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7667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 )A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 . 虎门销烟C . 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D . 定海之战2. (2分)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过程安排观看顺序( )鸦片战争 辛丑条约 火烧圆明园 甲午风云A . B . C . D . 3. (2分)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 . 马关条约的签订D .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4. (2分)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签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在旅顺对我国居民疯狂屠杀( ) A . B . C . D . 5. (2分)1901年初,清朝统治者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当时人人激愤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 .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B .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 . 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 .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6. (2分)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虎门硝烟;义和团运动A . B . C . D . 7. (2分)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以下属于洋务派“制器”的是( )A . 上海轮船招商局B . 汉阳铁厂C . 鞍山钢铁公司D . 江南制造总局8. (2分)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A . B . C . D . 9. (2分)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的代表( )A . 顽固派B . 维新派C . 革命派D . 激进民主派10. (2分)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 .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 .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 .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1. (2分)自古以后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被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带来这种变化的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12. (2分)如图表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主题的统计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并观察图例,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 . 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 . 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13. (2分)某历史著作中有“师夷长技图谋自救”车“公车上书轰动全国”,“三民主义光芒闪耀”、“民主科学旗帜飘扬”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 . 近代化的探索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C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4. (2分)八(2)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A . 新文化运动B . 中华民国成立C . 五四运动D . 中共成立15. (2分)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A . 五四精神B . 长征精神C . 红岩精神D . 井冈山精神16. (2分)“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 A . 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B . 召开国民党一大C .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D . 推翻清朝统治17. (2分)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B . 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 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D .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18. (2分)张学良(1901一-2001)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B . 西安事变C . 七七事变D . 重庆谈判19. (2分)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你认为以下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 )A .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 . 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 .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 . 日本的官方言论20. (2分)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二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莫斯科保卫战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召开雅尔塔会议A . B . C . D . 21. (2分)全国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A . 中原解放区B . 晋察冀豫解放区C . 山东解放区D . 陕甘宁解放区22. (2分)某小说中有如下故事梗概: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这部小说的书名最有可能是( ) A . 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B .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C .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D . 鸦片战争的烽烟23. (2分)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A . 洋务企业的产生B . 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 . 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 .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24. (2分)大生纱厂的创办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 ) A . 大学生不能“舍本逐本”B . 要把个人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C . 下海经商是实现“实业富国”的必由之路D . 大学时期应多开办工厂25. (2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包括( ) A . 火车B . 飞机C . 珍妮机D . 蒸汽机二、 综合题 (共3题;共42分)26. (2分) 1937年9月,八路军在山西某地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史称_;1938年春,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27. (20分)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盛世与繁华】【屈辱与反思】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团结与觉醒】(1)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2)“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3)据图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有哪些?(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史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28. (20分)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年以来,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材料二: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材料三: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材料四: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校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争得新进展。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标志是什么?这反映出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3)材料三中“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长征”主要“新”在哪里?(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现代中国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那些努力?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42分)26-1、27-1、27-2、27-3、27-4、28-1、28-2、28-3、2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