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296262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影像)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 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影像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亲自阅片,得到比较全面的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树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该大纲根据教材、讲议、理论教学大纲及教学片进行编写,每次实验课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结合临床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实验教学学时为116学时,分58次。四 使用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白人驹,2版,2006年;医学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吴恩惠,5版,2003年。 正文实验一 传统X线成像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X线的图像特点,如何观察X线片,不同灰阶所表示的意义。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看片方法。(二) 掌握病变的分析要点。(三) 熟悉X线特性、天然对比、人工对比(四) 了解传统X线片与数字X线的区别。三 教学内容(一) 看片方法:注意检查时间、摄影体位和部位、摄影质量、看片顺序。(二) X线特性:思考人体结构为什么能成像。(三) 天然对比:(胸部正位片、腹部平片、胫腓骨正侧位、膝关节等)观察人体组织密度差异。比较骨骼、软组织、脂肪和气体密度。(四) 人工对比:了解各种造影检查方法及目的。(五) 病变的分析要点:思考从哪些方面描述病变。(六) 传统X线片的显影、定影的原理。实验二 数字X线成像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X线成像的优点,PACS的临床应用。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数字X线成像与传统X线成像的区别。(二) 熟悉数字X线成像包括的内容。(三) 了解CR、DR、DF及DSA图像。三 教学内容(一) 比较数字X线片与传统X线片: (二) 观察CR、DR、DF片。(三) 观察同部位血管造影片、平片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四) 观察有病变的教学片四份,总结病变的分析要点实验三 总论CT成像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CT片、熟悉各种组织CT值。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CT图像的阅片方法。(二) 熟悉CT的检查技术。(三) 熟悉CT的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四) 了解CT的成像原理。三 教学内容: (一)CT的看片方法。(二)CT图像特点。(三)CT值的测量与应用,测量骨骼、软组织、血肿、水、脂肪、气体等的CT值,(CT值单位HU)。(四)CT增强扫描的应用。(五)观察HRCT,并与常规CT对比。(六)观察容积效应。(七)观察移动伪影。(八)CT的临床应用。实验四 总论MRI成像一 教学目的认识MRI图像,识别各种序列图像,认识异常信号。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T1、T2加权像的特征及长T1、长T2信号的含义。(二) 掌握常见病变的信号特征。(三) 熟悉常见解剖部位的MRI影像特征。(四) 熟悉MRCP、MRU、MRA图像特征。(五) 了解MRI成像原理。三 教学内容:(一) MRI的看片方法。(二) MRI的图像特点。(三) 常见部位正常MRI图像:头颅、脊柱、腹部、盆腔、大关节(四) 常见病变MRI图像:肿瘤、水肿、出血、坏死。(五) 观察MRCP、MRU、MRA图像实验五 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一 教学目的认识胸部正常X线解剖二 教学要求(一) 熟悉胸锁乳突肌、胸大肌、乳房及乳头和胸廓骨骼的正常X线表现;(二) 掌握肺门、肺纹理及叶间裂的形态分布特点,肺叶的解剖分布(三) 熟悉胸部侧位X线片上的解剖结构;(四) 熟悉膈肌的正侧位表现、纵隔分区;(五) 了解检查方法。三 教学内容: (一) 辨别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乳房及乳头;(二) 认识胸廓骨骼:肋骨的走向、肋骨计数、锁骨、胸骨和胸椎的显示情况、肩胛骨的投影、肋软骨钙化。观察人体胸廓骨骼的正常变异,包括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等。(三) 观察膈肌的形态、位置,心膈角、肋膈角的钝锐,比较两侧膈肌的高低;观察膈肌变异,包括局限性膈膨出、波浪膈、膈膨升等。(四) 观察两侧肺野透明度是否一致;并进行肺野的分区(九分区法)。(五) 辩认肺门结构(两侧肺门的主要血管)。(六) 观察肺纹理的特点。(七) 观察肺叶,认识副叶(奇叶)。(八) 观察纵隔肺交界面,各段的解剖投影名称;在胸部侧位上对纵隔进行分区。认识小儿胸腺。实验六 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一 教学目的认识胸部正常CT解剖二 教学要求掌握正常胸部CT横断面解剖,重点是纵隔窗及肺窗的各个代表层面所显示的解剖结构;三 教学内容: (一) 肺窗(W1200 C-600)观察内容。1 气管层面。2 气管隆突层面。3 右上叶支气管层面。4 左上叶支气管层面。5 右中叶支气管层面。6 下肺静脉层面。(二) 纵隔窗(W350 C50)观察内容:气管、大血管、食管及纵隔间隙。1 胸骨柄层面。2 主动脉弓上方层面。3 主动脉弓层面。4 主肺动脉窗层面。5 左肺动脉层面。6 右肺动脉层面。7 认识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下肺静脉、升主动脉、两下肺动脉、食道、奇静脉。8 观察心包厚度。(三) HRCT片:观察叶间裂显示呈线状,血管支气管的断面影像。(四) CT增强扫描:与平扫对比,观察血管强化。实验七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表现一支气管阻塞性改变及肺部病变一 教学目的 认识气管支气管阻塞性改变及肺部病变的X线及CT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肺气肿和肺不张的影像学表现。(二) 掌握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气管支气管阻塞性改变1 观察弥漫性肺气肿和局限性肺气肿的X线及CT表现。2 观察不张肺叶叶密度增高、容积缩小的表现。3 观察各肺不张影像表现(二)肺部病变1 观察渗出性病变的特点。2 观察增殖性病变的特点。3 观察纤维性病变的特点。4 观察钙化病变的特点。注意钙化的密度并与其他病变比较。5 观察结节与肿块:注意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病变周围胸膜改变,纵隔有无异常。6 观察空洞与空腔的X线和CT表现。并进行鉴别。7 观察肺间质病变的X线和CT表现。实验八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表现二肺门改变、胸膜病变及纵隔改变一 教学目的学习肺门改变、胸膜病变及纵隔改变的X线及CT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肺门改变的X线及CT表现。(二)掌握胸膜病变的X线及CT表现。(三)熟悉纵隔改变的X线及CT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肺门改变观察肺门增大、肺门缩小、肺门移位及肺门肿块的X线及CT表现。(二)胸膜病变1 观察少量、中等量及大量胸腔积液。2 注意少量胸腔积液与肋膈角胸膜增厚鉴别, 大量胸腔积液时,纵隔移位的方向。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形态。