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7197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对华侵略战争。史称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A平等、自由B自由、民主C民主、科学D科学、民主3 . 法国某报刊上有一幅政治漫画(见下图),内容为“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据此判断,此漫画的创作背景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爆发D甲午战争爆发4 . 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北伐战争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5 . 在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后来又是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下列图中的( )AABBCCDD6 . 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尺尊东赞D骨力斐罗7 . 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某础。“它“是指A鸦片战争失败B戊戌变法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8 . 下列活动与孙中山无关的是( )A成立兴中会B创立同盟会C创办黄埔军校D开国大典9 . 以下不是虎门条约中英国获得的权利(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D鸦片贸易合法化10 .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C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11 .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万国公报的创办C新青年的创办D强学会的成立12 . 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ABCD13 . 在下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中,由毛泽东领导的是A秋收起义B湘南起义C桑植起义D平江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就此,回答下面小题14 . 中华民国史写到:“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里的“大团体”是指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15 .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16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A宣告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近代化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17 . 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历史性的巨变”是指A成立同盟会B发动武昌起义C传播马克思主义D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18 . 中华民国的建立,开启了两千多年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先河。下列事件能印证这一评价的是A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C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D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19 . 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认识到,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大的同盟军,没有革命武装力量,在一个毫无民主权利的国家,凭着赤手空拳,要推翻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反动势力是办不到的。这直接推动了A国民大革命的开始B南昌起义的爆发C秋收起义的爆发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0 .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是陆定一同志为井冈山所写的题词。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地方B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D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1 . 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完成了首次巨变。这一“巨变”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当时社会习俗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C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22 .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首先举起“五四”火炬的是A工人阶级B农民C青年学生D商人23 .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B决定发动南昌起义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D五四运动爆发24 .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与材料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黄海大战D旅顺大屠杀25 .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签定哪个条约以后(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26 . “学子斗争惊列寇,反封反帝风云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秋收起义D西安事变27 .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科技技术,于是开始了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8 .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二、综合题29 .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1)材料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二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的名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材料三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4)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是什么?30 .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中国人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材料二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年代哲学、宗教自然、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年平均数1895年前1412312189619113817236623813695863.86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材料三(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囊洋夷之皮毛,不但遥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佘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然不同。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三、辨析题31 . 列强的入侵材料一: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 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1900年瓦德西给德 皇的信 材料三: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被认为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是一丧权辱国的条约。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洋历9月7日 ,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在材料一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所在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完善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政治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军事(5)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综合题1、2、三、辨析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