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A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7378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7七下天门期中)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 . 都出现了盛世B . 都制订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 . 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 . 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2. (2分) (2016临沂) “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隋文帝D . 唐太宗3. (2分) (2018临沂)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属于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表现的是(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追求真理,学习先进A . B . C . D . 4. (2分) (2018七下临川月考) 古代历史上,在中国和印度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 A . 张骞B . 鉴真C . 玄奘D . 文成公主5. (2分) (2016九下江津期中)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 . 唐中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 . 戚继光-抗击倭寇C .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D . 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6. (2分) (2016七下麦积期中) 经过唐朝几代人的努力,到某位皇帝统治前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历史上称为( )A . “贞观之治”B . “贞观盛世”C . “开元盛世”D . “贞观遗风”7. (2分) (2017七下临泽期中)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 )A . 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 . 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C . 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 . 市场上出现会子、关子等纸币8. (2分) (2019九下邵阳模拟) 口口口口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文中“口口口口”应为( ) A . 西汉B . 唐朝C . 北宋D . 元朝9. (2分) (2017蜀山模拟) 下列选项中历史朝代与时代特征搭配错误的是( )A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与变革B . 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南移C . 隋唐时期开放、繁荣与革新D . 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10. (2分) (2017七下郯城月考)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A . 转运使B . 通判C . 知州D . 宰相11. (2分) 太庙和社稷坛分别象征着( )A . 祖先和国土B . 国土和祖先C . 上帝和祖先D . 国土和皇帝12. (2分) 鲁迅认为明朝小说有两大主题,其中之一是讲神魔之争,下列小说中讲神魔之争的是( )A . 三国演义B . 水浒传C . 西游记D . 红楼梦13. (2分) (2018七下高邮期中) 苏轼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 A . 王羲之B . 欧阳询C . 柳公权D . 颜真卿14. (2分) (2017七下东台月考) 2016年5月20日,首届“郑和杯”青年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江苏太仓市举行。明朝郑和下西洋从江苏太仓出发下西洋,下列不属于郑和下西洋目的的是( )A .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B . 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C . 联合东南亚国家共同抵制倭寇侵略D . 展示中国富强15. (2分) (2018七下德化期中) 世人瞩目的“南海一号”南宋沉船被打捞出水,这艘船能够远洋航行,主要依靠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 A . 火药B . 印刷术C . 指南针D . 造纸术16. (2分)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A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7. (2分) (2018自贡)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 . 玄奘西行B . 鉴真东渡C . 郑和下西洋D . 戚继光抗倭18. (2分) 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A . 造纸术B . 印刷术C . 火药D . 指南针19. (2分) (2019七下北海期末) 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对获得土地的渴望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 A .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B . 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 .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D . 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大顺政权20. (2分) (2017九下东台月考) 从“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文字狱”、“闭关锁国”可以看出明清时期( )A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B . 君主集权的强化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 . 封建社会的危机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7分)21. (20分) (2017七下临沭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材料三:隋以前的选官制度,主要采取推荐的方式。由于选官权力为上层权贵所把持,选官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真实才学的人。(1) 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他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2) 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假如让你为武则天辩护,你会拿出哪些证据? (3) 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4)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的共同点是什么? 22. (12分) (2018北京) 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材料一:时期人物游历及成就时期人物游历及成就春秋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他思想的核心是_。西汉张謇出使西域,到达了很多国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_玄奘西游天竺,研习佛法,并将沿途的风土人情等情况介绍到中国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意义是_。材料二:英国海滨旅游最初局限于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工业革命后,随着收入的增加,资产阶级人士也开始参与其中。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使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的工资井给予他们帯薪假日,1840年以后,铁路的修建使交通费用降低,工人也开始到海滨旅游。海滨旅游在英国逐渐蔚然成风。摘编自马婕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体闲生活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旅游的乐趣,1984年中国人均出游仅有02次,到2015年超过3次,次年则达到37次。除休闲娱乐外,开视野、陶冶性情、学习知识也成为旅游者的追求,旅游己是人们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摘编自夏杰长、徐金海中国旅游业改基开放40年:回顷与展望材料四: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部分)序号年份口号2001年旅游业:为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2003年旅游业:一种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驱动力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2011年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2013年旅游与水: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2016年旅游促使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1) 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曾经在丝之路留下足迹的有_。 (2) 依材料二,说出海滨旅游在英国蔚然成风的背景和条件。 (3) 依材料三,概括中国旅游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世界旅游日口号体现的21世纪的时代课题。要求:仿照示例,完成表格。序号时代课题世界和平序号时代课题1序号时代课题2_经济发展_23. (25分) (2016七下惠民期中)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史料呈现】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如图1所示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三: 如图2所示材料四: 如图3所示【问题探究】(1) 材料一中政权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 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3) 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4) 材料四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趋势?(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7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