3 观察气胸:肺野外带无肺纹理透明区,肺压缩边界,大量气胸时肺完全压缩于肺门形成软组织块影,纵隔可向健侧移。4 观察液气胸:横贯胸腔的液平面,平面以下均匀密度增高影为液体,上方为气体。5 观察胸膜增厚、钙化。(二)纵隔改变:1 观察纵隔增宽。2 观察纵隔移位。(三)复习肺不张、肺部基本病变。实验九 肺炎、肺脓肿及肺炎性假瘤一 教学目的认识肺炎、肺脓肿及肺炎性假瘤的X线、CT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肺炎、肺脓肿及肺炎性假瘤的X线及CT诊断。(二) 熟悉上述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三 教学内容(一) 大叶性肺炎(二) 支气管肺炎(三) 观察支气管肺炎的分布特点(四) 化脓性肺炎(五) 间质性肺炎。(六) 过敏性肺炎。(七) 放射性肺炎。(八) 肺脓肿:急性肺脓肿;慢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实验十 支气管疾病一 教学目的认识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的X线、CT表现。二 教学要求1 掌握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支气管扩张症、慢性支气管炎的X线及CT表现。2 熟悉上述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三 教学内容(一)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含气囊肿、液气囊肿、多发性囊肿。(二) 气管异物:观察气管阳性异物特征。(三) 支气管异物。观察支气管阳性异物的直接征象;观察支气管阳性异物、阴性异物间接征象: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肺炎。(四) 支气管扩张。(五) 囊状、柱状、混合型支气管扩张。(六) 慢性支气管炎:观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实验十一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三 肺结核一 教学目的认识各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型、型、型、型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二) 熟悉上述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三 教学内容(一) 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结核。(二)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三) 继发性肺结核(四) 结核性胸膜炎:观察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实验十二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四 肺肿瘤一 教学目的认识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弥漫型肺癌、肺转移瘤、肺错构瘤的X线及CT表现。(二) 熟悉上述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三 教学内容(一) 中央型肺癌:平片及CT观察内容。(二) 周围型肺癌:观察肺野内肿块的特点: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强化、癌性空洞等。(三) 弥漫型肺癌。(四) 肺转移瘤。 (五) 肺错构瘤:“爆米花”状或斑点状钙化,部分病变具有脂肪密度。实验十三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五 纵隔疾病一 教学目的认识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常见的前、中、后纵隔肿瘤的X线及CT表现。(二) 掌握纵隔气肿的X线及CT表现。(三) 熟悉上述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三 教学内容(一) 前纵隔肿瘤: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和畸胎瘤的X线和CT表现。(二) 中纵隔肿瘤:观察纵隔淋巴瘤的特点。(三) 后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四) 纵隔原发肿瘤应与引起纵隔增宽的其他疾病(如胸椎结核椎旁脓肿、食管疾病等)鉴别。(五) 观察纵隔气肿的X线、CT表现。实验十四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六 肺真菌病、尘肺、胸膜病变一 教学目的认识肺真菌病、尘肺、胸膜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复习正常胸部CT表现;复习肺部炎症性病变X线及CT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肺真菌病的X线及CT表现。(二) 掌握胸膜间皮瘤及胸膜转移瘤的X线及CT表现。(三) 熟悉尘肺的X线及CT表现。(四) 掌握正常胸部CT表现。(五) 掌握肺部常见炎症性病变X线及CT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肺真菌病。(二) 胸膜转移瘤。(三) 尘肺。(四) 复习正常胸部CT表现。(五) 复习大叶性肺炎、肺脓肿。(六) 复习肺结核(型、型、型)。实验十五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七 膈疝、肺水肿、ARDS、肺出血一 教学目的认识先天性膈疝、肺水肿、ARDS、肺出血的影像学表现;复习正常胸部CT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先天性膈疝、肺水肿、ARDS、肺出血的X线及CT表现。(二) 熟悉上述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三) 复习正常胸部CT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先天性膈疝(二) 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混合性肺水肿。(三) ARDS:影像学表现病史(大手术、严重创伤、脓毒血症等)。(四) 肺出血:钩体病的肺部X线表现。(五) 复习正常胸部CT表现实验十六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八 结节病一 教学目的认识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展规律;复习正常胸部CT表现;复习肺部、纵隔常见肿瘤性病变X线及CT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结节病的X线及CT表现。(二) 掌握正常胸部CT表现。(三) 掌握肺部、纵隔常见肿瘤性病变X线及CT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结节病: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结节状、纤维样病变。(二) 复习正常胸部CT表现。(三) 复习中央型肺癌。(四) 复习周围型肺癌。(五) 复习肺转移瘤。(六) 复习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并多发转移。(七) 复习纵隔肿瘤。实验十七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九 胸部外伤一 教学目的认识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复习正常胸部CT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胸部骨折X线表现。(二) 掌握气胸、液气胸、肺挫伤、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的X线、CT表现。(三) 掌握外伤性膈疝、胸部异物的X线表现。