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高考考前猜题卷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4829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福建省高考考前猜题卷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福建省高考考前猜题卷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福建省高考考前猜题卷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福建省高考考前模拟卷 语文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兄弟不知, 。(诗经氓)(2) ,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3)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4)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5)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6)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二)文言文阅读(15分)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甲申,梦天帝赐之黄冠,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其子曰眉。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戊午,天子有大科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注释】媕婀(n):曲意顺从,圆通处世。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诘朝:明晨。大科: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舁(y):抬。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报罢:没有录取。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孺子,来前肃客肃:揖拜 B吾甚惭于郎君惭:羞愧C固辞,有司不可辞:推辞、拒绝 D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过:指责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3分)不肯少与时媕婀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而眉以病先卒,固辞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诏免试,许放还山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AB 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译: (2)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客 中 初 夏 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在洛阳闲居15年之久,但他不忘国事,撰写资治通鉴,此诗是当时所作。1. 前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 2.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3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曹操借田猎之事坦然接受众人高呼万岁,关羽欲杀曹操,被刘备劝阻。后来刘备解释是因为“投鼠忌器”,怕伤了献帝。B听到鸣凤跳湖自尽的消息后,觉慧觉得恐怖和绝望,情绪非常激动,抓自己的头发,并摇着剑云的肩膀追问鸣凤的死因,他为自己没能保护好她而感到愧疚,更对造成鸣凤之死的封建家庭感到深切的痛恨。C贾政扶着贾母灵柩安葬到金陵后,回家路上,贾政接到家信,证实被赦复职,心生喜悦;但看到信中言及宝玉出家,不免悲从中来。D欧也妮看了夏尔的两封信:一封是给他女朋友的信,信中说明要与她分手;另一封是给朋友的信,信中希望朋友帮他卖掉自己的藏书、家具、车辆、马匹等等,用以还债。E爱斯美拉达到广场上跳舞,引来了人们的喝彩。克洛德一看到她,竟怀疑自己是看到了天使,火精,仙女,他一下子就爱上了她,决定叫卡西莫多把她弄回来。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检察官以什么理由判玛斯洛娃有罪?判决结果如何?聂赫留朵夫做出什么决定?最终又有何结果?(2)吴老太爷死时,吴孙甫面临怎样的处境?后来为了更好地解决资金问题,他做出怎样的决定,结果如何?答: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1)根据上面材料说说儒家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无耻的?答: (2)结合上面文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行已有耻”及孟子耻辱观。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0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3分)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11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3分)答: 12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3分)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百花深处 非鱼认识她,是在那个拥挤肮脏的小浴池。