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296264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学院: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内容摘要:历代遗存至今的大量造型艺术,决大多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蕴藏在中华各民族的博大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得以传承的源泉。传统图案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艺术现象,是中华民间、民族 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与创造。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 显示出独特、 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 也相当广阔,传统图案只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 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标志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传统图案 融会贯通 现代设计 继承 发扬 几千年来,中国工艺美术中传统图案具有如此鲜活的生命力,与它和我们民 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自然崇拜使得最早的传统图案观念得以产生。经过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不断的创造与提炼。发展到现在以被广泛应用于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建筑彩画及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其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是中华民族在持续不断达 数千年的造物活动中,融合中国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作设计才华,融合中国 的道教、玄儒、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成为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造型设 计体系。但是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各种快餐文化接踵而来,名目繁多, 令人 应接不暇。外来文化的进入也趋以加深,影响着现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是 “明日黄花过时之物”,只能当作是古董或是文物而珍藏起来,我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很耐挖掘的宝藏。期待着我们去继承,去发展,让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展现它精彩浑厚的无穷魅力。 从古至今,世世代代,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 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 多美好象征意义来。 我们从近年来一些脍炙人口且深入民心的标志设计的佳作中不难看到设计者是如何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互相结合,互相融为一体。 在众多的现代设计中很多的经典佳作都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 素,设计师们抓住了传统图案的深刻内涵, 并使它融合到现代设计理念中去。 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使古老的图案艺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而不断的繁衍下去。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们并不站在自然的对面与之对衡,而是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为一,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向来推崇以和 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处世哲学,而最能形象生动表述出这一哲理的,则要算“太极图”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衔合得天衣无而最能形 象生动表述出这一哲理的,则要算“太极图”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 内边衔合得天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通过这个“太极图”,祖圣和先 贤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 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这个“太极和谐原理”, 而在设计这个概念中,我们则把这种形式称之为“互让”。也正是因为这个太极图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联合国选定中国传统太极图案作为 2001年8、9月间在南非举行反对种族歧视世界大会这一盛会的会徽。设计者对太极图案进行了艺术加工,将黑白两色的阴阳两极增加了不同层次的灰色作为过渡,象征着各国人民虽然种族、文化及地域不同,但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却能取长补短、和睦相处。这个标志,不仅是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更重要的是把中国一向主张 和平共处的原则和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向世界传播。 将传统图形元素衍生后,再运用到现代的标志设计中,香港的设计大师靳棣强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的“靳棣强设计有限公司”的司标,就是在公司“以 人为本”理念的同导下,采用了代表“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方胜”这一传统吉 祥图形作为其基本框架。司标原形虽然取至“方胜”,但靳棣强先生敏锐的视觉感受力以及他对传统图形内涵气韵的深刻感悟力,使他没有对原形如实照搬,而是 经过了形的提取、衍生和再造,使司标更加具有东方民族个性,也更加适应以后的展开使用。 中国电信的原标志是以中国的“中”字及中国传统图案“回纹”作为基础, 经发展变化而形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图案,寓意为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象征“中 国电信”四时畅通,无处不达。形象地表达了中国电信的特点:科技、现代、传 递、速度、发展。该图案装饰效果强烈,并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感。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运用得极具现代感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联通新 LOGO 中,水墨黑字体中中国红的双“i”是点睛之笔,既像两 个人在随时随地沟通,体现了“让一切自由连通”的品牌精神,又在竖式组合中 巧妙地构成了传统吉祥穗造型,强化了联通在客户心中吉祥、幸福的形象。从诞 生伊始,中国联通就与中国传统的盘长纹样的中国结结下了不解之缘。 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 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同、处处顺畅之意;而标志 中的 10 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体现联通网络的相连相通,也体 现了人们通信交流的互联互通和畅通无阻,但增加了新的时代内涵,回环贯通的 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 无以穷尽,日久天长。上下相连的“心”,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联通的通信、通心 的服务宗旨,将永远为用户着想,与用户心连着心。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 已流传的吉祥之气。 而在当今的设计界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 2008 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了。从申办奥运会中所设计的申办会徽,到正式的奥运会徽,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特色,受到全世界的一致称赞。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中国结”象征着吉祥如意,也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大家心心相连、团结一致的精神;太极拳则是中国的国粹,整个 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 展,携手共创新世纪的深刻涵义。印、中国字和五环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气韵;笔划之间,升华着奥运会精神。展 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而作为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 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需要体现更多的中国特色。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中国银行标志之所以能 够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我想这主要还是得归功于一直以来人们对象征财 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吧。 又如张再厉先生设计的上海希尔顿酒店 的商标,将代表酒店名称的“S”与“H”巧妙的融合到传统的中国如意图案中 去,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诠释了上海市的独特性。四周用传统的如意图案象征 中国文化里的团圆, 美满, 如意。 在圆心处将英文字母“S”“H”与之相融合。 也表明了外来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包围之中。并将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消化,吸收。 中西合璧呈现出一种新的姿态!在传统与保守中增添了现代的味道! 纵观以上种种标志设计,多是从传统图案中提取精华元素。又将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立足在传统图形原形上,而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的衍生形糅合到标志的设计之中。这样设计出来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还能充分地表达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将约定俗成,并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意”,沿用到标志所属公司的固有的内涵之中,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这也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标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在世界信息交流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以上也只仅仅是在标志设计这个的小小空间里, 我们都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创作动力,更何况在现代其他各种文化艺术领域之中,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所以说,传统并不等于过时,传统文化也不会如日落西山 而光芒不在,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将它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我们不能只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更不能视之如敝履,犹恐扔之不及,我们需要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萌发于人类童年时期,成长和发展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所以,它有着从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带出来的印记。而且,一些传统图形也存在有迷信、落后的糟粕成分。要将传统图形艺术运用到现代的标志设计之中,就应该要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让其具有民族性、现实性的一面得以弘扬光大。 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图案从发生到发展,都受到民 族崇拜、民族文化心理和民俗习惯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创造着不一样的民族, 这也是我国悠久的多民族文化之所以多姿多彩的原因。中国传统图案以自身的独特风貌和饱含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力,为自己在世界艺坛中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空间,它将引起当代人们弘扬与开发民族文化的新思考。参考文献: (1) 中国艺术设计史 赵农 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 新概念标志设计苏克 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3) 艺术设计概论 方四文 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4) 现代标志设计 曾迪来 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5) 陈汉民标志艺术 邱陵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3 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