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内劲一指禅教程王瑞亭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295578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林内劲一指禅教程王瑞亭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少林内劲一指禅教程王瑞亭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少林内劲一指禅教程王瑞亭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教程1摇膀子摇丹田预备姿势:直立。先将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侧,掌心向前,手指并拢;左手掌心向上,放于左腰际;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1)。动作:右臂向前上方绕环至肩上时,掌心外翻向后,同时转腰,带动手臂继续向后下方绕环,经体侧复原(图2)。手臂成车轮状旋转一圈为一次,做20次。右侧做完了再做左侧,要求同上,全做完了恢复直立。要求:动作时手臂要伸直,速度先慢后快;目视前方,上身保持正直,勿前俯后仰;腿保持弓步,重心要平稳,脚跟不抬起,自然呼吸。功用:打开“气门”极泉穴、章门穴、京门穴;沟通、接收宇宙相应“信息”;活利关节,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对防治肩周炎、骨质增生等肩部疾患有疗效。2摩肩摩丹田预备姿势:直立。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重心在两腿之间。转腰屈膝下蹲。身体向左转体90。右肩在前下沉,右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右;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侧,掌心朝外;左肩高于右肩,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3)。动作:右肩带动肘和手直线向上拎起(似从井里打水上拎状),屈肘过头顶到最大限度,顺势向右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右移动,右手臂经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侧处,掌心向外,同时左肩下沉,向右转体至最大限度。左手臂沿左腿后侧下行,再前移到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左,左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图4);再似右臂那样上提,并顺势向左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左转动。反复练习,左右各做20次后,恢复直立。要求:动作时注意保持头、颈、脊柱中正,目视前方;肩、肘、腕、胯、膝、踝各关节同时转动,但脚不移动;自然呼吸;手上提、下行时动作要协调。功用:活动六大关节,故又叫通“六关”(即肩、肘、腕、胯、膝、踝)。它不仅能促进气血流通,对关节痹痛、腰背酸痛有防治作用,还能内练五脏又叫练“内五行”(即肝、心、脾、肺、肾)。即通过腰部及各大关节的转动,各内脏器官也得到有节奏的牵动和按摩,因此,对腹胀气滞、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患尤为有效。摩肩动作,是模仿“心意六和”拳的熊形,练习它可为以后练行功打好基础。3猫洗脸转丹田预备姿势:直立。左脚向前方跨出半步,成左前虚步;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右腿上;以腰为轴,转腰带动右肩向左转90;右手掌心向内,手指朝上,距左“太阳”穴10厘米处成保护状;左手掌心向内并屈肘向后方拉足,护于左腰际;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5)。动作:以腰为轴,转腰带动右肩向右转动90,右掌随势下行似“猫洗脸”状,经左胸腹划弧至右腰际,右肘向后方拉足成三角形,手心向内成护腰状;同时左肩亦随之向右,左手掌心向内、向上划弧至距右“太阳”穴10厘米处(图6)。两手像“猫洗脸”似地频频在左右面部及胸腹成圆形轮番转动10次;换成右前虚步再做10次后恢复直立。要求:动作时注意保持上身正直,上虚下实。以腰带肩,肩随腰转,手随肩转,收腹提肛,目视前方,自然呼吸。功用:本节动作对内脏的按摩作用同“摩肩”。转丹田仿生于猫洗脸,可活动带脉,同时对肩周炎、颈椎病、腰扭伤等疾患有防治作用。虚步站桩的练习,有助于增加下肢的力量,为以后锻炼提高功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动作柔中寓则,刚柔相济,用于技击则有防身进敌之功。4鹰爪恨天无环压丹田预备姿势:直立。动作:右脚向前跨半步,屈膝,同时右手五指并拢,经右耳侧向上将臂举直,使右肋全部伸张开,似手风琴样地拉足;左手掌心向下,随势置于右肘下作保护势,同时用鼻吸气(本功法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基本原则是:“开吸合呼、升吸降呼。”)(图7);接着右手成鹰爪用力抓物势卷掌成拳,直线向下猛拉至拳与肩平,好似抓住“天的环”把天拉下来一样,肋骨此时就像手风琴似地合拢;同时两腿用力蹬直,挺胸,顶住上面向下的压力,使内脏受到上下两个力的挤压作用,左手护右肋,并用口迅速呼气有声(图8)。要求:手臂上举要尽量伸直,下拉时要迅速有力,动作要清楚,一下一下地不能拖泥带水,动作过程中身体要保持正直,目视前方。右手右脚做完了再换左手左脚,重复交替进行,左右各做7次后恢复直立。功用:锻炼“内五行”。通过上下肢肌群的相对力、腹肌的收缩以及深吸气后的突然快速呼气,使膈肌得到大幅度运动,从而扩大肺活量,增强胸肌、背阔肌、肱二头肌和腹肌的劲力,并对减肥(皮下脂肪)有成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注意:高血压和内脏下垂患者禁忌。5野马奔槽提丹田预备姿势:成立正势站立,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两臂伸直在左腿上方,十指松直,手背相靠,上身倾向出腿方向;目视正前方(图9)。动作:两臂随掌心向下、向侧后方拉至最大限度,同时用鼻吸气,重心随势后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上身略后仰(图10);两臂继续下行,两手由掌变拳,经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冲提,同时用口迅速顺势短促呼气有声。上身亦随势前移,右腿用力蹬直,但脚不离地。两拳眼向外翻转,左拳在前与眉齐,右拳在后,靠近左手腕处与鼻平。头颈直正,目视正前方(图11)。做完7次后换右脚在前,再做7次,而后恢复直立。要求:在两臂向后拉至最大限度时,前腿要蹬直,与上身、头颈在一直线上;冲拳后,头颈、躯干与后腿成一直线。功用:加速吐故纳新。对治疗肺气肿、胸膜粘连、肠粘连、胃下垂、肾下垂等疾患有疗效。通过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肘、肘推手连贯动作的导引,以提升中气,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下肢、腰背和上肢的劲力。