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300051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174 大小:53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2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为落实国家卫计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精神,建立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履行公共卫生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保证医疗保健服务安全,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在总结以往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和日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进一步解读评审标准,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参考,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自我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供帮助,特制定本细则。一、本细则适用范围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适用于二级妇幼保健院,其他妇幼保健机构可参照使用。本细则共设置6章66节30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第一章至第五章共60节274条543款细则,用于对二级妇幼保健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妇幼保健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39条。第六章共6节30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妇幼保健院的运行、服务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二、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条款适用于所有二级妇幼保健院。(二)核心条款为保证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正确、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与安全,对最基本、最常用、必须做到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妇幼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与安全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三)可选条款主要是指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妇幼保健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须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不是由妇幼保健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第一章至第五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见表1。表1 第一章至第五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名称节条款核心条款第一章保证妇幼保健院正确的发展方向314212第二章辖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931384第三章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914536122第四章服务流程管理829404第五章机构管理1155837合计6027454339三、评审结果表达的方式(一)评审结果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妇幼保健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二)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评分说明的制定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Plan,D即Do,C即Check,A即Act,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保健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由于标准条款的性质不同,结果表达如表2。表2 第一章至第五章标准条款的评价结果ABCD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有持续改进,成效良好有监管有结果有机制且能有效执行仅有制度或规章或流程,未执行PDCAPDCPD仅P或全无四、评审结果表3 第一章至第五章评审结果项目类别第一章至第五章标准条款核心条款C级B级A级C级B级A级甲等90%60%20%100%70%20%乙等80%50%10%100%60%l0%目 录第一章保证妇幼保健院正确的发展方向4一、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4二、建设规模、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4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4第二章辖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4一、管理组织4二、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4三、妇幼健康服务网络管理4四、妇幼健康信息管理4五、妇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六、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4七、群体筛查服务质量管理4八、母子健康手册使用与管理4九、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4第三章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4一、质量管理组织4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三、医疗保健技术管理4四、住院诊疗管理4五、患者安全管理4六、婚前保健管理4七、孕前保健管理4八、孕期保健管理4九、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技术管理4十、高危孕产妇管理4十一、分娩管理4十二、促进自然分娩4十三、促进母乳喂养4十四、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管理4十五、儿童保健管理4十六、高危儿童管理4十七、妇女保健管理4十八、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4十九、妇女儿童营养保健管理4二十、妇女儿童心理保健管理4二十一、妇女儿童康复治疗管理4二十二、妇女儿童中医服务管理4二十三、手术治疗管理4二十四、麻醉管理4二十五、医院感染管理4二十六、感染性疾病管理4二十七、医技质量安全管理4二十八、病历(案)管理4二十九、护理管理4第四章服务流程管理4一、预约诊疗服务管理4二、门诊服务管理4三、急诊服务及绿色通道管理4四、住院、转诊、转科、转介流程管理4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4六、维护服务对象合法权益4七、投诉管理4八、就诊环境管理4第五章机构管理4一、依法执业4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4三、人力资源与科教管理4四、信息与图书管理4五、财务与价格管理4六、医德医风管理4七、后勤管理4八、医学装备管理4九、应急管理4十、院务公开4十一、社会评价4第六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4第一节辖区保健管理指标4第二节机构运行基本监测指标4第三节住院患者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4第四节特定(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4第五节合理用药监测指标4第六节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4附件妇幼保健院评审法律规范首字母索引4第一章保证妇幼保健院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1.1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1.1.1.1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C】1.