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明镜中学2013级七年级语文下期终复习题(五)语文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7715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明镜中学2013级七年级语文下期终复习题(五)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明镜中学2013级七年级语文下期终复习题(五)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明镜中学2013级七年级语文下期终复习题(五)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镜中学2013级七下语文期末复习题(五)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吮吸(yn) 犀利(x) 丰腴(y) 忍俊不禁(jn)B.隽妙(jun) 隽逸(jn) 憩息(q) 融融泄泄(y)C.引吭(hng) 窥伺(s) 分娩(wn) 蹑手蹑脚(ni)D.绮丽(q) 剽悍(pio) 凝眸(mu) 络绎不绝(y)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A.融融泄泄 络泽不绝 刁奸猥鄙 引吭高歌B.争妍斗燕 奋袖出臂 鲜为人知 忍俊不禁C.庞然大物 三眼一板 黔驴技穷 命运蹇劣D.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空空如也 游哉游哉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初一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C.英美法等多国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2月16日始联合军事干预利比亚,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D.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我们蓉城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D.“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成为今年“两会”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5.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口技选自虞初新志,它是清代涨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B. 我国古代对年龄的称呼,其中三十岁称为“而立”,五十岁称为“花甲”。C.“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我眼前。”这是个病句。D.“山寨”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演变至今日,变成了有仿冒嫌疑或伪造嫌疑的意思,更衍生出“某某现有事物的粗糙模仿版”的引申含义。6.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2分)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叶子,有些人喜欢用眼睛去细看木头的年轮。(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必须从叶枝根本,从过去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 )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污蔑。A.但 却 如果 便 B.因为 就 如果 便 C.而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7.按下列要求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2) ,江春如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7)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寄意寒星荃不察, 。(鲁迅无题)二、阅 读(40分)(一)欣赏古诗。(3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 的情绪。(1分)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我的分析: (2分)(二)细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各小题。(12分)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闻者皆惮之( ) 笑比黄河清( )使得至前陈曲直( ) 不伪辞色悦人( )2.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2分)关节不到 古义: 今义: 如布衣时 古义: 今义: 3.理解选文内容填空。(6分)包拯的性格是: 。包拯憎恨的是: 。(1分)文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1分)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1分)选文第段重点写了包拯的 、 的特点,穿插运用了 描写;第段重点写了包拯的 、 的特点,主要运用了 描写。(3分)4.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 (三)阅读母亲的贺卡,完成后面各小题。(12分)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当年,他刚刚20岁,跑到南方的一座海滨城市做生意,没想到生意赔了,血本无归不说,还债台高筑,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快到春节了,他想了又想,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如果他春节不回家,可能就永远不会回家了,请老人珍重,忘掉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他那远在北方偏僻农村的母亲收到他这封沮丧又绝望的信,悲伤得哭了很久。这个世界上,她最牵挂的,就是这唯一的儿子,他是她的魂啊。母亲从抽屉里找到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贺卡,让邻家孩子代笔,在贺卡上写上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妈也不想再活了。母亲拄着拐杖赶到几十里外的镇上,把那张贺卡丢进了邮筒。那天的雪真大啊!一路上,母亲摔倒了好几次,纷纷扬扬的大雪,几乎把母亲裹成一个笨笨的雪人了。天快黑的时候,小邮电所的一个女营业员首先看到了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她将已举到废纸篓旁的手缩了回来,对老所长说:“您看,这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头发花白的老所长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那张泛黄的贺卡,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说:“这张贺卡就是没贴邮票,我们也要马上把它投出去!”第二天早上4点多,老所长骑上车趔趔趄趄地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上路了。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皑皑,路上积雪很厚,这样的行程太危险。但老所长看着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就仿佛看见了两条站在悬崖边上的生命!绝望的孩子,还有抱着仅仅一丝希望的老母亲老所长的眼眶湿了,他顾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隐隐作痛的老寒腿,把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紧紧地掖在贴胸的口袋里。天黑的时候,老所长终于赶到了县城。分发室的人很惊讶,说:“这么大的雪你还跑来干什么,不想要你那半拉子老命了?”