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0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181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2010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盐城市2010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盐城市2010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城市2010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语 文 试 题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送给/家给户足 行款/行若无事 贝壳/金蝉脱壳B落款/落落大方 伺候/窥伺时机 哥俩/玩弄伎俩C纰缪/未雨绸缪 和谐/和衷共济 露怯/崭露头角 D浩瀚/皓月当空 饶恕/骁勇善战 不啻/瓜熟蒂落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B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由于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债务负担出现不断加剧的趋势,使国家主权风险迅速提高。C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与会的国家首脑以防止“核恐怖”为中心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磋商,提出了一些基本共识。D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主题演绎的形象载体和视觉标识,与历届世博会吉祥物形象相比,在主题表现、造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区别。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提取反映“货币幻觉”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5分)(不超过15个字)“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的,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154光明中学“新蕾”文学社培养了大批文学爱好者,指导社员发表了大量习作佳文,是全国十佳文学社之一。今年5月20日 “新蕾”将召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请你在“新蕾”的论坛空间写上表示祝贺或展望的话语。要求运用对比或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4分)(不超过20个字)20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 (明)徐渭青霞君者,姓沈名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君。生而以奇骛一世。始补府学生,以文奇。汪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遂举于乡,戊戌,成进士。始知溧阳,以政奇。御史惮之,卒得诋,徙茌平,再徙清丰。已乃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庚戌冬,虏入古北口,抄骑至都城,大杀掠。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不敢出一语。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徙保安为布衣,以戆奇。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顺痛忌之,承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连坐死者五人。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有诏逮顺、楷,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今上立一年,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节选自徐文长三集)注:媕婀(n ):没有主见,依违随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惮之,卒得诋 诋:毁谤,污蔑B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 苦:为所苦C可以判构君 构:设计陷害D夺嵩官,籍其家 籍:登记户籍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沈炼“奇异”的一组是 (3分)生而以奇骛一世 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 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尝思结客以破虏 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虏寇疯狂的烧杀抢掠,朝廷紧急商议应对之策,数以百计没有主见的大官们,均不敢发一言,只有沈炼和赵贞吉互相应和,慷慨陈词。B沈炼被削去官职后,迁徙到保安为普通百姓,因为得不到朝廷相信,于是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C任凭敌虏杀人如麻,杨顺都不敢放一箭,敌退后,竟用汉人首级向朝廷邀功;沈炼多次飞书到军营大加指责,另一方面积极思考破敌之策。D先帝两次听到谏臣的劝说后,明白严家父子奸邪陷害他人,于是罢免了严嵩之官,并在西市斩杀严世蕃;沈炼也有一子获得世袭的官爵。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3分) 译文: (2)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3分)译文: (3)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4分)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本词为作者谪居黔州(今四川彭水)时所作。 