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5858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D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面对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神探福尔摩斯总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其过人的智慧令人叹服。B .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如期而至,美轮美奂的足球比赛成为炎炎夏日里球迷关注的焦点。C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日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D . 五月的希拉穆仁草原绿苗如毯,蓝天上朵朵白云时聚时散,变化多端 让人不由地想到那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街头诈骗的泛滥和兴起,危及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B . 朋友的孩子读小学五年级,最近学校老师总是找她谈话,让她十分烦恼。C .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D . 虽然文章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几近口语。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1分)3. (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完成题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斯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凶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1)给选段中划线的字注音。_喉咙悲愤黎明腐烂(2)找出选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_改为_;_改为_(3)请写出诗歌选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4. (6分)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江山如此多娇,_。”(毛泽东沁园春雪) (2)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4)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 。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5. (2分)阅读填空。 (1)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_。 (2)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_,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6. (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5月28日到29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我市,对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进行复查。在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交流反馈会上,专家组认为,宿迁市真正践行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理念;宿迁河道治理效果显著、工业节水水平高,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我市最终高分通过本次复查。【材料二】宿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245立方米,约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需求量多的时候,市民一半的用水量都是来自南水北调的“长江水”。【材料三】2019年世界节水日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学校组织同学进入社区宣传,发现仍有少数居民不以为然,认为宿迁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1)请将材料一改成一句话的新闻。(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占格) (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对我市节水工作现状作出评价。 (3)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同学们在宣传手册上选用了一幅漫画(见下图)。请你简介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 (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望”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B . 颔联写诗人要跟友人分别,去外地做官,写出了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真挚的情感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C . 诗歌语言质朴,抒写旷达的胸襟,在质朴之中有警策,在豪语中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D .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大都悲苦缠绵,但此诗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 , 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缀行甚远_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屠大窘_其一犬坐于前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I是如何做决策的?吕之品最近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被炒得神乎其神,似乎它无所不能。但事实上,据社交网站“脸谱”披露,要想欺骗AI把某个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譬如,在一张高清晰度的图片中,随机地降低某些地方的像素。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人眼根本难以觉察,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但AI却能觉察出来其中的差异,并因此严重干扰了判断,比如说把图中的猫误认作了狗。这个低级错误揭示出当前AI的一个重大缺陷:太拘泥于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无谓的细节影响了对整体的判断。如果这个弱点被黑客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将能够操纵无人驾驶汽车狂奔,无视红绿灯;或者让犯罪嫌疑人轻易躲过AI控制的监控摄像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AI是如何自我学习,如何做决策的,但这一直是个难题。因为AI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经过海量的数据训练之后,会自创一套决策规则,但它最后创立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这对于AI的设计者有时候都是一个谜。这一点其实跟人也是相似的。譬如,老师在课堂上向你传授知识,但你是如何把这些知识点组织起来的,他也不见得清楚。最近,美国布朗大学的克里斯格林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系统,有望突破这个困难。这个系统能够分析,当AI对一个图像做判断时,它是根据图像的哪一部分做出判断的。为开发这个工具,研究小组用数码噪声依次替换图片的一部分,看看这样替换之后,是否会对AI的判断产生影响。如果AI改变判断,那说明图片的这块区域可能正是影响AI判断的关键所在。格林在给图片分类的一个AI上测试了他的系统。这个AI被训练把图片分成10个类,包括飞机、鸟、鹿和马等。格林的系统能够暗中查看,当AI对图片进行分类时,什么是它所倚重的,什么是被它忽略不计的。