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四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练习题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7249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四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练习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四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练习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四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练习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四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练习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 . 手工 业的水平超过前代B .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 . 手工业作坊增多D .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2. (2分)国史概要中指出:“外国商人必须住在广州城外特别居住区域内的商馆,并且必须通过称为广东十三行的公行进行交易。贸易季节一过,行商有责任催促外商离境,或返回澳门居住,不准在广州过冬。”这表明清政府( )A .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B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 .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D .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3. (2分)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 . 水陆交通发达B . 边境贸易繁荣C . 城市中坊市分罝D . 商业市镇兴盛4. (2分)下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A . 明中后期北京B . 清代初期北京C . 明代初期南京D . 清代中期南京5. (2分)下列对于资本主义萌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明中期后,江南纺织业中,出现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B . 机户是由清政府扶植发展起来的C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 . 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6. (2分)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 . 中西方文化差异B . 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C . 中西方人种差异D . 中国文人的偏见7. (2分)明代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A . 玉米B . 棉花C . 水稻D . 小麦8. (2分)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不正确是( ) A . 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B . 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 . 防御西方殖民势力D . 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9. (2分)美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费正清先生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 . 重农抑商政策B . 重文轻武政策C . 闭关锁国政策D . 休养生息政策10. (2分)“它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但自乾隆以后,它犹如落日余晖,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文字中的“它”是指( )A . 明朝前期B . 康熙时代C . 康乾盛世D . 明清时期11. (2分)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A . 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B . 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C . 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 .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12. (2分)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情景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 A . 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B . 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C . 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D . 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13. (2分)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 .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 . 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 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4. (2分)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到哪位皇帝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A . 皇太极B . 顺治帝C . 康熙帝D . 乾隆帝15. (2分)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A .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B .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C . 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 . 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6. (2分)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A . 完全禁止海外贸易B .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 . 只是禁止对英贸易D . 对外自由开放17. (2分)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 )A . 闭关锁国B . 开放五口通商C . 重商轻农D . 君主专制18. (2分)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A . 棉纺织业基地出现B . 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 . 丝织业的快速发展D .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19. (2分)明代时,丝织业中心是( ) A . 松江B . 苏州C . 南京D . 北京20. (2分)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清朝处于康乾盛世B . 中国经济领先英国C . 清朝皇帝夜郎自大D . 中国推行开放政策二、 非选择题 (共5题;共85分)21.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人民擅自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后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政策?(3)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2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3. (20分)“名片”,是现代人们自我介绍、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纵观华夏历史,两千年前的丝绸、一千年前的瓷器和五百年前的茶叶都名符其实地成为古老中国的“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天,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材料二: 新华社2012年4月电,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在此间举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见右图)的专场拍卖,激烈竞逐后拍品以2.786亿港元(合266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材料三: 有史料记载,早在明末清初,中国的茶叶风靡欧洲各国,并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1662年,号称“饮茶皇后”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其陪嫁物品中,包括有221磅的中国红茶和精美的东方茶具。材料四: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疯狂掠夺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在列强铁蹄的蹂躏下,古老中国的“名片”黯然失色。(1)据材料一,丝绸这张“名片”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送达罗马的?当时这个重要渠道的起点在哪?(2)据材料二,这个天青釉葵花洗如此昂贵,不仅仅是因为其年代久远,主要还是其制作工艺非常精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所知道的宋代制瓷业的辉煌。(3)据材料三,上述材料反映了茶叶风靡全球,请问中国的种茶业何时兴起?清朝通过什么机构统一出口茶叶到葡萄牙的?(4)据材料四,对于中国名片的“鲜亮”、“失色”,你有什么感想?24.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材料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可以知道科举制的什么特点?(2)请你根据材料一所述科举制的特点与清朝的科举制有什么明显的变化?(3)请看材料二的图,请你说说这是元朝哪个皇帝建立的哪个制度?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材料三里论述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其中之一的消极影响,请你把影响写完整,并分析评价闭关锁国政策。25. (10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做庸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摘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摘自中学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担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5题;共85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5-1、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