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296199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块二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画语导入在历史的长河中,人只不过是一朵朵翻腾的浪花。浪花的美丽在于它翻腾时是否有强劲的生命力,是否能冲破时空的框架,绽出最美丽的灵魂。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那些敢于怒向刀丛、为民请命、为自由和民主而献身的英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人格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绽出了美丽的灵魂。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满怀崇敬和怀念的心情去抚慰英烈们的灵魂吧! 【字词梳理】1正音洗涤 () 踌躇 () () 诧异 () 桀骜 () ()倔强 () 不惮 () 创伤 () 攒射 () 屠戮 () 抹杀 () 浸渍 () () 寥落 ()殒身不恤 () 压抑 () 立仆 () 绯红 ()赁屋 () 尸骸 ()2.辨音长歌当哭 () 毫不相干 () 菲薄 () 积攒 ()一夫当关 () 干练 () 芳菲 () 攒射 ()立仆() 抹杀() 徘徊()仆人() 抹布() 低徊()转弯抹角()3.辨形 血() 肆无忌 ()通 () 精竭虑()影 () 劾()间 ()落 () 红()命 () 谤() 功() 芳 () 落() 凶 () 论() 重()绸 ()杀 ()【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 寥落:稀少,冷清。菲薄:微薄。微漠:依稀、淡漠。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桀骜锋利:倔强而又锋芒毕露。黯然:心情沮丧,情绪低落。喋血:血流满地。喋:血流出的样子。攒射:集中射击。浸渍:浸透,渗透。绯红:鲜红。正告:严正地告诉。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心中悲愤之情。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桀骜不驯:形容性情凶暴,不听从约束管教。目不忍视: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百折不回: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动摇、退缩。2.词义辨析爆发暴发“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像弹药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使用范围较广,用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多含贬义);突然兴起,常用于洪水、流行病、雪崩等。使用范围较窄。天渊(壤)之别截然不同二者都有“差别极大,完全不同”的意思。区别是:“天渊之别”一般用作动词“有”的宾语;“截然不同”多用作谓语和定语。用作谓语的“截然不同”不能跟“天渊之别”互换,却可以跟“有天渊之别”互换;同样,作宾语用的“天渊之别”也不能换作“截然不同”,只有连它前面的“有”一起,才能换作“截然不同”。如:“咱俩要比起来,真是有天壤之别啊!”“他俩的观点截然不同。”毅然决然两者都有坚决、毫不犹豫之意,如: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决定献身祖国的西部教育事业。另外,“决然”还有必然、一定的意思,如: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微茫微弱“微茫”指隐约、不清晰,如: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微弱”指小而弱,如:被人们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的他只剩下微弱的气息。【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2背景展示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悍然命令士兵对参加反帝示威游行的爱国学生开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大屠杀流血事件。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年。血腥的镇压、无耻的造谣污蔑,激起鲁迅先生的满腔愤怒。在此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自己的学生刘和珍以及在这次事件中蒙难牺牲的爱国学生的痛悼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同敌人进行更有效的战斗。【技巧借鉴】(1)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三种表达方式完美地结合。课文第四节,开头先叙述听到噩耗,接着夹叙夹议,指出噩耗出人意外,然后又举出死者的尸骸作证,以揭露当局者和流言家们所制造的谎言。最后作者又以极大的愤慨,抒发了自己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对死难烈士的无比悲痛的感情。文章第五节,开始详述烈士们遇害的情景,用血的事实揭穿“墨写的谎言”,使惨案大白于天下。这些事实的记叙,寓情于事,洋溢着爱憎分明的感情。接着在叙述的基础上,作者又以强烈的抒情手法对“三个女子”临危不惧、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英勇行为给以热烈的赞扬,对中外反动派的凶残给以无情的揭露,抒情中又交织着议论。(2)中心突出、人物性格鲜明。刘和珍在生活的艰难中,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这说明她是一个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她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有其思想基础的,而绝非反动文人所诬蔑的“受人利用”。刘和珍在“女师大风潮”中的表现:敢于“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具有革命斗争精神;对同志“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具有团结、友爱的美德;“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这样的青年,绝非反动当局所诬蔑的是“暴徒”。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不畏强暴,英勇献身。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作者特意详细地记叙了刘和珍等被虐杀的情况,以揭露段执政府有预谋、有计划、有指挥地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驳斥流言家诬蔑爱国青年是“受人利用”“自蹈死地”的无耻谰言。