本动作有较大的技击实用价值。注意:高血压患者禁忌。6扁担拉丹田预备姿势:直立。左脚向前跨出半步,两脚尖朝前,重心在两脚之间,两手臂自然下垂。动作:向右转体90,掌心向上,两臂冉冉向上成侧平举(扁担式),左臂在前,右臂在后,转颈目视右手“劳宫”穴(图12)。两手翻掌向下划弧,下落于大腿两侧,重心下降并随势屈膝,向左转体至最大限度,随即直立,两臂平举,掌心向上,右臂在前,左臂在后,并转颈目视左手“劳宫”穴。做完10次后,换右脚在前,再做10次,然后恢复直立。要求:两脚站立要稳实,转动时脚不要移动;动作要缓慢,协调、柔和,上身转动要以腰为轴,头随上身转动;两臂前后平举一定要像“扁担”那样尽量做到与肩成“一”字水平。两臂不能横举像门闩,或高举过肩,或低垂倾斜;头颈一定要转动目视后掌“劳宫”穴,自然呼吸。功用:颈椎、腰椎为人之枢纽,经常练习本节转腰回顾动作,可使督脉、任脉、带脉通畅,脊柱灵活,增强平衡性。对眩晕症、咽喉炎、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椎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而展臂扩胸及两腿的屈伸,可增强上下肢肌肉的弹性,使血压降低,所以本节动作对防治高血压、肩周炎、胸膜粘连、肺气肿等疾患也有一定的作用。7搓草绳搓丹田预备姿势:成立正势站立。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左膝上,右手合于左手上,手指松直,头颈、腰、背均自然放松(图13)。动作:收腹提气,右手用内劲沿左臂内侧向上提经胸前至右肩上,同时用鼻吸气(图14);接着右手用内劲再沿原路下搓复原,同时用口呼气有声。上提下搓各一次为一遍,做完7遍后,换右脚在前,再做7遍,然后恢复直立。要求:上提时上身随势向侧后转动、扩胸,手尽量上提至肩上,前腿随势伸直,后腿略屈;下搓后,上身和两腿随之恢复原势;上下搓动时两脚均不得移动;一提一搓走内劲,气贯五指;呼吸要“细、匀、深、长”。功用:本节动作又称“吐纳功”,一提一搓走内劲,有疏通手三阴经和壮大脏腑之气的作用。通过细、匀、深、长的呼吸,吐尽浊气,纳入清气,故名为“调息功”。可增强肺部和机体的气体交换功能,提高血液的含氧量,保证了对大脑和各脏腑器官氧气的供应,进而可消除脑部的淤血现象,振奋神经系统机能。本动作的前俯后仰,不仅对腰、腹、肩、背是良好的锻炼,而且可以锻炼提高胸腺的免疫功能。神经衰弱、失眠、眩晕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经常伤风感冒的虚症患者,可多练本节动作;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宜。8乌牛摆头曲丹田预备姿势:直立。左脚向左侧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腿之间,目视前方;右臂屈肘,前臂上举,掌心向后,手背靠腮,左手手心向下护档(图15)。动作:屈右膝、左腿蹬直,重心右移,上身向右侧下方倾倒至最大限度,吐气(图16);随后立直身体,同时吸气,右手经胸前换成护裆掌;左手经胸前向面部划弧,掌心向后,手背贴近左腮;重心左移,上身向左侧下方倾至最大限度,屈左膝,右腿蹬直(同图16,惟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做7次后恢复直立。要求:上身侧屈时、不要前俯后仰,头颈、躯干与腿成“拱形”曲线;目视前方;自然呼吸。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做。功用:本动作较大幅度的左右侧弯运动,不仅可以加强腰腹、背部、脊柱、肌肉韧带的锻炼,而且还可以调理任脉。“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腿”,故本动作有外健腰腿,内固肝肾之功。亦属武术防护技击法之一。9磨豆腐磨丹田预备姿势:成立正势站立。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右前弓步;右手掌心朝下,五指松直,置于右胯前10厘米处;左手置于左胯旁,掌心向下;头颈正直,目视右手“外劳宫”(图17)。动作:右手向左向前向右向后成推磨状水平划圆至右胯前(图18、图19);腰随势转动,先向外转再向内转各划圆5次。换手、换脚后同上再各做5次。然后恢复直立。要求:全身放松,动作要缓慢、柔和,上下协调,呼吸自然;划圆时手平带脉,做到“圆、大、松、平”;目视“外劳宫”。功用:本节动作有启动带脉、平肝顺气和平衡阴阳及沟通、接收大地相应“信息”之功效。它也是为实现“外气内收”、“内气外放”打基础的必不可少的锻炼项目之一。可单独在花木丛中或空气清新之地反复做,持之以恒者,必将受益无穷。“热身法”整套动作锻炼至此,周身会微微出汗,掌心会有不同程度的胀、麻、冷、热之感,神清目明,筋骨柔软,关节灵活,实为全身气机通畅之征,从而为练功者在马步站桩时尽快地进入“气功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马步站桩功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筑基功。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它们遍布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沟通内外,联系表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特的功能体系,使肌体内外上下统一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之说。马步站桩功的机理,类似于“体外反搏”的原理,它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上虚下实”姿势,以增加心脏气血的回流量和上身各部的气血通量,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和改善微循环,使周身的经路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人老先从腿上老”,祛除疾病,健身益寿的目的。预备姿势: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图20)。起势: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图21);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图22);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图23)。站桩要领:1两脚与肩同宽;2两脚尖内扣10左右;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5收腹、提肛;6圆档、松腰、松胯;7含胸拔背;8虚领顶劲;9舌舐上腭;10目视前方;11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12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13虚腋;14沉肩坠肘;15前臂与地面平行;16两前臂互相平行;17中指根部与前臂成一直线;18手掌成瓦状;19手指成阶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20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21马步站桩时要做到“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要求: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爆发力”越大)。