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新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7078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天下家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某班举行了以“爱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1 . (诗歌朗诵)九(1)班同学积极准备朗诵篇目,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就是他们朗诵的篇目之一,请你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qing bo(1)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2)(AlBl)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mng mi (3)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2 . (诗词积累)文人们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沉醉:杜甫在望岳中借“荡胸生曾云,(1)_”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_,(3)_” 是曹操登临碣石所描绘的山海绮丽之景。文人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忧思为之奋斗:“僵卧孤村不自哀,(4)_ ”是年迈的陆游不以衰老自弃,渴望为国守边的拳拳之心;“(5)_,(6)_ ”是词人辛弃疾从视听两个角度梦中再现为国激烈战斗的场面,体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殷殷之情;“(7)_,(8)_ ”是苏轼巧用西汉典故,以魏尚自许,渴望重归朝廷建功立业的切切之意。3 . (知识抢答)在最激烈的知识竞赛抢答环节,各班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抢眼:主持人:请听题,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编年体史学著作。请判断正误,如答案是误,请说明正确答案。 1号选手抢答:(1)_。主持人: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古典文学名著,作者分别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罗贯中,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曹雪芹。请判断正误,如答案是误,请说明正确答案。2号选手抢答:(2)_。主持人:苏轼,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他与父亲苏辙,弟弟苏洵被后人合称为“三苏”。 请判断正误,如答案是误,请说明正确答案。3号选手抢答:(3)_。4 . (探讨研究)九(1)班的小亦同学整理了非常多的文言,但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何能及君也?”的“及”字意思他并不是非常确定,于是他去请教老师,老师给他看了下面这张图:(图一)从左至右分别为: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小亦同学认真地观看“及”字的金文写法,发现这张图表示的意思是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1)_。课后,他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说:“你真是太棒啦!”小亦继续请教:“所以“徐公何能及君也?”的“及”意思是_。”老师赞许道:“孺子可教也!”(图二)老师说:“还有另一个同样读音的“集”字,看这张图(图二),这也是个会意字,我们会发现,“集”最初的意思(本义)是(3)_。“集”的引申义有(4)_,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集”字就是这个意思。”小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啊。”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哲学的悟性周国平哲学始于对世界和人生的惊疑,以及寻求万物统一性的愿望。一个人惟有在早年萌生了此种惊疑和此种愿望,才会真正需要哲学。教育在这方面的使命,就是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哲学的悟性加以保护和引导,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将之扼杀。尼采凭借自己的内心经验而深切感受到对哲学的需要,他如此描述这种需要:“人是如此地被最严肃、最困难的问题包围着,因此,如果他被以适当的方式引向这些问题,就会较早陷入那种持久的哲学性的惊异,惟有在这种惊异的基础上,就像在一片肥沃的土壤上,一种深刻而高贵的教育才能生长起来。往往是他自身的经验把他引向这些问题,特别是在激荡的青年时代,几乎每一种个人经历都反映在双重的光辉之中,既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例证,又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和值得阐明的永恒问题的例证。在这样的年龄,人会看到他的经历仿佛被形而上学的彩虹围绕着,这时最需要一只引导他的手,因为他突然地、几乎本能地相信了人生的歧义性,失去了迄今为止怀有的传统见解之坚实土地。”对于一个敏感的青年来说,日常生活无处不引起哲学性的惊疑,在哲学课上。“对于那些永恒问题的深刻阐明逐渐被历史的、甚至古典语文学的考证和问题取代了,诸如这个那个哲学家思考过或没有思考过什么,这篇那篇文字是否他写的,甚至这篇还是那篇异文应该得到优先考虑。现在,在我们大学的哲学课上,我们的学生被鼓励对哲学作这种中性的研究,正因为如此,我早就习惯于把这样一门学科看作古典语文学的分支,而不管其代表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古典语文学家,我在这方面对他们的评价都不高。”尼采的结论是:“由此可见,哲学本身无疑已经被革出了大学之门,我们对于大学之教育价值的第一个问题藉此已得到回答。”如果说对历史细节的兴趣取代了对永恒问题的哲学思考,那么,对万物统一性的领悟能力则是被对自然的技术态度扼杀的。在尼采看来,万物的统一性不是一个抽象观念,不能凭逻辑推理达到,而是一种切身的感应,只能在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中获得。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荷尔德林所吟咏、而后海德格尔加以阐释的“诗意地栖居”之境界:“如果你们想引导一个青年走上正确教育的小道,就当心别去妨碍他与自然结成朴素、信任、私密般的关系:森林、岩石、波浪、猛禽、孤单的花朵、蝴蝶、草地、山坡都必定在用自己的语言对他说话,在它们之中,他必定宛如在无数互相投射的映像和镜像之中,在变幻着的现象之彩色旋涡之中,重新认识了自己;如此他将凭借自然的伟大譬喻不知不觉地感应到万物的形而上的统一,立刻恬然休憩于她的永恒的持久性和必然性。”“可是,”尼采接着说,“对于许多青年来说,怎么能够在与自然如此亲近的、近乎私密的关系中成长起来!其他人则不得不早早地学习另一种真理:怎样征服自然。那种朴素的形而上学在这里终结了,而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学、无机化学迫使其学徒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自然。由于这种新的强迫性的观察方式,丢失的不是诗意的幻想,而是依靠本能惟一真实地领悟自然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精明的计算智胜自然的能力。”尼采痛心地指出,在这种技术方式下,一个人“丢失的是无价之宝,即能够毫不间断地忠于他童年时代的沉思本能,藉此达到一种宁静、统一,一种关联和协调,这些东西是一个被培养去进行生存斗争的人未尝梦见过的。”总之,大学教育的现状之一是,历史考证和技术态度扼杀了形而上学的沉思,不复有真正的哲学教育。