两谢: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 (1)词的开头两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 (2)重阳天霁,词人进行了哪些活动?(3分) 答: (3) 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4分)答: 四、名句名著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 ,靡有朝矣。(氓)(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3)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4)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5)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6)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7)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8)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半坡的声音肖建新 没有一种声音,是这样的质朴,缓慢,又伞骨般质地铮铮,带着一种沉淀的、原始的泥味,将一个古老文明最初的口音,从几千年深埋的黄土中缓缓传出。一铲下去,那就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长度。当几千年纵深的黄土一层一层剥落时,一个似曾熟悉的面孔从苍老的尘泥中浮出,所有的黄土在那个瞬间变得高深莫测,仿佛脚下的每一寸黄土都是黄金般珍贵。1958年的半坡,随着一声惊呼,位于西安东郊的这片土地,从此不再是一片寂静之地,不再是人们脚下常常踩踏的荒凉之所。任何一片遗落的陶片,都可能带着几千年苍老的印记。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半坡的激动和兴奋不分青红皂白,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男女老少,那是相隔六千年的一次亲人相认。一位懒得梳洗的“祖母”抬起六千年弓着的腰身,泥土般的笑容,花白的苍发,手持陶罐汲水的姿势,这一切,像种子一样,撒在人类黄泥一般古朴的心灵里。几十年之后,我走近半坡遗址时,小时候认为在一面不高的黄土坡上,坡下有一条浅浅的小溪,小溪里有一些小小鱼儿的半坡已经很远。一面坡创造了的岁月,可以抵过任何一个盛大的王朝。在半坡,散落在泥土深处的历史部件被一一打捞上来,晾晒在阴冷的展台上。我所看到的任何一件物品,都蕴含了众多岁月的秘密。比如说,一把石镰,在它进入黄土之前,肯定在世间挥动了几百次,几千次,甚至更多。它从一块粗糙的石头开始,经历了视觉和力量上的粗细不等的抚摸,挑选,打磨,定型,再系上木柄,变成一把粗砺的工具,人们又用它去收割,砍伐,直到木柄断裂,或石质破损而坠于泥土,直至无数年后成为展台上一件苍凉的岁月的物证。这其实是一段漫长而难以知晓的历史,究竟有多少人用过它,用过多少次,砍过多少植物,杀死过多少动物,握它的手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纹理,这都是一些永远也无人知道的秘密。再比如骨器。如果说用较大动物的骨头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尚有可能,而要制作骨针、骨锥又是何等之难。骨头是有硬度的,可骨头的硬度是无法穿越许多事物坚硬的质地。实质上,一枚骨针却小心翼翼地穿越了岁月所布下的消亡的密道,它身上所汇聚的智慧,是远远大于那些巨型工具的。 历史一件件从我的眼前闪过。那是六千年前的风雨,在扫荡、冲刷着树林,草地,简陋的房舍。那些雨中赤裸着身体的人们,奋力地扛着一根根木柱,一块块巨石;他们追猎着一个个和他们一样狡捷的猎物,黄土一样的肌肉青铜般闪烁。食物的香气总是在黄昏来临的时候,从圆形的屋顶袅袅升起,孩子们的欢笑声像风一样飘荡在半坡的上空。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那些陶盂,陶碗,陶盘,能耐高温、传热均匀、具有热胀冷缩功能的夹砂陶;还有细颈壶,尖底瓶;还有网纹盆,鱼纹盆,鹿纹盆,人面鱼纹盆等。这些东西仿佛在一位祖母古老的手掌上波动,在岁月苍老的瞬间闪烁。在这些器具上,刻有22种符号,也把我带进了半坡人所创造的神秘的思维空间中。我仿佛看见了他们低头沉思的姿势,他们在盲然中摸索着一根根草绳,黑暗中努力地破解着生命的秘密。 半坡遗址内,有户县的现代农民画,它们像春天一样点缀着古老的半坡。它们对于半坡有另一种意味,那些古老的种子得到了有力的传动,生命有了质的传承。另一个得到传承的是制陶作坊。沿着阶梯式房子的逐渐深入,那种细腻而匀称的泥香扑面而来,没有任何门、墙,整个作坊敞开了心房,柜架上、桌子上是琳琅满目的工艺陶器,一个茶杯大小的深褐色的埙(xn)正在一个年轻女子的手掌上精雕细刻着,八个孔一一张开,仿佛从古老历史中张开的八只眼睛。我原以为埙一定出自于一位老者之手,因为它的音色是那样的低垂,凄迷,而一个年轻女子怎能将它拨弄得如此沉溺。女子试了试音,我吃了一惊,那一声仿佛就是从遗址的某一处地下洞穴的通道里吟吟而来。而此时,作坊里的音乐轻轻响起仿佛水面上荡起了细细的波纹,继而迷漫到作坊的每一个空间,连那女子手里的埙也塞得满满的: 一条寂静的长河 轻轻地涌出久远的记忆 音乐一下子将我繁杂的情感化成了缓缓的流水,一点一点注入到半坡的泥土里,又把作坊里说不清的感动一点一滴地沉在身体的某处。这时,我突然听到了一种低沉的声音,仿佛一位老人在暗处说话,我急忙转过身,大厅里空空荡荡,我才意识到自从走进半坡,那个声音一直藏在我的心底,并产生出一些绕人心肺的回响。 (节选自2007年第6期青岛文学,有删改)11第段画线文字叙写人们和相隔六千年的亲人相认的情景,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5分)答: 12文章以“声音”开头,又以“声音”结尾,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6分) 答: 13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简析这段文字在表达主旨上的作用。(6分) 答: 14第段写半坡遗址内户县的现代农民画和年轻女子的制陶艺术。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王小波是一个符号 粱文道公众视野里有两个姓王的作家很红,一个王朔,一个王小波。王朔还活着,闹出过很多风波,大家关注他很自然。但是王小波死了十多年,依旧有很多人在怀念他。看着那些怀念活动、纪念文章,难免困惑:谁是王小波?王小波是干什么的?他写了什么东西?