四、扳指(趾)法扳指(趾)法,既是本功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功法的关键所在。练功中,当我们在马步站桩20分钟左右后,按照“2、4、1、5、3”的顺序,有规律地扳动手指(同时也尽可能地随之按压相应的足趾)时,体内会有温煦之感,手上的“气感”亦随之增强;有的人还会出现随着指、趾的扳动,身体也不自主地前俯后仰的微动,甚至剧烈地震动,并感到有一股热流在体内循环,周流不息。坚持练功36个月者,不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体力大增,而且会变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全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其功力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扳指(趾)法”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作用?(一)在人类的发展中,人们靠手脑并用改造了客观世界,也改造了自身。在实践中,手与脑的进化互相促进,形成了密切的联系。现代的解剖学、生理学也告诉我们,人体各部在大脑皮质都有相应的机能定位,在手上亦有其代表区。“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这里所说的“心”,并非指解剖学的“心”,而是中医概念的“心”,它包含了大脑的功能)这两句俗话,就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手与大脑的密切关系。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也指出,人的十指与十趾,皆为人体十二正经交接之处所,并与奇经八脉相关联。就手而言,拇指为手太阴肺经之末端,食指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起点,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末端,无名指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起点,小指则既为手少阴心经之末端,又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起点。而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与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之间,又存在着“同气相通”的关系。加之我们训练中,在扳动手指时也尽可能地同时按压相应的足趾,因此,当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在气功状态下有目的、有规律地扳压指、趾所产生的“脉冲”信息,不仅会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手指运动能更多地给大脑细胞增加活力,而且还可同时作用于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相关的脏腑。“手针”的发现和应用,以及有的人会看“手相”,能用手诊病等,就是基于这一基本原理。(二)手指和足趾的下按与上抬,可改变相关经络之气常规下流注的规律。因此,我们有规律地扳压指、趾,就可直接调节人体各经络之气的流量及其速率,从而促进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激发、蓄练“内劲”(人体内在的潜能),起到加快练功进程的作用,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三)经络与脏腑是密切联系的,同时由于“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的关系,故气血运行之流量和传注,随着有规律地扳压指、趾而发生异变。因此,我们通过有目的地扳压指、趾,就可使脏腑气血充足,使病变之组织因得到濡养而得以修复,阴阳平衡。无病者,则可增强肌体的免疫力。这同针灸、推拿等通过刺激四肢末梢而作用于经络、脏腑的机理是一样的。(四)“劳官”穴和“涌泉”穴(另还有百会穴)是人体与天地阴阳之气交换的三个主要“通道”或“窗口”中的两个;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十二正经又互相牵连,因此,我们无论扳压哪个指、趾,都可直接影响“劳宫”穴和“涌泉”穴之启闭;而“劳宫”穴和“涌泉”穴之开合,则可进一步强化其在采收和发放“气”的过程中的作用。(五)天地是一大磁场,人体是一小磁场,手足又是人体中的小磁场。人体的磁场通常有序性较差,磁场强度较弱,其手上的磁场,一般仅有038高斯左右。而通过我们的特殊训练有规律地扳压指、趾,因直接反复地切割其磁力线,就可使之逐步成为有序化,使磁场增强。据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专家组李梦华测试报告(中华气功1987第一期有报道),在学练本功法并受试的69人中,有14人从未练过气功,手上的磁场平均为038高斯,而练本功法12天后,手上的磁场平均提高到113高斯。可见,凡坚持练本功法半年者,其手上的磁场均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是“内气外放”型的功法,它有一整套的“练气”、“养气”、“采气”、“催气”、“聚气”、“放气”的方法,而“扳指法”,则是实现这一目地的手段。我们通过“扳指”,可激发经气的运行,祛病健身;通过“扳指”,可蓄练“内劲”,提高功力;通过“扳指”,则又可调节、控制“内气外放”的流量。它的道理,好比手电筒聚光,又像锁与钥匙的关系一样。通过“扳指法”这一特殊训练的人,在实施“内气外放”为他人导引治病时,无需作任何准备,随时可以“发功”,也可随意控制“气”流量的大小,甚至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随意调动相应的经络脏腑之“气”,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一到无所不到”的高级阶段融合天地之精气与人体精、气、神、劲互通的奇妙境界。不仅如此,实践证明,通过扳指,还可开聪益智,延缓大脑细胞的衰老。起势:继马步站桩1020分钟后开始扳指扳指顺序:1食指;2无名指;3拇指;4小指;5中指。扳指要领:两手放平,掌心朝下,手指放松伸直(此时脚趾亦同时放松),屈食指指掌关节(指间关节伸直),慢慢地压下食指;停115分钟后,食指慢慢抬至略高于原位后复原。停12秒钟后,再用此方法依次扳动其他各指(图24图28)。五指均扳过一次为一遍,如有时间可连续扳3遍或5遍,再继续马步站桩5分钟左右即可做收势收功,或做后面的动功。要求:1扳指时各指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2不可漏扳或多扳;3手指压下和抬起的速度要缓慢,以免发生意外;4扳指时要尽可能地同时按压相应的脚趾;5如发现有头晕现象,不必害怕,做收势休息片刻。