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98175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根据注音写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时间也是一条河,一条流在人们记忆里的河,一条生命的河。似乎是涓涓细流,悄然无声,花花亮眼。然而你晓得它是怎么穿透岩缝shn出地面来的吗?多少座石壁阻它、压它、挤它?千回百转,不回头,不停息。悄_shn _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历史悠久、甲 (风格迥异风格独特),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催生了剪纸的普及、发展与出现。南北朝时期木兰诗中就有“当窗理云bn ( ),对镜帖花黄” 的诗句。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汉民族古老的农耕文化传统,乙 (决定奠定) 了剪纸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稚拙古朴、自然风趣,粗犷浑厚、简洁灵活。可以说,剪纸充分表达了浓y( )的民俗情趣,也展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 (4分)理云bn (_) 浓y(_)稚拙(A.zhu B.zhu)(_) 粗犷(A.kung B.gung )(_)(2)从甲 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_(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修改。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神弹侯发山光绪八年(1882年)的秋天,“独眼龙”回来了,又盘踞在邙山上重操旧业,打家劫舍,为非作歹。因为之前他跟康百万有过交往,也知道惹不起人家,所以交代部下不要去骚扰康家。“独眼龙”为害一方,时不时有人到县衙击鼓鸣冤。时任巩县知县罗振涛,派属下围剿了几次,均以失败告终。一来邙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二来“独眼龙”弹射技艺高超,难以对付。“独眼龙”从小喜欢弹射,白天练习百步外弹射房檐下橡子头,一根一根点射。夜里在百步之外,插上一排五十根点燃的香头,照着香头练射,射灭,再燃,再射。如是数年,射技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把100枚铜钱摞起来置于瓷盘中,“独眼龙”在百步之外,连弹打百次,每弹打出一枚,最后全部将光盘中铜钱射完,而光盘无损。还有:取铜钱两枚,一枚涂红色,一枚涂绿色,红铜钱置于盘边上,绿铜钱放于盘中央。“独眼龙”弹射盘边的红铜钱,红铜钱撞击到盘中绿铜钱,绿铜钱飞出,而红铜钱留在盘心,时称“盘中取果”“空中躲巢”。当时巩县的典史是蔡茂裕,自知责任重大,如果不除掉“独眼龙”,他难逃干系。思来想去,他想出一个歪主意,让康百万去对付“独眼龙”。罗振涛一听,觉得是个好主意,就把任务交给了康百万。康百万很愉快地接受了,他也早就想除掉“独眼龙”了,虽说“独眼龙”没有危害康家,但毕竟是土匪,屙血尿脓、伤天害理的事没少干。于是,康百万就派人给“独眼龙”捎个信,说有一坛十年陈酿的家酒,送给他尝尝。康家的家酒远近闻名,主要是河洛汇流之地的水质和粮食有独特之处,酿出的酒香浓醇厚。“独眼龙”也早就想喝康家的酒了,接到信儿,酒瘾便被勾了出来。这一天,“独眼龙”带两个喽啰下山了。有个喽啰劝他小心一点,“独眼龙”拍了拍腰里的弹弓,轻蔑地笑了笑。这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来到客厅,宾主落座一番寒暄过后,康百万指了指桌子上放着的一个大黑坛子,对“独眼龙”说,这坛子五十斤,都归你了。“独眼龙”咧嘴笑了笑,没有说话。心中暗想,如果酒里下有蒙汗药,可就惨了。只见康百万的老二康二勇掏出弹弓,开弓对着瓦罐一弹,只听“嗖”地一声,水罐被打射了一个对穿。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康二勇转了个方向,甩出两个酒杯,恰巧落在水罐的两边,这时罐里的酒汩汩流了出来,恰好流进酒杯。瞬间,一股浓烈的酒香飘满了整个屋子。眼看酒杯就要满了,只见康二勇拿出自己的弹弓,又是“嘈”地又一响,两弹子飞出,正好将瓦罐上两个穿孔堵住。这一番下来,“独眼龙”心里已是胆怯了几分,忙对康百万拱了拱手,客气地说:“老掌柜,贵公子真乃神弹啊在下自愧弗如。惭愧,惭愧。”康百万对二勇说:“有点长进把这两杯酒干了。”二勇点头称诺,然后端起刚才的两杯酒一饮而尽。“好酒啊!”“独眼龙”故意使劲嗅了嗅鼻子,表示自己的出息不大。若是康家使坏,一旦动起手来,自己不一定是对手。康百万笑了笑,对“独眼龙”说:“今天这坛子酒咱不打开了,你带上山让你的兄弟们跟你一块喝怎么样?”此话正中“独眼龙”下怀,赶忙趁坡下驴:“好!好!好!还是老掌柜想得周到。”“独眼龙”临走的时候,康百万又让他背走了半扇猪,说酒肉不分家,好好犒劳一下山上的弟兄。“独眼龙”慌不迭地走了,唯恐晚走一步,康二勇的神弹会把自己的脑袋射穿。当天夜里,“独眼龙”就着人把猪肉炖上,把酒坛子打开,和众喽啰开怀畅饮起来。“五魁首啊”“八匹马啊”的猜枚声一浪高过一浪。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声音越来越小,连猪肉还没吃到嘴,就都喝趴下了,”独眼龙”也歪在桌子上不省人事。这时候,典史蔡茂裕带着捕快进来了,不费一刀一枪就把“独眼龙”和他的众喽啰收拾了。