(四) 掌握正常胸部CT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骨折.(二) 鉴别肋骨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三) 观察气胸、液气胸的X线、CT表现。(四) 观察肺挫伤的X线、CT表现。(五) 观察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的X线、CT表现。(六) 观察外伤性膈疝的X线平片、消化道造影表现。(七) 观察胸部异物X线、CT表现。(八) 复习正常胸部CT表现。实验十八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PBL教学一 教学目的(一) 系统地归纳和总结“肺部常见的空洞或空腔性病变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二) 把影像学与其他临床医学知识联系起来,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肺部常见的空洞或空腔性病变。(二) 掌握肺部常见的空洞或空腔性病变X线、CT表现。(三) 掌握肺部常见的空洞或空腔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四) 熟悉肺部常见的空洞或空腔性病变的MRI表现。(五) 熟悉肺部常见的空洞或空腔性病变的临床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将学生34人分成6组,每组56人,每组准备一个有影像资料的肺部常见的空洞或空腔性病变病例(幻灯及复印件),病例资料可查阅参考书籍、网络或我院就诊病人。(二)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简明阐述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本组其他成员可补充),并简要介绍本组准备的病例资料。(三) 教师小结。(四) 各组交叉病例讨论(不讨论本组准备病例),并完成实验报告。(五)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本组讨论病例结果及其方法(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下一步需要作什么检查等),本组其他成员可补充。后一组同学在讲解本组讨论结果之前先公布前一组病例(即自己组准备病例)答案。(六) 教师总结。(七) 课堂小测验。实验十九 循环系统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 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认识心脏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及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熟悉循环系统的检查方法。(二) 掌握正常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三) 掌握心脏各房室增大/肺血流异常的X线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正常心脏三位片X线表现。(二) 观察心脏大血管造影。(三) 观察各房室增大在心脏三位片上的表现。(四) 观察肺血增多及肺血减少。(五) 观察间质性肺水肿的特点,认识克氏B线。(六) 观察肺泡性肺水肿,思考与间质性肺水肿的区别。实验二十 循环系统疾病诊断一 后天性心脏疾病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认识心脏瓣膜病的X线表现及主动脉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疾病的X线特征。二 教学要求 (一) 熟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二) 掌握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三) 熟悉冠心病/高心病及肺心病的X线表现。(四) 了解心肌病变的病理生理及X线表现。(五) 掌握缩窄性心包炎及心包积液的X线诊断。三 教学内容 (一) 观察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及肺部改变。(二) 观察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三) 观察冠状动脉狭窄DSA图像。(四) 观察心包积液时,心脏形态和腔静脉的改变。(五) 观察缩窄性心包炎时,心脏轮廓的改变,有无心包钙化及肺淤血/胸膜病变。实验二十一 循环系统疾病诊断二 先天性心脏疾病及血管病变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认识常见左向右分流肺充血先心病及肺缺血先心病的诊断并对常见大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诊断。(二) 掌握肺动脉狭窄的X线诊断。(三) 掌握法络氏四联症的X线表现及所包含之畸形。(四) 熟悉主动脉瘤,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因及X线表现。(五) 了解常见的血管发育畸形的X线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表现。(二) 观察肺动脉狭窄及法络氏四联症的X线表现。(三) 观察主动脉瘤的X线表现。(四) 观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X线表现及支架置入后改变。(五) 观察右位主动脉弓/左侧上腔静脉的CT表现。(六) 观察右位心/全内脏转位的X线表现。实验二十二 循环系统PBL教学一 教学目的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加深理解记忆。二 教学内容(一) 心包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二) 二尖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三)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二十三 骨关节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一 教学目的认知骨关节各种影像检查方法,认识骨关节系统正常X线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骨关节的检查方法。(二) 掌握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三) 了解MRI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四) 了解骨骼的生长、发育。(五) 了解骨骼的正常解剖变异。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骨关节不同检查方法图片。(二) 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儿童长骨与正常成人长骨的比较,正常儿童膝关节与正常成人膝关节,正常成人膝关节MRI片,正常颈椎胸椎正侧位,正常腰椎正、侧、斜位,正常手足X线片。(三) 观察骨骼正常解剖变异X线片。实验二十四 骨关节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一 教学目的认识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认识骨折的X线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定义、X线表现及常见疾病。(二) 熟悉软组织病变的X线表现。(三) 熟悉骨折及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以及骨折愈合过程。三 教学内容(一)骨基本病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增生硬化、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或肿胀、软组织内积气、软组织钙化。(二)关节病变:关节脱位,关节破坏,关节强直(骨性强直,纤维性强直),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肿胀及关节脱位。