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9838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8七上卢龙期中) 目前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B . 北京人遗址C . 半坡遗址D . 陶寺遗址2. (2分) (2017七上兰陵月考)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人的过去。我国历史开始的标志是( ) A . 170万年前我国元谋人的出现B . 70万年前北京人的出现C . 涿鹿之战,黄帝统一黄河流域D .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3. (2分) (2017七上汕头期中)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到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人D . 半坡人4. (2分) (2016七上长泰期中) 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人D . 河姆渡人5. (2分) (2016七上靖江期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居民D . 半坡居民6. (2分) 商朝的建立者是( )A . 禹B . 汤C . 盘庚D . 纣7. (2分) (2017九下邵阳月考)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说明( )A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 分封制能够巩固统治C .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 . 商朝灭亡,西周建立8. (2分) (2016台山模拟) 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 . 纺织业B . 制瓷业C . 青铜制造业D . 造纸业9. (2分) (2019七上韶关期中)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春秋时期10. (2分)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B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 . 承认土地私有D . 建立县制11. (2分)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A . 尧舜禹时期B . 西周C . 春秋D . 战国12. (2分) (2017七上康平月考)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属于下列哪段时期的历史(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东周13. (2分) (2018七上武陟期末)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位诗人是( ) A . 屈原B . 贾谊C . 王船山D . 曾巩14. (2分) (2019七上成武期末)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 . 推行县制B . 奖励耕织C . 奖励军功D . 编制户口15. (2分) (2019七上保山期末) 据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 . 战国渠B . 灵渠C . 都江堰D . 长城16. (2分) (2017深圳模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代表性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 . 司马迁史记B . 屈原离骚C . 王羲之道德经D . 孙武孙子兵法17. (2分) (2019南通)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学派是( ) A . 儒家B . 道家C . 墨家D . 法家18. (2分) (2017九下福州月考)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歌曲出自电视剧( )A . 秦始皇B . 大汉天子C . 贞观之治D . 成吉思汗19. (2分) (2017七上揭西期中) 史书上说:“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是秦代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中“三公”之一,地位重要,请问以下哪项归他掌管( ) A . 地方官员的升迁B . 边疆战事的奏报C . 官员贪污受贿D . 外国使节的到访20. (2分) (2017七上盐城期中) 俗话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人”指“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 . 夏朝B . 商朝C . 秦朝D . 西周21. (2分) 嬴政建立秦朝后所统一的对象包括( )文字 货币 度量衡 车辆和道路 语言 服饰A . B . C . D . 22. (2分) (2019七上新兴期中)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包括( )推行郡县制 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严酷的刑法A . B . C . D . 23. (2分) 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 A . 统一文字B . 焚书坑儒C . 兴文字狱D . 诛尽百家学者24. (2分) (2018七上长春期中) 下列属于秦朝暴政的是( ) A . 法律严苛B . 以德化民C . 轻徭薄赋D . 爱惜民力25. (2分) 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 .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 .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 .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 .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26. (2分) 下列朝代中类似于秦朝的是( )A . 西汉B . 曹魏C . 东晋D . 隋朝27. (2分) (2017七上江门月考)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 ) A . 咸阳B . 周口店C . 巨鹿D . 大泽乡28. (2分) (2016七下阳新期末) 下列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隋唐秦汉宋元明清B . 明清隋唐宋元秦汉C .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D . 宋元明清隋唐秦汉29. (2分) (2016七上呼和浩特期中) 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 商朝、秦朝、东汉B . 秦朝、战国、东汉C . 商朝、战国、秦朝D . 周朝、商朝、秦朝30. (2分) (2017句容模拟) 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 实行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C . 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D . 强化监察制度,抑制豪强势力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31. (20分) (2018七上兴义期末)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1) 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 (2) 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 (3) 材料三中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又是什么?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32. (20分) (2018龙东)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结合下列图文,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材料三: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体中华儿女热烈庆祝的大事,它是迈进祖国全面统一的重要步骤,又是用新思维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一个范例。(1) 根据图一,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名称及建立者。 (2) 元朝疆域辽阔,结合图二写出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3)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 (4)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香港的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另外一个成功回归的地区是什么? 33. (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汉书食货志(1) 由材料可知,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 汉初这种经济形势是怎样造成的? (3) 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种景象?最后出现了什么结果?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29、答案:略30、答案:略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31、答案:略32、答案:略33、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