“我才喝了两杯,不到四两,怎么就什么都不知道了?酒劲就这么大?康二勇喝那两杯少说也有半斤,怎么就没事呢?“独眼龙”在大牢里苦苦冥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原来,康二勇在补坛子上的窟窿时,弹射出的不是两个弹子,是三个弹子,只不过当时速度快,没有人看得出来,中间那个弹子裹的蒙汗药,落进了酒里。3 . 小说刻画人物心理细腻,请根据提示,补充内容。“独眼龙”的态度变化:自信轻蔑(_)(_)(_)苦思不解4 . 小说第二段对“独眼龙”练习弹射的过程描写得非常详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独眼龙”,有人认为是“康家人”,你觉得呢?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6 . 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么?为什么?7 . 这篇小说,就艺术手法方面的突出特点及表达效果,谈谈你的发现。糖人 作者/柴志荣(1)徐老头年轻的时候就会捏糖人,经他捏出的小猪、小狗、小羊、小鸡样样玲珑可爱,活赛真的一样,还会捏孙悟空、猪八戒、哪吒什么的,一个个栩栩如生,活泼顽皮,好看极了,常常在街上引得孩子们围了一圈,争着买他的糖人。 (2)前些年,他走街串巷靠卖糖人糊口,但他从来都不吝啬,碰见哪个孩子和大人哭闹不休时,不问有钱没钱,他都会递过一个糖人,哄得孩子破涕为笑,并甜甜地喊他一声“爷爷”。(3)这几年,生活好了,儿子在乡里任职,据说不久乡级领导改选,老乡长退居二线,新乡长有可能要由这位年轻有为的小伙子代替。可老徐头对这一切似乎没有兴趣,还是走街串巷卖糖人,围着他的孩子更多了,因为糖人里不光有孙悟空、猪八戒,还有阿童木、米老鼠和唐老鸭。渐渐地,孩子们和他更熟了,只要提起捏糖人的徐爷爷,没有不知道的。(4)儿子见他还出去卖糖人,就劝道:“爸爸,你这么大年纪了,天天往外跑,怪劳累的,以后就不要出去了。” “不累,在家待不住。” “待不住,也别卖糖人了。” 他没言语,照样捏糖人出去卖,孩子们照样围着他,嘁嘁喳喳,爷爷长爷爷短的问这问那。只有这时候,他才感到无忧无虑,心情是那样的舒畅欢快,他觉得应该捏一辈子糖人,快快乐乐地展示他这门手艺。 (5)儿子又干涉他:“爸爸,以后没事就不要再去卖糖人了,不缺吃不缺穿,干嘛非要挣那几个钱?憋闷了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嘛,实在待不住出去走走散散心,也比卖那玩意强啊!” “我不图挣钱,就是爱摆弄这个。” “可以种花、养鸟、下棋嘛,干嘛非卖糖人不可?” “唉,我卖大半辈子啦,扔不下啊!”,“那您也得为我们着想着想啊!您整天出去卖糖人,做那哄小孩子的营生,让人看不起,我这脸往哪儿放啊?” “是啊,爸爸。”儿媳也接着说:“知道的是您自己愿意去卖,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这当媳妇的不贤,逼你出去干那营生的呢,让人好说不好听啊!” 他叹了一口气,没再说啥。 (6)从此,他没再出去卖糖人。 他待得闷了,搬个小板凳到大门外去坐,几个孩子立刻围上来:“徐爷爷,你怎么不出来卖糖人啦?” “徐爷爷,我们可想你了!” “徐爷爷,我要糖人。” 他眼睛潮潮的,摸摸这个脸,抚抚那个头,从兜里掏出糖人,一一分给孩子们徐老头再不出门了,待在家里,闷闷不乐。(7)儿子来劝:“爸爸,你出去走走吧,看场电影,散散心。给,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说着,递过来二十元钱。 他摇摇头,没动。 (8)徐老头病了,少言寡语。 儿子把他送到医院。 医生确诊:神经抑郁症,应加强室外活动。儿媳为他改善伙食,滋补身体,鸡鱼肉蛋常见。 儿子为他买回糕点、水果、麦乳精之类的营养品,还有二斤软糖。 “爸爸,你想吃什么,买什么就说话,别成天闷闷不乐的呀。”儿子询问着“要不,周末咱去野游?” 他摇摇头,没出声。 (9)久病不愈,医治无效,徐老头死了。 (10)众亲友来送葬,议论纷纷: “这老爷子,一辈子都勤勤恳恳,闷声不响的。” “是啊,不抽烟不喝酒的,啥嗜好都没有。” “自从老伴死后,他就自己拉扯着孩子过,又当爹又当娘的,真不易啊!” “是啊,一直到死对儿子都没啥要求。” “儿子对他也够孝敬的了,吃的东西和零花钱从来不断。” “媳妇对他也不错呀,天天把老人的吃穿安排得井井有条,家务活从来不让老人伸手,也够贤惠的啦。” “可真是呢,这老头有福哇!” “这样的日子真赛神仙呢,啧啧。” “”(11)儿子为父亲整理遗物。从箱子里翻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一看,全是糖人!“孙悟空”活泼顽皮,“猪八戒”憨态可掬看得众人的眼睛连眨都不眨, 有人说这是老徐头卖糖人时没留意,忘在箱子里的。 有人说这是老徐头捏得最好的,没舍得卖,压了箱底。 只有儿子认出,这糖人是用上次他买的软糖捏的。 (12)儿子捧着糖人,跪在父亲的灵前,大颗大颗的泪滴扑簌簌的掉下来。8 . 小说以糖人为线索,叙述了老徐头的悲喜人生,请理清文脉,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乐卖糖人 _ 泪分糖人 _ 众议糖人 _9 .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12)段划线的句子。10 . 文中第(10)段可否删除?说说你的理由。11 . 本文的标题“糖人”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梧桐树丰子恺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原文有删减)12 .