结果表明,AI先是将图片上的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元素,然后搜索图片中的每一个元素以确定把图片归到哪一类。举个例子。当AI观察马的图片时,它首先关注的是其腿部,然后,寻找它的头部。在观察鹿的图片时,它也采用类似的办法,不过在关注了鹿的腿部之后,它接下去搜寻的不是头,而是鹿角,因为鹿角是最能把鹿跟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所以鹿角被置于优先的地位。至于图片的其他地方,则被AI完全忽略了。从这里我们看出,AI做决策的过程迥异于我们人类。我们是不会如此拘泥于局部的。面对一张鹿的图,即使把它的角打上马赛克,我们也还是可以根据分叉的蹄子认出鹿来的,但对于“死板”的AI,它很可能就把它认作驴了。格林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测试现有的AI,以便确保它们下判断时,关注的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对于改进AI有重要的价值。(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805 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 A . AI的重大缺陷B . AI发展的前景C . AI决策的过程D . AI决策的特点(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AI太拘泥于细节,会一叶障目,影响对整体的判断。B . 除设计者外,AI的决策规则不易被人所知。C . 格林软件的出现才让我们认识到AI有重大缺陷。D . AI在进行决策时,其决策过程是一成不变的。(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AI是如何做决策的。B . 文章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C . 第段划线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 . 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分类别。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离花近一些侯利明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棡树下晾着的一碗淸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整理遺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段划线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生活有了起色。B . 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与“祖母”,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睦邻关系。C . 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D . 文末“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暗示了“我”不会辜负祖母的嘱托与期望。(2)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赏析划线词语)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赏析画线句子)(4)文章第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11. (20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腊味飘香胡玲每逢寒冬,必定制作腊味。这个节目在我家一直延续保留着,俨然成为一种习俗。虽然超市、商场里,各种腊味琳琅满目,在我家,还是喜欢自己制作腊味。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亲手制作的腊味风味更独特,口感更好,而且还能享受腊味制作过程中的趣味,还有腊味做成后的满足和幸福感。像许多家庭一样,母亲是制作腊味的灵魂人物,而我,只能帮她打打下手。母亲说,天气越冷,寒风越猛,太阳越大,做出来的腊味越好。她看了几天的天气预报,说,最近天气好,做腊味最好不过了。晚上,母亲把大蒜、生姜、花椒拿出来,这些都是制作腊肠的调料,有了它们,腊肠的口味不至于单调乏味,会变得麻辣鲜香。我们剥好大蒜,把生姜清洗干净、晾干。第二天一早,我和母亲带着准备好的调料,赶往菜市场。我们买了50多斤猪肉, 五花的,一半做腊肠,一半做腊肉。母亲说,制作腊味,必须是五花肉,太肥的吃起来过于油腻,而全瘦肉,吃起来太干太柴,只有五花肉做出的腊味,油而不腻,有韧劲有嚼头。一到冬天,菜市场就多了许多专门做腊肠的摊位。我们把五花肉提到摊位,老板给肉去了皮,放进绞肉机的口里,然后加入我们自己备的调料,撒上盐。机器的出口处,套上洗净的肠衣,在末端打好结。肠衣一般选用猪小肠。随着绞肉机“隆隆”的轰鸣声,红白相间的碎肉慢慢灌进肠衣里,干瘪的肠衣像吹了气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很快,一条条肠衣里灌满了碎肉,饱满通透,油亮欲滴,煞是好看。到此阶段,腊肠已算做好,但母亲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她说,机器做的腊肠太松了,煮熟后刀切,容易碎掉。于是,回家后我们又用手将肠衣里的肉慢慢挤紧实,每隔一段,用线再扎一下。然后是制作腊肉。把肉切成小块,用干净的桶装好,每块抹上盐和酱油,盖上盖子。经过一天一夜的腌制,盐和酱油慢慢渗入到肉中。第二天就可以拿出来晾晒了。一串串腊肠,一块块腊肉,挂在阳台上,鲜艳喜庆,油亮诱人,它们耐心而安静地接受着阳光和寒风的洗礼。经过半个多月的晾晒,逐渐枯萎缩水,冒出一层细细的油,淡淡的腊味清香在空气里萦绕,久久不散。此时,腊味的制作算真正大功告成了。接下来的日子,腊味会成为餐桌上重要角色。当腊味在舌尖上绽放出美味,总有回忆涌上心头。儿时,每到生日,母亲总会给我蒸上两节腊肠,再炒一个腊肉炒青椒,挑食的我可以吃下两大碗米饭。长大了,到外面求学或外出,离别故乡时,母亲总会在我的行李里塞上腊味,在异乡吃到家乡的腊味,会不由想起母亲和家乡,孤寂的心会涌上一股暖意。成家了,腊味还是陪伴在我的餐桌上,将平淡的烟火日子点缀得生机盎然。在我家,在别的很多家庭里,腊味往往代表着母亲的爱和家的亲切,我想,这也是多年来,人们一直虔诚痴迷腊味的主要原因吧。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可以与腊味比拟,飘香的腊味里,夹杂了深深的思念和乡情,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和温暖。(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11日)(1) 为什么在作者家,制作腊味会成为一种习俗?请概括其原因。 (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3)分析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说说你对“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可以与腊味比拟,飘香的腊味里,夹杂了深深的思念和乡情,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和温暖”这一句话的理解。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猎豹快速奔跑是长处,羚羊灵活跳越是长处,大树参天、小草铺地也是长处:每个生命都有长处。聪明好学是长处,朴实勤劳是长处,孝敬父母、善于合作也是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一种长处都值得我们欣赏。请以“长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要求:请先写出完整的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1分)3-1、3-2、3-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4-1、4-2、4-3、4-4、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5-1、5-2、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6-1、6-2、6-3、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1、7-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1、8-2、8-3、8-4、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9-1、9-2、9-3、10-1、10-2、10-3、10-4、10-5、11-1、11-2、11-3、11-4、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