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wgy中考二模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7227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wgy中考二模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wgy中考二模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wgy中考二模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青春年华,最值得珍惜。这无价的光阴要用来做最有意义的事,万万不能等到dio lng之时,再独自感伤,追悔莫及!青春,需要守望,需要zhn fng,更需要圆满人生价值!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不少网友心存疑惑: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调查和搜寻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B5月1日,迪信通、苏宁互联两大虚拟运营商开始接受170手机号公众预约,并计划于近期放号。C“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中考结束了,我一定会带你去参观嬉戏谷。”D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江苏卫视最近热播的最强大脑让观众大呼过瘾,来自世界的各国高手在节目中展现出的高智力让观众叹为观止。B. 对于马航MH370失联的原因,媒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 歌手李代沫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刑事拘留,在娱乐界引起轩然大波。D. 3月1日昆明火车站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当地群众首当其冲赶到昆明血液中心为伤员献血。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每空1分,共8分),勿施于人。千里之行,。是亦不可以已乎?。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 为国效力是古代文人志士永恒的追求。辛弃疾破阵子中的“ , ”表现了词人破敌立功,体现人生价值的愿望;范仲淹的渔家傲 “ , ”则流露出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家的复杂心情。5.名著阅读。(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2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上面的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篇名),其中的胖大和尚指的是水浒传中的 (人名)。(2)马在古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匹良马更使英雄如虎添翼,所以历来有“好马配英雄”之说,水浒传中,托塔天王 (人名)就因错失了一匹宝马而领兵攻打 (地名),被 (人名)用毒箭射中面颊致死,但此人后来被 (人名)所生擒。(4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马年。你班开展了“马年话马”系列活动。(1)【材料一】活动前,你从网络上浏览到下面一则新闻:由中国马术协会和国家体育场主办,多美马术承办的第四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于2014年5月9日至11日在“鸟巢”续写骑士风采。这是北京后奥运时代首个在鸟巢连续四年举办的国际赛事,也是在中国首度举办的国际马联三星级(FEI CSI3)马术障碍赛,代表目前为止中国马术障碍赛的最高级别。值此马年盛世,中国再一次在北京为关注马术运动的爱好者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马术饕餮盛宴。 为加快本活动的进程,请你用一句话向本班同学介绍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2分) (2)【材料二】汉字“马”不同时期的字形: (温馨提示:隶书;甲骨文;楷书;小篆;金文) 根据“材料二”,“马”字演变由繁到简的进程顺序是: (填序号)(2分)(3)【材料三】靖江原称马驮沙,因东吴国君孙权的部队在此牧马而得名。下图是位于我市的一座雕塑,请说一说该雕塑有怎样的寓意?为提升靖江的知名度,请为靖江拟一则城市宣传语。(要求所拟宣传语简洁而生动。)(4分)寓意: 宣传语: 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李煜的乌夜啼,完成第7题。(6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注】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时段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请结合这首词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注】轭:牛拉东西时架在颈上的曲木。 服田:驾牲口耕田。牧:治理。 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A子过矣 ( ) B既就复解()C吾悯而诏子( ) D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子乃反怒而弗答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C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乃悟前狼假寐(狼)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乃 牵 一 大 豕 驾 之 而 东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11. 阅读本文,说说商於子以豕代耕的做法抨击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2-14题。(10分)老南京文化寻踪南京剪纸作为南京的“工艺三宝”之一,南京剪纸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据清道光年间甘熙撰写的白下锁言等史料记载,明代初年南京民间剪纸已十分流行。说到剪纸艺术,老南京人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它。过年换春联,要用剪纸;中秋节,家家点斗香,要用剪纸;重阳节,重阳糕上插三角形的纸旗,也是剪纸制成。南京的鞋花剪纸还是刺绣的底样,甚至连彩灯都是剪纸的产品。 南京剪纸的风格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剪纸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首先,南京剪纸融北方剪纸的粗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为一体,艺术形式非常优美。它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在浓浓的乡土气息中,透露出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形成了独有的南京地域风格。 其次,南京剪纸艺人们具有高超的剪纸技巧,不用画稿,全凭心中构思。其制作为单手操剪,艺人技艺娴熟,能在无画稿的纸上,以剪代笔,一刀剪出来流畅的线条和造型,仅三五分钟剪出各种花鸟鱼虫,犹如“一笔画”而一气呵成,绝对不允许反复修剪。我们平时那样照着一幅画好的镂空图来剪,不叫“剪纸”,那只能算是“剪画画”。当然,要达到剪纸艺人那样的水准,还得经过刻苦练习才行。现年70多岁的马连喜老先生,是甘家大院内的神剪世家第三代传人。他8岁开始剪纸,一天基本都要剪上十几个小时,最终熟练地掌握了几十种不同的剪纸花样。 第三,南京剪纸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剪纸的图案跟节令、习俗都有着十分有趣的联系,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比如,中秋节就剪出“玉兔桂花”;九九重阳节,就有二十四贤孝图的剪纸。还有结婚洞房中的“龙凤呈祥” “石榴结子”等图案;过大寿时有“八仙庆寿”“大头娃娃”等。南京传统剪纸爱用谐音,一语双关,喜庆吉祥。