他们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充分说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了”,他们的血不会白流,“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尚且“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愈加受到激励,“更奋然而前行”。作者在描写刘和珍的形象时,反复描写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特征,使刘和珍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反语、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如作者在表达对于徒手请愿的看法时写道:“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用一个比喻,具体、形象地阐明了一个深奥的抽象的道理,易于理解和接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如第五节中“伟绩”、“武功”等词,用反语揭露出中外反动派“屠戮妇婴”、“惩创学生”的罪恶行径。合作探究次出现作者关于“写一点东西”的不同表述,请找出并体味其中的感情变化。2本文如果直接从第三节刘和珍的平时表现写起,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好不好?为什么?3第一节之后思路为什么转向“庸人”那一面?如果去掉第二节,行不行?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中的“意义”是针对什么说的?6关于刘和珍遇害的情况,如果把概况和细节合在一起写可不可以?为什么?从概况到细节,思路怎样展开的?【含英咀华】一支笔便是一把匕首,一个字便是一枝无花的蔷薇。历史的车轮要靠一切有志之士来推动。你便用你的才干瘦笔见证这古老民族文化的发展,精神面貌的改进。跨越历史的屏障,我来读你那“民族精魂”。你的“狂人”“彷徨”,你的“且介亭”,你的“朝花夕拾”。 是你吗?透过历史的雾霭,我看到你那双大手在召唤着我和你共同去见证那个时代。我跟在你的后面,借着你的光辉看到满地呻吟的“病夫”;看到一个个茫然的面孔,一双双冰冷的眼睛,你记录着一切同时也在心底沉吟着。我的手触到了你心底传来的一阵阵低吼的愤怒,你按捺着轻声道:“愚民的专制使得人民变成了死相。”“哦?”我不解。你并未回头,自顾自地说着:“真正的人要敢哭,敢想,敢说,敢击退这可诅咒的时代。”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见证者的神圣的职责。不仅是见证,更是要指点时代的弊病,去帮助推动历史的车轮。(2009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见证)鲁迅诗文名句精选(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5)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8)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9)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10)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组是()A寥落( 稀疏) 黯然(昏黑)攒射(聚,凑集) 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B浸渍 (浸) 噩耗(惊人的)不惮 (怕) 立仆(倒下 )C菲薄(微、薄) 踌躇 ( 犹豫)血痕 (痕迹) 赁屋(买 )D长歌当哭(当作) 殒身不恤 (畏惧)绯红(红色) 桀骜不驯( 倔强)2.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组是()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 。我已经出离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 ;以我的最大 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 。A悲愤愤恨悲痛哀痛痛苦B悲哀愤恨悲凉痛苦苦痛C悲哀愤怒悲凉哀痛苦痛 D悲愤愤怒悲痛痛苦痛苦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的好奇心胜过了恐惧,因为这次吉卜赛人操起各种乐器,大吹大擂地走遍了全村,喧闹之声振聋发聩。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很多的游客,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让无数行人侧目而视。C.可又一想,他陈奂生是个堂堂男子汉,一生干净,无冤无仇,死了也口眼不闭;活在世上多种几年田,有益无害,完全应该提供宽裕的时间,没有任何匆忙的必要。D.于是胡思乱想:“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4.作者在文中曾三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作者这样反复强调的目的是()A.出于对刘和珍君的哀悼和纪念,作者认为“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以此文来抨击当局者的恶劣行径,并希望唤醒民众,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B.交代写作本文的真正缘由。C.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说明表述上虽有啰嗦之意,但却是行文的必要。D.作者反复使用同一词句的目的是用重复的修辞让表达更生动、更合理。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B.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D.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6.依次填放下列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在十八日早晨,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得到噩耗,说卫队 开枪,死伤至数百人,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我 对于这些传说,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还不料, 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A便才竟然但可何可是也何况更B才便居然而但竟然而也况且更C便才居然而可竟可是还况且更D才便竟然但但何然而也何况更7对鲁迅引用陶潜挽歌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亲戚”、“他人”指给诗人送葬的人,“歌”指挽歌,这两句的意思是,亲戚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已唱起挽歌了。B.“死去何所道”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死无所谓的超脱态度。C.“托体同山阿”是说死后寄托躯体于山阿,同山陵同化而已。D.这四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死亡的淡泊以及脱俗和无可奈何的态度。