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13 . 文章第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写出其中一种即可)三、对比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释)涩:不通畅。曳:拖,拉。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陇:通“垄”。牧竖:牧童。髹(xi)书:用赤黑色的漆写。14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B不足为外人道也(道:说)C水益涩,曳舟不得进(益:更加)D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或:或者)15 . 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忘路之远近A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B可汲,饮之甘(雪窦游志)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6 .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B(乙)文第二段写雪窦山观亭,作者运用移步换景之法,依次描写了隐秀亭、寒华亭、漱玉亭、大亭。C(乙)文中作者多处写水,各择其妙:或写形,如“白蛇蜿蜒”;或写声,“溪声绕亭”;或写味,“饮之甘”。D(甲)(乙)两文写到桃花源与雪窦的相似之处有山阻水隔,很难进入,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安宁和乐等。17 . 请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_四、语言表达18 . 下边文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分别指哪三项传统文化活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A)琴心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B)手谈之妙境;“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二句,极(C)泛舟之妙境。A琴心(_)B手谈(_)C泛舟(_)五、名著阅读19 . 阅读下面有关名著的语段,回答问题。他虽疾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主动问“阿嫂信息”这段文字中的“他”是(填人名。请你简要写出原著中有关的情节。)六、作文20 . 写作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1)题目:不能忘怀的记忆(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在北部的柿子园,农民们在采摘柿子时,总会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再好也不摘。因为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据说,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柿子刚刚长到指甲大小,就都被毛虫吃光了。那年冬天,这些果园没有收获到一个柿子。直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很多的喜鹊到这里过冬,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七、其他21 . (2016年中考贵州黔东南州卷)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小寒、霜降”。C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极具社会讽刺性的喜剧,剧本主要以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为主题,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22 .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这就是圆明园。这是某种令人惊h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o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节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删改)(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或横线上。(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3)“那”字最后一画是: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1、2、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对比阅读1、四、语言表达1、五、名著阅读1、六、作文1、七、其他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