老所长笑笑,顾不上喝一口热茶暖暖身子,就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那张贺卡说:“这贺卡忘贴邮票了,但它拴着两条人命呢!”分发室的人一一接过那张还有老所长体温的贺卡传递着看了说:“寄,马上就寄,这张贺卡一点都不能耽误!”他们“啪”地在卡上砸上了鲜红的邮戳,想想,又在那张贺卡的空白边缘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黑体小字儿:这是一张很重要的贺卡,望能迅速投递!落款是:礼城县邮局全体同仁。夜里10点多,邮车破例摇摇晃晃地冒着鹅毛大雪上路了。次日8点,那张贸卡被准时送到了远去的火车上,开始了它新一程传递4天之后的深夜,蜗居旅店的他收到母亲这张没贴邮票的贺卡。他看着贺卡上母亲的留言和边缘空白处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哇地一声哭了。其他旅客纷纷披衣围了过来。大家默默地传递着看了那张泛黄的、没有贴邮票的贺卡,默默地掏出钱放到他的面前说:“回家去吧!你妈在家等着你呢!”那一堆钱有10块的,有5块的,有1块的,还有角票和许多硬币,他知道,住到这地方的人都是些经济不太宽裕的人。怀揣着那张贺卡,他终于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如今,年过40的他,已是北方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了,他和善,乐于助人。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那张泛黄的用玻璃镶嵌起来的贺卡,没事的时候,他常常默默凝视着那张母亲的贺卡,那张没有邮票的贺卡,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也许,是为了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吧! 1.本文依次叙写 写贺卡 等情节。2.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答: 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答: 3.文中多次出现对雪的描写,其作用是 。 4.为什么一张没有贴邮票的贺卡却按时送到了“他”的手中?答: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母亲的贺卡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传递一张没贴邮票的贺卡的故事。B.本文既刻画老所长这一个体形象,又描写了县邮局一工作人员和其他旅客等群体形象。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朴实而令人感动。D.本文着重表现了母亲的谆谆教诲对儿子一生的深远影响。(四)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各小题。(8分)特殊的听众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附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_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_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_、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A.幽静 B.坚持不懈 C.平静 D.信心十足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_。3.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是:_:结果是:_。 4.本文第段具体写了“我”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比以前_和_了。(用两个词语概括作答) 5.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第段中加点的“特殊”:_。第段中加点的“特殊”:_。6.本文第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答:修辞方法:_。表达作用:_。7.本文第段中加点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_。8.说说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答:_ 三、写 作(40分)成长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完善、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成长路上,有甜美温馨的回忆,有不堪回首的伤痛,也有成功或失败后的反思也正是这点点滴滴,使你的人生财富不断充裕。请以“成长路上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以记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明镜中学2013级七下语文期末复习题(五)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1.B 2.C 3.A 4.C 5.A 6.A 8.悠然见南山 海日生残夜 草色遥看今却无 黑云压城城欲摧 断肠人在天涯山随平野尽 忽如一夜春风来 我以我血荐轩辕二、阅读理解(一)1.萧瑟苍凉(凄凉);孤寂愁苦(悲伤)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思乡的愁绪(二)1.畏惧 黄河水清,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是非 言语和神态2.古义:暗中行贿疏通关系。今义: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古义:平民,百姓。今义:用布(质地)做的衣服。 3.峭直、敦厚 吏苛刻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侧面 清正廉洁 克己奉公 正面 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诵。4.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意思对即可)(三)1.送贺卡收贺卡2.表现了老所长沉重、紧张的心理状态,因为人命关天。表现“他”复杂的心理状态,“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为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所感动。或对母亲和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激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3.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突出送贺卡的艰难。4.母亲在贺卡上的留言,让老所长等人感到贺卡的分量;又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和关爱:老所长冒雪送信到县邮局,邮车破例上路,贺卡被准时送上火车 5.D (四)1.ACBD 2.顺叙 3.我不敢在家练琴,找到了可以练琴的小树林。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 4.自信 刻苦 5.第段: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耳聋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第段:为给我鼓励而不聋装聋,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材。 6.比喻 作用:将老人的话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话入耳动听,意味深长,唤起了我的自信,给了我美好的感受。 7.“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这里是说老人每天都来看我拉琴,从不间断,表现了老人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期望。 8.我感受到老人演奏的音乐是那么美妙动昕,这乐曲回荡在小树林,打动了我的心。三、写 作(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