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289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 粤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满分:57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解析:A项,一:统一;数词,一。B项,爱:喜欢;吝啬,吝惜。C项,取:均为动词,搜刮,拿。D项,族:动词,灭族,杀尽;名词,家族。答案:C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 解析:A项“焉”含义和用法分别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B项“而”含义和用法分别是: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转折。C项“之”含义和用法分别是: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于”都为“比”。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按要求归类正确的一组是()六王毕,四海一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骊山北构而西折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辇来于秦A/B/C/ D/解析:数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意动用法。答案:C4下列各句中与“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戍卒叫,函谷举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族秦者,秦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解析:例句“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属于判断句。A项属于被动句;B项属于状语后置句;C项属于判断句;D项属于宾语前置句。答案:C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解析:A项中“小李杜”是“杜牧”与“李商隐”的合称,并非“李贺”。答案:A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分)译文:_ _(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分)译文:_(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4分)译文:_答案:(1)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会有龙飞起?宫殿楼阁之间凌空的通道跨越天空,不是雨过初晴,怎么出现了彩虹?(2)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使秦国灭族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3)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亡(他们)呢?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六 国 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速祸焉速:快速地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奉:供奉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完整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及,等到解析:A项,“速”意思是“招致”;B项,“奉”为通假字“捧”,意思是“送给”;C项,“完”意思是“保全”。答案:D8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A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字也相同B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字不同C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字相同D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字也不同解析:有人;或许;结构助词,用于后置状语与中心词之间,表示状语后置;代词,相当于“的土地”。答案:D9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的根据是什么?全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是(3分)()与嬴而不助五国丹以荆卿为计牧以谗诛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三国各爱其地 A BC D 解析:是客观原因。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六国论主要在分析阐述六国破灭的原因,赂秦乃弊端所在,所以全文侧重点放在议论分析上。卒章显志,让人深思C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D苏洵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指责六国诸侯,而是提醒当今的统治者,面对强敌,不能以赂求安,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解析:B项,六国论的评论点放在文章的篇首,开门见山。答案:B11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呜 呼 以 赂 秦 之 地 封 天 下 之 谋 臣 以 事 秦 之 心 礼 天 下 之 奇 才 并 力 西 向 则 吾 恐 秦 人 食 之 不 得 下 咽 也 悲 夫 有 如 此 之 势 而 为 秦 人 积 威 之 所 劫 日 削 月 割 以 趋 于 亡 为 国 者 无 使 为 积 威 之 所 劫 哉(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译文:_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_答案:(1)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实际也要多到百倍。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参考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把它全送给别人,好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定数,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三、表达交流(10分)12仿照下列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出一幅图景。(6分)要求:造六个句子,围绕一个中心; 体现出比喻、排比和前后判断的特点。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答:_参考答案:(1)河曲夏夜图:天上擎起神奇的宝境,那是诗国的月宫;地上飘着点点的灯盏,那是赴会的飞萤;河曲舞着袅娜的倩影,那是婆娑的杨柳;草窠传来精彩的合奏,那是蟋蟀的管弦。少女似的,夏夜如此动人;清水似的,夏夜如此明澈。(2)雷电豪雨图:墨黑的帷幕铺开了,那是密布的乌云;银白的光剑劈下了,那是耀眼的闪电;愤怒的战鼓擂响了,那是炸裂的惊雷;哀痛的泪水滂沱了,那是无边的暴雨;嘈嘈的大弦渐轻了,那是瓦檐的残滴;七色的拱桥架起了,那是云端的彩虹。13有人主张花巨资重修阿房宫,重现杜牧阿房宫赋中其宏伟壮美的形象,对此行为你持什么观点?请联系相关内容谈一谈。(4分)答:_参考答案:反对。如果阿房宫没有毁于战火,而是得以保全至今,应该是建筑史上的奇观,可这奇观的背后是秦朝百姓的血汗与生命。“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是将自己的淫乐建立在人民的苦难之上的。劳师动众,再建阿房宫,不是有劳民伤财的嫌疑吗?阿房宫的价值告诉后人“不能爱民,难图久远”,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如让其同阿房宫赋一起永留人们的心中,以此来成就它的不朽。(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如果说赞成,言之有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