(三)软组织病变: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软组织钙化,软组织积气。(四)骨关节外伤:斜行骨折、纵行骨折、螺旋型骨折、骨骺分离、青枝骨折、陈旧性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CT片。骨折愈合过程系列片。实验二十五 骨关节外伤、骨关节发育畸形一 教学目的认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二) 熟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及各期X线表现。(三) 了解神经纤维瘤病、成骨不全、粘多糖病的X线诊断。三 教学内容(一)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脊柱畸形、椎弓狭部不连的X线表现。(二) 股骨头、胫骨结节、跖骨及椎体骨骺缺血坏死的X线表现。(三) 剥夺性骨软骨炎、骨梗死的X线表现。(四) 神经纤维瘤病、成骨不全、粘多糖病的X线表现。实验二十六 骨关节炎症性疾病及结核一 教学目的认识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及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及脊柱结核的X线特点、诊断要点。(二) 掌握关节结核与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三) 掌握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四) 了解骨脓肿的X线表现。(五) 了解骨瘤的X线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二) 干骺端结核,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脊柱结核的X线及CT表现。(三) 骨脓肿的X线表现。(四) 骨瘤的X线表现。实验二十七 骨肿瘤一 教学目的认识骨肉瘤、骨软骨瘤X线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骨肉瘤的X线分型、X线特点、诊断要点。(二) 掌握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三) 熟悉骨肉瘤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鉴别诊断。(四) 熟悉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表现及与骨质疏松、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五) 熟悉尤文肉瘤的X线表现。(六) 熟悉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骨肉瘤的X线分型,各型的X线特点、诊断要点。(二) 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表现。(四) 尤文肉瘤的X线表现。(五) 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实验二十八 肿瘤样病变、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内分泌性骨病一 教学目的认识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骨巨细胞X线特点、诊断要点。(二) 掌握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三) 熟悉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表现。(四) 熟悉骨转移瘤的X线表现。(五) 熟悉骨囊肿的X线表现。(六) 了解纤维肉瘤的X线表现。(七) 了解纤维骨皮质缺损X线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骨巨细胞X线表现。(二) 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三)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表现。(四) 骨转移瘤的X线表现。(五) 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六) 纤维肉瘤的X线表现。(七) 纤维骨皮质缺损X线表现。实验二十九 关节疾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一 教学目的认识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基本认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X线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表现。(二) 熟悉痛风X线表现。(三) 熟悉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四) 熟悉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五) 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X线表现。(六) 熟悉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X线表现。(七) 了解甲旁亢、肢端肥大症的X线表现。(八) 了解肥大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表现。(二) 痛风X线表现。(三)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四) 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五)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X线表现。(六) 组织细胞增生症X(嗜酸细胞肉芽肿、勒-雪氏病、黄色瘤)的X线表现。(七) 甲旁亢、肢端肥大症的X线表现。(八) 肥大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实验三十 骨关节系统PBL教学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骨关节某病变学习,提高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提高对疾病综合分析、诊断能力。二 教学要求教师给出某一题目(如囊状骨质破坏常见于哪些疾病,要求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学生分小组分别收搜集资料,在课堂讨论、诊断,教师最后总结。三 教学内容:(一) 小组分别汇报相关资料(病史、影像表现等)。(二) 每一小组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提问,可讨论,可辩论,然后作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之后由其他小组汇报。(三) 教师对每一小组提供资料进行总结,作出最终诊断。(四) 大家相互评分,一起评出最佳小组,最佳个人。实验三十一 胃肠道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一 教学目的认识胃肠道检查方法及X线造影正常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熟悉胃肠道的检查方法。(二) 掌握消化道X线造影正常表现。(三) 熟悉食管、胃、小肠、大肠的CT表现。三 教学内容1 咽部正常造影表现:观察会厌溪、梨状窝。2 食道正常造影表现3 胃正常造影表现:充盈相和粘膜相;气钡双对比造影、胃小区4 十二指肠形态及粘膜皱襞5 十二指肠形态及粘膜皱襞6 回盲部:观察回盲部的位置及形态。7 大肠正常造影表现。8 食管、胃、小肠、大肠正常CT表现。实验三十二 胃肠道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一一 教学目的认识胃肠道基本病变,消化道异物、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的X线(造影)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胃肠道基本病变的造影表现。