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4777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三门中学2010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命题:李文武 审卷:邹红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濒临摈弃 抹煞铩羽而归 手谕熠熠生光B枕藉脊骨 耐烦按捺不住 标识拾级而上C桑梓渣滓 坍圮杞人忧天 桀骜命途多舛D恬静聒噪 犄角掎角之势 委蛇甘之如饴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社区居民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闹元宵的灯笼,这样的元宵节显得特别有意义,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炭生活,从点滴做起,注意节电、节油、节气。B突然去世的谢晋导演用一生演绎了艺术家真正的定义。艺术家就是要把全部生命放在艺术里,而不是还留一些放在艺术外边。C“金色年华”文学社“五四”专刊的征文启示中明确规定,投稿日期不得晚于4月18日。D又是地震,又是灾难,近期全球地震频烦,无数人在倾刻之间失去生命,灾难带来的断壁残垣以及残疾、孤儿现象让人心痛。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有关部门反复强调要加大对非法经销、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查处力度,但实际上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成效甚微。B. 现在不少城里人一到休息日,喜欢到农村体验垦田种植瓜菜的农家生活,他们享受着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反映都市婆媳关系的电视剧双面胶一经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此剧品头论足,好评如潮,收视率创下新高。D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真是大快人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联合国的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减轻全球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威胁,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中国进军世界杯决赛圈的宿愿得以实现,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实在是加大基础建设、解决一些多年难以纠正的弊端,最终把中国足球纳入成熟的职业体制。 C当地政府功能瘫痪,财力匮乏等因素令海地地震死亡人数统计工作困难重重,这场灾难究竟令多少人罹难,至今仍无确切数字。D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5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得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25个字)(3分)新华网温哥华2月20日体育专电孤军奋战的小将周洋突破三名韩国选手的封锁,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首次参加冬奥会就缔造了令人心醉的“记录之夜”,为征战温哥华的中国代表团送上超越历史的单届冬奥会第三金。在冬奥会冠军、领军人物王蒙因为犯规无缘决赛的情况下,18岁的周洋以创奥运会记录的2分16秒99率先冲过终点,中国女队朝着包揽冬奥会4枚金牌的宏伟目标挺进。韩国选手李恩星和朴胜义只能甘拜下风,拿走银牌和铜牌。在创记录的成绩和创纪录的第三金之外,周洋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和第一个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冬奥会冠军。 6下面是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的言论。(4分)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7北京200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考生考前签订诚信承诺书,现在高考之前,我们每一位考生也都签订“诚信承诺书”,你对签订“诚信承诺书”的做法有怎样的看法?(100字左右,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情”是晚明文学的关键词。以徐渭、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高扬“本色”、“性灵”、“情至”的旗帜,鼓吹“性情”,在当时文坛上掀起了一场狂飙突进的文学革新运动,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主情思潮,流波所及,一直延续到清代。情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文化所讨论的重要问题,甚至有学者称中国哲学为情感哲学,中国哲学的思维模式为情感思维,中国诗学更是有着漫长的抒情传统,那么何以在晚明时期,情感问题重新凸现为一个新的问题?从思想史而言,先秦儒家中,孔孟虽然很少论及“情”本身,但其伦理道德本体的建构却根源于人的自然情感。孔子讨论的一些核心问题,如孝、仁、礼、仁政、道等观念,是以人们日常的世俗情感为关切点,直接从世俗之“情”中加以引申。论语阳货章关于“孝”的讨论,即以亲子之情来说明“三年之丧”的合理性,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情”和“礼”之间的渊源。同样,在孟子那里,其仁义礼智普遍道德本性的确立也是通过人自然情感的端绪扩充完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从而将人的自然情感作为道德建立的前提和因缘,虽然孔孟思想中没有涉及对人性自然情感的直接讨论,但在我们今天发现的处于孔孟之间的儒家文献郭店楚简中,却集中探讨了性情问题,并且明确将“情”视作“礼”的内在根据,使得孔子与孟子之间从世俗情感到道德情感建立的内在理路线索得以清晰呈现。楚简认为“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情生于性,礼生于情”这表明原始儒家对人的情感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情”作为“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展示,和心性本体相即不二,同时还作为现实社会中善、恶、忠、信的依据和尺度,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成为社会秩序(“礼”)的起点。但遗憾的是,孔孟以及竹简中的尚情思想在后来的儒家思想中一直隐而不彰,取而代之的是对“情”贬抑和改写的历史。从荀子开始,“情”站在了“礼”的对立面,被赋予了否定的意义。由于荀子是持“性恶论”者,因而和孔孟走的是相反路径,“礼”不是为了疏导和顺应人情,而是为了对治人情的恶而出现,“礼”和“情”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冲突与矛盾。跟荀子以“恶”名“性情”不同,后来儒者吸收先秦以来就存在的“性静情动”的观点,用喜怒哀乐“未发”、“已发”来分别性情,以“善”名“性”,而将“恶”归之于“情”,汉代的董仲舒倡导“性善情恶”论。唐代的李翱吸收佛教的“一心二门”对立转换的结构,提出“灭情复性”的理论:“情者,妄也,邪也,邪与妄则无所因矣,妄情灭息,本性清明。”这一理论直接成为程朱理学贬抑情感的理论先导,到了宋代理学家那里,“性静情动”、“性善情恶”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并以“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情理尖锐对峙的极端方式表达出来。虽然在思想领域,情感几乎无容身之地,但中国诗学却给予了情感自由表达足够的空间。