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新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975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新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寒噤(jn) 瓦砾(l) 镂(lu)空 匀称(chng)B . 拂(f)晓 嶙(ln)峋 阻遏( ) 蟠(pn)龙C . 绥(su)靖 刹(sh)那 轩(xun)榭 纳粹(su)D . 丘壑(h) 仄(z)歪 帷(wi)幕 荒谬(mi)2. (2分) (2017七下微山期末) 下列词语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丁卯(mo) 笼罩 孱(chn)头 忍竣不禁B . 修葺(q) 瞬息 猥(wi)琐 悲天闵人C . 菌(jn)子 凛冽 步履(l) 忧心忡忡D . 毋(w)宁鲁 无虞 鲁莽(mng) 不期而致3. (2分)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B . 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如烟海的心胸。C . 毛泽东的诗词有气吞斗牛的气概。D .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4. (2分) (2018八下滨城开学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B . 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C . 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D .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5. (2分)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的双面性,网络也好比是一把双刃剑。许多青少年渐渐沉迷在了这个虚拟的“水晶球”中,甚至彻夜泡网吧而不归宿,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它的出现也带来了种种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网络的利与弊,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被网络牵着鼻子走。网络的出现无疑是时代的进步,使信息交流更快捷、方便。A . B . C . D . 6. (2分) (2019七下右玉期末)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已亥杂诗(其五)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表现了诗人虽然远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志向。B . 游山西村一诗的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主人热情好客。颈联写农民庆祝“春社”,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 . 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D . 河中石兽一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7. (13分) (2017九上枣庄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国险而民附_此用武之国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2) 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3) 请写出诸葛亮建议刘备针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不同策略。 (4) 从上文可以看出,诸葛亮给刘备提出战略方针的最终目标是_。(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5) 刘备为求贤而_(填一成语),由此看来,刘备认为英雄不问出处。这让我们进一步想到了舜发于_,傅说举于_,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_。 8. (6分) (2018七上绍兴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不亦说乎_人不知而不愠_吾日三省吾身_人不堪其忧_(2) 翻译下列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 翻译 (共1题;共10分)9. (10分) 翻译下列句子。(1)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2)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0. (2分) (2017九上芜湖期末)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4句)过尽千帆皆不是,_。(温庭筠望江南)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_,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 请写出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身世、表达淡泊名利的句子。_,_,_,_。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11. (16分) (2017七上鼓楼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徽派父亲许若齐父亲1925年生人,最后一代传统徽州人。父亲生活古板、讲究,数十年一成不变:起床、泡茶、吃饭精确到分钟。他用一个细花瓷碗吃饭,几十年不曾更换;每顿不多不少,浅平一碗。吃饭讲规矩,他不上桌,谁都甭想先吃;饭桌上每人座位亦数十年不变,父亲居中,我在他右侧下方,次子的位置。父亲晨起一杯茶,须用家中灶上第一道开水泡,水开得要翻“鱼眼”。父亲尤嗜粽子。腊月里裹好,一长溜子挂在灶间的长竹竿上。吃前用文火烤一个时辰。青绿的箬叶慢慢变得焦黄,香味渐渐逸出;偶尔噗哧一声,粽里的油渗出,滴到炭火上。父亲将粽子放进细瓷花碗里,筷子戳开,肥肉与猪油业已化尽,浸润在粽子焦黄的身段里。他慢条斯理地吃着,就着味重汁醇的绿茶,每次两个,咸甜各一,折冲相宜。曾祖父是举人,祖父是秀才,父亲是私塾,一代不如一代。作为传统徽州人家,父亲最担心的是“书香门第断书香”,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天下第一等好事便是读书。那些寒风呼啸或春雨潇潇的夜晚,桌上一盏罩子灯,芯挑高,油添足,我们姐弟仨着读书写字。灯是祖上传下来的,黄澄澄的镂花铜皮被摸得锃亮,玻璃罩子每天擦,可以省些灯油。纸窗虚白,外面偶有几声狗吠,父亲在看古医书,线装竖版,时不时教我们笔划顺序,描红握笔。父亲一手毛笔字相当了得,年轻时开药方皆挥毫写就。