(二) 熟悉食管、胃肠道管壁增厚的CT表现。(三) 掌握消化道异物、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的X线(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三 教学内容(一) 消化道轮廓的改变:龛影;憩室;充盈缺损。(二) 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破坏;粘膜皱襞增粗、迂曲;粘膜皱襞集中(纠集)。(三) 管腔狭窄与扩张:观察管腔良性、恶性狭窄,管腔扩张。(四) 管壁僵直。(五) 功能异常。(六) 食管壁增厚的CT表现。(七) 食管静脉曲张。(八) 贲门失弛缓症。实验三十三 胃肠道疾病诊断二一 教学目的认识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食管、胃、肠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消化道憩室,胃炎的X线(造影)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消化道憩室的X线(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二) 熟悉胃炎的X线(造影)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食管裂孔疝。(二)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造影表现(三) 消化道癌。(四) 观察良、恶性溃疡的形态特征及其鉴别要点。(五)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六) 消化道憩室。(七) 胃炎。实验三十四 胃肠道疾病诊断三一 教学目的认识肠结核,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消化道恶性淋巴瘤,大肠息肉,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肠套迭,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造影)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肠结核,大肠息肉,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二) 熟悉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的X线(造影)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肠结核。(二) 大肠息肉。(三) 胃肠道穿孔。 (四) 肠梗阻。(五) 肠套叠。(六) 先天性巨结肠。(七)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八) 消化道恶性淋巴瘤。 实验三十五 胃肠道疾病诊断PBL教学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胃肠道常见疾病影像的复习与讨论,提高对疾病综合分析和诊断能力。二 教学要求同学自己查找病例并作充分准备:病史,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或手术结果。三 教学内容:(一) 分小组分别报告相关资料(病史、影像表现等)。(二) 每一小组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提问,可讨论,可辩论,然后作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之后由其他小组汇报。(三) 教师对每一小组提供资料进行总结,作出最终诊断。(四) 大家相互评分,一起评出最佳小组,最佳个人。 实验三十六 肝胆胰脾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一 教学目的学习肝胆胰脾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熟悉肝胆胰脾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及适应症。(二) 掌握肝胆胰脾正常影像学表现。(三) 掌握肝胆胰脾异常影像学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肝胆胰脾各种影像学图像。(二) 观察肝胆胰脾正常CT图像、MRI图像、胆胰管造影图像。(三) 观察肝胆胰脾异常CT图像、MRI图像、胆胰管造影图像。实验三十七 肝脏疾病一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学会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肝脏局限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二) 掌握肝硬化及脂肪肝的影学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脓肿图像。(二) 观察肝寄生虫病、肝结核的图像。(三) 观察肝硬化、脂肪肝图像。实验三十八 胆道系统疾病 一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胆系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学会胆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胆系结石、胆囊炎的影像学表现。(二) 掌握梗阻性黄疸的影像表现及梗阻原因的分析方法。(三) 熟悉胆管癌、先天性胆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胆系结石各种影像技术图像,不同类型结石CT图像。(二) 观察梗阻性黄疸图像,观察不同原因导致的梗阻图像。(三) 观察胆囊癌、先天性胆管囊肿图像。实验三十九 胰腺及脾脏疾病一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胰腺、脾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学会胰腺及脾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胰腺癌、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二) 熟悉慢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三) 熟悉脾脏外伤的影像学表现。(四) 了解脾脏肿瘤、感染性疾的影像学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胰头癌、胰体癌图像,理解胰头癌致胆管、胰管扩张的原理。(二) 观察急性胰腺炎图像,胰周渗出、胰腺坏死及假性囊肿,肾筋膜增厚。(三) 观察慢性胰腺炎图像,胰腺钙化、增大、缩小、肿块。(四) 观察脾脏各种疾病影像,肿瘤类、感染类。(五) 观察脾脏外伤图像,脾脏撕裂、脾内血肿、脾周血肿。 实验四十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PBL教学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肝胆胰脾常见疾病影像的复习与讨论,提高对疾病综合分析、诊断能力。二 教学要求同学自己查找病例并作充分准备:病史,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或手术结果。三 教学内容:(一) 分小组分别报告相关资料(病史、影像表现等)。(二) 每一小组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提问,可讨论,可辩论,然后作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之后由其他小组汇报。(三) 教师对每一小组提供资料进行总结,作出最终诊断。(四) 大家相互评分,一起评出最佳小组,最佳个人。 实验四十一 泌尿系统影像学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一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泌尿系影像,学会识别泌尿系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正常影像学表现,学会泌尿系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二 教学要求(一) 熟悉影像学各种检查技术。