祝红梅就在那里,腰间围着一床旧的被子,抽烟。我喊:搓背。她快速用嘴把烟头从嘴角移动到嘴唇中央,薄薄的两片嘴唇一鼓,烟头已被她“噗”的一声送到了墙角。她掀开被子,一双细瘦的长腿,肌肉松弛,整个人从侧面看扁扁的。她头发稀少,在脑后挽一个小而乱的髻子,潦草应付。她套上一双黑色胶鞋,咵嗒咵嗒过来,接过我手里的搓澡巾,套在右手上,先在左手掌里很响地拍两下,然后从我的背上一滚而过。疼。我大喊。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她嗓门很大,亮且婉转,完全不像她的外表那样粗糙。搓澡的时候,她的话很多,不停地絮絮叨叨。更多的时候,没人找她搓澡,她会安静地站在洗浴室门口,或者坐在更衣室墙角的床上。她喜欢隔着浓浓的水雾看一个个年轻的身体,而她老去的身体像隔年的苹果,干瘪,多皱,没一点水分。祝红梅和很多人都是熟人,她们热烈地交谈。很快,我和她也成了熟人。很偶然的一次,在她又问七问八的时候,我礼节性地问她住在哪儿,她说:百花深处。我一愣,百花深处?单单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我对祝红梅产生好奇,也和她成为热烈交谈的熟人。我问她百花深处是哪儿,我怎么没听说过。她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她诡秘地说:不告诉你。她越这样,我越好奇,我越好奇,她却越不说。我曾试着问售票的阿姨,她笑着摇摇头:红梅啊,她爱开玩笑。可我觉得她一点也不像开玩笑。天渐渐热起来,祝红梅闲着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她靠着墙,不停吸烟,话也越来越少,眼睛呆呆地看着高处的一方小窗,或者看某一个年轻的身体不慌不忙地穿衣服。在冬天来临前,小区的暖气接通了。我终于为不再去挤肮脏的小浴池而长出口气。我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祝红梅,可就在这时,我又见到了她。一个中午,在一家饺子馆,我见到了正在喝酒吃饺子的祝红梅。穿一条黑色长裙的祝红梅比搓澡的时候漂亮多了,很明显她已经喝多了,两颊通红,眼睛迷离。祝红梅喝的是一种劣质的白酒,度数很高,一瓶已经没剩多少。我劝她少喝点,她说:喝,喝死拉倒。我眼看着祝红梅喝完了那瓶白酒,盘子里的饺子还有一多半。她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要和我再见,看她醉成那样,我觉得应该送她回去。扶着她,我说她今天很漂亮,她傻呵呵地笑:漂亮?那是三十多年前了。她不停地东摇一下,西晃一下,走过一条条大街小巷,从一个破旧的院子里穿过去,我看到两间旧的瓦房。祝红梅指指那座孤零零的破房子:那儿,百花深处。这就是百花深处,她的家?走近了,我看到房子前一大片蓬勃的太阳花、指甲花、长寿花、蜀葵,还有日落红、旱金莲,杂乱地挤在一起。这就是她的百花深处了,也对啊,谁说这不算百花呢。扶她进了屋,她一头倒在一张窄窄的床上,沉沉地睡去。我打量着祝红梅小小的家,简单的家具,简单的陈设,但墙上却贴满了各种老画报,还有演出的剧照,生活照片。仔细辨认,又看画报下面的简介,我看到了无数个祝红梅,柯湘的祝红梅,江姐的祝红梅,杨开慧的祝红梅天啊,她曾经是一个剧团的当家女一号。那时候,她可真美啊。很多张照片上,她笑容灿烂地和一个小男孩站在一起,用长长的胳膊搂着他的肩膀。也许是她的儿子。我隐约看到了一个女人无限风光的过去,一段模糊不清的后来。就好像穿过香气四溢的百花园,突然跌入枯萎衰败的野草丛。其中怎样的伤痕累累,都如烈酒,被她一饮而尽。祝红梅在床上睡得很香,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替她拉上门,穿过她灿烂繁杂的花花草草,悄然离去。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她的嗓门很大,亮且婉转,与她粗糙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埋下了伏笔,使下文交代人物过去的身份显得合乎情理。B她喜欢隔着浓浓的水雾看一个个年轻的身体,这一细节暗示了人物内心深藏着对流逝的青春岁月的缅怀。C画线句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一方面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百无聊赖和空虚,另一方面也隐约地透露了小浴池生意的清淡。D小说中的“我”贯穿全文,是女主人公几十年人生遭际的见证者,对女主人公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和悲悯。E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位曾经风光而今落寞的女艺人形象,其几十年的人生故事并没有直接再现,而是留下了一大片想象的空间。 14“百花深处”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 15关于祝红梅这一形象,有人认为作者将她刻画得太颓废了,有人认为作者在她的身上寄托了很深的感慨和思考,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谈一谈。(6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李叔同的出家之路(刘仰东)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生于天津,长在上海,曾就读上海南洋公学,后到日本求学。他年轻时被称为“翩翩浊世佳公子”,结交娼优,风流倜傥;出家前涉猎极广绘画、音乐、戏剧、诗文、书法、金石等无所不通。正是由于出家前后生活境况的巨大反差,他被视为尽享荣华之后从朱门入空门的典型一例。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李叔同的骨子里,本来就有许多不入流俗的东西,倘若换个角度看,他的出家,与其说看破红尘,不如说是一种势所必然的归宿。李叔同一向漠视世俗观念,在出家前就屡有表现。留学日本时,有一次他约欧阳予倩早8点到他家。欧阳予倩因电车耽搁迟到了几分钟。名片递进去后,李叔同却从二楼打开窗户,对欧阳予倩说:“我和你约的是8点钟,可是你已经过了五分钟,我现在没有工夫了,我们改天再约吧。”说罢便关窗而去。