喝点热茶即可消失。五、动功动功又称“内劲站桩功”,它是在马步站桩基础上及马步站桩后进行锻炼的桩势。它仍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并讲究以势运气,以气助力,以力带气,从而达到“气血并练”、“劲气并练”、“表里并练”,使气、力倍增,促进全身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它主练能量的贮存和释放,增强双手“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功能。1双臂揽月预备姿势:继马步站桩姿势。动作:双手向胸前慢慢揽拢,中指相对,两臂交错,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互相干行,相距约1O厘米;掌心朝下,手指成阶梯形;右手“劳宫”穴对准左臂的“曲池”穴,左手的“外劳宫”对准右臂的“少海”穴(图29)。揽月5分钟后手指松直,随即两臂向两侧同时缓缓拉开,如同大鹏展翅谓之“拉气”(图30);略停13秒钟,然后再沿原路复原谓之“进气”。反复做7次。要求:不要耸肩缩颈,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揽月时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拉开后,两臂不伸直,两手的“合谷”穴相对。功用:通过“劳宫”穴作用于“曲池”和“少海”两穴,使两臂的经气互相渗透,气血贯通,并调节其平衡。而通过两手臂的“拉气”、“进气”,则可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脉。2抱球预备姿势:继“双臂揽月”后。动作: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阙”穴,翻掌朝上;两手“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图31),距身体约10厘米。抱球5分钟后,两手同时缓缓地上下拉开,右手拉至平“百会”穴,左手拉至平“会阴”穴(图32)谓之“拉气”;到位后停13秒,再缓缓地合拢谓之“压气”。停13秒钟后再拉如此反复拉压7遍。要求:手势同马步站桩时要求,抱球时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功用:两手“劳宫”穴相对在体前成“抱球状”,通过内外感应以强化中焦之气;当两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动时,则导引三焦之气贯穿带脉并作用在任脉的承浆、天突、膻中、中脘、神阙、关元等穴,调理并强化任脉、冲脉(因其夹行于中脉两侧)和带脉之经气。久练之可促进“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并可防治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及内分泌失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十字手预备姿势:继“抱球”后,直立,两手在胸前10厘米处交叉成“十字手”,上缺口平“天突”穴(图33)。动作:十趾抓地,收腹提气,腿部发力,推动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两臂同时用内劲向前推出,将劲气推运至掌根,推到尽头后放松(图34),将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出时吐气,收回时吸气,一推一收为一遍,做7遍。要求:力发于根,自下而上节节贯通。前推时填背,收回时坐背。前推时不要耸肩缩颈,头颈切忌用力,以免血压升高。功用:两臂用内劲尽量前推时,背部肌肉、韧带亦受到牵拉,脊髓也随之上升,劲气亦由下而上贯通督脉;放松收回时,劲气仍循督脉而回。这样,一紧一松,久练之则劲气相随,气大力粗,督脉自然通畅。4丹凤朝阳预备姿势:继“十字手”后,双手成仰掌护腰待发势(图35)。动作:右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劲自下而上发于脚跟而贯通至掌指,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6);向左手方向划弧,在左手上约10厘米处两手“劳宫”穴相对(图37),停23秒钟,然后沿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时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际仍成待发势。右手动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7遍。要求:前推时,头颈正直,忌用力,目视前方。动作要节奏分明,不要“拖泥带水”,自然呼吸。功用:手前推时,劲气由脏腑而出“内气外放”,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而达掌指;收手时则“外气内收”,气循原路而回。练此功气的脉冲量很大,久练之则气大力粗。5仙人指路预备姿势:与“丹凤朝阳”预备姿势同(图35)。动作:两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掌、肘、肩运动,均匀地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8),蓄劲而收回腰际(图39),再恢复原待发势。做7遍。要求:推手时劲气的走向是以脚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推手时呼气,收手时吸气。头颈忌用力,目视前方。功用:本桩势将全身的劲气运至双手,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而发、由“章门”穴而回。外练之不仅可以增强肩、臂、掌、指的劲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双手“内气外放”的功能,达到能双手“发气”的目的。6.力劈华山预备姿势: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脚之间;两腕交叉于胸前约10厘米处,指尖朝上(图40)。动作:手指朝上,用内劲向上举起直插云霄,双臂伸直(图41),同时吸气;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图42)。同时呼气;放松,略停13秒,双手从裆下直线缓缓向上提至胸前,同时吸气;直腰,两手松直,指尖朝上,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呼气。做7遍。要求:下劈时腿要挺直;劈下后不低头,目视前方。功用:本动作劲发于腰部,力运四肢末梢,气走手、足三阴三阳经。久练之则气走全身、百脉通畅。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力过猛。7海底捞月、怀中抱月预备姿势:同“力劈华山”的预备姿势(图40)。动作:两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状缓缓向左右水平分开,坐腕,用力向两侧平推成“大字桩”(图43),贯气于掌根,同时吸气;松腕,手放平,弯腰,手缓缓下落捞月(海底捞月),屈腕,指尖相对(图44),同时呼气;向上捞起,上身随势而起,直腰屈肘,两臂运动,掌指着力,似抱重物状缓缓端起至胸前(怀中抱月),同时吸气(图45);两手交叉于胸前,同时呼气,恢复预备姿势。