(二) 掌握泌尿系X线、CT、MRI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三) 掌握泌尿系结石影像学检查步骤及影像学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泌尿系各种影像技术图像。(二) 观察泌尿系平片、造影正常图像。(三) 观察泌尿系CT、MRI正常图像。(四) 观察泌尿系基本病变图像。 (五) 观察泌尿结石影像学图像:平片、造影、CT、MRI。 实验四十二 泌尿系疾病一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泌尿系疾病的图像,学会泌尿系常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二 教学要求(一) 熟悉泌尿系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二) 掌握肾癌、肾囊肿、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三) 了解肾盂癌的影像学表现。(四) 熟悉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种类及影像学表现。(五) 熟悉肾脏外伤影像学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泌尿系结核影像学图像。(二) 观察肾癌、肾囊肿、膀胱癌影像学图像。(三) 观察肾盂癌影像学图像。(四) 观察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影像学图像,一侧肾缺如,肾融合,肾输尿管重复、异位肾。(五) 观察肾挫伤、裂伤、肾周血肿图像。 实验四十三 肾上腺及生殖系统一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肾上腺、生殖系影像,学会肾上腺疾病、生殖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肾上腺正常影像学表现。(二) 掌握上腺基本病变及肾上腺疾病的类别。(三) 熟悉生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四) 熟悉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肾上腺正常影像,主要是CT图像。(二) 观察肾上腺增生、肿瘤、萎缩图像。(三) 观察生殖系正常图像。(四) 观察生殖系各肿疾病图像:子宫畸形,子宫肌瘤,腺肌病,子宫颈癌,卵巢肿瘤,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 实验四十四 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学PBL教学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泌尿生殖系疾病影像的复习与讨论,提高对疾病综合分析、诊断能力。二 教学要求同学自己查找病例并作充分准备:病史,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或手术结果。三 教学内容:(一) 分小组分别报告相关资料(病史、影像表现等)。(二) 每一小组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提问,可讨论,可辩论,然后作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之后由其他小组汇报。(三) 教师对每一小组提供资料进行总结,作出最终诊断。(四) 大家相互评分,一起评出最佳小组和个人。实验四十五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X线表现 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及优缺点,熟悉中枢神经系统正常解剖及影像学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颅脑CT正常横断面解剖。(二)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正常表现(X线平片、椎管造影、CT、MRI及DSA)。(三) 熟悉颅内生理性钙化及中线结构的内容。(四) 了解颅脑与脊髓疾病检查方法选择。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正常颅骨平片。(二) 颅脑正常CT横断面解剖。(三) 正常脑MRI表现。(四) 脑DSA正常表现。(五) 椎体、椎间盘及椎间盘层面CT正常解剖。(六) 椎管造影及脊髓MRI正常表现。实验四十六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 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认识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了解各种异常表现可见于何种疾病。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颅内高压的X线表现,颅内病理性钙化有哪几种。(二) 掌握脊髓内外占位性病变椎管造影及MRI表现。(三) 熟悉不同时期颅内出血的MRI表现及其与血红蛋白演变规律。(四) 了解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异常CT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头颅尖头畸形及小头畸形,颅内高压征。(二) 脑血管造影观察颅内血管受压移位、分离、聚集、扩张、狭窄及异常血管团。(三) 脑CT基本病变表现。(四) 脑内病变MRI信号改变。(五) 认识脑内基本病变增强扫描。(六)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实验四十七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一 颅内肿瘤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认识颅内肿瘤常见肿瘤CT及MRI表现,熟悉脑内肿瘤与脑外肿瘤鉴别要点。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及转移瘤CT与MRI表现。(二) 认识皮质扣压征或白质塌陷征及其临床意义。(三) 熟悉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颅咽管瘤CT表现。(四) 了解松果体区肿瘤影像学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CT与MRI表现。(二) 观察脑膜瘤CT及MRI表现。(三) 观察垂体瘤(垂体大腺瘤及垂体微腺瘤)直接征象、间接征象(示教片5张。(四) 观察听神经瘤、颅咽管瘤及转移瘤CT与MRI表现。(五) 观察松果体区肿瘤CT及MRI表现。实验四十八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二 颅脑外伤与颅内感染 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认识颅脑外伤CT表现,颅内感染(脑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脑挫裂伤、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二) 掌握脑脓肿的CT与MRI表现。(三) 熟悉弥漫性脑损伤及脑外伤后遗症CT表现,颅内结核的CT及MRI表现。(四) 了解脑脓肿感染途径。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脑挫裂伤的CT表现。(二) 观察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三) 观察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四) 观察弥漫性轴突损伤的CT表现。(五) 观察颅骨骨折的CT表现。(六)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七) 观察脑脓肿CT与MRI表现,注意与脑质瘤鉴别。