领导班子成员及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管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医务保健管理等岗位的中层干部能够熟练掌握并准确理解妇幼卫生工作方针、目标和职责任务等。2.一般业务人员知晓妇幼卫生工作方针。【B】符合“C”,并本院发展战略、规划、年度计划等能够体现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及国家和省级妇幼发展规划的要求。【A】符合“B”,并有证据表明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1.1.2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1.1.2.1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C】1.由政府举办,不得以任何形式变更妇幼保健院所有权的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2.妇幼保健院为第一设置名称(以本院执业许可证为准)。3.妇幼保健院性质明确,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B】符合“C”,并落实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规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A】符合“B”,并近2年政府提供的保健院人员、公务和业务经费逐步增加。1.1.2.2控制特需服务规模。【C】1.特需服务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比例10%。2.住院特需服务床位数占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10%。【B】符合“C”,并有控制特需服务规模的措施与动态管理机制。1.1.3以妇女儿童为中心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1.1.3.1围绕妇女儿童健康开展服务,不得向综合医院模式发展。强化公共卫生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C】1.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开展服务,妇产科、儿科床位数不少于全院总床位数的85%,且原则上不得设置与功能定位和职能任务无关的科室。2.强化公共卫生责任,院长为第一责任人,院长及业务院长熟悉公共卫生政策。【B】符合“C”,并1.妇产科、儿科床位数不少于全院总床位数的95%。2.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负责人掌握本辖区近3年妇女儿童死亡及健康状况。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负责人掌握辖区近3年人口状况及计划生育服务状况。【A】符合“B”,并未加挂综合医院名称。1.1.4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1.1.4.1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本院执业许可证登记项目保持相一致)。【C】1.突出一级、二级预防与主动服务的理念,将孕产妇健康检查、儿童健康检查、妇女常见病查治、妇女“两癌”筛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列入服务重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落实。2.基本保健服务内容连续、齐全,具体要求如下:(1)孕产保健部:提供婚前、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保健服务;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提供产科住院服务;(2)儿童保健部:提供新生儿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心理卫生、眼及视力保健、口腔保健、耳及听力保健、儿童常见病诊治等服务;对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提供儿科住院服务;(3)妇女保健部:提供青春期保健、更老年期保健、乳腺保健、妇女常见病诊治等服务,提供妇科住院服务;(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履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和人员培训八项职能任务。3.有促进科室提供主动服务的制度与措施。每年根据辖区妇女儿童发病的特点,为辖区高危人群提供主动服务。【B】符合“C”,并1.提供中医儿童保健、儿童康复服务;2.提供中医妇女保健、妇女心理卫生、妇女营养服务。【A】符合“B”,并有促进科室提供主动服务的制度与措施,深入辖区为高危人群提供主动服务。二、建设规模、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2.1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1.2.1.1设置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规模适度。【C】1.妇幼保健院设置符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妇幼保健院基本标准,获得批准二级资格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2.实有床位不少于100张(市级妇幼保健院200张)。3.符合省级或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要求。【B】符合“C”,并平均住院日6天。1.2.2依据功能任务,确定本院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科学的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并经相关部门批准。1.2.2.1依据本院的功能任务,明确本院的宗旨、愿景与目标。【C】1.依据本院的功能任务,明确本院的宗旨、愿景与目标。2.本院宗旨、愿景与目标及功能任务由各部门和职工共同讨论制订并经职代会通过。3.应用多种途径有效地教育全体员工知晓本院的宗旨、愿景与目标及功能任务,并向服务对象、社会宣传。【B】符合“C”,并员工知晓本院宗旨、愿景与目标的内涵,知晓率80%。【A】符合“B”,并员工知晓本院宗旨、愿景与目标的内涵,知晓率90%。1.2.2.2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C】1.根据本院的愿景与目标以及功能任务,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2.规划应涵盖辖区妇幼卫生工作内容,与本院规模、经营方针及策略与功能任务相一致。3.规划内容包括目标、实施方法、实施步骤、工作分工、经费预算以及年度安排等。【B】符合“C”,并1.中长期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由各部门共同参与,经过集体讨论,并征求职工意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2.科室员工对本科室计划的主要目标知晓率80%。【A】符合“B”,并各部门管理人员、各科室负责人对本院的规划目标以及本部门、本科室的计划任务知晓率90%。1.2.2.3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经相关部门批准。【C】1.有本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并经相关部门批准。2.按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组织实施基本建设项目、在建项目及大型维修项目。