课后强化作业课内挖潜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1文中的“中国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什么人? 答: 2.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如此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B.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C.中国女性如此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D.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3文中“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答: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 课外拓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惨案七十二周年祭那一天,阳光如此灿烂。那一天,人潮如此汹涌。那一天,青春如此妩媚。那一天,枪声如此清脆。 七十二年了,岁月无声无息地过去。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一天之前,有比这一天更沉重的记忆;在这一天之后,也有比这一天更沉重的记忆。于是,我们忘却了这一天: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 三月十八日,是一扇透出微光的窗户。 刘和珍,一九零四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自幼丧父,家境清贫。我可以想见你的勤劳,你高超的针线与厨艺,你与母亲相依为命,你在一盏如豆的灯下读书到天明。一九一八年,刘和珍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女子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校刊江西女子师范周刊的编辑。我在图书馆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你的文章,但我猜想,你的文字必不同于卓文君,不同于薛涛,不同于袁枚的女弟子们。蕴藉中有锋芒,温婉中有热情,一九二三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不久,转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鲁迅先生的印象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然而,子弹却不会还报你以微笑。一颗子弹从你背部入,斜穿心肺。你才二十二岁。杨德群,一九零二年生于湖南湘阴县。一九一三年考入湖南女子师范学校,深受杨昌济、徐特立的赏识。一九二四年秋,考入武昌高等师范。一九二五年到北京求学,先考入艺术专科学校,后考入女子师范大学。我想,你的案头一定放着娜拉,放着狂人日记,放着新青年,放着新潮。然而,潮已落,新已变旧,你愤慨地说:“处在这个内敌外侮交相逼迫的次殖民地之中国,倒不如死了干净。可是,我要死,也要先炸死几个卖国贼才甘心。”你仿佛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江湖女侠的转世。当刘和珍中弹后,你想去扶起她,弹从右肩入,穿胸偏右出。你倒下了,但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你的头部和胸部猛击两棍。二十四岁的你殒身不恤。 如花似玉的年龄,诗与歌的年龄。你们如此平凡,以致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恋爱过或者正在恋爱。我想,你们收到男孩子的情书时一定脸红心跳,你们去约会前一定不忘在鬓角插上一朵栀子花。你们读伤逝,为子君的不幸而流泪。你们除了校服以外,也喜欢鲜艳的旗袍。你们在宿舍里,制造着女孩子的秘密,同学亲如姐妹。你们到北京才一两年,还没有吃够冰糖葫芦,还没有看够香山的红叶,还没有听够飒飒的风声。你们原来以为,古老的北京城一团和气,就像北京腔一样平缓悠长。那一天,你们放下那本没有看完的书,小心地折个角,想:回来再接着看。三三两两地,你们上路了。 母亲还在遥远的家乡等你们归来,等你们静静地伏在膝下。最后一封家书还没寄出,最后一句是俏皮的笑话。你们抬着头,蹦蹦跳跳的。你们与我同龄,还是孩子呵。三月早春,北京的天空中飞满各式各样的风筝。冰刚化,草刚绿。风沙很大,扑在你们娇嫩的皮肤上。谁会想到呢,枪声在风中响起来,你们吃惊地看着士兵举起枪,你们举着小旗的手捂住突然喷血的伤口。你们还来不及奔跑,白色的围巾已然飘落。你们呼叫着同伴的名字,却没有回答。 鲁迅先生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你们喜欢读先生的文章。先生写道:“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七十二年之后,我读先生的文章,看你们的照片,流自己的眼泪。这泪与你们的鲜血相比,该是怎样微不足道啊。活着或者死去,已然不是一个问题。 七十二年过去了,保存下来的只有文字和图片,我的案头,一片狼藉。我听见了枪声,看见了鲜血,红色的大地与蓝色的天空,黑色的军警制服与白色的学生装,悠婉的鸽哨与短暂的枪声。那一刹那,我已经死过,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那一刹那,我重新复活,在你们的血泊中前行。我知道,你们的眸子注视着我,你们将为我祝福。(选自余杰的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有删改)5本文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你们如此平凡,以致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答: (2)母亲还在遥远的家乡等你们归来,等你们静静地伏在膝下。答: (3)七十二年之后,我读先生的文章,看你们的照片,流我自己的眼泪。答: 6.“那一刹那,我已经死过,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那一刹那,我重新复活,在你们的血泊中前行。”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已经死过”,又为什么说自己“重新复活”?答: 7.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个细节描写突出刘和珍的美丽、温柔和善良。本文中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点的?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目的?答: 8.本文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穿插了大量的第二人称叙述。这样变换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答: 9.下面的挽联是刘和珍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请从备选项中选择相关的语句填空。(只填序号)上联:生死同衾, , , 。下联:外抗强权, , , 。备选项:疆场空有约死难同穴劳燕惜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白宫溅血泣黄泉内除国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