(八) 观察颅内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CT及MRI表现。实验四十九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三 脑血管疾病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认识脑血管疾病影像学表现,了解脑血管病主要检查方法。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脑出血、脑梗塞CT与MRI表现。(二) 掌握血管畸形(AVM)及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表现。(三) 了解脑出血的原因。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脑出血各期CT及MRI表现。(二) 观察脑梗塞(缺血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及腔隙性脑梗塞)及CT、MRI表现。(三) 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CT、MRI及DSA表现。(四) 颅内动脉瘤CT(CTA)、MRI(MRA)及DSA表现。实验五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四 颅脑先天性畸形、脊柱与脊髓疾病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认识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CT表现,认识椎管内肿瘤的椎管造影及MRI表现。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脑积水与脑萎缩CT表现。(二) 掌握椎管内肿瘤分类、椎管造影与MRI表现。(三) 掌握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CT表现。(四) 熟悉脊髓外伤及脊髓空洞症MRI表现。(五) 了解颅脑先天性畸形的CT及MRI表现。三 教学内容(一) 观察Dandy-Walker Malformation CT表现。(二) 观察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CT表现。(三) 观察脑裂畸形与灰质异位CT表现。(四) 观察胼胝体发育不良CT表现。(五) 观察蛛网膜囊肿CT表现。(六) 观察神经纤维瘤病II型CT表现。(七) 观察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内及髓外硬膜外)的椎管造影与MRI表现。(八) 认识椎管狭窄的CT表现及诊断标准。(九) 椎间盘突出症CT、MRI表现。(十) 脊髓外伤MRI表现。(十一) 脊髓空洞症的MRI表现。实验五十一 中枢神经系统PBL教学 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与讨论,熟悉鞍区肿瘤包括哪些肿瘤、怎样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颅内环形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 教学内容(一) 列举几种你熟悉的鞍区肿瘤,怎样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二) 列举几种你熟悉的颅内环形病变,并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五十二 颅底、眼和眼眶影像诊断 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颅底、眼和眼眶X线、CT表现,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 掌握颅底、眼和眼眶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二) 掌握颅底、眼和眼眶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三) 了解颅底、眼和眼眶的检查方法(CT、MRI、USG)。三 教学内容(一) 颅底、眼和眼眶的检查方法。(二) 颅底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CT、MRI)。(三) 颅底基本病变。(四) 颅底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颅底先天性发育畸形、颅神经病变、颅底肿瘤及肿瘤样变、颅底骨折等)。(五) 眼和眼眶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CT、MRI)。(六) 眼和眼眶基本病变。(七) 眼和眼眶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炎性假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眼部异物,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甲状腺性眼球突出)。实验五十三 鼻和鼻窦影像诊断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鼻和鼻窦X线、CT表现,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鼻和鼻窦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二)掌握鼻和鼻窦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三)了解鼻和鼻窦的检查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 鼻和鼻窦的检查方法。(二) 鼻和鼻窦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CT、MRI。(三) 鼻和鼻窦基本病变。(四) 鼻和鼻窦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化脓性鼻窦炎、炎性肉芽肿、粘液囊肿、鼻及鼻窦息肉、鼻和鼻窦恶性肿瘤)。实验五十四 咽部影像诊断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咽部X线、CT表现,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咽部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二)掌握咽部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三)了解咽部的检查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 咽部的检查方法。(二) 咽部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CT、MRI。(三) 咽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咽后及咽旁脓肿、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咽癌)。实验五十五 耳部影像诊断 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耳部X线、CT及MRI表现,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耳部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二)掌握耳部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三)了解耳部的检查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 耳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二) 耳部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CT、MRI。(三) 耳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急性中耳乳突炎影像学表现、慢性耳乳突炎影像学表现。