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大众媒体的兴盛同步练习题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7443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大众媒体的兴盛同步练习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大众媒体的兴盛同步练习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大众媒体的兴盛同步练习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大众媒体的兴盛同步练习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100分)1. (2分)清谭嗣同仁学二三:“况轮船、铁路、电线、德律风之属更乌从而绝之乎?”茅盾机械的颂赞:“交通停顿了,马达不动了,电灯不亮了,德律风不通了,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上海,便将成为死的黑暗的都市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德律风”是( )A . 电子计算机B . 电话C . 电梯D . 地铁2. (2分)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A . 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B .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C . 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D . 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3. (2分)报业和出版业同为大众传媒,但二者又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 )报业以刊载新闻为主;出版业以传播科学、文化为主报 业侧重于舆论监督、影响民众;出版业侧重于文化与知识的传载,以此教育民众出版业的历史比报业历史长报业的时效性比出版业的时效性强 A . B . C . D . 4. (2分)看电影是我们闲暇时的消遣方式之一。那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 . 风云儿女B . 铁蹄下的歌女C . 定军山D . 桃李劫5. (2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上海成为全球瞩目的城市。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有( ) 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申报的创刊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A . B . C . D . 6. (2分)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 审判制度沿用前清B . 政体变化不甚明显C . 平等制度遭受玷污D . 等级观念根深蒂固7. (2分)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乘火车探亲访友坐轮船出国留学陪朋友看电影陪家人看电视A . B . C . D . 8. (2分)“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 . 戊戌变法B . 五四运动C .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9. (2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 A . 渔光曲B . 定军山C . 歌女红牡丹D . 马路天使10. (2分)近代风俗变迁与社会政治革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 ) A .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B . 剪发兴,辫子灭C . “先生”兴,“大人”灭D .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11. (2分)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 服装的演变说明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B . 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服装主要是因为审美意识的不同C . 服装是体现人们审美意识和展现个性的物品D . 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12. (2分)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A . 鸦片战争B . 洋务运动C . 戊戌变法D . 辛亥革命13. (2分)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 . 三联书店B . 商务印书馆C . 同文出版社D . 外文出版社14. (2分)“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A . 戊戌变法B . 辛亥革命C . 新文化运动D . 五四运动15. (2分)20世纪初,人们要从昆明到上海,比较便捷的交通工具是( ) A . 飞机、火车B . 汽车、轮船C . 火车、飞机D . 飞机、汽车16. (2分)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 . 三联书店B . 商务印书馆C . 同文出版社D . 外文出版社17. (2分)如下图的漫画形象的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18. (2分)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传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 A . 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 . 武昌起义的前一年,刘某曾经乘坐火车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C .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D .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19. (2分)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中文报纸 在中国,外文报纸出现的比中文报纸早 20世纪初,报纸是人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要媒体 申报创办时维新变法运动尚未开始 A . B . C . D . 20. (2分)陈旭麓先生书中写道“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下列哪些变化属于被“浸泡”后产生的( )穿西装 行跪拜礼 剪发辫 废缠足A . B . C . D . 21. (5分)阅读下列材料: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地上有铁路联系各地,好比人身上有血脉流通一样,手脚灵活,脑瓜敏捷没有修筑铁路的国家,就好比中风麻痹的病人,半个身体不能动,行动不灵便。这样,如果外国人入侵,各地互相无法救援,只能任凭其欺侮凌辱,无法抵御。请回答:(1)在这段话中,郑观应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反映了中国人在哪方面已经发生变化?(2)此材料体现了铁路在哪方面的重要作用?(3)清政府有了自己的铁路,也没能抵挡住外国的侵略,这是为什么?22. (15分)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市民文化生活】材料一: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近代社会生活革新】材料二:-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礼节叩头鞠躬、握手称呼大人、老爷先生、君、同志【现代流行服饰变迁】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23. (5分)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工具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24. (5分)在你所居住的城区里,人民是怎样度过闲暇时间的?25. (30分)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发展历程。【图示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图说历史】(1)近代中国在学习器物层面上,提出了什么口号?在学习制度层面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图7所示,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2)近代中国在学习器物层面上,提出了什么口号?在学习制度层面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图7所示,第三层面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3)图8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在移风易俗方面出现的什么变化?(4)图8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在移风易俗方面出现的什么变化?(5)【探究历史】综合以上探究,请你概括出近代化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6)【探究历史】综合以上探究,请你概括出近代化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10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2-2、22-3、23-1、24-1、25-1、25-2、25-3、25-4、25-5、2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