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5460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听读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秀颀 讪笑 浮想联翩B . 晨曦 繁衍 温文尔雅C . 斟酌 琐屑 耿耿于怀D . 腼腆 拘谨 苦心孤诣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出门在外,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我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阜新是玛瑙之都啊!”B . 事实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还不懂得,读两三遍就懂得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 . 面对公共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D . 在这次语文考试中,小明的作文居然得了满分,连老师都对他顶礼膜拜。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B . 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富有艺术感染力。C . 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D . 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4. (2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A .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B .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C .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D .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5. (2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三调芭蕉扇等等。B . 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C .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现实。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擦金,是一个在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出来的青年英雄形象。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6.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_zhdu粗犷抖擞_蓄_逼人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7.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马作的卢飞快,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芜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_,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_,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8. (10分) “一把黄土塑成了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开展黄河,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请展示:(1)请列举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词。(2)面对如今黄河河床继续抬高、黄河水资源恶化、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你在“拯救黄河”的行动中,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一两点来。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10.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犀怪余乡延溪有石犀牛,其来頗久。近岁居民艺。麦,被邻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A)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诸理?【注释】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艺:种植。【乙】塔顶鱼姑苏郡城西有瑞光寺,寺有塔高数十丈。余官长渊时,有人传塔顶空处,旧置缸一口,忽有鲤鱼长尺许,皆谓神奇。乃门役林球测曰:“(B)此无奇,鹳所遗也。”盖鹳巢塔顶,蓄活鱼巢中饲雏,适塔顶岁久而穿,每下雨水渗缸内鹳所衔小鱼偶堕其中鹳不能复取遂长大乃尔。已而视之,果然。然则事有若异而实出理之常者,此类是已。(以上均选自明朝江盈科雪涛小说)(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近岁居民艺麦(年)B . 艺麦家持石往(拿)C . 余官长渊时(官员)D . 适塔顶岁久而穿(正好,刚巧)(2)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每 下 雨 水 渗 缸 内 鹳 所 衔 小 鱼 偶 堕 其 中 鹳 不 能 复 取 遂 长 大 乃 尔。(3)文中画横线A,B两句你读懂了吗?请选择其中一句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 (4)【甲】【乙】两文讲了一个怎么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11. (14分)阅读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回答下列小题。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封寿炎“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对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这一举措意义深远。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在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如何才能避免成为缺乏生命力的“木乃伊”而复兴为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注】 ,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蚕食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甲)在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欢看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乙)但同时,信息化、数字化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丙)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因脱离大众而失去了活力的“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注】悖论:逻辑学名词。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1)有人认为文中的“木乃伊”是形容来不及保护而失传的传统文化,对不对,为什么? (2)文中所说的“双重的悖论”具体指的是哪两重悖论?请分点简要概括。第一重悖论:_第二重悖论:_(3)下面句子应该放入文中甲、乙、丙三处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例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应该放在_处,因为:_(4)请根据本文的思想观点,对“链接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做简要分析。【链接材料】中国诗词大会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在娱乐至上的今天,一档诗词类文化节目为何能获得大众如此追捧?“中国人诗心不死!”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嘉宾蒙曼认为,“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诗词基因还在,一旦有一种形式把它展示出来,就会形成一种喷发。”12. (8分)阅读下则说明文,回答后面小题。被妖魔化的沙尘暴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 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 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 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本文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的内容是_。(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沙尘暴早在几千万年前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但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当的行为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B . 第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不能去掉,“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 .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D . 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3)读了本文,请写一句标语,号召人们注意环境保护。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春天的风是有滋味的,其中包含着花的香;秋天的雨是有滋味的,其中蕴含着思念的苦;书是有滋味的,有人说“最是读书滋味长”;生活是有滋味的,酸甜苦辣样样都得品尝品味多彩的人生,就是在感受生活丰富的滋味。请以“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要求:将题目补全,抄在作文纸上。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6-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7-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8-1、8-2、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1、9-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10-1、10-2、10-3、10-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11-1、11-2、11-3、11-4、12-1、12-2、12-3、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