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184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7七上东台月考) 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知道是哪个地方( ) A . 元谋B . 半坡C . 北京D . 河姆渡2. (2分) (2017高密模拟)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与诸侯的出现有关的政治制度是( )A . 禅让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世袭制3. (2分) 北朝时,没有在传统风格中融入佛教艺术的雕塑艺术的是( ) A . 霍去病前的石雕卧马B . 敦煌石窟C . 云冈石窟D . 龙门石窟4. (2分) (2015七上晋江期末) 据下面三幅图提供的信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不包括( )A . 考古发现B . 上古的神话传说C . 文献资料D . 网络小说5. (2分) “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分封制 郡县制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A . B . C . D . 6. (2分) (2016七上云阳期中) 秦朝时期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举措是( )A . 皇帝制度B . 焚书坑儒C . 统一度量衡D . 修筑长城7. (2分) (2018七上吴中期末) 西汉初期皇帝出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短短几十年后“京师之钱累巨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勤俭治国 休养生息 以德化民 轻摇薄赋A . B . C . D . 8. (2分) 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A . 儒家学说B . 法家学说C . 兵家学说D . 墨家学说9. (2分) 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B . 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C . 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货币D . 它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直接推翻10. (2分) 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以儒为主、融合各家的体系建构”的思想家是( )A . 荀子B . 董仲舒C . 朱熹D . 王夫之11. (2分) (2016七上红桥期末) 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 . 引进果树品种B . 推动经济交流C . 加强友好交往D . 寻求军事联盟12. (2分) (2015七上务川期末) 关于下图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B . 主张“兼爱”“非攻”C . 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D .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13. (2分) (2016七上射洪期中)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 . 西周、春秋B . 春秋、战国C . 西周、东周D . 东周、战国14. (2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用的主要措施是( ) A . 颁布“推恩令”B . 严惩贪污受贿C . 颁布均田令D . 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15. (2分) 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B . 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C . 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D . 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16. (2分) (2016汕头模拟) 如图的示意图是( )A . 春秋争霸图B . 赤壁之战图C . 人口南迁图D . 三国鼎立图17. (2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 . 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 . 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C . 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 .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18. (2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A . B . C . D . 19. (2分) (2019七上宁化期末)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 . 北方战乱频繁B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C . 北方统治者残暴D . 南方经济发达20. (2分) (2016九下深圳期中) “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改革措施是( )A . 迁都洛阳B . 改用汉姓C . 改穿汉服D . 使用汉语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21. (20分) (2018七上北碚期末)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条变法内容? (2) 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 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 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22. (20分) (2017七上钦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 “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 (2)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4) 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3. (20分) (2017德州)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思想之美】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科技之美】材料二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品德之美】材料三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史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摘编自新全球史【艺术之美】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2) 请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3) 由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的优秀品质。他们最早使用的纸币是什么?(4) 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