留下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他成了一个神话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底下的王小波又是谁呢? 坦白讲,我对王小波的感觉跟很多读者不一样,他们心目中的王小波特立独行、非常自由,是一代启蒙者,包括我认识的一些评论界同行都坦承受他影响非常大。但是无论我怎么看他的东西,就是产生不了大家说的那种“感动”和“触碰”。后来才明白,因为我生活在香港,跟大陆朋友所处的语境有点不一样,感受自然不同。 王小波曾说,影响他最大的作家是福柯和罗素,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在看这些人的东西了,所以再看王小波时并不会感到特别震撼,震撼往往来自于看到、听到一些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事情。这使得我往往以一种隔岸观火的态度看王小波的作品跟“王小波热”。 大家常说王小波是个自由主义者,这个观点值得探讨。他放弃了大学里相当稳定的职业机会而选择当自由撰稿人,大家觉得这很可贵,这是自由。但是这样的自由早就已经存在了,现在也依然存在,只是他这样的自由在当时看起来非常特别罢了。而这种自由正是另一种不自由,因为你必须在市场上贩卖你的文章跟作品来维持生计,全世界有哪个地方的作家不是处于这种所谓“自由”或“不自由”的状态中呢?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很多人说他有点像梵高:生前潦倒没人认识,死后大家越来越捧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神话。都说王小波特立独行,这个好,那个好,文笔好到能拿诺贝尔奖等。我认同王小波写的东西很好看,也非常佩服他,但是我很怀疑那些不断在赞颂他,甚至引用他名言的人里到底有多少真正看过他的作品。他鼓励大家特立独行,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要自己掌握思维的乐趣,独立思考,勇敢打破禁忌跟愚昧。而他已经死去十年了,我们受到他多少影响?现在又能看到多少人敢于自己去思考?敢于打破禁忌和愚昧?恰恰相反,我看到的多是装作“敢于”的样子,而不是真正去思考。很多人不求深思,只求思考的姿态。要说谁真敢打破禁忌,那就是他的遗孀李银河教授了,但是,为什么今天依然有那么多人要她封嘴呢?这些人有没有尊重过自由思考?如果我们断定一个人炒作,是否就能否定她所说或所做的一切?是否就不再需要思考她说的东西、做的事情是否另有道理?王小波已经死去十多年了,如今我们重新看他的作品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你能够看到那个时代的关怀跟现在的差别,那时关心的问题到今天有好多是我们依然要面对的。 (选自2010年第3期名人传记,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很多读者对王小波评价甚高,作者由于所处语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所以才会对王小波现象感到困惑,生发思考。B因为生活在香港,所以作者才能够以更客观公正的立场看待王小波的作品跟“王小波热”,才能够有独到的发现。C作者认为王小波算得上是一个好作家,当然未达能拿诺贝尔奖的高度,对其价值判断准确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读其作品的多与少。D王小波虽然没走进21世纪,但他作品中关心的问题即使到现在仍有好多是我们要面对的,这是重读其作品的意义所在。16第二段说“我对王小波的感觉跟很多读者不一样”,请对作者的“感觉”加以简要的概括。(6分)答: 17从文中看,“王小波是一个符号”中的“符号”具体内涵是什么?(6分)答: 七、作文(70分)18生活中,有些事物不断出现,有些事物逐渐消失。出现的自会出现,消失的自会消失。新出现的未必就美好,已消失的未必就丑陋。我们希望美好永远出现,希望丑陋永远消失。请以“出现与消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深入理解题目的内蕴,认真思考导语的作用。 写议论类文章要观点明确,材料典型,分析合理;写记叙类文章要主题鲜明,内容鲜活,描写生动。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盐城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 文 附 加 题(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盖夫秦虽无道无为尽诛荆轲之里荆轲之闾何罪于秦而尽诛之如刺秦王在闾中不知为谁尽诛之可也。荆轲已死,刺者有人,一里之民,何为坐之?始皇二十年,燕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不言尽诛其闾。注:一里:整个乡里。 (节选自王充论衡)20作者认为秦不会“尽诛荆轲之里”的理由是什么?请依据文中语句回答。(3分)答: 21“荆轲刺秦王”最早见于刺客列传,请写出原作者的姓名。(1分)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红楼梦中,王熙凤巧施“调包计”,让宝钗嫁给宝玉;宝玉恨宝钗取代黛玉,于是出家当了和尚;宝钗最终独守空房,成了悲剧性人物。B呐喊共收录了鲁迅14个短篇小说,其中的一件小事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C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诗作歌颂了大胆反抗的叛逆精神、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破旧立新的进取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乐观精神。D家中觉慧决定离开封建大家庭时,觉新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充分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格”特征。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临终遗言:“幸福只有在天上。”表明她向往天国的幸福,并希望天国的光辉也能照亮葛朗台罪恶的灵魂。23简答题(10分)(1)苏轼有句云:“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即将开始的是哪一场战争?请简述战争的前后经过。(5分)答: (2)下面这段自白是哈姆雷特中哪位人物所说?他为什么要忏悔 ?(5分)我的王冠,我的野心和我的王后。非分篡取的那些还在手里,就能幸邀宽恕吗?