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4804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亳州市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亳州市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 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卷 阅读题(66分)一、(9分)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在1分钟内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 有删改)1下列有关微博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3综观全文,微博的“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3分)二、 (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何士干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竞出之。御史中丞韦绦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始通西南蛮夷,酋长异牟寻贡琛请使,朝廷方命抚谕,选郎吏可行者,皆以西南遐远惮之。滋独不辞,德宗甚嘉之,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南诏使。未行,迁祠部郎中,使如故。来年夏,使还,擢为谏议大夫。俄拜尚书右丞,知吏部选事。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以宽易清简为政。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专以慈惠为本,人甚爱之。然百姓有过犯者,皆纵而不理。擒盗辄舍,或以物偿之。征拜金吾卫大将军,耆耋鳏寡遮道不得进。杨于陵代其任,宣言谓百姓曰:“于陵不敢易袁公之政。”然后罗拜而诀。 上始监国,与杜黄裳俱为相,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会韦皋殁,刘辟拥兵擅命,滋持节安抚。行及中路,拜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百姓立生祠祷之。征拜户部尚书,连为荆襄二帅,改彰义军节度、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逆贼吴元济与官军对垒者数年,滋竞以淹留无功,贬抚州刺史。未几,迁湖南观察使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尝读刘晖悲甘陵赋,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废,因著甘陵赋后序。 (摘自后唐书良吏下)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重:慎重B转工部员外郎转:转任 C擢为谏议大夫擢:提拔D然其文不可废废:废弃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然后罗拜而诀学而不思则罔C竟以淹留无功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D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袁滋少年时善于治学,每每读书,都能够深刻地解说精微的旨意,他的表兄元结很看重他. B朝廷里很多官员认为西南边陲太遥远而害怕去,袁滋为了获取德宗的赞许,表示愿意出使。 C刘辟聚集军队擅发号令不受朝廷节制,袁滋不顾危险前往安抚,百姓们都立生祠为他祈祷。 D刘晖的悲甘陵赋虽失春秋的旨意,但袁滋感叹其扬善惩恶而写了甘陵赋后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 译文: (2)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 译文: (3)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玉瀣,一种美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8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 (4分)9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任意选做六小题) (6分)(1)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2) ,则知明而行无过也。(荀子劝学)(3)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4)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5)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7)小楫轻舟, 。 (周邦彦幕遮)(8)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三、 (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逃 跑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水烧开,老宋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水开了!”喊是有称谓的。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这个称谓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份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一楼的妇女喜欢织毛衣,就喊,老宋,给我架着毛线。 老宋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唱小生的老夏算是他的好友,老宋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以及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开始出错,但这团的人们念着他的为人和孤单,没有辞退他。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为老宋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身子像坠入云中。老宋数了一夜钱,即便一张两块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沉甸甸的。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难道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东西都扔给医院吗?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肿得檩梁似的左腿是条病腿,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做起了演员练功的高难动作,形态虽然怪诞,却是悲壮。这些动作将老宋折腾得激动不已,直到他稀哩哗啦摔在地上。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那亲戚住本市。亲戚说,不瞒你说,他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便宜,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没有再矫情,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的现状,用这亲眼目睹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卸货,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竞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老宋也看见了老夏,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的奔跑使老夏眼花缭乱,恍惚之中也许跟头、旋子、飞脚全有,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11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老宋形象的特点。 (6分)12小说第段到第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6分)13小说第段说“老夏没有再矫情,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析老夏的“愤怒”与“疑惑”。 (4分)14老宋的两次逃跑发人深思,请结合文本探究老宋逃跑背后的辛酸。 (8分)第卷 表达题(84分)四、(24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渎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重听(zhng) 鱼鳔(bio) 嚼舌头(jio) 濯濯童山(zhu) B模样(m) 机械(xi) 结果实(ji) 大雨滂沱(png) C下载(zi) 噱头(xu) 应届生(yng) 仓满囤流 (dn) D亵(xi)渎 落枕(lo) 倒春寒(do) 令人咋舌(z)16下面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暑期电商价格战愈战愈烈,但随后消费者感受到这场价格战是“雷声大、雨点小”,所得到的让利实在不多,网络诚信成为电子商务领域最突出的问题。B2012年日本羽毛球超级赛开赛,国羽临时取消日本之行,面对日本的不情之请,主帅李永波坦称退赛与政治事件无关,并对此深表遗憾。C目前,希腊政局风雨飘摇,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的不安全感和脆弱性将会增加不稳,欧债危机不断恶化,未来欧元区还将面临一系列的考验。D香港大公报近日发表评论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重创中日关系, 严重伤害两国人民情感,而且会危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A徽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精华,徽州“三雕” (木雕、砖雕、石雕)的制作技艺,都已经被列入到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了。