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选修).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8177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选修)1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实业救国2.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 D变法通议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4.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BCD 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6.晚清某论著写道:“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 B维新派推崇儒家思想C顽固派重申宋明理学 D革命派主张法治社会 7.“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8.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9.“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11.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1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3.在19世纪末的中国,有人斥责说“其貎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指责的是A魏源提出“师夷长技”首开学习西方之思潮B曾国藩等提出“自强”开始引进机器和科技C康有为提出师法孔子推动开展维新变法运动D孙中山提出师法美国推翻专制创立合众政府 14.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物质修明,尤重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摆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这表明,康有为主张剪辫的根本出发点是A安全生产 B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国力 D禁绝西方文化1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6.1921年,有人谈道:“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17.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1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 19.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20.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一观点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主张相比较,两者都特别强调()A提倡解放人性 B关注政治上的平等C注重社会民主 D关注家庭生活的平等 21.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2.1934年,国民党的一位高官批判某历史事件时说:“大部分均系破坏工作,以致吾国固有之文化摧毁无余”。他批判的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日本侵华23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24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共同点有()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 BC D25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26.1919年,陈独秀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C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27.当代西方社会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现象引人深思。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不能作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是(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B.“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国人树立榜样C.学习“西学”,改造中国的理想失败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其阶级基础28.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有: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争论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A. B C D2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制度文化 B器物文化制度C文化制度器物 D制度文化器物30.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31.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材料三: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引自筹办夷务始末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这一派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3)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派的实践活动。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选修)答案1-10 AACDA CDBBB11-20 DBCCB CDDDA21-30 DCDCC DDBAB31. (1)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建成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 (2)先购买,再仿造。 其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3)不正确。 因为看不到封建制度的落后。(4)进步性: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人才;对外国侵略者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局限性:洋务派“自强”“自富”的目的没有实现,洋务运动破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