实验五十六 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口腔颌面部X线、CT表现,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口腔颌面部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二)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三)了解口腔颌面部的检查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二) 口腔颌面部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CT、MRI。(三) 口腔颌面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牙源性囊肿、齿釉细胞瘤、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腮腺肿瘤)。实验五十七 喉、颈部影像诊断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喉、颈部X线、CT表现,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影像诊断。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喉、颈部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二)掌握喉、颈部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三)了解喉、颈部的检查方法。三 教学内容(一) 喉、颈部的检查方法。(二) 喉、颈部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CT、MRI。(三) 喉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喉部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四) 颈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颈部神经鞘瘤、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病变、甲状旁腺病变)。实验五十八 头颈部PBL教学 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头面颈部某病变学习,提高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提高对疾病综合分析、诊断能力。二 教学要求教师给出某一题目(如颅底骨质破坏常见于哪些疾病,要求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学生分小组分别收搜集资料,在课堂讨论、诊断,教师最后总结。三 教学内容(一) 小组分别汇报相关资料(病史、影像表现等)。(二) 每一小组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提问,可讨论,可辩论,然后作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之后由其他小组汇报。(三) 教师对每一小组提供资料进行总结,作出最终诊断。(四) 大家相互评分,一起评出最佳小组,最佳个人。 教学组织与方法一 实施机构:由第一临床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教师示教,学生根据大纲内容阅片,可讨论,交流,提问等教学方式,v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示教)。示教重点内容,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2教学地点:遵义医学院影像学实验室,承担教师由影像学教研室委派。3辅导形式:课堂答疑、讨论、复习、小测验等结合。四 考核办法:实验课的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实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理论课考试。 教学时数分配表实验内容教学时数实验类型总论一 :传统X线成像2验证型总论二 :数字X线成像2验证型总论三 :CT成像2验证型总论四 :MRI成像2验证型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2验证型呼吸系统正常CT线表现2验证型呼吸系统基本病变一:支气管阻塞性改变及肺部病变2验证型呼吸系统基本病变二:肺门改变、胸膜病变及纵隔改变2验证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一:肺炎、肺脓肿及肺炎性假瘤2验证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二:支气管疾病2验证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三:肺结核2验证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四:肺肿瘤2验证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五:纵隔疾病2验证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六:肺真菌病、尘肺、胸膜病变2验证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七:膈疝、肺水肿、ARDS、肺出血2验证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八:结节病2验证型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九:胸部外伤2验证型呼吸系统影像诊断PBL教学2设计型循环系统影像学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2验证型循环系统疾病诊断一:后天性心脏疾病2验证型循环系统疾病诊断二:先天性心脏疾病及血管病变2验证型循环系统影像诊断PBL教学2设计型骨关节系统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2验证型骨关节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2验证型骨关节系统疾病诊断一:骨关节外伤、骨关节发育畸形2验证型骨关节系统疾病诊断二:骨关节炎症性疾病及结核2验证型骨关节系统疾病诊断三:骨肿瘤2验证型骨关节系统疾病诊断四:肿瘤样病变、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内分泌性骨病2验证型骨关节系统疾病诊断五:关节疾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2验证型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PBL教学2设计型胃肠道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2验证型胃肠道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一2验证型胃肠道疾病诊断一2验证型胃肠道疾病诊断二2验证型胃肠道疾病诊断三2验证型胃肠道疾病诊断PBL教学2设计型肝胆胰脾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2验证型肝脏疾病2验证型胆道系统疾病2验证型胰腺及脾脏疾病2验证型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PBL教学2设计型泌尿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2验证型泌尿系统疾病2验证型肾上腺及生殖系统2验证型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学PBL教学 2设计型中枢神经系统正常X线表现2验证型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 2验证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