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8357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一、 单选题 (共19题;共38分)1. (2分)下图反映了60多年前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历史时刻。这一历史时刻是( )。 A . 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D . 庆祝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2. (2分)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美丽的篇章。下列一位英模与其他三位不在同一时期出现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A . 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B .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C . 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D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4. (2分)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 “一国两制”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 政治协商制度5. (2分)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核安全峰会时强调,中国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再一次证明上个世纪我国研制核武器原子弹,主要是为了( )A . 准备世界核战争的到来B . 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C . 加强我国军事力量,与美苏抗衡D . 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6. (2分)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A . 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换新颜B . 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C . 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D . 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7. (2分)为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8. (2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文革”中,基本权利被肆意践踏,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是( )A . 刘少奇B . 彭德怀C . 贺龙D . 朱德9. (2分)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 A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 .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10. (2分)下列变化中,不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 )A . 野菜、粗粮成为健康食品B . 出现“黄金周”旅游热C . 凭票证购买食品D . 私人汽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11. (2分)重大的会议往往对类历史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将下列图片中的会议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 abcB . cbaC . bcaD . cab12. (2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两句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伟人是( )A . 孙中山与毛泽东B . 毛泽东与邓小平C . 邓小平与江泽民D . 江泽民与胡锦涛13. (2分)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问题,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 . 我国内政问题B . 恢复行使主权问题C . 民族统一战线问题D . 收回殖民地问题14. (2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的是( ) A .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 . 改革开放道路C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5. (2分)“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 .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 (2分)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 . 利用B . 限制C . 改造D . 利用、限制、改造17. (2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是( )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香港和澳门回归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A . B . C . D . 18. (2分)“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 . 中国取得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B . 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C .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 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 (2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 坚持改革开放C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 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二、 材料分析题 (共7题;共162分)20. (20分)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声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3)综合上述外交成就的取得以及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1.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摘编自百度文库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材料四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当今世界上有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日本五大力量中心。他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2)据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与会的亚非国家的?(3)读材料三,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新中国的外交则取得巨大成功,其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2. (25分)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1)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2)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3)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4)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23. (33分)【发展成就】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材料三:中国崛起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追求的一个梦想从1980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追赶发达国家中国有可能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一五计划中我国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请列举一个事例。 (2)1964年10月,哪一项科技成就的取得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20世纪90年代取得的哪项成就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材料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是哪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4)结合材料三,从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中国要想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大国崛起的历史中借鉴些什么? 24. (25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材料一:创举(或事件)意义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改编了军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井冈山道路开创了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材料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品读毛泽东的长征,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材料三: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按照提示完成材料一表格。 (2)根据材料二诗歌,列举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3)列举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5. (19分)为纪念改革开放36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 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回答一点)(3)展望未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6. (30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新时代。材料二: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开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其影响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可比拟的。(1)材料一中的机器、轮船、火车使用的是哪一种动力机器? (2)19世纪70年代初,发电机、电动机被发明出来,这是电磁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结果。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的科学家是谁? (3)19世纪末,电讯技术兴起。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人是谁?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明的、以内燃机为动力机器的两种新交通工具是什么? (5)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在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试验爆炸成功。中国被誉为“两弱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6)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美国首先登上月球。哪一历史事件(最早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之后又一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9题;共3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二、 材料分析题 (共7题;共162分)20-1、20-2、20-3、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5-1、25-2、25-3、26-1、26-2、26-3、26-4、26-5、2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