反复做7遍。要求:弯腰捞月时两腿要挺直,不低头,目视前方;上身随势而起时,要垂肩坠肘,颈部不僵直。功用:海底捞月,气贯掌指,蓄劲待发;向上捞起,则锻炼腰背,通手六经脉,并可提升“中气”。故对内脏下垂疾患有一定疗效。8霸王举鼎预备姿势:继“海底捞月”中的“怀中抱月”势(图45)。动作:接上式,两手缓缓用力上托至锁骨处放松,前臂内旋,翻掌向上,中指相对,用内劲徐徐上举,腰、腿、臂均用力挺紧勿松,成“举鼎”状(图46),同时吸气;随即两臂放松,向外划弧至与肩平时坐腕,运劲外撑成“大字桩”(图43),停13秒钟,再放松,徐徐下落,恢复原势,同时呼气。做7遍。要求:上举时臂要挺紧,并保持指端相对;成大字桩时,要收腹挺胸,两腿夹紧,劲往下沉至足心。上肢用多大力,下肢亦用多大劲。注:第七、八两节通常在一起练习。功用:双手托起上举,则导引气在胸腹中运行,以升举阳气,充养髓海,调理三焦。六、调气功1拉气预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手在腹前约10厘米处“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与左手相距约10厘米(图47)。动作:滚气:左手在里,向内、向上滚动,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滚动(图48),滚至右手心向上并与“神阙”穴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约10厘米,两“劳宫穴”相对;拉气: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时缓缓拉开,停13秒(图49);压气:两手按原路线缓缓合拢,恢复抱球状。然后再“滚气”、“拉气”、“压气”,要领同上。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做35遍。要求:两手成斜对角拉开后要注意保持掌心相对;拉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功用:久练之则手掌“气感”日益增强,蓄积内气,导气至掌指,即能“内气外放”,为他人导引治病。2转气预备姿势:同“拉气”预备姿势(图47)。动作: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里、向下一齐翻转,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势”,左手向下成“按地势”,两手再用力一下推按到尽头,同时吸气谓之“顶天立地”或“金刚托天”(图50);向左体侧弯腰,打开气门谓之“转气”(图51);放松,直腰,右手从右侧向下转,左手在左侧向上转谓之“八卦圈”,同时呼气;两臂转至与肩平时掌指上翘90,用力向左右平推,气贯“大陵”穴,同时吸气谓之“大字桩”(图52);放松,同时呼气,“八卦圈”右手向下转,左手向上转,成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势;向右体侧弯腰“转气”;再放松,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转,右手向上转,至两臂与肩平,坐腕,掌指上翘90,左右用力平推成“大字桩”做35遍。功用:调整阴阳,练气、练力。久练之自能运气外放,造福人民。七、收势1导气动作:接“转气”结束时的“大字桩”势(图52)。前臂外旋,掌心向上,屈肘,手向头前上方划弧,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吸气;掌心向下,经头前慢慢下落,同时呼气,导气至“涌泉”穴(图53、图54),提手、落手反复做3遍后恢复直立。要求:1收势是防偏、纠偏的基本方法,因此,每次练功完毕,都必须认真做好收功导气动作。如选练本功法中的某桩势,在结束时先将左脚收回,手心向上,从两侧提起至与肩平,然后再按上述动作做即可。2两手内收时,手心不可对着耳朵。2雷声压气动作:做完收势导气后,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挥右臂用手猛击左手的同时,舌舐上腭,收腹提气,发出一声短促有力的“咦”字声(图55、图56)。随即全身用劲,两脚用力抓地,后腿猛蹬起,瞪眼,直颈,大有怒发冲冠、排山倒海之势,其情形好似战士在演练刺杀中的“跃进刺”一样,表现出一股神威。功用:虎有抖毛之威,每次练功完毕,大喊一声“咦”!不仅有先声夺人之感,表示练功完毕还有余力振奋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脏六腑震撼一下,从而避免有气阻、气塞现象留在体内,以防止出偏差。同时,这也是“内练一口气”。八、坐功1平坐式平坐于凳上,两脚交叉;起势及其他有关要求同马步站桩一样(图57),在练功中也可做扳指法。收势:站起,同七、收势。要求:凳子不宜过高或过低,两脚不能悬空;背部不靠椅背;不要意守,无需入静;自然呼吸。功用:其作用同马步站桩,惟得气较慢。适合于体弱而无力练站桩者,也适合于坐着看电视等情况下练功。2单手合十式动作及要求:平坐或盘坐于凳上,两脚交叉;右臂屈肘内收,掌心朝左,拇指对准鼻尖,相距约10厘米,其余四指松直朝上;同时左臂屈肘,前臂与地面平行,五指放松,掌心朝上,其劳宫穴对准右肘尖,成单手合十式(图58)。两眼睁开,目视前方,虚领顶颈,舌舐上腭,含胸拔背,自然呼吸。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两手可交换。收势:站起,同第七章收势。功用:本功主要用于养气、练气。几分钟后,下面一手的掌心可有明显的“气感”,或觉得有股气从肘尖向下面手的劳宫穴压进,手掌可有冷、热、麻、胀之感,甚至有撕裂感。上面手的指尖亦有胀、麻之感。久练可疏通经脉,打开“劳宫”穴,不仅可以养气健身,而且可为“内气外放”打下基础。3双手合十式动作和要求:平坐或盘坐于凳上,两腿交叉。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虚领顶颈,舌舐上腭,两眼睁开,目视前方。两手臂(手心向上)从两侧缓缓地抬起,略过头顶,随后从头面前慢慢地下落至中指约与鼻尖同高处,双手轻轻地合拢于面前,成“双手合十”式(图59)。练功时间不少于30分钟。收势:两腿分开站起,两脚并拢,两手顺势而下,导气至“涌泉”穴,接着再按第七章收势做。功用:本功是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的功法。两手相合,则使用两臂之经络、穴位完全相对,从而不仅有利于疏通经络,充养内气,而且还有助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4盘坐式动作及要求:两腿交叉,自然盘坐(单盘或双盘皆可)于普通床或炕上(床面铺坐垫,或自做一矮木方凳),臀部可稍垫高一些,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虚领顶劲,舌抵上腭,双目睁开,松肩含胸,肘可置于腿上,两手掌心朝上,重叠于腹前,拇指相对或相接,另四指并拢,自然呼吸,深、细、匀、长。时间要30分钟以上(图60)。功用:本功主要用于养气。室外气候不适时或年老体质虚弱者,均可锻炼此功。九、卧功预备姿势:仰卧,两腿伸直,双臂置于体侧。动作及要求:宽衣解带,全身放松。舌抵上腭,双目睁开。两脚交叉。两前臂屈曲,大小臂间夹角大于90。手势同马步站桩时一样(图61)。自然呼吸,深、细、匀、长。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收势:两脚分开,双手由两侧向头顶划弧,再沿任脉向下,将气导至“涌泉”穴,反复做3次。