在这肮脏的人世,罪恶的镀金的手也许可以把公道推开不顾,暴徒的赃物往往就是枉法的通路;可是天上却不是这样的,在那边一切都无可循避,任何行动都要显现他的真相,我们必须当面为我们自己的罪恶作证。那么怎么办呢?试试忏悔的力量吧。什么是忏悔的力量办不到的呢?可是对于一个不能忏悔的人,这又有什么作用?啊,像死亡一样黑暗的心胸,越是挣扎,越是不能脱身的粘住了的灵魂!救救我,天使们!试一试吧:屈下来,顽强的膝盖,钢丝一样的心弦,变得像新生婴儿的筋肉一样柔软吧!但愿一切转危为福!答: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这在我是很应该感谢,也是很觉得欣幸的事,就是:我的一篇短小的作品,仗着深通中国文学的王希礼(BAVassiliev)先生的翻译,竟得展开在俄国读者的面前了。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别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其名目现在虽然不用了,但那鬼魂却依然存在,并且,变本加厉,连一个人的身体也有了等差,使手对于足也不免视为下等的异类。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别人的肉体上的痛苦了,我们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却又补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们不再会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我们的古人又造出了一种难到可怕的一块一块的文字;但我还并不十分怨恨,因为我觉得他们倒并不是故意的。然而,许多人却不能借此说话了,加以古训所筑成的高墙,更使他们连想也不敢想。现在我们所能听到的不过是几个圣人之徒的意见和道理,为了他们自己;至于百姓,却就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一件难事,因为,已经说过,我们究竟还是未经革新的古国的人民,所以也还是各不相通,并且连自己的手也几乎不懂自己的足。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入,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一九二五年五月六日,于北京,鲁迅。24鲁迅为什么说“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请简要加以概括。(9分)答: 25从序文中看,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主要动机是什么?(6分)答: 盐城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 文 答 案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1A (Agi/j hng/ xng k/qio Blu c/ s li/ ling Cmi/ mu h lu / l Dho ro /xio ch/ d)2D(A结构混乱。“因为的结果”这个句子由“因为”和“是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而成。可删去“因为”或“的结果”。B成分残缺。可去掉“由于”或“使”。C搭配不当。可将“提出”改为“达成”)3通货膨胀 名义价值 实际购买力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4示例一:十年沐浴风雨阳光,今天含“新蕾”,明天成栋梁。 示例二:十年“新蕾”不寻常,今朝吐花蕊,明日更辉煌。示例三:“新蕾” 奇葩绽十年,越开越鲜艳,越开越芬芳。 (内容表述合理1分,修辞运用恰当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5D(籍,登记没收)6A (是对沈炼总的评价,不涉及表现;指沈炼因进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均表现了沈炼的“戆奇”;是杨顺的认识)7B(“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说得不对。沈炼对皇上依然忠心如故,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正是他对皇上忠心的表现。)8(1)看到沈炼的文章不禁为文辞华美所震惊,称他是奇异的人,选拔为第一。(惊艳,为文辞华美所震惊;1分。谓为,说是、称他是;1分。拔居,拔,选拔;居,占;意译为“选拔为”;1分) (2)拦截敌人骑兵使他们不能前进,就能打开城门,方便交换有无。(遮,拦截;1分。因,于是、就;1分。通,流通、交换;1分) (3)不久又紧急捉拿沈炼的大儿子沈襄,上刑具押解到宣府杖打后关押起来,身体糜烂得将要死亡。(既,不久;1分。械,用刑具押解;1分。杖,用杖打;1分。糜,糜烂,1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1)写阴雨连绵及居屋“似乘船”,表明贬谪之地环境的恶劣;结构上先抑后扬,与后面写乐情形成反衬。(第一层1分,第二层2分)(2)饮酒、赏菊(戴菊)、驰射、赋诗(填词)。(答对二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答对四点得3分)(3)开头两句,抒发了在恶劣环境中的苦闷之情;“及至”一句,抒发了适逢佳节天晴的欣喜之情;“莫笑”“君看”,抒发了虽年高而不服老的自得之情;“追两谢”“拍古人肩”,抒发了虽身经忧患却心胸开朗的豪迈之情。(每层1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夙兴夜寐 (2)思而不学则殆(3)俯不怍于人 (4)乘骐骥以驰骋兮(5)非淡泊无以明志 (6)幽咽泉流冰下难(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衣冠简朴古风存(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句不给分)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23分)11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及动作、神态描写;想像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2分,想像1分,语言特色2分)12首尾呼应,使文章脉络相通,浑然一体;深化了文章主旨,启迪读者思考;表达了对半坡遗址文化的深切感受和真挚感情。(每层2分)13叙写半坡人的劳作、狩猎和生活情景及制作的各种陶器,以及这些陶器带来的亲切感和引发的联想。 