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7001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他的作品以慷慨豪迈、大气磅礴著称,极富 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 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C作家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的美丽、娇媚、温柔、 细润、甜美、夏雨热烈、粗犷也奔放,秋雨端庄而沉思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D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小说代表作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代表 作我与地坛合欢树。2 . 本学期开始,某学校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个人品质,组织开展了以“用文化自信塑造当代学子”为主题的系列班会活动。请你跟随他们的活动完成题目。1. 对这项活动同学们拟写了宣传语,并对其中的划线句加以修改,你认为修改方案不正确的一项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国际的地位和话语权,不是看其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在于其文化是否源源不断地向海外输出,为世界所认同、接受。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多样的历史底蕴和新陈代谢的时代气息,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作为处于日新月异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圆满自己的中国梦,中华文化实现发扬光大。A改为:文化,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B改为:不是看其经济总量的多少和军事力量的强弱。C改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时代气息D改为:构筑自己中国梦的坚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3 . 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近期,习总书记向青年人提出了八字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B观众们纷纷疑惑,怎么了?电视剧为何越做越长。C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在你们面前出丑得很了!D社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与居民签订文明公约。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星宿(s)恐吓(h)忍俊不禁(jn)B绮丽(q)黄晕(yn)氛围(fn)因噎废食(y)C昳丽(y)寒颤(zhn)负载(zi)呱呱坠地(gu)D莅临(wi)伛偻(y)诘难(ji)廓然无累(li)5 . 根据语境,以下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就是这样,要去面对一次次的“告别”。我曾与伴着笑声的纸飞机惜别在柔和的晨曦里,_;我曾与空中飞舞的风筝惜别在温暖的春风里,_;我曾与花丛中飞舞的彩蝶惜别在香飘四季的花园里,_。再见了,我的小学生活,你永远是我记忆中的一片灿烂阳光。为了实现我那高高悬挂的梦 为了我五彩缤纷的未来 为了能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展翅高飞ABCD6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幅苏绣作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B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前瞻后顾,畏首畏尾。C2009年3月2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别具匠心地通过了一项“涉藏问题”决议,粗暴地干涉了中国内政。D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父亲的自行车有人说,10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20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40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是手拉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片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生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还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了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了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拖,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7 . 下列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段的“小心翼翼”是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的意思。B选文第段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父亲对儿子长大感到失落。C文中的第段用插叙的写作手法交代了小时候父亲与我们相处的事。D文中第段所写的几个内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我”崇拜父亲的原因。8 . “父亲的自行车”这个文题,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9 . 请概括写出全文表现父亲“称职”且体现父爱的几件具体事例。_10 . 联系语境,品味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_11 . 文章结尾处写出“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想了许久“才回信”,“我”此时想了些什么?请续写出“我”回信的一部分内容。(50字左右)_非文学作品阅读校服能否好看些?(材料一)统一的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规范学生言行,还能有效杜绝学生间的攀比。但是,有人坦言,校服式样往往会引来学生抱怨,“没有型”“款式太土”。光明日报微博发起的调查显示,“不喜欢”的原因中,82.3%的人选择了“款式设计”,81.3%的人认为“校服并不能体现学校特色”。每次在街上看到孩子们穿着并不很得体的校服时,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主任潘波总会感慨,社会发展起来了,但校服还没跟上:“有不少校服配色特别怯,无法体现学生的蓬勃朝气;面料也不轻薄、吸汗;款式肥大、不符合青少年人体特点,甚至做工也很粗糙。”一套美观、适合学生的校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从服装专业的角度,潘波给出了答案:面料、色彩、款式、工艺都是评价校服优劣的重要标准。(材料二)尽管一直被质疑,但为什么看起来一无是处的“面口袋”校服没有被淘汰?其主要原因是,一些能力强、资质优的生产商和面料商并未进入校服制作领域。记者曾在浙江某小型服装加工厂,看到七八个工人正在制作印有昆明某学校字样的校服。这批订单共有千余件,包括了运动短袖和衬衫套装。该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校服制作的利润很低,只能以销定产,有订单来了才能做。所以,小订单制作时间相对较长。”漂亮的校服往往伴随着高价。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一些小学生的置装费折成人民币要1000元左右。但记者发现,我国多省市校服限价标准不足百元。比如,2017年,南昌市中小学夏装每套最高不得超过60元、春秋装每套最高不得超过80元,学校只有获家长委员会许可自主采购时才可突破限价。“限价令”遵循了均衡原则,照顾到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优质企业的进入意愿。