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299914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相关信息有()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归国科学家为祖国科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BC D2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A生产出第一辆汽车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3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41967年,英国太阳报发表文章中国的惊人的技术发展指出,如果允许文化革命在19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继续进行,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不是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是由于技术训练的中断。可见作者()A看到了政治错误对科技发展的破坏B主张中国继续推行“义务教育”C赞成中国实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对中苏关系的恶化表现出忧虑520世纪50年代,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预测:“人工合成胰岛素还有待于遥远的将来。”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经过6年攻关,获得了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性的牛胰岛素结晶,这是人类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蛋白质。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这是新中国取得的首个科研成就B中国较英国科研条件优越C它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D其表明中国已站在世界科技前沿6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1999年1月在杭州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先攻破。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超过800公斤,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35年内将大面积推广生产,这是世界水稻育种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材料反映了()A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B科技发展导致农业商品化的提高C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产业部门D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7“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B南优2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C“神舟”飞船首次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D“银河”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8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9下图为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题词。该方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A中共七大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扩大生活视野,开拓新的题材,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不属于这个时期取得的成就的是()11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 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 “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 A B C D12丛书“我们的年代”对建国以来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流行词汇进行了记录。下列四组流行词汇中,属于70年代的是()选项流行词汇(摘选)A造反有理;红宝书;斗、批、改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赶超英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个体户;迪斯科;民工潮D样板戏;平反、昭雪;恢复高考13.校园标语(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的校园标语(口号)按开始流行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向科学进军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BC D142008年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因病逝世,享年85岁。他一生所执导的36部电影,如同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起落的大事记。他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创作于()A新中国成立之初B“双百”方针提出的50年代 C改革开放后D21世纪初15下面是我国教育发展曲线图。属于奠基时期所采取的教育措施的是()A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B废止高考制度C制定义务教育法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6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7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1倍67.4万人3.3倍中等学校80 993所14.1倍1 432万人6.9倍小学1 681 000所4.9倍11 626.9万人3.9倍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181956年,新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党和政府进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探索,“八字方针”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的典型符号。下列“八字方针”不属于1956年的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重点发展,迎头赶上19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 C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20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1984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教育(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6%80%。在此背景下我国()A提出“双百”方针 B颁布义务教育法C恢复高考制度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1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国家代表性展品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瓷器等表2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国家代表性展品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比较表1、表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要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的发展,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拿眼前的例子来说,就是戏剧。几年以前,还有人反对京戏。那时,党决定在戏剧方面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政策。现在大家都看到,这个政策是正确的,收到了巨大的效果。由于有了各剧种之间的自由竞赛和相互观摩,戏剧的进步就很快。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5月26日)材料二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科苑荒芜。材料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重视社会效益,鼓励创作内容健康向上特别是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产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结合材料一,指出陆定一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什么实质?(5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影响?(5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2分)231952年,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院系调整前后著名理、工科教授在高校(以原著名大学为中心)的分布表大学名称调整前总人数调出人数留校人数调进人数调整后总人数清华大学655213114北京大学5241112031南京大学27189312浙江大学2624202协和医学院15213114续表大学名称调整前总人数调出人数留校人数调进人数调整后总人数交通大学139437上海医学院103707中山大学88011北洋(天津)大学86246同济大学86202南开大学74314山东大学65112私立岭南大学6600取消重庆大学54123武汉大学53202金陵大学(私立教会大学)5500取消北方交通大学54101小计(所/人)17所/271人17所/200人14所/71人10所/36人15所/107人其他大学(所/人)32所/43人25所/32人8所/11人53所/139人58所/150人总计(所/人)49所/314人42所/232人22所/82人63所/175人73所/257人(材料来源: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11994年)材料二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材料三2005年温家宝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摘编自百度百科“钱学森之问”(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背景。 (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影响。(6分)参考答案与解析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导学号08930077【解析】选D。