每年腊月二十三后,他都要用半天时间裁纸研墨润笔写春联。我的事情是研墨。父亲告诫我:此事虽小,做时也要心静如水,运力指头,切不可“浅划辄止”,敷衍应付。父亲腰、腿、臂、腕的式子很正,下笔一挥而就。待到全部写完,我们还要随父亲贴春联,当然是打下手。门上的位置,上下左右间距,父亲却用尺一一量丈;糨糊的稀稠,也很讲究。21岁那年,屯溪放欢庆烟火,乐极生悲,踩死几人。我与同学在江边谈文学人生,全然不知对岸发生如此大事。半夜回家,父亲怒不可遏。为寻我,他走遍几家医院,心急如焚,老泪纵横,以为我已遭不测。父亲14岁拜新安名医程岺圃先生学医,18岁在苏家巷悬壶开业,弱冠即载誉乡里。从我记事起,居家那间破旧大屋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工农兵学商,走卒贩夫达官贵人,侯诊的人坐满长条凳。父亲看病有原则:先来后到,一视同仁。一位男子来自深山小村,发现与他身后的竟是本县县长,手脚都不知怎么放了。父亲却招招手,让男子先看病,他比县长来得早。父亲看病时笑容可掬,一旦色正言重,必是坚拒患者的谢礼,有人悄悄将东西放于屋外墙角,父亲发现就打发我等上门送还。多少个夜晚,在昏暗的路灯下,我们拎着东西,大街小巷地转悠。找到了送礼人家,一番口舌一番推搡,放下东西就跑,算是完成一件大事。印象中有两次病家送东西父亲没有推辞。一位村妇,病愈生了儿子,送来一摞腌菜馅玉米饼,全家就着稀粥吃了一段时间。一位部队首长,坐着吉普车来看病,途经山里,用猎枪打了只野鸡送给父亲。父亲亲自动手,合着冬笋丁、五花肉丁烧了一锅,其味之香,至今不忘。【注释】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选自2017年7月28日新华日报,有删改(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文中的父亲有着传统徽州人的特点。日常生活方面,他古板讲究讲规矩;_方面,他言传身教有爱心;看病行医方面,他_。(2) 文中哪些事体现了“我”家是传统的书香门第? (3)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请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青绿的箬叶慢慢变得焦黄,香味渐渐逸出;偶尔噗哧一声,粽里的油渗出,滴到炭火上。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蕴含的感情。为寻我,他走遍几家医院,心急如焚,老泪纵横,以为我已遭不测。(4) 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所表达的对父(母)的感情有何异同? 12. (22分) (2016八上仙游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痴心石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第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B . 品读第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C . 第段加划横线的“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D . 第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2) 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3) 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4) 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5) 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13. (3分) 综合性学习。完成1-3题。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全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对于成语的捻熟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1-3题。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1) 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1)1(2)2(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1)1(2)2(3)3(4)4(3) 根据划线句子仿写。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1,2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 (2017齐齐哈尔)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请将题目“走,让我们一起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题二: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掩;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话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主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以“相遇”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字数在600字以上。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5. (1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小题。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1) 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九、 中国名著 (共1题;共6分)16. (6分) (2017八上卢龙期末)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_,这是书中主人公_对生命的诠释。 (2) 阅读了上面这段文字,请谈一谈你的感受。(不少于40字)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7-1、7-2、7-3、7-4、7-5、8-1、8-2、三、 翻译 (共1题;共10分)9-1、9-2、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0-1、10-2、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12-5、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13-1、13-2、13-3、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5-1、15-2、九、 中国名著 (共1题;共6分)16-1、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