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93206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204005课程名称:检验核医学学分:1.5总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学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教材:1. 检验核医学,程绍钧主编,第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参考教材:2.核医学,李少林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核医学,张永学主编,第一版,科学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检验核医学是将实验核医学的相关核技术应用于医学检验领域,与医学检验相融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实验核医学的一个分枝,也是现代医学检验学的重要组成。检验核医学的基本任务是: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和体外放射分析技术进行机体的功能研究和对体内的微量物质实施超微量分析,以揭示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代谢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拟定,预后判断,以及病因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掌握核物理、核仪器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检验核医学中的相关核技术、体外放射分析以及检验核医学的临床应用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核物理、核仪器的基本知识;(2)重点掌握检验核医学中的相关核技术、体外放射分析以及检验核医学的临床应用;2、基本技能:(1)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操作流程、分析方法;(2)熟悉不同的检验技术。三、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第一章 绪论、与辐射防护基本知识2第二章 放射性测量与稳定性核素分析1第三章 与检验医学相关的核技术1第四章 体外放射分析2第五章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2第六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2第七章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2第八章 胰腺激素与糖代谢2第九章 甲状旁腺与钙代谢2第十章 胃肠激素2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激素及活性物质2第十二章 肾脏功能检测2第十三章 血液系统疾病检测2第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与肝功能检测2第十五章 肿瘤标志物2第十六章、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2第十七章、药物浓度检测2合计32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成绩构成: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 绪论及放射性衰变基本知识目的要求1.了解核医学的定义、内容及发展概况;2.了解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知识。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核医学、检验核医学概念;2.检验核医学的主要内容;3.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章 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目的要求1. 了解天然本底辐射和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2. 了解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 1.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的基本概念;2.电离辐射生物效应;3.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基本原则、基本标准;4.内外照射防护措施;5.放射性废物和污物处理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三章 与检验医学相关的核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核素示踪原理;2掌握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定义;3掌握蛋白质与多肽的放射性碘标记技术;4了解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稳定性与贮存。5了解相关核技术。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 1. 核素示踪原理设计;2.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3. 相关核技术概述。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四章 体外放射分析目的要求1. 了解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概念;2. 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3. 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反应试剂;4. 掌握免疫放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特点;5. 了解受体的放射配体结合分析。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放射免疫分析;2. 一般介绍其它竞争性结合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免疫放射分析。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五章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 目的要求1. 掌握甲状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的检测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2熟悉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球蛋白、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3掌握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微粒体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2. TRH兴奋试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学、结果判断;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六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 目的要求 1熟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的组成和生理作用;2掌握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检测的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的组成和生理作用;2. 上述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3. 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检测的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七章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目的要求1. 熟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中睾酮、雌二醇、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生成激素 、催乳素 、生长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2. 掌握睾酮、雌二醇、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生成激素 、催乳素 、生长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的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睾酮、双氧睾酮、雌二醇、雌三醇、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人胎盘催乳素、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生成激素、催乳素 、生长激素、催产素、抗利尿激素等)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激素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2. 睾酮、雌二醇、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生成激素 、催乳素 、生长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八章 胰腺激素与糖代谢 目的要求1. 了解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岛素抗体、胰多肽、胰高血糖素、糖化血红蛋白A1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2. 掌握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岛素抗体、胰多肽、胰高血糖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3. 熟悉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瘤的激发和抑制试验的方法和临床应用。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岛素抗体、胰多肽、胰高血糖素、糖化血红蛋白A1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2. 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岛素抗体、胰多肽、胰高血糖素的检测的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4. 糖化血红蛋白A1检测的临床意义;5. 诊断胰岛素瘤的激发和抑制试验(甲磺丁脲(D860)试验、胰高血糖素试验、胰岛素抑制试验、C肽抑制试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九章 甲状旁腺激素与钙代谢目的要求1. 了解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类、环核苷酸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2. 掌握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类、环核苷酸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3. 熟悉血钙代谢的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类、环核苷酸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值的正常参考值;2.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类、环核苷酸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3. 血钙代谢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章 胃肠激素目的要求1. 了解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蛙皮素、血管活性肠肽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2. 熟悉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蛙皮素、血管活性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蛙皮素、血管活性肠肽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2. 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蛙皮素、血管活性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激素及活性物质目的要求1. 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以及前列腺素、心钠素、加压素、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脑钠素、内皮素等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2. 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3. 熟悉内原性洋地黄素、地高辛、血清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的组成、生物化学、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以及前列腺素、心钠素、加压素、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脑钠素、内皮素等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测定的临床意义;3. 内原性洋地黄素、地高辛、血清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的组成、生物化学、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二章 肾脏功能检测目的要求1. 了解2微球蛋白、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尿TH糖蛋白、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肾脏内分泌功能检测相关物质:肾素、红细胞生成素、1,25双羟胆骨化醇的组成及其病理生理作用;2. 掌握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TH糖蛋白、红细胞生成素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3. 熟悉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与尿TH糖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4. 了解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检测的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肾脏排泄功能检测相关物质:2微球蛋白、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尿TH糖蛋白、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肾脏内分泌功能检测相关物质:肾素、红细胞生成素、1,25双羟胆骨化醇的组成及其病理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2. 重点讲解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TH糖蛋白、红细胞生成素检测的临床意义。3. 简要讲解1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肾素、1,25双羟胆骨化醇检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第十三章 血液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的组成及其生理、病理生理作用、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2. 熟悉血清2微球蛋白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3. 了解血小板相关IgG、抗凝血酶的来源及临床应用。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血清2微球蛋白、血小板相关IgG、抗凝血酶的组成及其生理、病理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2. 重点讲解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的临床应用;3. 一般介绍血清2微球蛋白、血小板相关IgG、抗凝血酶的临床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与肝功能检测目的要求1. 熟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来源及临床意义;2. 掌握甘胆酸的生物化学、生理作用、正常参考值和临床应用;3. 了解肝纤维化的相关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甲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来源及临床意义;2.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抗原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乙肝表面抗原/IgM复合物、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乙型肝炎前S2蛋白、乙型肝炎前S2抗体、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乙肝病毒DNA的来源及临床意义;3. 丙型、丁型、戊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4. 甘胆酸的生物化学、生理作用、正常参考值和临床应用。5. 透明质酸的病理生理、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6. 肝纤维化的其他血清标志物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五章 肿瘤标志物目的要求1. 了解肿瘤标志物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结果判断必需注意的事项;2. 掌握癌胚抗原、CA50、CA199、CA125、甲胎蛋白、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3. 掌握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4. 了解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种类及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 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分类;2.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结果判断必需注意的事项;3. 常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50、CA199、CA125;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生物学性质、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4. 其它肿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2微球蛋白、组织多肽抗原、组织抗原、多胺类、激素肿瘤、异位激素瘤、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人胎盘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神经原特异烯醇化酶等的来源及临床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目的要求1. 熟悉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点;2. 掌握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分析中的质控和检测结果评价;3. 熟悉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 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定量分析中的质控和检测结果评价; 2. 白干扰素、细胞介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D的临床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七章 药物浓度检测目的要求1. 熟悉药物浓度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2. 掌握地高辛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3. 了解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氯丙嗪药物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 药物浓度检测的概念、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2. 重点讲解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有效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意义;3. 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氯丙嗪的有效血药浓度及临床意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