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卷B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6161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的( ) A . 用火烧食物B . 制造石制工具C . 过群居生活D . 会使用骨针2. (2分)“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人D . 半坡人3. (2分)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的出现 聚落 磨制工具的发展A . B . C . D . 4. (2分)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 )A . 山顶洞人B . 半坡人C . 河姆渡人D . 良渚人5. (2分)“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指南车,辨兆万民之易方向。”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 A . 炎帝陵B . 黄帝陵C . 秦始皇陵D . 中山陵6. (2分)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为尊奉的华夏族祖先是( ) A . 炎帝、尧B . 炎帝、黄帝C . 黄帝、尧D . 尧、舜7. (2分)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 . 宗法制B . 分封制C . 世袭制D . 禅让制8. (2分)商汤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君主,他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彩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下列关于这位君主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 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B .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C .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D . 商汤因为水患影响而把都城迁往殷9. (2分)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 选举制B . 投票制C . 世袭制D . 禅让制10. (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 A . 四羊方尊B . 司母戊鼎C . 青铜立人像D . 周公鼎11. (2分)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 . 中华文明的演进B . 生产工具的进步C . 耕作技术的发展D . 古代纹饰的演进12. (2分)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B . 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C . 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D . 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13. (2分)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 . 鲁国国君很傲慢C . 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 . 周王室地位衰落14. (2分)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下列战役发生在这期间的是( )A . 涿鹿之战B . 阪泉之战C . 牧野之战D . 长平之战15. (2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家争鸣”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百家争鸣的( )A . 出现时间B . 出现原因C . 学派D . 作用16. (2分)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列成语所描述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朝秦暮楚 问鼎中原 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A . B . C . D . 17. (2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 . 老子B . 孔子C . 墨子D . 韩非18. (2分)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图片所示,表中应填入( )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动荡为富国强兵,各国变法A . B . C . D . 19. (2分)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A . 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 . 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 . 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 . 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20. (2分)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中,其职能类似于今天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是( ) A . 丞相B . 太尉C . 御史大夫D . 郡守21. (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郡国并行制D . 行省制22. (2分)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 繁荣幵放的社会23. (2分)“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是过秦论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一事件是( ) A . 大泽乡起义B . 巨鹿之战C . 长平之战D . 黄巾起义24. (2分)某同学写了一篇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文章,其中所述事实不正确的是( ) A . 起义军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B . 起义失败了C . 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D .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25. (2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A . 沉重的赋税B . 繁重的徭役C . 秦朝的暴政D . 严酷的刑法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0分)26. (10分)判断题。(1)北京人使用和保管天然火增强生存能力。(2)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3)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曾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5)为了巩固统治,东周的统治者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27.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1)材料一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请任写两项) (2)材料一改革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这段材二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材料二中“卫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这次变法中的哪一项内容有利于秦国军事实力的增强? (4)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上述材料所说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28. (15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请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政治动荡】请写出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四位霸主。写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三例。(2)【社会变革】“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涉及到的是哪次变法?支持此次变法的人物是谁?这场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请写出这场变法中可以使秦国“富国”和“强兵”的措施。(3)【思想文化繁荣】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请写出其中影响最大的四个学派。29. (25分)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左传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摘自史职官志(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0分)26-1、26-2、26-3、26-4、26-5、27-1、27-2、27-3、27-4、28-1、28-2、28-3、29-1、29-2、29-3、29-4、2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