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6579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乳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乳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乳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山东省乳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YCY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注意事项:答第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自己保存。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中国历史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其社会政治制度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最终建立起一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政治制度。据此回答13题。1、如图所示,西周时期,实行的这种制度与下列哪一制度是互为表里的( )A行省制B分封制C君国制D郡县制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否定了立宪派的君主立宪制度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下列内容中,不包括的一项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与大陆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据此回答46题。4、峻峭瑰丽的阿里山,风光绮丽的日月潭,这一美丽的宝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被侵略者长期占领过,它与下列条约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B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C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维持现有制度不变D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6、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武力。主要是因为( )台湾一小撮分裂势力搞“台独”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的国家的最高利益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AB CD据下列四幅图中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你所获得的历史信息回答79题。7、四幅图中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堪称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BCD8、四幅图中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其共同之处在于( )A都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都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C都是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而进行的革命斗争D都是为完成反帝(反侵略)反封建军的重任而进行的革命斗争9、中国民主革命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它所走的道路中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是图( )ABCD欧洲从古代的希腊、罗马到近代的英、法、德等国,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立起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据此回答1012题。10在古代的民主政治中,希腊的雅典首开先河,它所建立的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其职能与中国古代下列哪些机关类似(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廷尉B汉朝的尚书台C唐朝的门下,中书省D元朝的中书省11在美国1787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撼,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了字。当其他代表签字时,他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签暑仪式完成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富兰克林认为1787年宪法的签署是“日出”,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原因,不可能是由于( )A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B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和统一C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D宪法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奴隶选举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种族平等12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自17世纪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奋斗,终于制订了适合于自己的国家特点的宪法,其具有共同点在于( )确立了与原来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都是本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开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度ABC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过程。据此回答1314题。13、如右图“雅尔塔会议召开”所示,这次会议确立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 )A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B宣告了美、苏“冷战”的开始C奠定了战后国际合作的最终形成D宣告了以欧洲的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的终结14、历史上的世界格局有过几次大的形成与变化,而每一次都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究其形成与变化的决定因素应该是( )A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B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与增加C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所决定D世界各种力量的消长与变化中国“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直到近代才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而逐步解体。据此回答1518题。15、黄梅戏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一些现状,下列对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农民过着富裕祥和的生活C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D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6、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相对发达ABCD17、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到清初严重受阻,其下列因素中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C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D剩余劳动力的缺乏18、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迈入近代化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下列因素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有关的是( )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洋务运动的开展 太平天国运动ABCD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进行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据此回答1921题。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 )A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B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C奠定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D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改变了我国交通落后的状况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大改造期间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C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D为消除“左”倾误而采取的措施21、如图所示,请指出:这种区域是在下列哪一时期出现的 ( )A新中国成立初期B人民公社化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后如图所示,这是一张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当时,在欧洲人看来,世界就是欧洲、北非及亚洲的一些地方。他们不知道太平洋,不知道大洋洲,更不清楚南极大陆。据此回答2223题。22、15世纪末到16世纪,如上述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状态的逐渐结束,是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后开始的 ( )A中国的郑和下西洋B欧洲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兴起D西方殖民者的大肆扩张23、下列对通过23题中得出的历史事件重大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B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C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以来美国和苏联都在经济方面进行过改革,到九十年代苏联曾进行过三次大的社会改革,这些都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据此回答2426题。24、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新应用”指的是( )A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B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加紧在国际市场进行发夺C利用“金元外交”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加紧掠夺D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5、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 )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BCD26、如图“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所示,这一现象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其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D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逐渐由多极化向全球化发展。据此回答2728题。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是指(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国际贸易组织的成立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ABCD28、据有关资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水平到80年代中期下降到1945年的50%,世界贸易总额上升到800多亿美元;1994年世贸组织成立后截止2003年12月,共有148个成员国,其贸易额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90%以上。从上述资料中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世界关税水平在不断下降B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与集中C世界贫富差距在逐渐缩小D经济全球化在逐步形成与加强中国历史上的思想文化非常丰富,她也经历了一个西学东渐的演变过程。据此回答2932题。29、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一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始终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B其思想核心是仁,其中包括了民本思想C从西汉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D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很有启导作用30、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31、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A科学与技术B民主与共和C自由与平等D民主与科学32、如右图所示,1919年李大钊在该刊物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其重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7分,第34题18分,35题17分,共52分。)33、(17分)仔细阅读下面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废除丞相后相当于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以后内阁首辅拥有拟票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二: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媾和和缔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名。然而国王又是不可或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有舰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材料三:18世纪前期在英国形成的政治制度中,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首相身兼政府首脑,手中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一切阁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必须联合起来集体负责。请回答:(1)材料二反映出英国的政体是什么?材料三反映出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2分)(2)范例:2006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三周年。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布莱尔的思路很明白,在日不落帝国已成为历史之后,跟胜者走是英国的唯一的选择。2003年春天,虽然与法、德所代表的欧洲大陆路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一边。阅读上面范例,根据材料三说明下列问题:对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4分)对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如果女王伊丽莎白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4分)(3)材料一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有何不同?这两种制度对各自产生的影响是什么?(7分)34、(18分)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82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农业丰收,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却比上年同期减少了近二百吨。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造成的。于是斯大林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的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食和工具将被没收,本人被判处徒刑。另一方面,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第二年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消灭的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爱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特别严重,1952年7月至1953年6月,国家收购的粮食比供应的商品粮少了20亿公斤。1953年夏,因自然灾害,夏粮减产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35亿公斤,粮食形势更加严峻。材料三:“农民在用餐中也谈论生产承包合同的问题”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苏、中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相同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中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相同目的。(6分)(2)中国的农业集体化在过程上与苏联有何不同?其相同之处又是什么?(4分)(3)苏、中农业集体化造成了哪些相同的问题?(4分)(4)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共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并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中国当代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之后?(4分)35、(17分)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三: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材料四: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浏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材料来自教材历史必修2第95页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发明与工业生产中 部门密切相关,它的发明在世界历史上引发的重大事件是 。(2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3)如材料四中所出现的情景开始于什么时候?(1分)请你仔细观察图根据所学知识就此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