表现了半坡人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昭示了半坡文化的历史价值。(每问3分)14将古代和现代的“半坡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形象地诠释半坡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光大(说明半坡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用以象征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永不枯竭。(每层2分)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15D(A“所处语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是产生不了那种“感动”和“触碰”的原因,不是“感到困惑”的原因。B作者能客观地看待王小波的作品与“王小波热”,是因为他早看过影响王小波的作家福柯和罗素的书。C原文中没有明说“当然多与少”这层意思,“我很怀疑”,仅是猜测)16王小波的所谓启蒙实际上是受福柯和罗素影响的结果;王小波的所谓自由是作家的一种常态,且含有不自由的成分;王小波的作品虽好,但不能盲目拔高和神化。(每层2分)17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要独立思考;要勇敢打破禁忌跟愚昧。(每层2分)七、作文 (70分)18评分标准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一点突出或多点涉及者均可。审题准确,材料鲜活,文体规范的文章视语言表达情况判为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文章赋分上浮;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的文章赋分下浮。 不合题意(明显走题),不超过21分;偏离题意,不超过35分。 内容肤浅、低幼、雷同,不超过45分。 文体不规范,不超过42分。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最高不得超过40分;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完篇切题,最高分不超过25分;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3分。700字左右,正常评分;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 6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45分。5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35分。 4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25分。3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15分。200字以下510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最高不超过20分。错(别)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书写明显较差的,最多扣1分。语文附加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题 (10分) 19盖夫秦虽无道/无为尽诛荆轲之里/荆轲之闾何罪于秦而尽诛之/如刺秦王在闾中/不知为谁/尽诛之/可也 (每超出一处倒扣1分)20荆轲之闾无罪于秦;刺者有人,不会连坐;秦不言尽诛其闾。(答对一点得1分)21司马迁【译文】因为秦始皇虽然无道,也不会干出杀光荆轲乡里的事。荆轲的街坊邻里对秦始皇有什么罪要把他们全部杀光呢?如果刺杀秦王嬴政的人躲藏在街坊邻里家,又不知道他是谁,把邻里全部杀光,还说得过去。现在荆轲已经被处死,刺客找到了人,整个闾里的百姓,为什么要受牵连呢?始皇二十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察觉了,就肢解荆轲来示众,并没有说全部杀掉他的街坊邻里。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A E(A宝玉出家并非因恨宝钗;E“希望天国的光辉也能照亮葛朗台罪恶的灵魂”说法有误,遗言表明她对人世间生活的否定)23(1)赤壁之战 曹操训练水军,欲与孙权决战;孙刘联合,溯江迎战;周瑜采用火攻,孔明借东风,大败曹军,三国鼎立之势形成。(第一问1分;第二问4分,前两层各1分,最后一层2分)(2)克劳狄斯 欲置哈姆雷特于死地,自知罪孽深重,内心惶惑;他忏悔的目的不是反省,而是为了“一切转危为福”。( 第一问1分,第二问4分)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24人与人之间隔膜很深;封建思想统治和奴役严重;百姓麻木不觉醒。(每点3分。三点分别对应原文“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或“我们究竟还是未经革新的古国的人民,所以也还是各不相通”或“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 加以古训所筑成的高墙”;“ 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直接摘录原句不得分)25写出国人的魂灵(或“画出国民的魂灵”);关注百姓痛苦;唤起民众觉醒。(每点2分。三点分别对应原文“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或“ 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或“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造化生人,已经非常巧妙,使一个人不会感到别人的肉体上的痛苦了,我们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却又补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们不再会感到别人的精神上的痛苦”,“在将来,围在高墙里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直接摘录原句不得分)中学语文资源www.zxywzy.cn中学语文资源www.zxywzy.cn中学语文资源www.zxywzy.c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