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8548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 . 云南境内B . 北京境内C . 陕西境内D . 浙江境内2. (2分)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半坡居民D . 河姆渡居民3. (2分)下列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省境内的是( )A . 河姆渡原始居民B . 半坡原始居民C . 北京人D . 元谋人4. (2分)关于史实和传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史实是历史的缩影,传说是历史的精华B . 史实是历史遗留给人类的真实写照,传说是对历史的高度概括C . 传说不是历史,但包含某些历史的成分D . 传说就是史实,只不过升华了一些,更精彩了一些5. (2分)夏朝与商朝的亡国之君是( ) 夏桀 商汤 商纣 盘庚A . B . C . D . 6. (2分)远古时代的传说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两个部落。这两个部落的首领是( ) A . 黄帝、炎帝B . 黄帝、蚩尤C . 舜和禹D . 尧和舜7. (2分)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A . 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 . 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 . 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 . 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8. (2分)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 . 纺织业B . 制瓷业C . 青铜制造业D . 造纸业9. (2分)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 .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 . 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C .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 . 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10. (2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 夏朝B . 商朝C . 秦朝D . 西汉11. (2分)“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发生在襄阳的隆中,下列与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 . 袁绍B . 诸葛亮C . 孙权D . 曹操12. (2分)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A . 建立县制B . 奖励生产C . 奖励军功D . 加强刑法13. (2分)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 )A . 繁重的摇役B . 很重的赋税C . 残酷的刑法D . 可怕的殉葬14. (2分)下列不属于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是( )A . “兵皆罢归家”B . 释放奴婢为平民C . 减轻农民的蚊税D . 修建阿房宫15. (2分)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是( ) A . 孔子B . 主父偃C . 张衡D . 董仲舒16. (2分)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B .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C . 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D . 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17. (2分)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 选举制B . 分封制C . 世袭制D . 禅让制18. (2分)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A .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 . 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C . 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D . 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19. (2分)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本草纲目李时珍 天工开物宋应星 伤寒杂病论华佗齐民要术贾思勰 红楼梦曹雪芹 西游记吴承恩A . B . C . D . 20. (2分)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 . 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 .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1. (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空格内应填入( ) A . 三国 五代B . 隋 五代C . 隋 元D . 三国 元22. (2分)下左一图是我国古代综合性地理学专著的书影。其作者是( ) A . 郦道元B . 顾恺之C . 贾思勰D . 祖冲之23. (2分)乾隆年间,朝臣胡中藻的诗句中因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而获罪被杀,株连九族。下列历史现象与这一现象本质不同的是( )A . 焚书坑儒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八股取士D . 明清帝国的更替24. (2分)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宝比不上粮食重要的汉代皇帝是( )A . 汉高祖B . 汉文帝C . 汉景帝D . 汉武帝25. (2分)下列叙述正确反映了商朝甲骨文情况的是( )至今约共出土了16万片以上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社会情况 今天的汉字是以它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2题;共9分)26. (2分)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自称。27. (7分)填空题(1)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_。(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_。(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4)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_。(5)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是_。(6)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7)公元前221年,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_朝建立了。三、 综合题 (共2题;共50分)28.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 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1)对比一下,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什么?(3)江南地区开发表现在那些方面?(4)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是什么?29. (30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材料二: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等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材料三:图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表格鲜卑姓改为汉姓材料四: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材料五: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材料六:我国古代民族之间虽然有过战争,但友好相处、和平交往是主流,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开发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她们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落。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一朝代?(2)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该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3)材料三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4)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5)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建立了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哪位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认识?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填空题 (共2题;共9分)26-1、27-1、三、 综合题 (共2题;共50分)28-1、28-2、28-3、28-4、29-1、29-2、29-3、29-4、29-5、2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