【B】符合“C”,并1.总体发展建设规划与本院发展规划相符。2.各建设项目档案完整。【A】符合“B”,并加强基本建设全程监督管理,重大项目实行第三方审计,接受有关部门监督,未发现被查实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1.2.2.4建筑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消防规范,满足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环保节能、安全运行的要求。【C】1.建筑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消防规范。2.建筑满足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流程的需要,符合卫生学要求。【B】符合“C”,并所有建筑均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通过环境评估。【A】符合“B”,并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体现“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满足医疗保健服务流程优化的需要,做到持续改进。1.2.3本院建设和内部设置体现保健和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围绕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优化配置内部资源,服务流程合理,科室设置规范。1.2.3.1优化配置内部资源、规划服务流程及科室设置。完善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建设,体现保健和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与细则1.1.4.1服务要求一致)。【C】1.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整合科室设置,按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设置(以下简称“四大业务部”)。2.“四大业务部”职能任务明确,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健全,并落实。3.建立“四大业务部”组织架构、协调机制、服务流程、质量标准、考核办法等运行机制。【B】符合“C”,并1.“四大业务部”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业工作年限不少于5年。2.“四大业务部”负责人掌握相关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妇幼保健管理学知识【A】符合“B”,并各业务部定期分析、研究本部门工作运行质量,有季度通报、半年总结及年度评估报告,并持续改进。1.2.3.2科室设置规范,按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进行内部设置设(与细则1.1.4.1服务要求一致)。【C】科室设置规范,依据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的要求进行“四大业务部”内部设置和管理。【B】符合“C”,并市级机构科室设置比例达到指南中业务部门设置的90%以上。县级机构科室设置齐全。【A】 符合“B”,并按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以及专科建设相关文件要求开展专科建设,市级机构20%的科室达标,县级机构10%的科室达标。1.2.3.3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及其结构满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具备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C】1.从事婚前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助产技术、终止妊娠和结扎手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法定执业资格及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2.人员数量与结构符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B】符合“C”,并科主任具有高级职称。【A】符合“B”,并近2年所有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人员按要求接受过培训。1.2.4产科、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在本辖区同行业优势明显;服务能力和质量处于本辖区前列。1.2.4.1产科、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质量在本辖区同行业优势明显;并处于本辖区前列。【C】近二年住院病历首页数据分析显示证实重点科室的病种、专业诊疗技术水平、数量与质量处于本辖区前列。【B】符合“C”,并有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点科室。【A】符合“B”,并有省级重点科室。1.2.5有承担本辖区产科、新生儿科专业急危重症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能提供产科、新生儿科急危重症诊疗服务。1.2.5.1能承担产科、新生儿科急危重症的诊疗。【C】1.有承担本辖区产科、新生儿科急危重症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2.检验与医学影像(含超声)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每天*7天/每周)急诊诊疗服务。【B】符合“C”,并重症监护病室有明确的重症监护病室患者收治标准,并实施。【A】符合“B”,并有独立的孕产妇重症监护室(MICU)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1.2.6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本院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重点专业水平和质量处于本辖区前列。1.2.6.1医技科室服务项目设置、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或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C】1.医技科室的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配备符合省级或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妇幼保健院标准。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超声医学科、放射影像科、手术室、病理科、消毒供应室/中心、病案室。【B】符合“C”,并1.医技科室主任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50%。2.临床实验室和超声等医学影像项目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不含非收费项目)。【A】符合“B”,并医技科室主任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70%。1.2.6.2检验科、超声医学科等重点医技科室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辖区前列。【C】达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妇幼保健院医技科室的技术项目或服务项目要求。【B】符合“C”,并提供依据证实专业优势、擅长诊断技术的水平、质量处于本辖区前列。【A】符合“B”,并检验科或超声医学科为市级以上重点专(学)科。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3.1承担政府分配的为基层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订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保障措施。1.3.1.1承担政府分配的为基层培养专业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订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C】1.