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历史 期中考试(模拟3)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7311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历史 期中考试(模拟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历史 期中考试(模拟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三历史 期中考试(模拟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历史 期中考试(模拟3)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9:0010:00理性主义的光辉10:1011:00伏尔泰思想解读11:1012:00品读社会契约论A文艺复兴B科学革命C启蒙运动D马克思主义2 . 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下列哪些产品( )碱飞机硫酸人造染料ABCD3 . 约翰亚当斯曾盛赞道:“华盛顿的行动很感人为了国家的事业,他抛弃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离开了家人和朋友,牺牲了自己的舒适环境,把这一切都拿来孤注一掷。”华盛顿的行动是指A出任美国首任总统B召集美国制宪议会C不再连任美国总统D领导美国独立战争4 .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割据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的第一个王朝是( )A后汉B后晋C后梁D后周5 . 麦加之所以成为的圣地,是因为A那是穆罕默德最初传教的地方B那是穆罕默德病逝的地方C那是穆罕默德最早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地方D那是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6 . 罪恶的黑奴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A大量自由劳动力B充足的资本C广阔的原料市场D广阔的商品市场7 . 下表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口与财富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贵族中间阶层下层人口财富人口财富人口财富1688年1.2%14.1%31.7%59%67.1%26.9%1803年1.4%15.7%31.6%59.4%67%24.9%A英国完成“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深入开展C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D贫富差距日益拉大8 . 公元前150年左右,从中亚南下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新的国家的是( )A波斯人B苏美尔人C雅利安人D古埃及人9 .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C雅各宾派平息国内叛乱,打退反法联军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0 . 下列有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全面失败11 . 随着驻伊美军在2011年底撤离伊拉克,两河流域这片曾经的人类文明摇篮之安危再次引起世人关注。以下各项中,属于这一地区文明的是( )A象形文字、金字塔B司母戊鼎、甲骨文C种姓制度、佛教D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12 . 14一16世纪,欧洲的思想领域和商业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世界被发现”是指A科学革命B文艺复兴C新航路的开辟D启蒙运动13 . 下图所示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某次战争中颁布的文献(部分内容)。它的颁布在这场战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稳定了中立或接受联邦统治而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瓦解了南方联盟D使联邦政府获得雄厚的兵源14 . 下列关于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的B起义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事件”C章西女王是起义中的民族英雄D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5 . 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16 . 由于地域的差异,亚欧古代文明呈现不同的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进入封建社会B法兰克王国反对基督教传播C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D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时期传人我国17 . 共和国早期,罗马平民与贵族展开激烈斗争,平民取得了胜利,颁布了一部法律,使罗马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权利和保护,该法律是( )A汉漠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D公民法18 .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是( )A罗马人B希腊人C印度人D阿拉伯人二、综合题1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后,新一轮技术革新的浪潮逐渐兴起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后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1)材料一中体现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新的“世界工厂。”摘编自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材料三工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使得鲁尔区成为德国空气污染重灾区。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烟灰及400万吨二氧化硫。1962年12月鲁尔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明显上升,当月死亡人数同比猛增了156人。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3)从材料三中找出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观点的认识。材料四: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日本占53%。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已经恢复并迅速增长的共同外部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区人传)描写到:1533年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材料三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同而复始的重复。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保罗.富尔的文艺复兴(1)结合材料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2)就材料三所说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例,并指出他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3)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中的哪一则有矛盾?表现在何处?21 .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互鉴交流)材料一: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1)材料一中的这条路的名称是什么?汉武帝派出的使臣是谁?依据材料概括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作用?(碰撞、探索与扩张)材料二:15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2)材料二中的“大航海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作者认为丝绸之路在这一热潮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国哪一科技发明的西传为“大航海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持?材料三:1770年,控制丝绸之路的东印度公司到了破产的边缘。伦敦方面认为丝绸之路实在太重要,东印度公司绝不能垮掉。然而援助行动需要筹集大量现金,于是英国将目光投向了北美的殖民地,由此颁布了茶叶法案,正是这一法案点燃了殖民地的怒火。(3)结合所学说出“殖民地的怒火”最终是通过哪场战争得以宣泄?战争中哪一文献的颁布集中体现了殖民地人民的诉求?(和平发展)材料四: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4)依据材料四回答,习近平认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什么?对此他提出怎样的亚洲发展方案?22 . 材料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古代阿拉伯人的格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阿巴斯王朝时期,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材料二、诏书规定:第一,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三分之二,奴婢相当于自由民的三分之一,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第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改革?这场改革有何重大影响?(3)材料二的改革在政治上实行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出了什么启示?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