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三年级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295447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高三年级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衡水高三年级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衡水高三年级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三调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100分。考 试时间11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 上。其中每小题1分,共50分。)1.“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 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2.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 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 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 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 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4.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应考;左榜供汉人(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女真等民族)、南人(淮河以南的原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民族分配。这表明元朝A科举制度得到最终确立 B以科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手段 C统一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D选拔人才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区别5.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人 名)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 材料表明A战国争霸冲击宗法制B智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C智宣子主张立君以仁D统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6.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7.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右图空白 a、d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8.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 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幸得 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 一遇也。”该观点A批判了洋务运动B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 C宣泄了对革命党人起义的不满 D体现了抵御外侮愿望与“天朝上国”观念的结合9.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 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 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A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D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10. 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 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11. 1911 年 10 月 16 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 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 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 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 或弹幼。”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12.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人民革命,肇始于 19 世纪末期,正是西方 侵略势力大举渗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秩序被摧残破坏最严重的时 期。”这说明辛亥革命是人民革命的依据是,辛亥革命是一场A.民族民主革命B.自下而上的反清斗争C.有组织的反侵略斗争D.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革命13. 1938 年安庆、九江、岳阳先后沦陷,湘鄂赣边区成为第九战区的前哨阵地,军委会 就曾指示:“第九战区以九宫山、幕皋山一带为根据地,适机积极行动,夹击转攻武 汉之敌,同时截断敌后方之联络线。”这则指示说明A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导致第九战区败退不断B共产党深入敌后坚持游击战消耗日军 C相持阶段国民党抗战趋渐消极防御,正面抗战依靠阵地战战术 D国民党实施建立敌后根据地进行游击战14.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 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 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 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5. 周恩来总理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 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 决定的。”材料中“客观的历史发展”是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B新中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16. 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 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 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 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 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男女平等之理17.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 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 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18.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 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19. 孙中山曾称赞某国“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新共和 国,与中国作佳邻焉。”孙中山称赞的某国是A德国B美国C日本D俄国20.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 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 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 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 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 荒谬是因为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21. 1904 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 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 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22. 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 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 这一理念的是A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0 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3. 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 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24. 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 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25. 右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 壶)。其政治寓意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府、官员勾结欺压 中国人民 C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力量强于反动势力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26. 国民党陆军上将、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在 1937 年初发表的国防论中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中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他在这个时间提 出这一论点的目的是A论证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利条件B论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可能性C论证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D坚定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27.“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 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 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 系。”此话不能反映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28. 中国近代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用木头和泥土塑出一个人的偶 像,称它为神。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煌的神龛里;人民崇拜它,认 为它是不可思议地强有力的。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它推倒、踩在脚下,并把它抛 进肮脏的池塘里,假如有人发现了它,再把它拣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么, 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经失去。”作者利用这段话讽刺的最有可能是 A孙中山让权于袁世凯B清朝皇帝宣布退位C康有为流亡国外D袁世凯复辟帝制29. 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多丽丝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 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 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 话表明丽丝斯比特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30.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 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31. 右图为漫画梅开三度,该漫画最能反映 A亚太地区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 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撼动了两极格局 C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D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完全取代意识形态32.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 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 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 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33. 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希腊人的生活写到:“几乎 30 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 期外,一代雅典人曾一再选举他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他的领导下,享受 一切民主的权利外,同时也获得贵族与独裁的优点。”材料中的“他”是A 梭伦B 克利斯提尼C 伯里克利D苏格拉底34. 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 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 是因为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35.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 原则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36. 有学者分析,从古希腊到 19 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上层精英一直把民主看作洪水 猛兽。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这些先哲们,对民主最大的恐惧是所谓“多 数暴政”。而 19 世纪中期,“到处都在促进民主”。这位学者认为民主制度形成的动 力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欧洲君主制普遍瓦解37. 1762 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 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诀议剥夺其议员 资格。英王的做法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C正当行驶了英王的权力D 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3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 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 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39. 有学者认为,1688 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40.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 至 1660 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 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 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B.科学精神高涨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D.人文精神增强41.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 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 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宇宙规则与道德法则均不可违背B.宇宙规则与道德法则融为一体C. 体现了 18 世纪前后人类对新知的追求D. 道德定律与宇宙规则都在人心42.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 目的。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 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及提 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 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是A言论自由权B司法审查权C弹劾总统权D司法解释权43. “1689 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 洲文化史)它说明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44.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 展”,为论证该观点,选择的论据不可能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了世界市场 B革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D电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45.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 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46. 1802 年出版了圣西门的日内瓦书信;1808 年出版了傅立叶的第一部著作不 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 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上 述材料表明A空想社会主义只适合未来社会 B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 C思想的进步受经济发展的限制 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定实现47. 1847 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其章程规定:二、代表大会是 全盟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关于修改章程的一切提案均经总区部转中央委员 会,再由中央委员会提交代表大会。三、全盟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每年 8 月举行。 四、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审议。遇紧急 情况由中央委员会召集非常代表大会。这表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权力运行机制是 A高度集权B分权制衡C议行合一D三权分立48. 共产党宣言在 1848 年 2 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 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 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依据你所 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可能原因是A. 第一国际的瓦解B. 修正主义的出现C. 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D. 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49. 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 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 抗。”这次事件是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海湾战争50. “揭露着社会宠儿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的卑劣本质,怒斥着社会的丑恶黑暗; 赞美着草原牧场上健美彪悍的生命。”与材料评述的作品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安娜卡列尼娜D等待戈多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 规定的地方。2答卷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纸上。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23分,第52题12分,53题15分,共50分。51. (2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唐时期政绩考评有比较系统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 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最”。唐 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充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 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 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 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 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4 分)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 分)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 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 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 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 中有何共性?(6 分)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 步之处?(7 分)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 “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 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 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 时至 196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 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5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清末政府 1901 到 1905 年的改革,一般称为新政;1906 年开始进入了“预备仿行宪 政”阶段,这时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清末改革是在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为延续清 王朝统治而被迫采取的措施。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场“骗局”。然而,也有人认 为,清末改革确定了二元君主立宪制改革方向;提出了司法、行政、立法的分立问 题;设立了资政院、咨议局,作为成立正式国会的准备;确立了司法独立的原则, 筹建各级审判厅;实行府州县、城镇乡地方自治。这些改革尽管很不彻底,但都是 对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改造,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一步。近代史史学新观点梁启超变法通议(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7分)评论材料中关于清末改革的观点。(12 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5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最根本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 后者中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反之,在 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不过是些卑鄙的阴谋家;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2)根据材料二,概述梁启超在选官方式上与卢梭的主张有何不同?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