对政府指令的基层人才培养任务,有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予以保障。2.有每年为基层培养专业人才的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B】符合“C”,并有完整的项目培养资料,包括学员名单、授课课件、学时、考核和评价等。【A】符合“B”,并相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对基层人才培养工作,对培养效果进行追踪评价。1.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预防、发现、报告及转诊等任务。1.3.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预防、发现、报告等任务。【C】1.有专门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2.有指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以及传染病预防工作。3.应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设置传染病分检点,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4.有对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B】符合“C”,并1.门诊、住院诊疗信息登记完整,传染病报告、诊疗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规范。2.对发现的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A】符合“B”,并相关职能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1.3.3在国家分级诊疗制度框架内,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1.3.3.1在国家分级诊疗制度框架内,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C】在国家分级诊疗制度框架内,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并落实。【B】符合“C”,并相关职能部门对双向转诊结果定期进行追踪随访、总结分析及效果评价。【A】符合“B”,并转诊单位间有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并落实,不断改进双向转诊工作。1.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本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保健技术、医疗保健信息和用药监测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完整、真实可靠。1.3.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本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保健技术、医疗保健信息和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完整、真实可靠。【C】1.有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送数据与其他信息的制度与流程,按规定完成本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保健技术、医疗保健信息和用药监测等相关信息报送工作。2.有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具体核查措施。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完整、准确上报妇幼卫生相关信息和数据。【B】符合“C”,并落实信息报送前的审核程序,实行信息报告问责制。【A】符合“B”,并当地卫生计生行政或统计部门提供信息显示,近三年内:(1)未发生统计数据上报信息错误;(2)未出现瞒报或报送虚假数据现象。第二章辖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一、管理组织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1.1有院内负责辖区妇幼健康业务质量管理的组织,院长为第一责任人。2.1.1.1有院内负责辖区妇幼健康业务质量管理的组织,院长为第一负责人。【C】1.有院内负责辖区妇幼健康业务质量管理的组织,人员构成包括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信息管理及相关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有明确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并落实。2.组织架构及职能分工体现决策、控制与执行三个层次;有组织构架图,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指定职能科室负责组织、协调、监督。【B】符合“C”,并院长在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中起领导作用。【A】符合“B”,并对辖区妇幼健康业务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持续改进管理质量,有证据表明成效显著。2.1.2职能部门履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2.1.2.1职能部门履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C】1.根据本院确定的重点工作,制订实施的具体措施与考核方案。2.有履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的完整工作记录。【B】符合“C”,并1.有对辖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的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关键时段进行的监管记录。2.有季度通报、半年总结及年度评估报告。【A】符合“B”,并运用质量与安全指标、风险数据、重大质量缺陷等资料对辖区妇幼健康业务质量实施监控,持续改进有成效。2.1.3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负责人是本部门辖区业务管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相关任务。2.1.3.1“四大业务部”负责人是本部门辖区业务管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相关任务。【C】1.“四大业务部”均有辖区妇幼健康业务质量管理小组,业务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2.制订本业务部的质量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及监控重点。【B】符合“C”,并1.各业务部主任掌握的关键质量指标至少包括:(1)高危孕产妇、高危儿等重点人群管理;(2)技术指导频次、覆盖面等关键环节管理;(3)辖区业务数据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等质量控制管理。2.有季度通报、半年总结及年度评估报告。【A】符合“B”,并科室负责人、质控小组负责收集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数据,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展示近两年管理成效的变化趋势。二、管理质量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2.1贯彻落实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辖区业务管理相关规定。2.2.1.1执行相关部门有关辖区业务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等规定。【C】1. 各业务部落实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辖区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办法、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标准、业务指南等规定,按要求对辖区群体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培训与监督。