材料信息表明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尼龙袜子,反映出中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邓稼先把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反映了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正确答案是D。邓稼先是在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于1950年回国的,并且材料也没有“双百”方针的相关信息,所以不正确;材料信息表明中国还没有原子弹,不正确。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1973年中国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3导学号08930078【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载人航天的相关史实,考查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能力。“走出了自己的摇篮”是指中国人离开地球,走向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中国首次成功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因此选D项。4【解析】选A。从“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不是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是由于技术训练的中断”,可见其认为“文化大革命”对科技发展带来破坏,故A项正确;1967年中国尚未实现义务教育,故B项错误;从“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来看,作者分析的是“文革”对科技文化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而不是赞成什么,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苏关系,故D项错误。5导学号08930079【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重大科技成就无疑会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C项正确。6【解析】选A。据材料“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先攻破”可知,这反映了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因此选A。7【解析】选D。题目中给出了“863计划”,“863计划”是在1986年提出的,所以正确的选项是发生在1986年以后的事情。“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A不正确。南优2号水稻研制成功是在1973年,所以B不正确。“神舟”飞船首次发射是在20世纪90年代,但是“停课闹革命”是在“文革”时期,所以C不正确。“银河号”是在1993年研究成功,中国接入互联网是在1994年,所以D正确。8导学号08930080【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保障以及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建国后科技发展的每一次重要转向均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需要紧密相关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所以总体而言科技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实际,故答案选B项。A、 C两项不符合史实, D项表述错误,中国科技发展遵循自主创新之路。9【解析】选C。结合史实可知“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B项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是从1956196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题干时间最为接近,C项正确;D项发生于1978年12月,与题干的“背景”不符,D项错误。10【解析】选D。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领域再现繁荣景象,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符合题目要求。11导学号08930081【解析】选A。从“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的信息可知,陆定一主张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分开,正确;陆定一发表的讲话与“双百”方针的精神一致,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正确;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A项正确。12【解析】选D。“造反有理;红宝书;斗、批、改”主要是在“文革”前期,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的是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赶超英美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故B项错误;“个体户;迪斯科;民工潮”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故C项错误;样板戏是在“文革”期间即19661976年,“平反、昭雪;恢复高考”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词汇符合题意。13【解析】选B。四个口号分别出现于1968年“文革”时期、1956年全面建设时期、1978年高考恢复时期、1983年新时期,选择B项。14【解析】选C。结合教材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下,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据此可判断出题干中的“反思三部曲”创作于改革开放后。本题选C项。15【解析】选A。B项处于挫折阶段;C、D是蓬勃发展时期所采取的措施。 16【解析】选C。抓住题干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大背景分析目的。1951年10月,属于中国经济建设恢复时期,因此,C项正确,A、B两项排除;D项时间应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17【解析】选A。本题考查表格分析和知识再现能力。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1965年,根据所学知识,B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C提出于1995年,D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A。18【解析】选C。注意“1956年”的时间信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出现在1960年,是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提出的。“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出自1956年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也是1956年提出的。19【解析】选B。1977年底恢复高考,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改变命运”说明了人们的求知热情高涨。20导学号08930082【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出现于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C出现于1977年,这均与题干中的“1984年以后”不符。B出现于1986年,但是它只提到了普及义务教育,并没有提到科技的作用。D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它强调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故本题选D。21【解析】将两表中中美两国产品进行类型分析,可知表1中美国展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而中国则为传统产品,联系此时两国发展的阶段特征,予以分析。据表2可知此时中美展示皆为高科技产品,联系阶段史实予以分析说明。【答案】表1: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信息: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表2: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说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2导学号0893008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作品出现的时间可知,当时党对阶级斗争的认识发生偏颇,认为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并且扩展到文化领域,导致这些作品受到批判。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这是在新时期对“双百”方针的重新认识和发展,强调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答案】(1)实质: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2)问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影响:导致许多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3)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23【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理工科教授的变化来看,整体理工科教授人数下降,特别是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下降最多,而私立岭南大学、金陵大学等私立大学则被取消;从材料二分析可知,政法系科在校生急剧下降,而理工科在校生则呈现上升趋势,以及产生许多专门院校;结合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建设的背景来分析归纳。第(2)问,依据时间信息联想时代背景与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外交和思想几个方面归纳。第(3)问,依据前两问,从人才结构上的问题对国家经济、教育事业发展等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角度作答。【答案】(1)综合性院校(或者著名大学)中理工科教授人数急剧下降;取消私立大学;偏重工科,严重削弱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照搬苏联模式或者全盘苏化等。 (2)政治上,人民政府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教育事业的自主权;经济上,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计划经济体制即将展开,需要大量工业建设人才;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方针。 (3)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严重削弱了人文社会学科和综合性大学;大学由“通才教育”变为“专才教育”,人才培养过于专门狭窄,阻断了培养大师级人才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