不需马上入睡时,可站起来收功,方法同七、收势。功用:卧功主要用于养气。室外气候不适时或体质虚弱无力练站桩功者均可进行卧功锻炼。年老体衰、气血两亏者尤为适宜。有失眠现象者,亦可借助卧功诱导入睡,当练至睡意袭来时,可任之睡去。 排打功前“内劲一指禅”排打功乃武术格斗的需要,它可使人练就一身能抗击击打的能力,使人体如铜墙铁壁。现根据中、老年人的需要,为了提高免疫力,强身祛病,延年益寿,创编了一套简易可行的自我排打功。经过两年的推广实践,是符合“大道至简”的原则的。1排打头部1动作要领:用双手十指弹打头部,弹打路线是由天庭经额盖、后脑至颈椎,不少于20遍(图102)。2功用:防止脑血管硬化,提高脑部供血供氧,延缓脑细胞衰亡。治疗老年性痴呆症,预防脑溢血。2搓脸1动作要领:双手从下颌顺脸由下往上再绕耳搓下,不少于20次(图103)。2功用:永葆面部青春,防止面部肌肉松弛、下坠。搓颧骨就是导引肺经,顺着“降压沟”搓耳朵有降压作用。3排打双肩1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跨一大步,用两掌左右排打双肩三角肌,以腰为轴心,右手心排打左肩,左手背排打右肾,似拨浪鼓样,左右旋转排打(图104)。2功用:治疗肩周炎、漏肩风、肩粘连、活络肩关节、祛风和防止老年性的肩头肌萎缩等症。4排打两臂1动作要领:两臂伸直肩平,用右手拍打左膀,由臂内侧从上往下排打至手心,然后从手背由下往上打至肩头,排打20下后,再用同样方法排打右膀与右臂(图105)。2功用: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调节两臂气血。5拍打胸部1动作要领:双手由上(锁骨处)排打胸部,经腹部绕到臀部,拍打时可伴随发“哈”声。共20遍(图106)。2功用:增大肺活量,吐故纳新。6排打腹部1动作要领:双手轮换排打腹部,不少于20下。每次排打同时可伴随发出“嗨”声(图107)。2功用:增强腹部肠胃蠕动,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疗效,排除腹部寒气。7兜肚子1动作要领:双手捧住小腹下沿,往上捧,双膝同时震荡,也就是提肛收腹,将腹部向上提(图108)。2功用:防止内脏下垂,全身颤抖震荡,有活血散淤、加快血通量的作用。8揉腰1动作要领:两手相叠,手背贴在腰椎处,搓揉腰背,左右划圈,不少于20下。顺势可作上、下震荡姿势(图109)。2功用:暖腰、强肾,对腰椎病有疗效。9排打双膝1动作要领:抬左腿,用右手心排打左膝,左右交替往复排打。要求膝盖超过肚脐,效果更佳(图110)。2功用:治疗膝关节疾病,祛寒散淤,增加横膈膜运动,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疗效。高抬膝可使人步履轻快,着地有根、稳妥。10旋膝1动作要领:两脚并拢,弯腰,双手交叉按于膝盖上,旋腰旋膝划圈。左右各旋20次(图111)。2功用:治疗膝关节疾病,使你步履灵活轻松。11鹰爪1动作要领:两臂伸直与肩平,手心朝下,用力猛抓十指,一抓一放,不少于20次(图112)。2功用:活络指掌关节,是本功扳指法的升华。有益智、开“气门”、温煦脏腑、通经络、活气血的作用。12太极圈1动作要领:两臂朝前方伸直,一手心向上,一手心向下,上下划圈,成阴阳太极圈,上下交替变换,要求尽量划圆(图113)。2功用:平衡大脑阴阳,开发大脑,起到脑平衡的作用。13开智功1动作要领:双手拍掌,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揪捏鼻尖,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揪捏捺右耳、再拍掌,再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揪捏住鼻尖,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揪捏左耳,依此重复、左右交换、动作由慢到快,共20次(图114)。2功用:防止老年痴呆症,有益智健脑作用。三、马步站桩是本功法的基础内劲站桩主要着重于力量的培训,第一步功夫是“筑基功”,“筑其基,壮其体”,使肢体坚如铁石,为提高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础。内家功法,首先提到足、腿、膝是练功的根本问题。本桩的架式锻炼着眼在根基,根于脚,发于腿,足的旋,腿的行,膝的蹲。树老先老根,屋的基、人的腿就是基础。本桩有沉气、落根、旋脚、灵膝、活腰的严要求;有上下配合、四肢百骸紧密配合的联系。练功形式,基本是采取大肌肉、大幅度和最大限度“圆”的运动,以热身法的摇膀子为代表的运动形式最典型。每一项动作都采取由慢到快、由轻而重、左右对称、上下交替、前后兼顾、由表到里、放松与紧张相结合,一张一弛,具有完整的系统性,是人体肌肉包围在骨骼周围的结构的基本运动规律。根深叶茂,叶茂方能花盛果繁。练功有素者都懂得下盘松散一切落空。根深蒂固,才能处处落实到节骨眼上。本法的真缔是重视根部锻炼,由下而上地爆发出来,这就是“筑基功”的原则,架子越低根子越实,练者的身体就越健康,气感越强,并且能达到两脚、两膝、两腿、四肢百骸发功。由于一指禅功法重视内外兼收、动静相济,故暗合金丹大道。简单的24个初级动作,一招一式,无不在自然规律之中,决不勉强逆行,而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所以修炼本法,越练身体越强。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时间+汗水=功夫。“人老先从腿上老,背驼弯腰手杖添”,产生这种老年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骨质疏松,肌力下降而颓萎,蹲马步站桩对下肢和躯干的肌肉有很大的刺激性,并加强血液循环,保持关节的灵活性。由于姿势低下,加强了心脏搏动和呼吸深度,对心肺功能是很好的锻炼。由于低矮的马步站桩把意、气、力三个方面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在连贯的站桩支撑肢体和走内劲的运动中,达到外静内动、意气相随的境地,气沉而不浮,久而久之,精神和肢体都获得最高的呼应,临床治病“内气外放”时可得心应手。同时,因虚浮之气已被练下去,歇尽了心中的火性(对肝有益),眼光即可渐渐明亮,炯炯有神。四、马步站桩类似医疗上的“体外反搏”马步站桩类似“体外反搏”。“体外反搏”装置是通过“控制套”,在病人下肢和臀部的气囊充气和排气而和病人心电信号同步。当心脏舒张时,由远端到近端向气囊迅速充气,向下肢和臀部连续的加压,迫使下半身的血液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部,使血液在心脏舒张期集中贯注于上半身,并大大地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使它比心脏舒张收缩期的血压升高,从而促进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中的血流灌注量,井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微循环系统),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在心脏收缩时,气囊迅速排气,使血管复原,一方面可以降低主动脉的收缩压,另一方面又可减轻左心室的负担。“体外反搏”就是利用和正常心动周期相反的充排气动作来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动脉栓塞和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治疗的目的。