2.有制度保证落实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规定。【B】符合“C”,并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总结分析、反馈相关规定执行情况。【A】符合“B”,并有证据表明近2年持续改进有成效。2.2.2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辖区妇幼健康工作相关政策、规章制度、评估标准和工作方案等。2.2.2.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辖区的妇幼健康工作相关政策、规章制度、评估标准和工作方案等。【C】1.有证据表明近两年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起草制订辖区内妇幼健康工作相关政策、规章制度、评估标准和工作方案等。【B】符合“C”,并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近两年在重要政策出台前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并形成报告。【A】符合“B”,并报告有数据支撑,有分析,有建议。2.2.3制订辖区妇幼健康服务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2.2.3.1制订辖区妇幼健康服务质量管理方案并实施,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持续改进管理质量。【C】1.根据当年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妇幼健康工作的要点,明确年度质量管理的重点。2.制订辖区妇幼健康服务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落实责任部门。3.制订辖区妇幼健康服务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B】符合“C”,并1.责任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反馈及提出改进措施。2.考核工作记录完整。【A】符合“B”,并相关职能部门对责任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2.2.3.2有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关键环节、重点人群管理标准与措施。()【C】1.有辖区保健工作重点环节如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出生缺陷防控、孕产妇死亡评审、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新生儿死亡评审、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的转运及急救等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并落实。2.有重点人群如高危孕产妇、危重孕产妇、高危儿童等的管理方案与措施,并落实。3.制度、方案、措施符合法律法规、规范及相关规定,且符合本区域实际。【B】符合“C”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提高管理水平。【A】符合“B”,并有证据表明近2年妇幼健康管理质量逐年提高。2.2.4开展妇幼健康政策和业务培训,适宜技术推广。2.2.4.1开展妇幼健康政策和业务培训。【C】1.有妇幼健康相关政策、管理、技术及服务培训的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并落实。2.每年组织对辖区内的产、儿科医护及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等母婴健康相关知识的培训。3.培训相关资料保存完整,有通知、课程表、签到簿、教案、班前班后问卷、音像资料、总结等,并整理成册。【B】符合“C”,并对培训工作有评估、有追踪,持续改进培训质量。【A】符合“B”,并相关职能部门对培训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并进行质量监督。2.2.4.2推广适宜技术。【C】1.制订辖区适宜技术推广的相关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并落实。2.有相关职能部门对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实行统一管理。【B】符合“C”,并适宜技术推广有重点,符合当地工作实际,针对性强。【A】符合“B”,并相关职能部门对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有追踪、有评估,持续改进推广质量。2.2.5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依法对出生医学证明进行业务管理。2.2.5.1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依法对出生医学证明进行业务管理。【C】1.设立专人负责日常事务性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各项管理制度齐全,并落实。2.受委托对辖区出生医学证明相关证件的储存、发放、登记等情况等进行管理,有对辖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情况进行督导的记录。3.严格落实真伪鉴定、配发、保管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制度。4.签发、换发、补发等流程及印章管理符合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5.对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工作及流程进行宣传。【B】符合“C”,并1.实现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电子化管理。2.按要求进行废证管理,废证率1%。【A】符合“B”,并辖区内未出现出生医学证明倒卖、转让、毁损、丢失等重大事件。三、妇幼健康服务网络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3.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健全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收集分析网络运行信息。2.3.1.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健全辖区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掌握网络运行状况。【C】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健全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网络,网络覆盖所有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2.掌握辖区内近3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其业务部门设置情况、人员数量与构成、设备设施配置、服务内容、服务数量与质量等运营状况。3.定期召开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例会,例会主题明确,能够解决实际问题。【B】 符合“C”,并掌握辖区内提供妇科、产科、儿科、妇幼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名称、性质,及其相应科室人员数量与构成、设备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数量与质量等情况,定期分析并形成报告。【A】符合“B”,并对辖区妇幼卫生资源配置进行专题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2.3.2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辖区内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并对其开展的服务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2.3.2.