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7986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州一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模块检测历史 试 题 2011年4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2页,第卷3至4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个小题,总50分)1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宗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和氏的含义是不同的、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与“氏”的产生这一最为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2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3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5.黄仁宇在论及某封建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7.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乡之感。这是因为( )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夺完好无损 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8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 ”。这条法令( )A保护债务奴隶制 B协调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C保护私有财产权 D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9.吕氏春秋主张,君要“处虚”,把权力下放给大臣。臣子是要“忠”,但是要忠于自己的职事,而不是忠于某人。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A.朱元璋废丞相制度 B.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C.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0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C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 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11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12.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13下列关于欧美政治发展特点的介绍,正确的是英国是最早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法国直到第三共和国时期才确立共和制度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各州都必须无条件地与中央保持一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专制主义的基础依然存在A B C D14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15.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里的“新陈代谢”是指A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B统治阶级内部觉醒出现“变局论”C西学东渐之风日益盛行 D中国经济逐渐沦为资本主义附庸16.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以“拜上市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D颁布了真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17.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18.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学习西方制度,变法一时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A. B. C. D.19.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维新变法 D日俄战争2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1.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22、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该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材料中的两国指的是法国和美国 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材料史实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 清朝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 B C D 23.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24.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义和团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25爱因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初途经上海,后在日记中写道:“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材料中“革命事件”是指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学校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装-订-线- 第二卷(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23分,27题17分,28题10分)26(23分)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2分)?对这一制度你有何评价?(4分)【材料二】 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 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2分)?透过材料所示内容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4分)【材料三】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华盛顿说:“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巳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4分)【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 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4)材料四中孙中山的学说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3分)27.(17分)在历史长河中,政治制度的传承、创新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并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1)秦朝组织严密的帝国结构主要包括哪些重大的制度?其主要特征是什么?(5分)座号学校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装-订-线-汉代吸取了秦朝不早立扶苏导致赵高矫诏传位胡亥的教训,建立了太子制度以保证帝位的传承。此后,太子被称为“国本”。立太子的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2)汉代立太子的基本原则继承的是什么制度?汉代为什么要实行太子制度?(3分)美国坎普顿百科全书中的简明中国政治史写道:洪武皇帝以唐代政府系统为模式,恢复儒家的教条与实践并且继续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倾向,特别是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3)请结合所学指出唐、明中央机构的异同点。(5分)学者侯宜杰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中指出:单纯的专制制度已不存在,民主政治及有关法律有些在试行,有些在准备和确立之中,整个政治制度正在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演变迈进。(4)请结合史实,证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制度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演变迈进”。(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2)材料三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 C 2、 B 3、 C 4、A 5、 C 6、 C7、 C 8、C 9、B 10、C 11、C 12、 A 13、 C 14、 C 15、 B 16、 D 17、 D 18、 D19、B 20、D 21、 B 22、C 23、A 24、 B 25、C26(23分)(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 评价: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保证君权的独尊;(2分)三省之间既又相互分工,又相互牵制和监督,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2分)(2)十二铜表法。(2分)看法:它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它限制贵族的特权,打破了他们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2分)但平民并不能真正享有与贵族平等的权利。(2分)(3)原则:“分权与制衡”。(或三权分立)(2分)作用:通过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出现专权;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保障民众利益。(4分)(4)特点: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理解: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3分)27.(1)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5分)(2)宗法制;从制度上力图避免统治者内部纷争,保证帝位的传承,以巩固专制统治。(3分)(3)同:实现中央官员的分权与制衡,以保证皇权的独尊。异: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通过三省之间的牵制和监督,来削弱相权,保证皇权;而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另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5分)(4)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中,康、梁为首的维新派进行改革,提倡官民上书言事等,倡导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 1912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大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4分)28. 答案:(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1分)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1分) (2)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1分);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1分);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分)。 (3)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答对任2方面给4分) 座号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