马步站桩功由于下蹲膝关节弯曲,膝盖不准超过脚尖,似坐式,下肢和臀部肌肉收缩,整个体重落在两条腿上,同时迫使下半身的血液通过微循环系统迅速回流到躯干和内脏、头部,有助于侧支循环,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现已证实,站桩功能使肢体容积增加,区域血流相应变化,皮肤温度升高,体表红外辐射增强。因此,可以说站桩功类似“体外反搏”机理。举实例说明:1988年5月5日在西安空军招待所,由气功与体育杂志社主办气功学习班期间,中午有一7岁男孩溺水20分钟后,救起已奄奄一息,部队医院和地方医院抢救无效。经我根据“体外反搏”原理,有规律地捏压腓肠肌,只花了10分钟时间,小孩就脱险得救了。因为小孩溺水后,水灌进了所有的脏器器官,虽将大量水排出,但由于水压造成内脏各部窒息,产生了大脑缺血缺氧,致使休克。我就采用了马步站桩即“体外反搏”机理,用双手捏压小孩的小腿肚(腓肠肌),通过有规律的一捏一放,使腿部的血液迅速上升回流到各脏器中去,仅10分钟,小孩的心脏由弱到强,一起一伏,恢复了功能。苍白的脸渐渐转为红润,紫了的嘴唇也转为红色,眼睛睁开,手脚动了起来。奇迹出现了,气功学习班近千名学员为此而雀跃欢呼!五、马步站桩功的医疗作用国内医学家对练站桩功人的实际测试表明,当病员练站桩一小时后,他的每一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红血球的数目比未站桩时约增加125万个,白血球约增加3650个,血红蛋白约增加32克。血液中这些东西增加,并非身体及时产生出来的,而是将“存仓”的储备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应用的结果(摘自于永年著站桩一书的科研数据)。根据医学文献证实,白血球和血红蛋白在血液循环中增加,就必然会给各组织器官带来较多的氧气和养料,从而使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的新陈代谢获得改善。血红蛋白是血液的供氧者,供给脏腑各器官的热能,滋润、温煦内脏,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据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本功法的实践效应证实,符合科学的客观自然规律和医学康复的道理。据练站桩功的人证实,站桩功毕后,觉得头部和胸部十分轻松舒畅。因此,凡不宜跑步和运动的老年体弱者及各种慢性病患者,做力所能及的站桩功锻炼是行之有效的。马步站桩功是肌肉的一种训练,可以起到对全身多相调节作用,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全身的主宰,马步站桩功通过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而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因为站桩功的这种静力训练,支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必然有相应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使它们适应于体力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笔者观察高血压、低血压两个截然不同的病人,通过练习站桩,半个月后,高、低血压病人都下降或升至正常,机制是站桩功恢复大脑皮层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双相调节作用。实践证明,站桩功对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两个截然不同症状的病人也能起到双相调节作用。站桩功治疗溃疡病的机理是,有利于恢复迷走神经的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活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站桩功使练功者处在气功态之下,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全身不同步不对称调到同步对称,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发挥身体代谢作用。对保持各系统器官的正常营养,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功能强直,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都是有益的。对部分神经、外伤瘫痪、小儿麻痹和某些肢体或胃、肺等脏器破坏及切除的病人则有利于身心康复和劳动力的恢复。许多人反映,练了此功就提高了情绪,病也好了,是有科学道理的。站桩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据上海新民晚报1988年3月1日和11月27日两次报道,上海流行“甲肝”期间,检查万名“少林内劲一指禅”练功者,无一人得“肝病”。肝脏是新陈代谢的总枢纽,具有制造和储藏营养物质,参加代谢,调节血量,解毒等作用。站桩能促使血液循环和代谢,加快适应血液循环的重新分配,有利于肝脏的代谢,调节血量解毒功能。站桩要求提肛收腹,并自然形成腹式呼吸,这就对内脏起着按摩作用,从而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功能,有利于肝脏制造和储藏物质的功能。我们曾临床观察患肝病20人,练站桩功两个月,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而对未患肝病者则能起预防作用。站桩时能产生大量的热,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脂肪的氧化消耗,因此,站桩也可以减肥,对老年人因脂肪过多引起心脏负担带来的疾病行之有效。讨论:1肌力的增加取决于肌肉负荷的强度、时间和反复条件,与肌肉进行动力性工作无关。既然如此,站桩功就有它的优越性:(1)它不须要专用工具;(1)它没有受伤、出偏的危险;(3)它作为医疗体育来讲,是一种老少皆宜不拘体质强弱均可接受的运动方法。2生理学认为,肌肉收缩时发生一系列的肌电变化,因而也就产生了热能,通过手脚等处的麻胀感,皮肤上有蚂蚁爬行感,全身发热。在体内产生的这种热能,总要以一定方式散出体外。从现象分析,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热,可以认为就是气感(或是内劲、气力),这就为“内气外放”奠定了基础。3当代医学中,除了第一医学(治疗)、第二医学(预防)、第三医学(康复)外,以后又产生第四医学智能医学。本功通过用站桩方式进行特定训练,从而达到治疗、预防、康复、开发智能的目的。所以说,站桩功包括四个医学方面的内容。六、振抖催气功快速得气法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经过30年的练功教学实践,大彻大焐,深深体会到“久卧不如一坐,久坐不如一站,久站不如一行,久行不如一抖”。因此谐振荡颤抖是缩短练功的进程,快速进入“气功态”打通全身经络、穴位、气门的钥匙。1谐振动(荡)颤抖运动的由来:物质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往复运动,就是振荡性的运动,颤抖运动就是振荡。自然是一切都在变化,物质和物质紧密接触就是摩,加上推就振动。