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辖区内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C】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服务的分工协作机制,对健康问题管理、疾病管理、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出协作规划或计划、实施方案、考核机制等。2.分工协作机制内容应涵盖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和妇女儿童基本医疗保健服务。3.协作机制应覆盖城乡基层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B】符合“C”,并定期调研分工协作机制运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措施。【A】符合“B”,并有证据表明,近3年辖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年巩固,并得到加强。2.3.2.2对开展的服务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C】1.根据当地工作计划、有关实施方案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要求,及时完成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任务,年度频次与覆盖面符合要求。2.服务指导及质量控制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能够解决实际问题。3.档案资料分类管理,资料齐全。【B】符合“C”,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并落实。【A】符合“B”,并有证据表明本年度辖区妇幼卫生工作质量比上年度有所提高。2.3.3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转诊网络。2.3.3.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转诊网络。【C】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转诊网络。明确网络中各级各类机构和人员的职责。2.建立转诊流程,包括急危重症的评估与分类、转运、交接、诊治及结果跟踪反馈。3组建辖区救治专家组,建立工作制度。【B】符合“C”,并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转诊网络进行管理,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A】符合“B”,并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转诊网络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四、妇幼健康信息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4.1有负责信息管理的部门,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辖区信息数据中心。2.4.1.1有负责信息管理的部门。【C】1.有负责信息管理的部门,工作人员数量满足工作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2.科室工作制度健全,人员职责明确,并落实。【B】符合“C”,并科主任具有相关专业中级职称,从事信息管理相关工作年限5年以上,掌握妇幼健康信息工作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等知识。【A】符合“B”,并定期研究信息工作管理与质量,并持续改进。2.4.1.2建立辖区妇幼健康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业务标准、工作机制和工作规范,保证信息上报及时、完整、准确。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辖区信息数据中心。【C】1.院主管领导在妇幼健康信息工作中起领导作用。2.建立辖区妇幼健康信息管理工作机制,有信息网络机构和人员名单,有妇幼健康信息工作制度、工作规范、业务标准等技术文件,且不低于国家有关规定。3.制订妇幼健康信息工作方案及信息工作流程,明确各级各类信息管理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合理。相关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工作流程。4.定期对妇幼健康信息人员进行逐级培训,培训有计划、有重点、有经费保证。5.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辖区信息数据中心,对信息资料进行档案化管理。【B】符合“C”,并1.辖区内未接受培训的从事信息工作人员5%。2.信息填报正确、完整,上报及时达100%。【A】符合“B”,并1.辖区内未接受培训的从事信息工作人员1%。2.信息上报及时性、完整性在上级相关考核连续3年满分。2.4.2具有良好的信息安全策略、安全手段、安全环境及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妇幼健康信息安全。2.4.2.1具有良好的信息安全策略、安全手段、安全环境及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妇幼健康信息安全。【C】1.具有良好的信息安全制度、安全手段、安全环境及安全管理措施,并落实到位。2.建立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落实。【B】符合“C”,并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信息安全,找出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A】符合“B”,并连续3年无信息安全事件发生。2.4.3对妇幼健康信息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利用,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及妇幼健康服务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2.4.3.1对辖区妇幼健康信息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利用,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及妇幼健康服务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C】1.定期开展信息质量控制,分析辖区妇幼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2.定期分析辖区妇幼健康服务状况,进行需求分析。3.定期分析辖区妇幼健康服务管理状况,对辖区妇幼健康服务进行全面、动态监管。【B】符合“C”,并对辖区妇幼健康状况、服务状况、管理状况进行半年总结及年度报告,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A】符合“B”,并用近两年的证据表明,信息被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政府采用。五、妇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5.1有健康教育科,负责妇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职责明确。2.5.1.1有健康教育科,负责妇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职责明确,制订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并完成。【C】1.有独立的健康教育科,有专人负责,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落实岗位人员。科室工作制度完善,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并落实。2.制订院内、院外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计划,并实施。【B】符合“C”,并1.健康教育科主任具有相关专业中级职称,有5年以上健康教育工作经验。2.院主管领导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起领导作用。