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月考试卷(语文).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6571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杨咏卉 审阅人:李焱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7分)1、按要求填空。(13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题必答,第题四处任答两处)(9分)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北极朝廷终不改,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饿其体肤,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发“ ,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杜甫笔下有羌村的老人对动荡时局“ ,儿童尽东征”的悲叹;月下独酌本是一件苦闷的事,但李白却找到了“举杯邀明月, ”的浪漫;一位从军的书生有声有色的描绘了 “ ,风多杂鼓声”这样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2)联系语境完成下面“毕业赠言”中的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三年的阳光雨露,三年的辛勤耕耘( )。花儿开放了,姹紫yn( )红;果实成熟了,硕( )果累累。花儿翩翩起舞,是在感谢这片w( )土;果实频频点头,是在报答辛勤的园丁。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句子,使之与下文衔接最恰当()(2分) _曹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仙逝不久的钱钟书先生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之处必御笔题字,“结集出版”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A、 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B、 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C、 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D、 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3、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提高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B、小强和小明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C、这张报纸真有效,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D、如今,那种说大话,不办实事,专搞形式主义,必须坚决禁止。4、仿照下列例句续写一句。(2分)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之中;就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击风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之中;就像 ,是展现在它 之中。5、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一直为大家所喜爱。它取材于当代社会中种种人和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猛醒,发人深思。认真观察下面三代人赶集的一组漫画,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4分)(1) 请你依次简要概括一下这三幅漫画的内容。(1分)答: (2) 从这组漫画你探究到什么?(3分)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歌中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品味,说说你的体会。 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0分)【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乙】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 ,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辩义与不义之乱也。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 (2) 公输盘不说 ( )(3) 杀一人谓之不义 ( ) (4)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B.请献十金 请您送我十金C.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D.皆知而非之 都知道并谴责他9、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且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中划线句子观点相一致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1】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译文: 【乙】 10、比较【甲】【乙】两段文字,归纳墨子说理有哪些特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5题。(12分)种 春 风虹 莲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邮局人不多,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70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吧。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老人的外套油迹斑斑,我不由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我很快地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多可怜啊!”老人说。“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我抬起头来,打量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人帮人是天经地义的,古人都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那边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却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块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小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两千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只要在心里播下爱的种子,它就会悄悄发芽,绿意摇曳,让你的心田吹拂起温暖的春风 摘自:读者2005年第22期11文章标题“种春风”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答: 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心中“一度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3分)答: 13“我抬起头来,打量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猛然”这个词用得好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答: 14在整个事件中,老人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开头我“站远了一些”,最后是“感谢他”,中间还有哪些语句表达出老人对我的影响,请找出两句来。(2分)答: 15文章的最后两小节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题。(8分)小海马为什么是父亲生的温暖的海底,尤其是浅海区域,分外光明灿烂。那里有胜过陆地森林草原的海底植物,有嬉游其间形形色色的动物。生长在海底的红、白珊瑚,像庭园里栽培着的花木;附生在岩礁间的红、绿海葵,如同庭园里种植的花草。这个碧水莹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人们把它比作“水晶宫”,真是十分恰当。生活在“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要算是海马了。这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奇特鱼类,其头形似马头,故称它为“海马”。海马尾部很长,由多节组成,并能灵活曲伸,用尾弹跳。它的背鳍像一面锦扇,经常摇动着维持平衡,做直立游泳,动作优美活泼。海马不仅相貌特殊,繁殖习性也很特别。当繁殖季节到来时,雄海马的体侧腹壁向体中央线方向发生皱褶,慢慢地合成宽大的“育儿袋”。雌海马就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雌海马无育儿袋),卵总数在百粒上下,就在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这期间,育儿袋里会产生浓密的血管网层,和胚胎血管网取得密切联系,以供应胚胎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等到幼海马发育完成,雄海马就开始“分娩”了。海马的繁殖方法为什么这样特别呢?因为浅海情况十分复杂而凶险。尤其是到了春夏两季,各种海生动物都要由深海或远洋洄游到浅海里来,进行一年一度的交配和繁殖。一向寂静的浅海区,这时就分外热闹。同时,弱肉强食的“种间斗争”,也就特别火热起来了。成年动物会大批遭到伤亡,幼小动物更难逃脱,尤其是刚产下的大批动物卵子,简直成为动物互相争食的佳肴了。例如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因此,动物的保种斗争,也就一代比一代加强了。海马是浅海的老住户,保卵适应当然比其他动物更要巧妙些。不仅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且它们由卵生演进到类似胎生的地步,这样,就容易保证全部的卵都发育成小海马。16、 章第段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7、第段举“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的例子,与介绍海马有什么关系?(2分) 18、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9、本文主要采用了 、 等说明方法。(列举两种即可)(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5 题。(13分)论只“看”不“读”一位学者问他的研究生读过三国演义没有,回答说,没读过,但看过。就是说,只看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没去读小说原著。这种对中外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时下有愈演愈烈的势头。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传媒,吸引了很多人去“看”它,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尤其不能代替阅读文学名著。把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自然有它的长处,它强化了通俗性、直观性,从娱乐和消遣的角度来说,它比原著裹挟了更多的人。但是荧屏上的“名著”,绝非名著本身。名著的一些精髓是电视剧无法再现的。文学名著的内蕴,只有经过认真阅读、反复咀嚼,才能够领略到。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只是“二手货”,只看电视剧,凭借从中获得的直观感受,那是很难真正亲近文学名著的。由此我想到正在兴起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电子化,可说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重要的出版技术革命。它将在许多方面影响与改变传统的出版观念。VCD光盘等多媒体读物,图文并茂,加强了读物的形象性、直观性,它必将激发读者更大的兴趣。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发展它。但我不相信电脑屏幕作为媒体的“看”名著,能完全代替“读”名著原作。所谓“读与写将成为过时的技能”“书籍将走向灭亡”的论点,恐怕是不可靠的。为什么呢?重要的一点,就因为人在接受文化的浸润上,“读”不同于“看”,它较之于直观性的“看”,具有更多的思辩性。古人说:“俯而读,仰而思。”读总是和思联系在一起的。孔子进一步指出两者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表示在“读”的过程中,对书的内容要反复思索,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出版走向高科技,好多事情使人一“看”就明了,有助于人们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与教育。但是“看”不能完全代替人们在深入接受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与思索。“看”包办代替不了“读”。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基于此,我想,一些古典名著的传播,不仅不能以被改编成电视剧为满足,即使在出版上,也不宜过多地在通俗化上下功夫。当前,有些文言经典作品先被白话翻译;翻译不足,则进行改写;改写不足,则进行图解,由“读”改成“看”。应该说,用心是好的,是为了使古典名著更多地流行;但在这方面过量倾注热情的结果,使经典名著变成了失去了原味的通俗读本。读者虽然可以快速直接地进入某些故事,但是却领略不到原书的一些深邃内蕴与语言魅力。那些弱化了读者咀嚼能力的通俗化、图解化的工作,可能最终堵塞了读者通向经典文化的道路,这个问题不能不重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大声疾呼要“咀嚼文义”,为学者不可只“看”而不“读”。20、相信你对三国演义并不陌生,你能仿例填写两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吗?(2分) 例句:(诸葛亮)借东风赤壁退曹贼(1) (2) 21、通读全文,作者是针对的现象提出了的观点。(2分)22、文中画线句中的“二手货”的意思是。(2分)23、文中引用古人及孔子的话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2分)24、文中“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请你为此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答:25、作者强调“看”不能代替“读”,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处理“看”和“读”的关系的?(2分)答:三、作文 (50分)题目:我看见了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戏剧以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