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9524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新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务院总理是( )A . 朱德B . 毛泽东C . 刘少奇D . 周恩来2. (2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A . 制定共同纲领B .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C . 制定宪法D . 确定国旗、国歌3. (2分) (2018八下靖江月考) “西方殖民者八百年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对此最有利的证明(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B . 解放战争的胜利C . 抗美援朝的胜利D . 镇压反革命运动4. (2分) 重温历史,缅怀英雄,下图中的人物是( )A . 抗日战争英雄B . 人民解放战争英雄C . 抗美援朝英雄D . 社会主义建设模范5. (2分) (2016八下依兰期中) 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 . 中共七大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中共八大6. (2分) (2016八下桂林期中) 我国在“一五”期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 . 重工业B . 轻工业C . 农业D . 商业7. (2分) 下图是张老师上课时用的一张幻灯片。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 . 土地改革B . 三大改造C . 人民公社化运动D . 一五计划8. (2分)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的新形式,并迅速在全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浪潮”是指( )A . 工商业的改造B . “大跃进”运动C . 人民公社化运动D . 农村合作化9. (2分) 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上述状况开始改变于( )A . 新中国成立时B . 一五计划时期C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D . 改革开放新时期10. (2分) (2017八下汕头月考)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面临的形势不包括下列( )A . 美国侵略者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B . 美军飞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C .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D . 美帝国主义出兵占领台湾11. (2分) 小聪暑假来到偏僻的农村老家,看见村里一大宅门的灰墙上有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 . 20世纪50年代末B . 20世纪60年代末C . 20世纪70年代初D . 20世纪70年代末12. (2分) 人民公社的特点的“一大二公”的含义是( )A . 一大是大家都支持,二公是公开又透明B . 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C . 一大是指人民公社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二公是一切为公D . 一大是大人都参加,二公是公共场所13. (2分) (2018眉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 . 华西村B . 小岗村C . 叶桥村D . 水利村14. (2分) (2018八下岳池期中) 我们应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教训是(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超越现实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 . B . C . D . 15. (2分) (2017吉林) 与“县委书记”“治沙兰考”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A . 王进喜B . 邓稼先C . 袁隆平D . 焦裕禄16. (2分) (2017遵义模拟) 如果以“伟大转折”为题材组织历史素材,下列事件能够入选的是( )鸦片战争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A . B . C . D . 17. (2分) (2016八下宜兴期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 . 毛泽东、周恩来B . 邓小平、江泽民C . 毛泽东、邓小平D . 江泽民、胡锦涛18. (2分) (2016八下商河期末) 某同学举办“新中国65年发展成就展”,拟分“艰苦创业”“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四个篇章。应入选“改革开放”篇的是( )A . B . C . D . 19. (2分)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 . 通过了共同纲领B . 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C . 公布了“一五计划”D . 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 (2分) (2017八下惠民期中) 崭新的词语属于崭新的时代,下岗与再就业是一对新词语,它们反映的时代现象是( )A . 加强法制建设B . 农村经济改革C . 知识经济D . 国有企业改革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5分)21. (15分) (2017八下东平期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摘录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三: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1) 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 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成功的实践探索?中国农民最早在哪里“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3) 材料三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22. (25分) (2017八下双阳期中) 胡锦涛于2006年2月14日在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讲话中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历史事实证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为此,同学们组织了一场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知识竞赛:首先,请您作为参赛选手回答问题:(1) 建国初,中国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2) 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改造采取的形式是引导农民参加什么组织?(3)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失误是什么?(4) 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具体的政策指什么?实行这种政策有什么好处?(5) 为解决农民问题,党和政府不断调整政策,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23. (25分) (2017江宁模拟)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近代化)的重要内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学习西方,举步维艰】材料一:【寻求合作,不断探索】【初步建立,曲折前进】材料五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该事件表明当时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如何?【不断健全,日臻完善】(1) 材料一中图一两位人物领导的哪一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序幕?图二人物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他追求民主政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两次追求民主政治的运动在学习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2) 材料二中“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中“和平团结的方针”指的是谈判后签订的哪一文件?“国民党再发动内战”失败的标志是什么?(3) 材料四的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4)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开始于哪一事件?该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哪一部?(5) 纵观历史发展的进程,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认为我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三、 问答题 (共1题;共5分)24. (5分)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着一段历史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场面?在这一天毛泽东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什么?(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3)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4)上面四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主题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5分)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三、 问答题 (共1题;共5分)24、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