世界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振动。乌云的相撞就产生闪电,发电机转动就能发电,古代的钻木就能取火,地壳内的岩浆流动就产生火山爆发、地震、地陷。这个原理,我们的祖先早就不自觉地运用到有益于健康运动了。振动运动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举目皆是,如本功法中的开七窍中的叩齿、鸣天鼓、干洗脸(振荡头部神经)热身法的各节活动,无不都在振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例如提高功法的提气排打功,有利于心肺功能,脑组织结构强化。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的振动系统构成的。如胃有规律地收缩,肠不停地蠕动,心脏不停地搏动,肺脏不停地呼吸吐纳。目前世界上兴起的振荡治疗方兴未艾。我国的神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以及气功中的“自发动功”,推拿疗法中往复手法,摆抖、颤抖,又如日本采用的振荡座、床都借助外力使患者各部振抖来治病。如跳绳、踢毽子,目前流行的迪斯科,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手段。本功法以桩功著称于世,站桩的原理相似现代医疗上的“体外反搏”原理。在站桩的基础上再加振抖,就等于加上一个加速器,如虎添翼,更近似“泵”的原理了,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根据中医学说“以通为用”的道理,“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血液循环畅通,脏器各部得到气血的滋润,有了营养热能,疾病就无从产生了。由马步站桩加上“振抖”动作就应了“一动无处不动,人身无处不丹田”的“全息论”的观点,全身表里,甚至每个细胞、毛发、穴位、经络都受到内气的辐射波及。2人体内振抖现象与推理:已知人内部有多种周期性运动形式,心有规律地舒张与收缩;肺大约3至5秒钟交换一次气体,正常心电图和脑电图一般形式都表明人体是一个振荡源,含有多种振荡过程,包括生物振荡等等。这种振荡作为脏腑活动的特殊标志,必然和中医学维持生命根本的“气”有着某种联系,和本功法“马步站桩”有血缘关系的振抖催气功就是马步站桩再配合两腿上下自然顺势抖动,与“泵”的工作原理相似。我们知道人体的气血贮存在皮肉里,人体90%的肌肉是在下肢及臀部,经过马步站桩再加振抖,像水泵工作原理一样,等于腿上安装了一个第二心脏,上下有节奏的“搏动”将库存的气血顺着皮部(微循环)由下而上导引到头部及全身,循环无端,周而复始,很类似一般水面波。夏颖辉的文章提出:这种波叫“阴阳波”。马步站桩两脚与肩同宽,两臂微屈,两前臂与地面平行,手心朝下,两腿屈蹲,膝不超过脚尖,两腿下颤抖振荡,两前臂随身体的起伏而随之波动,俗称“动马步桩”。像骑在马背上,马在奔跑行走,人随之上下起伏。手心“劳宫穴”立即就有麻、酸、胀、热等感觉。根据推理,这种振荡波不断蔓延扩大,渗透到头部和五脏六腑,促进全身各部供血供氧,这就强化了细胞的活跃、变化、气化过程,大大加速了血流量,因而起到了消炎、镇痛、通经活络、活血散淤的生理效应。功法解答为什么说本功法是上乘功法上乘又名大乘,是佛教教理性宗派名称。空积经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名为上乘。”正,真也,觉,明心见性之意。(宗指功能)少林拳术秘诀指出:“所谓中乘如何?即别于上乘之谓也中乘之术,不过偏于刚多柔少之弊。”故而刚柔并济才是上乘。本功法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刚中寓柔,柔中寓刚,是一种上乘功法。这是从少林拳术秘诀所说刚柔角度来谈。本功法自1983年公开传授以来,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生根、开花,并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据有关方面1988年初步统计,全国已有200多万人习练本功法。群众的练功实践充分证明,本功法是祖国气功百花园的一颗瑰宝,是人们强身健体益智延年的好功法。凡学练本功法的人,都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有与之“相见恨晚”之感。被国家教委定为在大专院校推广的重点功法。近年来,许多人习练本功后,普遍反映具有开发人体特异功能,提高人体智能的作用,这就更说明本功法是上乘功法了。本功法的特点是什么它以站桩为主而著称,以扳指(趾)法为其最大特点,而与其他功法相区别。本功法主张;“一调代三调”,这种不同于其他功法之处是,“不要入静,不要意守”,因而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便于推广。但是本功法特别强调动作姿势(调身)的准确。这种独特的练功方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还以“得气快,功力大,疗效好,不出偏差”和“一人练功,全家得益,四邻沾光”的社会效益而得到各方面重视与好评。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的历史渊源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又叫“罗汉神功”,它出自福建少林寺,是武术气功。它是“功力型”、“内气外放型”的佛门正宗功法。它没有文字记载,它的传播全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和心记。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养生功、强壮功,又有技击功和医疗功等,它的训练方法也很奇特,练功时既不要入静,也不要意守,但对架式、动作的准确性(即调身),要求十分严格。有关“一指深”的渊源,综合上海交通大学的沈汉昌教授经过近三年的调查和考证,钱珍发同志1988年3月在我国的佛教圣地之一的江西青原山向该寺主持照禅法师的请教,以及武术家徐清祥老师所著中国武术之谜一书中所说的少林武术气功,系由嵩山少林寺二祖稠禅师和达摩所传。稠禅师与达摩同为少林寺第二代(第一代住持是跋陀)住持,稠禅师为正传,并精通武术,少林武术即由他所传,达摩并不懂武术,他在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时号面面观”。他只传了“禅学”。本功法始创于六祖(实际应为七祖)惠能。后来,由于朝代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一些不满朝政的文官武将,以及一些养生家、医学家等,或为了免遭朝廷的迫害,或为了躲避战乱,或暂栖佛门伺机再起,于是削发为僧,先后到了少林寺。他们在先人成就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所长,逐步丰富、完善了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由此可见,当今有些人将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改称为“达摩一指禅”,显然是不合适的。佛门功法,本无“气功”一词,本功法的名称,是随着气功的不断发展而由后人来命名的。何谓“内劲一指禅”“内劲”也可称之为“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