【A】符合“B”,并定期研究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有成效。2.5.2制作并发放妇幼健康教育材料。2.5.2.1制作并发放妇幼健康教育材料。【C】1.制作妇幼健康教育材料,包括宣传画、宣传折页、影视光盘、日常用品标示标记等。2.健康教育材料具有普及性、科学性,针对性强,易读易懂,便于群众接受。健康教育材料内容覆盖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B】符合“C”,并针对工作形势和重点,制作有针对性的专题健康教育材料。【A】符合“B”,并发放健康教育材料,覆盖辖区相关妇幼健康服务机构。2.5.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2.5.3.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落实并持续改进,记录完整。【C】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孕妇学校、家长学校、育儿学校、影视作品、平面媒体、微信、微博、网络等,每项活动均有计划,目的性强。2.建立妇幼健康咨询及服务热线电话,提供咨询服务。3.按要求完成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健康教育任务。【B】符合“C”,并1.对每项重大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定期统计分析咨询热线的热点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A】 符合“B”,并对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进行评价,有持续改进活动质量的案例。2.5.3.2开设孕妇学校(育儿学校),将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等列入其常规教学内容。()【C】1.有孕妇学校,且面积30m2,配备有专用教学设备、宣传资料。2.定期开设孕妇学校课程,教学内容至少包括:(1)孕期营养和体重管理、心理问题识别与防控;(2)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正确选择;(3)母乳喂养及乳房护理;(4)孕产期高危症征与高危儿的自我识别(胎心、胎动等);(5)育儿知识。3.有师资及相关的宣教教材。4.孕妇学校开课每月不少于4期。【B】符合“C”,并1.有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2.纳入产科质量和爱婴医院的管理内容。【A】符合“B”,职能管理部门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对孕妇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进行评价,持续改进教学质量。2.5.3.3开展院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C】1.针对妇女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门诊服务(如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母乳喂养指导门诊、儿童生长发育指导)。2.制订常见病健康教育常规,并落实。【B】符合“C”,并有职能部门对健康教育门诊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评价,服务质量不断提高。【A】符合“B”,并近两年健康教育门诊量逐步增加。2.5.4建立辖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网及协作机制,提供辖区妇幼健康教育培训。2.5.4.1建立辖区内以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依托的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网及协作机制,提供辖区妇幼健康教育培训。【C】1.建立辖区内以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依托的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网,并与辖区内相关部门协作与交流,策划并组织开展辖区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2.定期进行辖区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完整。【B】符合“C”,并1.每年有不少于两次的辖区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2.定期对辖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评价,提出改进意见。【A】符合“B”,并有证据表明近2年健康教育网络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5.5建立妇幼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2.5.5.1建立妇幼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C】有妇幼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定期评估。【B】符合“C”,并评价指标应包括妇幼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率等。【A】符合“B”,并妇幼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率较上一年度提高。六、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6.1落实上级项目管理方案,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项目实施方案。2.6.1.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落实。【C】1.根据上级妇幼卫生工作及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政策及要求,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本地区有关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并协助实施。2.掌握辖区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记录完整。【B】符合“C”,并1.技术指导覆盖面及频率达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2.技术指导具有针对性,能够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难点问题。【A】符合“B”,并对项目技术指导工作进行半年及年度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有成效。2.6.2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培训、督导及实施效果评估,持续改进项目工作。2.6.2.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妇幼公共服务卫生项目进行培训、督导及实施效果评估,持续改进项目工作。【C】1.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督导方案、评估标准等。2.受委托对项目进行督导及实施效果评估,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B】符合“C”,并1.督导、评估工作记录完整。2.对督导、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反馈及提出改进措施。【A】符合“B”,并有证据表明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得到同级或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表彰。2.6.3推广应用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果。2.6.3.1对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的成果在辖区推广应用,不断扩展服务覆盖面。【C】对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取得的成果在辖区推广应用,制订推广计划,并落实。