B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平民、通俗易懂的语辞,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C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让可拆卸的奥运会场馆“伦敦碗”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18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两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4分) 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我们才能把握人生前进的方向,才能顺利地穿过迷雾抵达人生的彼岸。陶渊明找到了,他虽贫穷却辞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王勃找到了, , 。庄子找到了, , 。19下面是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依次填入衔接最恰当序号为 (5分) 11月2日,胡锦涛等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参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登记结束时, ,_ 。_ ,_ ,_ 。_ _,请这两位普查员转达对全国广大普查员的亲切问候。 胡锦涛对两位普查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普查员告诉总书记并关切地了解这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的情况目前整个登记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从昨天开始,全国共有600多万名普查员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人口普查登记总书记听后感到满意20高考不仅是十二年知识学习的总检阅,更是一种体力和毅力的挑战和考验,是意志品质的自我较量。在即将召开的高考励志班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面对家长、老师、同学们,你会各说些什么? (6分)对家长说 ;对老师说 ;对同学说 。五、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教授在实验室为即将毕业离开他的学生演示了水的三种状态:冰、液态和水蒸气。然后对学生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度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度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参考答案1D “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决定。2C 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有违事实。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不合文意。未然当成已然。D“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3突破媒介传播方式,改变新闻传播主体。具有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每条1分,不概括最多2分,若概括为打破传统媒体的专业壁垒可得1分)4A(重:重大)5C(A.代词;语气词B.而,表修饰;表转折。C以:连词,表因果关系。D因:因为;通,由。)6B(袁滋是因为愿意出使而获得了德宗的赞许)7(1)他部署里有一个邑长,(被)一个小吏诬陷盗窃银子,袁滋察明了他的冤情,最终把他解救了出来。(4分,“察”“出”“竟”各1分,句意1分。)(2)从其他地方来到他管辖的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3分,“至”“名”各1分,句意1分。)(3)袁滋擅长篆书、籀文等书法,很有古人法度。因出使之行,著有云南记五卷。(3分,“工”“雅”各1分,句意1分。)8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4分,每画面1分)9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地道出了诗人对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壮志难酬的愤慨)。(4分,每点2分)10(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潦水尽而寒潭清(4)孤舟一系故园心(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6)犹抱琵琶半遮面(7)梦入芙蓉浦(8)燕然未勒归无计11(6分)剧团的老临时工(开水工),处境艰难,为人小心谨慎,沉默寡言,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对子女充满爱心,为了生存而不惜损害做人的尊严。(每点1分,得满为止)12(6分)表现老宋稳重勤快,为下文团里不辞退他以及捐款作铺垫(2分)交代他和老夏友谊,为下文老夏帮助他及设法寻找他作铺垫。(2分)交代闺女的困难,为下文逃跑提供情节依据(2分) 13(4分)老夏为自己的好心换来老宋不辞而别的愚弄而愤怒;为老宋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质量而感到疑惑。(2分,每点1分)老夏的愤怒与疑惑推动情节发展,同时突出了小说“生存与尊严相扭结”的深意所在。(2分)14(8分)第一次逃跑,是为了省钱接济闺女和外孙,但愧对团里的人,是痛苦的抉择。(3分)第二次逃跑,是逃避老朋友,是良心的极端自责以及自尊受到极大伤害后的本能行为。(3分)对他而言,重要的是吃饭,是他与女儿及外甥的生存问题,而不是自己的一条腿和自己的尊严。文中两次写到老宋的逃跑,是小人物在生存窘境下的无奈选择。(2分)15A(B“滂”应为pn C项“载”应为z D项“落”应为lo)16C(A“雷声大、雨点小” 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与让利语境不符。 B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不符合语境。C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符合语境。D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不符合语境)17D(A、句式杂糅,删去“列入到”或“收录”B、“被”多余。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在上”或“让”。)18他虽愤郁却不甘沉沦,“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虽孤独却逍遥自在,“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9(5分)(按一般逻辑,登记结束时,胡锦涛应表示感谢。其后是普查员汇报。最后是总书记满意。如有三句连续排对给2分。)20对家长说:请父母放心,我们一定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的养育之恩。对老师说: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不骄不躁,决不后退,用辛勤的汗水为母校增光。对同学说: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一定要用最灿烂的方式诠释生命的精彩。(注意对象和励志主题,言之成理即可)21依据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心灵的温度高低决定你拥有世界的大小。心态决定人生高度。热爱生活,才能拥抱世界。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附【参考译文】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少年时善于治学,因表兄道州刺史元结有很大的名声,常过从往来依附他。每每读书,能够深刻地解说精微的旨意,因而元结很看重他。没多久,黜陟使赵赞把他作为处士予以推荐,应试授官教书郎。何士幹镇守武昌时,征召他为从事,后任詹事府司直。他部署里有一个邑长,被一个小吏诬陷盗窃银子,袁滋察明了他的冤情,最终把他解脱了出来。御史中丞韦縚听说后,推荐他做了侍御史,后转任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开始打通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酋长异牟寻进献珍宝给朝廷,并请求派大使去。朝廷下令前往抚慰晓谕,正挑选可以胜任大使的郎官,结果都认为西南边陲太遥远害怕去。唯独袁滋不辞荒远,德宗很赞赏他,即让他以本官兼御史中丞之职,持节充任前往南诏的使臣。还没有出发,迁任祠部郎中,依旧为使臣。第二年夏天出使归来,提升为谏议大夫。不久授官上书右丞,主管吏部的铨选事宜。出京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为政宽简清廉。从其他地方来到他管辖的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他专以慈惠为行事根本,有时还赏给他们东西。后征召授官吾卫大将军,他离任赴京时年老寿高的人及鳏夫寡妇拦住道路挽留他,使他不能前行。杨于陵代替了他的原任职务,大声对百姓们说:“于陵我不敢改变袁公的政令。”人们这才围绕着袁滋下拜与他告别。 宪宗开始代为处理国政时,袁滋与杜裳都任宰相,授官中书侍郎、平章事。适逢韦皋辞世,刘辟聚集军队擅发号令而不受节制,袁滋持节前往安抚。走到半路,授官检校吏部上书、平章事、剑南节度使,百姓们为他立了生祠为他祈祷。后征召授官户部尚书,连任荆州、襄州两地主将。后改任彰义军节度使,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叛军首领吴元济与官军对垒了好几年,袁滋终因长久无功被贬为抚州刺史。不久,转任湖南观察使直至去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太子少保官职。 袁滋工于篆书、籀文等书法,很有古人法度。因出使之行,著有云南记五卷。曾读读刘晖悲甘陵赋,感叹其扬善惩恶虽有失于春秋的旨意,然其文不可废弃,因此写了甘陵赋后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