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6769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高尚的信仰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1 . 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B只有信仰公平、奉献、正义,才是高尚的信仰。C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D人要有高尚的信仰。2 . 下面对文章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主要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历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所走过的不同历程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B第四段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选择信仰公平,才有舍己为公的朴素坚守”的论点。C第五段分别从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年代三个不同的时期,写了什么是“多做事、讲奉献”的人生信仰。D文中所提到的“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活着就该多做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等,都是高尚的信仰的具体内容。3 .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针对小明的信仰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链接材料课堂上,老师问小明的信仰是什么,小明答:“他的信仰就是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赚很多很多的钱,买别墅,开豪车,享受快乐的人生”。阅读一朵栀子花,按要求回答问题。一朵栀子花丁立梅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成绩也平平得很,字迹写得东倒西歪,像被狂风吹的小草。所有老师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其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她的位置,也是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桌,靠近角落。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甜蜜的。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教室门前,一排玉兰,花都开好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我以为,是那种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发里面。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忍不住向她低了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解得七零八落。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地看我。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她的脸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那一刻,她笑的美极了。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我猜是她送的。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颔首,算是感谢了。她脸一红,再笑,竟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都喜欢上她。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来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给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是的,是的,有时,无需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4 .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写,请完成下表:_给别人的印象言行学习方法以前_寡言少语。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支解得七零八落。赞美后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人变得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都喜欢上她。_5 . 假设你是这个平常的小女孩,“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不被别人注意,又没有别人的欣赏与赞美,你将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6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女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我俩共同“守着一段秘密”。B“一朵栀子花”,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文章材料的一个连结物。C这篇文章以叙事、描写为主,记叙了“那个女孩子”成长的点滴经历,写出了“她”转变与成长的过程。D“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便足以美丽一生。”此句含意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二、句子默写7 . 古诗文默写。(1)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争渡,争渡,_!(李清照如梦令)(3)雁门太守行中的“_”一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战斗的惨烈,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目的是: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龙门子凝道记(注释)吴起: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止之食:留他吃饭。俟:等待。欤:句末语气词。8 .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9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相委而去下车引之故人来,方与之食恐其自食其言也10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11 .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段内容和生活实际谈你的看法。四、诗歌鉴赏12 . 阅读下面的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问路世界屋脊自从我一腔热血扑进你的怀里我就知道将和你难以分离茫茫戈壁留下我的脚步高原的岁月里流淌着我人生的记忆自从我七尺身躯躺在你的怀里我就知道将和你融为一体巍巍雪山映照我的身影生命的禁区里燃烧着我青春的火炬啊 世界屋脊想你念你却不知道该怎样爱着你恨你怨你全部给你还觉得欠着你心留在这片土地泪洒向这片土地魂牵这片土地梦绕着这片土地啊 世界屋脊 世界屋脊五、综合性学习13 .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中新社重庆6月5日电(记者刘相琳)5日上午10时30分,防空警报在重庆市各区县同时响起。重庆大轰炸幸存者及专家学者在“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前举行活动,纪念“六五大隧道惨案”77周年。抗战期间,重庆遭受日军战略轰炸6年零10个月,史称“重庆大轰炸”。1941年6月5日,日军对重庆连续实施5个多小时的大规模轰炸,高温和严重缺氧,致使在重庆较场口防空隧道内躲避的数千民众窒息死亡,史称“六五大隧道惨案”。为纪念这些遇难同胞,重庆市政府将每年6月5日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自1998年以来,每年6月5日“六五大隧道惨案”纪念日,重庆都会组织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放,警醒民众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记者当天在“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前看见,伴随着刺耳的防空警报声,悼念者依次在遗址前敬献花圈和鲜花致哀。满头银发的幸存者抱着亲人的照片,在儿女搀扶下,在遗址前向民众介绍当时的惨状。志愿者们则向周围民众散发介绍重庆大轰炸的手册,提醒大家牢记历史。“每年6月5日,我一定会到现场。”80岁的张政华手指隧道入口告诉记者,77年前的今天,伴随着响彻云霄的警报声,他们全家冲进了防空洞,拥挤的人潮冲散了一家人,多名亲属最终没能走出来。重庆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团团长粟远奎在悼念现场说,索赔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替遇难者伸张正义,希望世人能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不让历史重演。(1)请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_(2)如果你在当天的悼念活动现场,正巧碰上记者采访幸存者张政华老人和对日索赔团团长粟远奎,根据他们的回答,请尝试还原记者的提问。采访张政华老人:_采访粟远奎团长:_(3)请根据上面新闻内容,设计一个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主题:_活动形式:_六、作文14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请以“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你的写作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二、句子默写1、三、对比阅读1、四、诗歌鉴赏1、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