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8041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观察如图所示示意图,判断“元谋人”生活的时间应在什么位置( )A . B . C . D . 2. (2分)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铁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 A . 推行县制B . 奖励军功C . 奖励生产D . 承认土地私有3. (2分)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自己的统治B . 促进民族融合C . 抵御外族入侵D . 促进经济发展4. (2分)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 . 淝水之战B . 官渡之战C . 赤壁之战D . 长平之战5. (2分)唐朝对外贸易发达,在各国的物产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 . 日本B . 新罗C . 印度D . 波斯6. (2分)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升”。北宋毕升发明了( )A . 指南针B . 火药C . 造纸术D . 活字印刷术7. (2分)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 . 帝国的彷徨B . 中华的荣耀C . 东方的曙光D . 王朝的振兴8. (2分)英国找到的可以改变对华传统贸易不利地位的特殊商品是( ) A . 烟B . 瓷器C . 茶叶D . 鸦片9. (2分)“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A . 康有为B . 孙中山C . 毛泽东D . 梁启超10. (2分)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A . 侵略与反抗B . 近代化探索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 (2分)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处应该填入( )A . 黄河B . 大别山C . 长江D . 井冈山12. (2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2014年2月27日正式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决定草案,这意味着从今年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仪式将正式升格到国家的法律性层面。那么公祭日的日期来源于( ) A . 1937年8月15日B . 1937年12月13日C . 1945年9月2日D . 1945年9月3日13. (2分)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下列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中的事件是( ) A . 东瀛束手,九州同庆B . “百万雄师过大江”C . 北平和平解放D . 开国大典14. (2分)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5. (2分)以下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有(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首次育成釉型杂交水稻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A . B . C . D . 16. (2分)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是( )A . 广州B . 深圳C . 上海D . 厦门17. (2分)阅读下表:上述各成果的取得与下列哪一项措施的实施有直接相关( )A .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 .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代工业C . 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D . 允许土地买卖18. (2分)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这位学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A . 发现新大陆开启了残酷的殖民掠夺B . 贩奴贸易使美洲和非洲渐行渐远C .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文明的交流D . 争夺金银导致了英美关系的破裂19. (2分)下列图示能够准确全面表述各事件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A . B . C . D . 20. (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A .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 . 可以用电灯照明C . 坐飞机长途旅行D . 人们乘坐火车出行21. (2分)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灾难和痛苦。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但都以失败告终的国家是( ) A . 德国B . 意大利C . 奥匈帝国D . 日本22. (2分)东欧剧变中,两个德国实现了统一,历史上与如德国版图划分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巴黎和会B . 雅尔塔会议C . 东欧剧变D . 慕尼黑会议23. (2分)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A . 通过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B .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C . 西欧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对美国提供经济援助D . 二战远离美国本土,对美国经济破坏较小,刺激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4. (2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可以说明( )A . 两个德国的人民渴望统一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C .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D .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25. (2分)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 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B . 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C .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D . 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二、 综合题 (共2题;共50分)26. (30分)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二者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因此它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内合作 爱国一家)材料一:80年前,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共两党领导人运用高超的政治智能,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统一战线,创造性地实行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国共两党合作筹备黄埔军校始末(兄弟阋墙 对峙十年)材料二: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外合作 誓死抗战)材料三: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战争,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硝烟弥漫 全面内战)材料四: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两党合作取得的最大革命成果是什么? (2)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长征中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什么事件使红军转危为安?结合史实试用一例来说明。 (3)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请在时间轴上标出这一历史时期的起止时间,并写出这个时期的名称。 (4)材料三中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5)结合史实,判断材料四中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是什么? (6)结合材料中国共关系的史实,谈谈你的感想。 27. (20分)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总会引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这与中央两会提出的依靠创新推动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的思路不谋而合。回望历史,处处留下了这样的痕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纷纷变法,引发了一次变革的浪潮。摘自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宋代造船技术在当时领先世界,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合理、装饰华美,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大大推动了商业与对外贸易发展。贸易范围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材料三:(1)材料四中的“它们”指什么?材料认为“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社会的阶级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南宋时期,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宋代的造船技术与指南针的外传也对欧洲步入近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3)上述图片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写照?这一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转型?(4)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给社会面貌与社会阶级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请以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说明。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2题;共50分)26-1、26-2、26-3、26-4、26-5、26-6、27-1、27-2、27-3、2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