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7366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改变这局面,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B工人阶级的罢工C上海商人的罢市D学界精英的支持2 . 下图为维新派为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创办的刊 物万国公 报,该刊物的创办人应是( )A陈独秀B林则徐、魏源C孙中山D康有为、梁启超3 . 湖南和平解放过程中,在长沙起义的两位领导人是A李立三、陈明仁B程潜、陈明仁C程潜、左权D左权、李立三4 .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此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该印章的主人是( )A左宝贵B邓世昌C徐邦道D丁汝昌5 .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6 .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A徐悲鸿愚公移山B鲁迅狂人日记C张謇创办大生纱厂D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7 . 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早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就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虎门销烟”距今 ( )A164周年B178周年C182周年D190周年8 .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标志着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南北的事件是 ( )A宁汉合流B国民政府“二次北伐”C张学良“东北易帜”D皇姑屯事件9 . 1945年8月2122日,中国代表与日本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洽谈。日本代表交出了武士刀和兵力部署表册,中国代表指令日军在各战场向国民党军队投降,史称( )A“湘南暴动”B“芷江洽降”C“通道转兵”D“湘西剿匪”10 .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殊死的决斗”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11 .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12 . 如图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对曲线解释正确的是A产生鸦片战争的刺激B发展戊戌变法的影响C“短暂的春天”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D消失“一五”计划的实施13 .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挺进大别山14 . 某班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太平天国运动15 . 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割占的第一块中国领土是( )A台湾岛B香港岛C新界D澎湖列岛16 .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签定哪个条约以后(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7 .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艘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 . 如图7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A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B淮海战役结束C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开始D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19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下列有关临时约法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孙中山制订并颁布的B规定了一些人民的基本权利C实行“三权分立”原则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20 .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秋收起义21 . 从“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长征”等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2 .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是在哪召开的A西安B遵义C重庆D延安23 .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24 .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下列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A汉阳铁厂B开平煤矿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25 . 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如图片,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B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C近代历史遗迹D近代文学艺术成就二、填空题26 . 太平天国起义坚持斗争(_)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是中国历史上(_)的一次农民战争。三、综合题27 . (题文)读图,回答问题。(1)看到图一你会想起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哪一事件?当时国民党政府处理这一事件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2)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持什么态度?(3)你知道图三中中国守军在这里作战的原因吗?(4)这三幅图包含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5)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牢记历史,勿忘国耻”?28 . 阅读表格中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材料B: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事件?(2)与上述事件相关联,在五四运动前后引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关注的学说是?(3)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中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两个历史事件。29 . (近代化探索)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30 . 面临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仁人志士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最后由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但是新的道路也预示着坎坷。某校八年级(1)班学生国绕“跟着党走”的相关内容,设计了如下复习方案,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日出东方确定全新方向)(1)图片中的建筑物位于我国哪座城市?它见证了党的历史上哪次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任务二(理论创新开辟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了一条的道路,并以此为开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实现了马无思主义的第一次中国化。(2)请你将上述材料中的“”部分补充完整。(3)根据以上资料,将下列中共在转移革命重心,开的出处填入下列表格内(只填代码)。A八七会议B解放战争C中共七大决策(理论)出处“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任务三(共商国是争取和平民主)(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赶重庆谈到的目的。国共两党就“争取和平民主”签署了什么文件?任务四(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通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5)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样“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填空题1、三、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