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八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460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八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八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八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八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月考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D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 (2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B . 开国大典C . 西藏和平解放D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3. (2分)毛泽东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中国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面前。这里的“新”包括( )社会性质的变化 人民社会地位的变化国际地位的变化 国家性质的变化A . B . C . D . 4. (2分)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当时抗击的是以哪国为首的侵略军( ) A . 美国B . 日本C . 英国D . 法国5. (2分)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司令员是( )A . 朱德B . 彭德怀C . 贺龙D . 刘伯承6. (2分)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知此中的道理,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它是( ) A . 北伐战争B . 抗日战争C . 解放战争D . 抗美援朝7. (2分)新中国建立之初,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 . 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B . 巩固了人民政权C . 消灭了地主阶级D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8. (2分)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曾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G请海法滋市义注含( ) 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革命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港澳回归立A . B . C . D . 9. (2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l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 新中国的建立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 . 土地改革的完成D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10. (2分)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如果有什么寓意,它的寓意也许是(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B . 有28个民族参加开国大典C . 有28个党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 有28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11. (2分)宝成、鹰厦等铁路建成于(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B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C . 土地改革时期D . “文化大革命”时期12. (2分)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增长速度比重变化行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重比例(%)农业4.552.843.5轻工业12.829.629.2重工业25.417.627.3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 . B . C . D . 13. (2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发展( )A . 农业B . 教育C . 科技D . 重工业14. (2分)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B .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C .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5. (2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未改变生产私有制的是(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B . 没收官僚资本企业C . 土地改革运动D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6. (2分)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改造”的性质是( )A . 农业建合作社,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 . 个体手工业互助合作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赎买方式D . 社会主义改革17. (2分)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办事B . “左”倾错误泛滥C . 工农业生产停滞D . 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后从未有过的困难18. (2分)雷锋是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 )A . 解放战争时期B . “文化大革命”时期C .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D . 改革开放时期19. (2分)邓小平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错误。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 . 大跃进B . 人民公社化运动C . 农业合作化运动D . 文化大革命20. (2分)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 )A . 邓稼先B . 焦裕禄C . 贾思勰D . 袁隆平21. (2分)观察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中,符合史实的是(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A . B . C . D . 22. (2分)下表反映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1976年19户110多人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20户115人132300斤800斤200多元A . 土地改革的完成B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3. (2分)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家农户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合同书上庄严留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从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 )A . 建立农村互助组B . 建立人民公社C . 建立农村合作社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 (2分)下图“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的现象出现在( )A . 新中国成立B . 大跃进时期C . 一五计划时期D . 三大改造时期25. (2分)从“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 ) A . 农村新貌B . 国企改革C . 特区发展D . 法制建设二、 非选择题 (共2题;共40分)26. (20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直接决定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我校历史兴趣小组就研究课题“中国工业的发展”收集了如下材料,并设计了研究问题。请你参与研究,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材料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打赢抗美援朝战争,争取到了民族独立和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争取到了苏联的有偿援助,建设实施156个大型工业项目,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材料三: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材料四:(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国家制定了什么经济计划? (2)根据材料二回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利条件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二点) (3)民族工业经过三大改造“获得新生”,请问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4)材料四中两幅图片反映了“大跃进”在工业领域发起了什么运动? 27. (20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材料三: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年代哲学、宗教自然、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年平均数1895年前14123121896-1911381723662381369586386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对接下来我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非选择题 (共2题;共40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