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114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年花市各种各样的花到处都是,看得我眼花缭乱。B .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C .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 , 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D . 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 ,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B .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C .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D .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3. (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A . B . C . D .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2分)4. (12分)古诗文默写。(1)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夜雨寄北)(2)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3)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自古逢秋悲寂寥,_。(刘禹锡秋词)(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6)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8)物是人非事事休,_。(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9)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_,_ ”体现了作者超越个人忧乐的宽广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10)宋代大儒朱熹有诗云“少年易老学难成”,这正如汉乐府长歌行中所言:“_,_。”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7分)5. (12分)综合性学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读材料后答题毕节地区赫章县可乐乡考古发现的大量出土文物充分印证了夜郎文化与文明。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今天家喻户晓的一个成语。该成语是_汉语工具书把该成语解释为_的讽喻。分析材料不难发现,该成语其实是一段被误读的历史。(2)不管是玉树地震,还是西南旱灾都不同程度地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向灾区的同龄人表示慰问或鼓励。 (3)生活中字据是必不可少的应用文。请按借据格式在下面框內写出你向好友刘xx所借人民币47960元的借据(条)。(注:落款不能写考生真实姓名)6. (5分)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竞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2)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_;母爱是_,_。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7. (5分)下面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裙钗”指的是谁?其因何事“恨泼猴”?猴王又为何“有意说亲由(即缘由)”?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8. (4分)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问题【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1)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乙句:_丙句:_(2)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B .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C .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D . 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9. (1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 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注】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典郡:掌管郡务。罔不:无不。务:致力,从事。伎:同“技”。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睨之久而不去_康肃忿然曰_及守荆南回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10. (25分)阅读儒雅之风一文,完成下面小题目。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摘自做人与处世 有改动(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 (3)文中第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5)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11.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爬树的男孩尼古拉斯保罗(英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那棵猴面包树,这是拉瓦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仅仅只是两三分钟,耳边便会响起一声熟悉的口哨声,有人来了,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营房。“看到了什么?”刚刚躺下,安德烈便拖着瘸腿凑过来问道。拉瓦不想回答,但安德烈就是那个吹口哨的人。两人约定,拉瓦每天爬上树冠看看周围,看看远方,下来之后再把看到的新鲜事儿告诉放风人,也就是安德烈。三年了,两人还算默契,在这座死寂的集中营,每天都有人因为严厉的禁锢而自杀,他们却因为那棵猴面包树而充满希望。“我们就要自由了,等着吧!”安德烈一双粗糙的手在拉瓦头上抚摸,要不是因为拉瓦是黑人,连安德烈自己都会觉得眼前熟睡的少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当然,拉瓦是不会明白安德烈的心情的,更不会想到,安德烈是戴高乐将军钦点的间谍。他并不是困在集中营,而是肩负特别使命潜伏在这片草原深处进行侦探。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选自2012年第4期微型小说选刊谢素军译)(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拉瓦利用_。安德烈利用_。(2)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甲、乙两句中划线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3)文中写道:“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4)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任选一题作文。(一)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段感情,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请以“重拾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二)小草记住了土壤,因为有了土壤的孕育;绿叶记住了露珠,因为有了露珠的恩泽;清泉记住了大山,因为有了大山的拥抱记住这世间的美好,让我们以感恩之心拥抱世界。请以“风记住了花香”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2分)4-1、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7分)5-1、5-2、5-3、6-1、6-2、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7-1、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8-1、8-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9-1、9-2、9-3、9-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10-1、10-2、10-3、10-4、10-5、11-1、11-2、11-3、11-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