几天的时间,就成这个样子,吃不了苦,不负责任。撑到第四天的时候,想起了袋子里的两包真空咸菜。咸菜这东西,不知道外地人是怎样的,但是西安人都明白,家常菜里少不了,但永远都不可能 是主菜。它像是吃剩肉时芝麻酱里的韭菜花,吃重庆火锅时香油里的蒜泥,吃泡馍时的辣椒酱。 它总是摆在桌子上而且不容易坏,炒好了就放在那里,但是在有着更好的选择时,你永远都不会去想起来。可这时候我没得选。吃晚饭的时候,从行李里拿出来一包,去多要了一个盘子,打开,倒了半包进盘子里。然 后扒拉了两三筷子到我的碗里,剩下的让同桌的老师们一起分了。我大概花了不到十秒钟的时间配合着咸菜吃完了那碗米饭。又看了看盘子,已经被 分享差不多了。迅速把最后一点倒进了我的碗里,转身又去打了一碗米饭,又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空了。经济学里学过一个很基础的边际效用的概念,讲你在最饿的时候吃下的第一个肉包子效用是最大的。这个时候,我已经饿了整整三天,那包咸菜的效用,可能会棑在我人生里的前几名吧。吃第三碗米饭的时候,眼睛开始红了,其实你们应该也己经猜到了,从我第一段动笔,差不多就是个这样的故事。我那时不到20岁,尚未体会过在外漂泊数年的人回到家乡之后,吃到家乡饭时流下的第 一滴眼泪。中国人常常讲乡愁,年少时,生活在城市里,无忧无虑,怎么会去管这些。只有真正受了那种苦之后,受了罪,然后回过头再去看,那种感觉,很别样。我是想起了母亲,走之前一个随手的动作,不顾我的阻拦,把咸菜放进我的包里。到底姜还是老的辣,感概自己过于年轻,不知天高地厚。那份咸菜,更像是一份感情的物化,陪到了千里之外.在你最渴求帮助的时候,做一个锦囊袋。故事就到这里了。一共只有两包,本来走之前母亲说多带点,我说一包都不要带她知道 我过于倔强,就只给塞了两包进来。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一丁点都舍不得浪费,一点都不敢多吃,害怕吃完了就再也没有了。经常吃的时候会鼻子突然变酸,然后心里默默骂自己,回家之后,过了很久,一起去的一个朋友给我发来消息说,当时我们在泉州一起吃的那个 咸菜太好吃啦,你能不能让你妈妈再炒一点给我寄过来呀。给她寄过去之后,她和我说,怎么感觉总不是当初那个味道呢。我也觉得不是当时那个味道.(选自意林2016年第9期,有改动)11 .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一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B“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的那份咸菜,陪着“我”到了千里之外,在“我”最渴求帮助的时候,让 “我”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C“它像是吃涮肉时芝麻酱里的韭菜花,吃重庆火锅时香油里的蒜泥,吃泡馍时的辣椒酱。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咸菜虽不是什么精品菜肴,却令人回味无穷,可以 增进食欲。D文章写到“我他乡支教时,严重水土不服,只能就着咸菜度日,表达了“我”对咸菜的依赖情结。12 . 阅读分析文章,完成下列题目的填写。(1)文中的“我”对咸菜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阻拦咸菜一(_)(_)-感念咸菜(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_ _两种表达方式,其表达作用是:_13 . 文中A、B两处画线句子都属于人物描写,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A:_B_14 . 文中结尾说“我也觉得不是当时那个味道”联系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美好的声誉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这正是大学的暑假期间,是我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休息时,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这地方真美。”他说,显出沉思和迷恋。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来历告诉了本吉。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娜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很需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对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在银行里消磨退休的岁月。我们走过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进入一间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先生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不卖,”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这块土地许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但是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着眼看着我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盖瑟。比尔盖瑟。”“嗯!和格罗费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于是我们就坐下来。“格罗费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说,“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干了,用不着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尤尔先生眯缝着眼,眼神中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一周后我又到他的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3800美元怎么样”他问。以每亩3800美元计,那我要付出约6万美元,这不明摆着是拒绝吗? “3800美元?”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不错,15英亩卖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将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本吉,”我说“这全都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在爷爷的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爷爷宽容、慈祥、诚实和正直。这使我记起了一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财宝”。美好的声誉就是爷爷盖瑟留给我们的遗产,我希望本吉将来在这片温柔的地上散步时,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选自青年文摘)15 . 文中第一段写道:“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读完全文后,用精炼的语言回答。(2分)“我”对儿子说了些什么?“我”为什么样说这些内容?16 . 爷爷具有怎样的品德才得到“美好的声誉”?这些声誉具有怎样的作用?(2分)17 . 文章开头为什么极力渲染退休银行家不肯卖土地?(2分)18 . 对本文的鉴赏,不正确的二项是( )( )(2分)A本文的主人公是爷爷,但并没有直接描写音容笑貌,而是通过其他人的语言来介绍他的人品和声誉。B文中对本吉格洛丽亚,比尔盖瑟和尤尔先生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的。C尢尔先生对卖土地的事经历了一个“不卖犹豫降价出卖”的心理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爷爷的美好声誉。D文中多次提到“这片美好的土地”,“温柔的土地”,只是为了表述“我”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E结尾处引用小诗是为了升华文章的主题和情感。三、句子默写19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故园东望路漫漫,_。(岑参逢入京使)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2)根据下面提示或语境填空。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_,_。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是: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郎之战)原文: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公弗许。自雩(y,求雨的祭祀)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公従之。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左传20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间:参与。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卑鄙。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D望其旗靡靡:倒下。2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二章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D登轼而望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22 .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B“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忧,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C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D(乙)中公子偃采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取得了战役胜利。23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4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限断两处)。宋败齐必还请击之五、名著阅读25 . 文学常识填空。(1)变色龙是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文中通过对警官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2)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六、综合性学习26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这是微笑的季节,这是属于我们的季节,每一个灿烂的日子,都值得以微笑来迎接,每一个感人的瞬间,都值得双微笑来珍藏;,。学会用微笑诠释生活,以心灵体味人生,便有了从容前行的潇洒步l( ),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诠释( ) 步l( )(2)根据上下文内容续写句子,使语意连贯。(2分)答:,27 . 综合性学习。对联的基本要求是(1)必须是两句,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2)上下两句对应的词词性相同,对应的短语结构相同,必须形成对偶。(3)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下列三个选项中哪一项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A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B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阅尽人间书。C百花迎春花满地,幸福临门多喜气。七、作文28 .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个进行写作。(1)题目:冬日阳光;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轻蔑地说:“这怎么就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 世事无常,一把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间,富人沦为了乞丐。正当三伏,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碗清凉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其实,幸福本来就是现在。现在的幸福可能是干渴时的一杯水,饥饿时的一块糕饼要求: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2、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