如“吉庆有余”(橘子加鲤鱼)、“福在眼前”(蝙蝠加两枚铜钱)、 “福寿双全”(佛手里嵌寿桃)、“事事如意”(四个柿子加玉如意)、 “岁岁平安”(谷穗加瓶子和鹌鹑)等。通过剪纸剪出的实物,皆日常生活所见,但寓意吉祥,深受人们喜爱。 第四,南京剪纸艺术在不断创新中创造奇迹。如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斗香花”刻纸。这种剪纸艺术原料只有一种花纹,必须一次刻成,却可以呈现出七种不同颜色的艺术效果。2009年,在第九届南京文化艺术节上,“金陵神剪张”的第四代传人张方林创作的“黄金剪纸”,剪纸的材料首次从传统的纸张换成了光彩夺目的金箔。金箔剪纸解决了传统剪纸容易变色、掉色、展示和收藏不方便的问题,使得剪纸更加普及化、大众化。近年南京又开发了磁性剪纸,可以靠磁性吸附到铁制物体上。磁性剪纸不仅是材质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而且是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悠久的南京剪纸,名扬海内外,但继承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项民间工艺的重要性,并努力使南京剪纸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南京剪纸作为底样被广泛应用于刺绣、印染、装饰,甚至书刊、报纸、邮票和各种轻工业产品上。2008年6月“南京剪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南京剪纸正开启着又一个“黄金时代”。 12.请简述选文的说明思路。(3分) 13通读全文说说南京剪纸为什么能开启又一个“黄金时代”。(4分) 14.根据第段内容说说右边剪纸图案内容及寓意。(3分)内容: 寓意: (四)阅读曾国藩的“微博”一文,完成第1517题。(共10分)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15标题中“微博”指的是什么?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4分) 16选文第段引用曾国藩的话:“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方能有所成”,有什么作用?(4分) 17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曾国藩开放自己日记的聪明之处。 (2分) (五)阅读冯骥才的雨入端午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彩的小物件丝线粽子。这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眼瞧着这优美的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 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不回家还缠。丝线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缠粽子的丝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丝线,就从地上拾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一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我当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18本文结构精巧,如两段多处内容与后文相照应。结合文章,填写下面表格。(3分)段内容后文相关内容描述丝线粽子的制作方法徐又芳用彩色线头缠出斑斓又精细的丝线粽子每个同学都想缠出特别的丝线粽子教室满地都是线头徐又芳家境贫困19情结,指深藏心底的感情。结合文章,说说作者“端午的情结”具体指什么。(6分) 20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5分)(1)请说说 “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这句话的含义。(2分) (2)有人认为结尾“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可有可无,你怎么看?(3分) 2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甲】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冯骥才雨入端午)【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鲁迅社戏)选文第小节和链接材料写法上有相似之处,但作用不同,请联系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三、作文(60分)22.人生旅途常常伴随离别。你一定有过与亲朋好友的离别,也许有过与父母短暂离别的经历;一次旅行,再愉快充实,也要告别那里的山山水水,一本名著,读到结局,也如同一次作别;你一定还记得小升初时的恋恋不舍,眼前,你即将与初中生活挥手告别离别常伴随感伤,离别常伴随回忆。可离别也意味着新的开始,离别伴随着你的成长,会让你更懂得珍惜。 请以“又到别离时”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参考答案1.凋零 绽放 2.C 3.D 4.略5.(1)五猖会 鲁智深 (2)晁盖 曾头市 史文恭 卢俊义6.(1)第四届国际马术大师赛在京举行。(2)2 5 4 1 3 (3)寓意:希望靖江能像骏马一样,奋发超越,经济快速发展。(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分) 城市宣传语:略。(宣传语要求简洁、生动。)7.(1)B (2)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凄清、悲凉、伤感的画面(2分)。(画面1分,画面特点1分。)(3)从“林花谢了”、“太匆匆”、“无奈”等词可以体会到词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奈与愁苦的复杂情绪(1分);词中还表达出一位亡国之君朝不保夕的沉痛与绝望。“人生长恨水长东”两个“长”字相加更强化其亡国之痛(1分)。(意思对即可,分析感情1分,结合词句1分。)8.(1)犯错 已经 同情 回头看 (2)C9. 乃 / 牵 一 大 豕 / 驾 之 而 东10.我难道不知道驾牲口耕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11.抨击了治理国家不用贤人的社会现实。 12. 文章首先从南京剪纸的悠久历史说起,(介绍它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接着重点说明了它的极具个性的风格,最后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13. 南京剪纸艺术形式非常优美。南京剪纸艺人们具有高超的剪纸技巧。南京剪纸在不断创新中创造奇迹。南京剪纸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4.内容:莲花,鲤鱼。寓意:“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寓意“连年有鱼”。15. 篇幅短小并抄录公开的日记。(2分)好处: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每点2分,共4分)16. 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1分),权威而有力地论证了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只有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的观点 (3分)(共4分)17.曾国藩聪明之处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2分)18. 徐又芳缠的丝线粽子超过所有人 徐又芳捡拾线头各色丝线家家都有 徐又芳家境贫困(共4分,每空1分。)19. 对往事的难忘 曾经不经意伤人自尊的愧疚 没有机会澄清误会和表达歉意的遗憾(共6分,每个要点2分。)20.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对人对事直率、不懂得变通。应该有。照应前文,点题(1分)景物描写,“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喻示作者有所领悟后的豁然开朗和心灵净化。深化了主题。(2分)如答,可以没有,言之有理得1分21略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