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327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我们的工作”主要是( ) A . 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 制定“一五”计划C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 决定抗美援朝2. (2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 . 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B .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C . 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D . 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3. (2分)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 十一届三中全会C . 中共“十二大”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 (2分)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是( )A . 黄继光B . 董存瑞C . 邱少云D . 蒋道平5. (2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 . 毛泽东、周恩来B . 毛泽东、邓小平C . 邓小平、江泽民D . 江泽民、胡锦涛6. (2分)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是( )时间开展地区涉及人口主要意义1950年1952年冬新解放区3亿多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A . 抗美援朝B . 土地改革运动C . 西藏和平解放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 (2分)下列哪些事件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抗美援朝 西藏和平解放 一五计划 土地改革A . B . C . D . 8. (2分)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工业化建设(19531957)”为主题的课题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 . 解放西藏B . 土地改革C . 三大改造D . “一五”计划9. (2分)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 中国土地法大纲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0. (2分)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是( ) A . 青藏公路B . 克拉玛依油田C . 南京长江大桥D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1. (2分)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 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B .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C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D .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12. (2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 . 通过了共同纲领B . 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C . 公布了“一五计划”D . 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3. (2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B . 中共七大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4. (2分)建国后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农民( )A . 开展土地改革B .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 . 建立人民公社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 (2分)下图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是( )A . 土地革命的开展B . 国民经济的恢复C . 三大改造的完成D . 工业建设的起步16. (2分)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 . 人民公社B . 公私合营C . 包产到户D .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7. (2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追溯历史,中国人民摆脱屈辱,迎来“浴火重生的曙光”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B . 土地改革的完成C . 新中国的成立D . 三大改造的完成18. (2分)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A . 邓稼先B . 王进喜C . 焦裕禄D . 袁隆平19. (2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每当听到这首我的祖国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 A . 新中国成立B . 土地革命C . 抗日战争D . 抗美援朝20. (2分)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 )A . 消灭了地主阶级B .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C .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 . 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21. (2分)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 A . 贫穷与富裕的矛盾B . 中华民族复兴梦与美国霸权主义的矛盾C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2. (2分)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当时的文献资料 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电影上甘岭 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A . B . C . D . 23. (2分)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 .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B .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 .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24. (2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广泛流行和最后停止使用分别是在( )A . 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结束后B . 土地改革时期和一五计划后C . 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 . 大跃进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25. (2分)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 . B . C . D . 26. (2分)下列不是建国初期,中共采取的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措施的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B . 抗美援朝C . 土地改革D . 进行一五计划27. (2分)2015年3月20日,中韩双方对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进行交接,使这些在朝鲜半岛沉睡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烈士得以“荣归故里”。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A . 和平卫士B . 钢铁卫士C . 党的好战士D . 最可爱的人28. (2分)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A . 土地改革B . 抗美援朝C . 三大改造D . 人民公社化运动29. (2分)1950年新中国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 . B . C . D . 30. (2分)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解放南京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三大战役的胜利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1分)31. (1分)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行的政策是_。三、 综合题 (共2题;共30分)32. (20分)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材料三深圳的变化(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3)分析材料三中从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33. (10分)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3)“全局性、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两条即可)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填空题 (共1题;共1分)31-1、三、 综合题 (共2题;共30分)32-1、32-2、32-3、32-4、33-1、33-2、33-3、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