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当教师时,早起晚睡有一定时间,很少改变。一天晚上,他已经睡了,忽然学校收发员来叩房门,说有电报,他在里面回说:“把它搁在信插里。”到第二天早上才开房门取看电报。有人问他:“打电报来总有紧急事情,为什么不当晚就拆看呢?”他说:“已经睡了,无论怎么紧急的事情,总归要明天才能办了,何必急呢!”世俗认可的思维和行为,在李叔同身上往往是不灵的,这就为他日后脱离尘世多少埋下了一些伏笔。说他“漠视”,是因为他并非不明白这些道理。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去日本洗温泉,行前还写信告诫一个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李叔同的友人韩亮侯曾忆及两人相识的经过。韩亮侯当时在东京留学,一日,去听西洋音乐会,身边坐着个衣衫褴褛的观众,与满堂附庸风雅的阔人们形成鲜明对照,韩一时不免诧异。散场时,彼此打了个招呼,这人便是李叔同。李邀请韩到家里坐坐,一进门,韩便吃了一惊:满壁皆书,书架上摆着许多富有艺术品位的玩意儿,屋角上还有一架钢琴。韩亮侯越看越糊涂。此时,李叔同退去破衣烂衫,换上一身笔挺的西装,邀韩外出就餐。李叔同的一个学生回忆说:“在学校里很少见他的面,就是同事房间好像也不很走动的,教员休息室也不常去冬天衣服穿得很少,床上被子也很薄,严冬并不生火。”他此时的生活状况,与“苦行僧”已经相去不远了。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民国时期的一些所谓高僧,如不少名刹的住持,往往视佛门典律于不顾,结交权贵,锦衣玉食,乃至男盗女娼,无所不为。弘一法师则自出家时起,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苦行僧。1936年春,弘一法师到青岛讲律。市长沈鸿烈和名士朱子桥将军慕名请他吃饭,事先曾约定好。未料弘一法师当天爽约,托人带来一张纸条,上写打油诗一首: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维思。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沈鸿烈读罢,表情颇有些难堪;朱子桥将军看了纸条,则欣喜若狂,说:“今天得到一张极珍贵的墨宝,收获可不小啊!”这就是弘一法师。他的一个学生曾这样评价他:“他放弃了安适的生活,抛妻别子,穿破衲,咬菜根,吃苦行头陀的生活,完全是想用律宗的佛教信仰,去唤醒那沉沦于悲惨恶浊的醉梦中的人群尽管这注定要失败,但我们不能离开时代的背景,离开先生的经历,苛求于他。”(摘自人民政协报,有改动)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后来皈依了佛门,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活境况的巨大变化和他的许多观念不入流俗。B.文章列举李叔同的种种往事,意在说明他不把世俗准则放在心上,始终按照佛教的处世态度来立身行事。C.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还告诫学生处世要圆通,否则不能与世相水乳,从中可看出 他懂世俗而不用世俗。D.李叔同穿着破衣烂衫去听西洋音乐会,反映出他摈弃物质享受又难舍艺术追求,内心存在着矛盾与冲突。E.在文末,作者引用他人评价,肯定李叔同的出家动机,指出其局限,强调对其评价不能忽视时代和个人的因素。14、“李叔同一向漠视世俗观念,在出家前就屡有表现。”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记叙了李叔同的这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答: 15、李叔同出家后,市长和将军请他吃饭,李叔同为什么“爽约”?作者记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楚墓一号的“越王剑”全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身装饰着菱形花纹,剑格(剑柄与剑刃相接处)两面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着精美花纹。中间靠近剑格处 jun刻着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越王鸠潜,自乍(作)用剑”。而剑主人就是“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越王勾践。因此考古学家也称此剑为“勾践剑”。 就勾践剑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这口剑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难得一见的罕见珍品。在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汉字。 在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在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第 处(填序号)改为 第 处(填序号)改为 17高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3分)边城 蜀道 雨巷 赤壁例句: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答: 18.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据信息时报12月25日报道,为让学生珍惜生命,广东近年来陆续开设死亡教育课程,授课的内容不仅有写遗书、立遗嘱、撰墓志铭,学生还要到殡仪馆、敬老院、临终关怀病区等场所去实地感知、考察、了解死亡面貌。材料二:齐鲁晚报11月3日报道,某中学老师让高一学生集体写遗书,引起轩然大波。在我国“死亡”对于人们是避讳的。在家庭中,人们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死亡”,就是为了防止孩子目睹死亡而引起焦虑、不安与恐惧。针对上面材料,提出自己观点,并简要分析。答: 五、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有人则认为“知识就是负担”。