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20届语文中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254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2020届语文中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海省2020届语文中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海省2020届语文中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2020届语文中考试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墓畔(m) 寂寞(m) 沈尹默(m)B . 口占(zhn) 漫漫(mn) 卞之琳(bin)C . 芦荻(d) 舵手(du) 风雨吟(yn)D . 装饰(zhung) 谎言(hung) 聂鲁达(ni)2.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瑟索 阴霾 焕然一新 心无旁骛B . 伫立 荣膺 恪尽职守 无与伦比C . 阴晦 拮据 不记其数 遮天蔽日D . 愕然 涟漪 孜孜不倦 不言而喻3. (2分)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 )A .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B . 歌坛新秀林虹的演技精湛,荣获了“十佳青年歌手”的光荣称号。C . 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小明用愤怒的脚使劲跺着哪裸露在外的木桩。D . 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4. (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B .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C . 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D . 网路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5.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B . 浑欲不胜簪(简直)C .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D . 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6.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凡尔纳,其作品具有科学性和幻想性。他的三部曲分别是海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B . 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C .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作家,他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具有浓厚兴趣,创作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珍珠鸟俗世奇人。D .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生花妙笔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赞赏之情。7. (2分)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 . B . C . D . 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22分)8. (17分)古诗文默写。(1)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中隐含“推敲”一词的诗句是:_,_。(2)杜甫在望岳中用“_,_”来抒情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3)过故人庄中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一句诗是:_,_。(4)饮酒中表达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5)春潮带雨晚来急,_。(6)西江月遣兴一诗中翻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句子是“_,_”。(7)_,独钓寒江雪。(8)_,风雪夜归人。(9)三峡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_,_。(10)201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_,_。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9. (5分)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关爱,包括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成吉思汗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好的女人,那便是母亲。母亲给予子女的爱是海洋,而子女给予母亲的却是溪流。”请以“亲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写记叙文,尽量写出细节;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0. (2分)对下列语句的赏析,不当的一项为( ) A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直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景,“卷”显示秋风的强劲狂暴,“三重”突出卷去茅草之多,受害程度严重。B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群童抱茅入竹去,诗人感到十分愤怒,痛斥他们为盗贼,“忍”与“欺”相呼应,写出诗人既痛苦又愤懑的心情。C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破家亡的时局,忧国忧民,早已不能熟睡。“长夜”语带双关,表现了诗人盼天亮,盼过安定日子的迫切心情。D . “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推己及人,心怀天下寒士,从中可见作者的火热的激情和美好理想。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11.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便要还家 要: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概括回答:自然环境_,人们生活_。 (4)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2. (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莫言被幸福烦恼并非矫揉造作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遭遇到了幸福的烦恼。被各大媒体采访,被央视记者追问“你幸福吗”,被陈光标隔空喊话要赠与豪宅等,莫言烦恼强势袭来,因疲于采访无奈下宣称不再接待任何人。莫言称遭遇幸福烦恼,并非其在矫揉造作。当记者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相”。幸福是什么?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难有标准答案。获大奖后遭遇烦恼被“骚扰”,莫言既幸福又不幸福,是真实而又真诚的反应。幸福,是个心理过程,幸福,和钱有关,但幸福感,花钱买不来。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列为五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我看来,幸福感则是渗透各层面的综合需求,虽与财富紧密相关,但各层面的幸福更需要有效感知。如,鹿特丹的社会学家研究就认为,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烈日下不得不工作的痛苦。伦敦经济学家则认为,孟加拉人最幸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永远达不到高度“饱和值”,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憧憬,穷但快乐着。再如,闻信莫言想用诺奖在北京买房后,陈光标欲豪爽掷豪宅,试图让莫言幸福,而莫言却并不感觉幸福,反而坚守做人原则表示,无功不受禄,回绝好意。如此的回合,张弛有力更彰显出不同的幸福理念。你幸福吗?其实答案也简单-舒服了就幸福,不爽了就不幸福。经济学上的幸福指数告诉我们,幸福=可感知幸福/欲望。欲望越大,幸福指数则越低。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就在于自己如何去想。因此,调节幸福的心理感受,至关重要-追求名利、拼命赚钱,或是一种幸福;工作向上看、生活向下看,也是一种幸福。能在相同条件相同境遇下,活得更开心一些,多想想已拥有的,少觊觎难以得到的,就会快乐幸福很多。对莫言来说,让他开开心心写作,或许远比让其面对镜头回答“你幸福吗”的提问,快乐得多,也幸福得多。(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划线句中冰岛人和孟加拉人的例子是否可以删掉一个?为什么?(3)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的论证过程。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3. (11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结合在“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动中的收获,完成下面各题: (1)风景名胜之地往往有许多楹联,峨眉山也有着丰富的楹联,楹联文化传承千年的“峨眉符号”,请你为下面的对联,补充出下联:上联:翠竹黄花皆佛性下联:_(2)张敏乘高铁初到峨眉,准备坐公交车去峨眉山景区旅游,向你问路,你看见旁边一张公交线路牌,请用简洁的语言为他介绍乘车线路。(3)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请你选择一处峨眉山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向游客们介绍它的美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22分)8-1、8-2、8-3、8-4、8-5、8-6、8-7、8-8、8-9、8-10、9-1、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0-1、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11-1、11-2、11-3、11-4、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2-1、12-2、12-3、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3-1、13-2、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