在诗学中,“诗道性情”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原则,情是诗发生的动因,也是诗的基本内容,也当然构成诗的本质规定。尽管不同历史时期诗文在“载道”与“言情”之间存在一定的消长起伏,但却始终不能背离情这个根基。在思与诗之间,在理性与感性之间,中国文人的情感在“立身先须谨重”与“为文且须放荡”之间维系着一种微妙的默契与平衡。然在南宋理学大兴之后,理学对文学领域进行了全面渗透与僭越,打破了这种平衡,“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风气与存养心性、复归性理的诗学理念严重偏离了文学的抒情本质与审美精神,也使得传统文化原本就狭窄的情感空间被严重挤压,造成长时间感性人生的逼仄与枯槁,从思想演进的逻辑而言,必然会引起对此理性僭妄的历史反拨。(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4期)8.下列有关“情”和“性”的阐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董仲舒的“性善情恶”论,是在吸收先秦以来就存在的“性静情动”的观点上得来的。B. 孔孟认为“情生于性,礼生于情”,表明原始儒家对人的情感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的。C.“性静情动”、“性善情恶”是“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情理对峙的极端方式产生的诱因。D.“诗道性情”的原则强调了情是诗发生的动因,也是诗的基本内容,构成了诗的本质规定。9.下列对选文所论述的核心问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情”是晚明文学的关键词。B. 情感在中国诗学中一直是自由的。C.情感在儒家思想领域中的演变。D.情感问题何以在晚明时期重新凸现。10晚明文坛掀起的那场鼓吹“性情”的文学革新运动,其目的是什么?(3分).11请简要概括本文探讨的中国思想领域对“情”的态度变化过程。(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遥远的岛(芬兰)别卡宁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蒋孔阳主编,节选自现代世界短篇小说选,第二册,安徽人民出版社l981年版)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13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4联系全文,分别理解文中划线词或句子的含义。(4分)()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2分)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2分) 1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遥远的岛”的理解。(4分) 16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致,见者奇之。其后才名益著,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陈使傅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待诏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高祖受禅,坐事除名。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然诫之以迂诞。后高祖善其称职,谓杨素、牛弘曰:“道衡老矣,驱使勤劳,宜使其硃门陈戟。”于是进位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辞以无功,高祖曰:“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太子诸王争相与交,高颎、杨素雅相推重,声名籍甚,无竞一时。炀帝嗣位,上高祖文皇帝颂。帝览之不悦。将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道衡不能用。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颎不死,令决当久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忆高颎邪?”付执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早断。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节选自隋书. 薛道衡传)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 访问B. 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 招聘C.后高祖善其称职 称赞 D.付执法者勘之 审问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年,兼散骑常侍 奔车朽索,其可忽也。B.然诫之以迂诞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C. 以备宾客来候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D. 暨于奏日,冀帝赦之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道衡从小就专心好学,十三岁时,研习春秋左氏传,看到子产做郑国相时所作出的功绩,写了一篇国侨赞,很有意趣,看到的人都认为它不同寻常。B. 本段文字通过一件件具体事情的叙述,从正面和侧面刻画了薛道衡这个历史人物。既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他的悲剧人生。C.薛道衡著文,“帝览之不悦,将置之罪,道衡不悟”。朋友劝他低调为人,“道衡不用”。大祸临头,“道衡自以非大过”。这些都表现了他迂阔虚妄的品性。D. 武平初年,薛道衡兼任主客郎接待应对南朝陈的使臣傅縡。傅縡写了五十句诗相送,薛道衡也作诗与其相和,南北双方都赞美他的才华。20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2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3分)(2)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浣溪沙孙光宪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22、 “目送”两句运用了两对叠音词,既写出空间的 ,又承载了词人的 之情。(2分)23、“片帆烟际闪孤光”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欣赏,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24.(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1分) 、 Ks5u(2)这样做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并作简要评论。(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王勃滕王阁序)(2)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晏殊蝶恋花)(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西厢记)(4)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 (论语) 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苏轼有诗云,“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和疏淡空灵的寥寥数笔,都可描绘美丽景象,都能显现艺术品质。人生也是如此,可以“浓”得酣畅淋漓,也能“淡”得月明风轻。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针对以上文字内容,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闻,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