【B】符合“C”,并推广工作有具体负责科室及负责人,任务目标明确,并落实。【A】符合“B”,并在区域内项目推广成效明显,在辖区内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广项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七、群体筛查服务质量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7.1建立辖区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筛查网络和管理机制。2.7.1.1建立辖区群体筛查网络,制订筛查工作制度、筛查流程等。【C】1.建立辖区群体筛查网络,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2.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辖区筛查工作制度、筛查流程等,筛查内容至少包括:(1)产前筛查;(2)高危孕产妇筛查;(3)高危儿筛查;(4)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5)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3.建立辖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童分级转诊机制,并落实。4.工作人员熟悉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女“两癌”筛查等有关国家及本地区相关规定。【B】符合“C”,并1.辖区产前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达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A】符合“B”,并定期对筛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导,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提高筛查质量。2.7.2对从事筛查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筛查工作进行管理。2.7.2.1对从事筛查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筛查工作进行管理。【C】1.对群体筛查服务人员队伍进行筛查技术培训,培训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评估,不断提高群体筛查人员技术水平。2.从事筛查的技术人员按有关筛查项目的要求参加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3.建立辖区群体筛查阳性病例转诊机制,并落实。4.对群体筛查确诊病例建立档案并进行跟踪管理,建立群体筛查确诊病例管理制度,并落实。【B】符合“C”,并1.阳性及确诊病例管理数量、管理质量连续2年逐年提高。2.本机构确诊病例管理率95%。【A】符合“B”,并定期收集群体筛查工作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筛查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2.7.3对群体筛查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筛查质量。2.7.3.1对群体筛查工作质量进行控制,持续改进筛查质量。【C】1.按国家及省有关技术规范对群体筛查进行质量控制。2.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质量控制涵盖采血单位、实验室及诊治各环节;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涵盖初筛、复筛、诊治各单位。【B】符合“C”,并产前筛查质量控制涵盖各筛查单位、各筛查方法及环节。【A】符合“B”,并对群体筛查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半年及年度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持续改进有成效。八、母子健康手册使用与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8.1有辖区内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管理制度及规范。2.8.1.1有辖区内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管理制度及规范。【C】1.有辖区内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管理制度并落实。2.落实手册使用规范。【B】符合“C”,并1.本机构母子健康手册使用率100%。1. 2.辖区母子健康手册使用率90%。【A】符合“B”,并对手册管理制度及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定期进行修订。2.8.2对母子健康手册的管理制度及使用进行培训、督导,持续改进工作质量。2.8.2.1对辖区母子健康手册管理制度、使用等内容进行培训、督导。【C】1. 有母子健康手册管理制度、使用运转流程、发放等相关内容的培训材料。2.有母子健康手册使用的督导方案。【B】符合“C”,并对辖区内的相关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与督导,有记录。【A】符合“B”,并有数据或实例体现辖区母子健康手册使用情况持续改进。2.8.3收集母子健康手册使用与管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利用。2.8.3.1收集母子健康手册使用与管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利用。【C】1. 1.有辖区母子健康手册使用与管理各项工作登记工作文书、统计报表。2.本机构有母子健康手册使用与管理各项工作登记、工作文书、统计报表等。【B】符合“C”,并对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审核与复核,并进行质量控制。【A】符合“B”,并实现母子健康手册内容信息化管理,每年对母子健康手册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九、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9.1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要求。2.9.1.1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要求。【C】1.依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有关规范建立本辖区实施细则或管理制度。2.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制订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B】符合“C”,并制订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估制度。【A】符合“B”,并有辖区阶段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分析总结。针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并不断完善业务管理工作制度。2.9.1.2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信息进行收集。【C】收集信息,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相关依据。【B】符合“C”,并掌握辖区近3年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状况。【A】符合“B”,并有证据表明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被同级或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采纳。2.9.2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卫生评价(县级必选)。2.9.2.1开展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卫生评价。【C】1.对新设立的托幼机构进行招生前的卫生评价工作,并出具卫生评价报告。2.制订卫生学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