5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 . 第自然段中“他如此描述这种需要”句中“这种需要”指什么?7 . 第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谈谈表达效果。8 . 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汪微微(1)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2)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3)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4)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5)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6)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7)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8)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9)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10)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11)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12)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13)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14)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15)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16)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9 . 文中记叙了“我”成长中的三位老师,请简要概括他们的事迹以及对“我”的影响10 .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 _(2)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请从修辞角度品析)_11 .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12 . 从内容来看“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为什么?13 . 你身边一定有“盛装莅临你成长”的老师,简要说说他们给了你什么样的影响?三、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 .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15 . (小题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16 . .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答:17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18 .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句子默写19 .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3)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4)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5)苔痕上阶绿,_。(刘禹锡陋室铭)(6)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7)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展开联想,以“_,_”两句诗,借“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五、名著阅读20 .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甲)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乙)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众皆称谢不已。当日饮酒,终不畅怀。选文体现了李逵、武松怎样的个性特点?梁山好汉大多反对招安,但最终众兄弟还是跟从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根据小说内容,说说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2)从下面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写一段话,写出你阅读该名著的收获。水浒 名人传示例:吴承恩的西游记滋养了我: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爱憎分明,从沙和尚身上我看到了吃苦耐劳,从猪八戒身上我体悟到了憨厚的可爱。六、综合性学习21 . “读书点亮生活”在安庆最热闹繁华的人民路上,一座国风建筑别具一格地矗立在商业蓬勃的街角、青砖扁砌、白泥沟缝、木顶黛瓦、天井、回廊、木窗它就是“前言后记”书店,作为安庆最文艺和最时尚的书店,“前言后记”它以独特的魅力收获了方千佣趸,某校开展了“走进前言后记感受书香之气”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前言后记”和传统书店不同,设有各种主题阅读室,每间阅读室都有新颖独特的名字,如“文艺青年”,这里摆放的图书类别为近现代小说,请仿造事例,为期中的一间阅读室取一个名字,并列出其图书类别。示例:阅读室名字:深度阅读图书类别:经典国学、哲学(2)“前言后记”每周五都有读书分享沙龙活动,某同学作为诗词爱好者,想在这次活动中谈谈自己对学习诗词的见解,以下是他的发言稿,请按照要求帮他修改。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赞礼,诗词并不给人输赢的力量,(A)它真正的力量在于读诗者灵魂的渲染,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B)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运用并学习重要的古典诗词对新时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让我们把学习古诗词,当作一生的学习任务。(A)处划线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改为“”。(B)处划线的语句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和“”调换位置。(3)随着网络的普及,不少人热衷于读电子书,而不再青睐于传统的电子书,其实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各有利弊,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更好,说出理由。七、作文22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翻过山,出现了故乡的田园、亲人的笑脸;翻过山,观赏到美丽的风光、奇异的景观。这里的山,是自然的山。生活中还有另外的山,它会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也会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山”虽然无形,但在成长的路途中常常与我们为伴。躲避它,会一生遗憾;翻过它,将风光无限。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字数在6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