当今人类已患上了“信息消化不良症”。据说,美国卫星发回各种信息汗牛充栋,统统存入硬盘,绝大多数信息根本无法处理。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KS5U2012年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咥其笑矣。(2)宁溘死以流亡兮,(3)而神明自得,(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梧桐更兼细雨,(6)浩荡离愁白日斜,2.D拜访3.C 不是表示气节的4.A B“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有误,根据文意可知,“他的学问”让中州名士感到羞愧;C“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有误,傅山先生并没有参加考试;D原文信息为“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可见,流传下来的著作只有一部,并非“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5.(1)(吏部郎)跟(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傅眉)才学渊博,滔滔不绝,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题。(置:放弃、弃置,引申为停止;与(之),省略句;或,有时。各1分。)(2)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强:强行;掖:搀扶,这里指“架着”;扑:倒。各1分。)6【参考答案】(1).一、二两句写“初夏”雨过天晴,一派清和的景象。(1分)照应诗题,(1分)为后两句的联想做铺垫。(1分)(2).三、四两句采用对比与比喻的手法,(1分)以“柳絮随风飘”喻那些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1分)又以“葵花”总是向日比喻自己矢志不移,两者形成对比。表示忠君不移的决心。(1分)7【参考答案】C信中没有提及宝玉出家,而是说宝玉、贾兰得中。E克洛德改为甘果瓦;克洛德也没有一下子爱上爱斯美拉达。8(1)【参考答案】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她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聂赫留朵夫感到不能让案子就这样结束,他对判决提出异议。庭长告诉他可以找律师上诉。于是他决定为她申诉;通过各种努力,最终玛丝洛娃被改判为流放四年。(2)【参考答案】四乡农民不稳,双桥镇镇上兵力单薄,危在旦夕,吴孙甫乡下的资产即将不保,丝厂工人关车怠工,有罢工迹象;他和杜竹斋等人合伙办起了“益中信托公司”,做起了“空头”公债;在交易过程中,赵伯韬设下陷阱,杜竹斋倒戈,致使吴孙甫彻底破产。9(1)【参考答案】不讲信用,不守礼制,不懂道德,(2分)(任意写两点)不知羞耻 这些都是无耻。(1分)(2)【参考答案】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自己认为是可耻的就不要去做。(1分)孟子认为人要有羞耻心(1分)在现代生活,我们不要让物质的诱惑,埋没了我们的羞耻心。(1分)翻译:有子说: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才能远离耻辱。孔子说: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制去教育百姓,百姓就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会遵守规矩。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把没有羞耻之心当成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10. D【解析】 “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出现在第三段段首,是第三到六段的中心句。A B C三项都在其范围内,自然可作为证据。而D项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不科学。11.(1)建筑无城乡差别(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3)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3分)12(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3分)(甲)13C D(C项画线句描写人物的动作主要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对生存艰困的焦灼和因生意清淡有可能失业的隐约担忧;D项“我”并没有见证人物几十年的人生遭际,作品只是截取主人公晚年生活的一个片断,借“我”的眼光去观察,含蓄地透露了人物大起大落的命运。)(乙)13、C E(A生活境况的巨大反差是指他出家前后的变化。B根据文章中的“这就为他日后脱离尘世多少埋下了一些伏笔”,只能说他的行为与佛教超然尘外的处世态度有相通之处,并非“始终按照佛教的处世态度来立身行事”。D“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有误,在摈弃物质享受与追求高雅艺术之间并没有“矛盾与冲突”。)(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14、人际交往方面淡泊人情世故;物质生活方面与世俗追求相异。(言之成理即可)15、李叔同认为,身为僧徒不宜参加俗世筵宴。目的在于表明:李叔同出家后不愿结交权贵,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这与他出家前漠视世俗观念的思维和行为是一脉相承的,他的出家“是一种势所必然的归宿”。(言之成理即可)16.【参考答案】镌 无论是 “用蓝色琉璃镶嵌着精美花纹”改为“也装饰着用蓝色琉璃镶嵌的精美花纹” 去掉“罕见”17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