以一套定价80元的夏季校服计算,厂家会把成本控制在50元左右。因为还涉及量体、调换等服务,这50元就要分摊在面料、加工、服务三个环节,其售后质量及服务水平体验感较差。(材料三)6月2日,雄安新区向全球征集校服设计方案,要求设计元素有创意,款式色彩体现新时代青少年形象气质。既要充分考虑体现地域特色,又要兼顾不同校园文化背景。“符合形象气质”“考虑地域特色” “体现校园文化”,这些要求可视为对校服标准的解读。然而,很多人认为校服的功能仅仅是用于统一识别,而校服本应承载的礼仪熏陶、唤起审美意识等功能往往被忽视。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设计师周游感觉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意识到校服的美育功能,开始向他们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寻求帮助,“每接触到一所学校的设计要求,我们会提前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凝炼出有学校特色的校服设计。”只有我们从理念上把校服定位为改变学生气质、影响学生行为习惯、改变学校视觉识别效果的服装,甚至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来主动选择适合学校教育文化特色的校园服饰,中国校服才能真正美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校服必须从“穿得起”向“穿得安全、舒适、美观”过渡。(以上三则材料摘自 2018 年 7 月 9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2 . 根据语境,(材料一)划线句中的“怯”字含义为( )A胆小,没勇气。B不大方,俗气。C见识浅薄,不合时宜。13 . 小武订购的校服裤子,快一个月了还没收到。根据(材料二)推测原因有哪些。14 . 某小组正在开展一项有关校服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图:(1)根据上图,你得出的调查结论为:_。(2)小静同学经常把校服裤挽成八分裤,大冷天也要露出脚踝。作为朋友,你该如何劝说她?15 . 下列图片为民国校服式样。很多网友认为这才是最美的校服,强烈要求校服还原“民国风”,你赞同吗?结合上述材料和 生活经验阐述理由。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古代的私塾教育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量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料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整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私整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迎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祥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 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现代的中中小学经常分特优验“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含”“上会”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令,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光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选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选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越,玛纸十张;三次,赵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 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薄”“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整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从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看来在古代私垫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6 . 文章-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17 .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18 .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项是(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墊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三、句子默写19 . 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出相应的内容。(1)他山之石,_。(诗经)(2)人不寐,_。(作者_渔家傲)(3)_,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4)_,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5)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的语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游子夕照思乡的凄美画面。四、对比阅读(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释)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20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才美不外见_(2)执策而临之_(3)愿子还而视之_(4)去而顾之_21 . 翻译下列句子。(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22 .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3 .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五、诗歌鉴赏阅读宋代杜耒的寒夜一诗,完成后面小题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注)杜耒(li),(?-1225),南宋诗人,字子野,号小山,南城(今属江西)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竹炉:外竹内泥的火炉。汤沸:指开水翻滚。24 . 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25 . 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A雪花B梅花C菊花六、综合性学习某班开展了“走进社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26 . 情况调查组准备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老年人和他的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问。对老年人:对家里人:27 . 文明宣传组负责对社区进行文明宣传。他们对不文明的宣传语进行了整改。社区某角落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乱倒垃圾者断子绝孙!”请把它改成温馨提示语。要求语言简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答:28 . 愉快服务组决定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办一台“母爱感恩”的主题晚会。请你为节目诗朗诵游子吟和下一个节目女声独唱妈妈的吻写一段串词。答:七、作文29 . 请以“回荡在我心底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能够说真话,诉真情。3)注意书写工整、清楚、准确。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